首页 > 88必威

近20年南海波浪及波浪能分布、变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52:37
热度:

近20年南海波浪及波浪能分布、变化研究【摘要】:南海海域波浪场的变化是当今诸多学者海洋研究的焦点。近几十年,南海海域海洋灾害的发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也成为制约南海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摘要】:南海海域波浪场的变化是当今诸多学者海洋研究的焦点。近几十年,南海海域海洋灾害的发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也成为制约南海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南海的波浪场,对海上航运、海上军事以及能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利用1986年1月至2005年12月由WRF模式构造的高时空分辨率的再分析风场,运用目前国际比较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Waves Nearshore)40.85,对南海海域的波浪场进行长时间序列的数值模拟。文章主要分析了南海波浪场的变化,其中包括有效波高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多年一遇重现期极值以及波浪能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由于受冬季季风的影响,南海有效波高在冬季达到了最大值,最小值则出现在季风转换的春季,在南海有效波高的分布呈现东北-西南走向;从多年平均有效波高的分布来看,最大值发生在南海的中部海域,有效波高分布与季节性分布趋势一致,亦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并且通过与卫星高度计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显示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在本文中选用P-Ⅲ分布曲线对南海海域的有效波高和平均周期的重现期极值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P-Ⅲ型分布曲线对有效波高和平均周期的拟合效果较好。研究多年一遇重现期的极值对于海上航行、港口建设以及渔业捕捞都要非常重要的意义。 南海蕴藏有丰富的波浪能资源,这对于在南海建立波浪能电站十分有优势。通过对南海波浪能的分析,表明南海波浪能的储量比传统的估计要大的多。能流密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冬季,而且具有比较高的稳定性,除此之外,通过计算能流密度能级频率发现,在南海,能流密度大于6kW/m的频率达到了80%以上,且高频率带的分布呈现东北-西南走向,这与波浪能的大致区分布相一致。 南海海域是台风的频发地,研究台风过程波浪场的变化显得十分重要。在本文中选取了编号为0814的黑格比台风作为研究个例。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发现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比较好。而且整个浪场的变化再现了台风的移动的过程。 本文采用SWAN海浪模式对南海海域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卫星高度计数据以及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模拟效果较好,说明SWAN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南海海域的波浪场。 【关键词】:南海 SWAN 波浪 P-Ⅲ分布 台风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731.22;P743.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0 前言11-12
  • 1 绪论12-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2-14
  • 1.3 本文工作介绍14-15
  • 2.数据来源15-17
  • 2.1 CCMP 风场资料15-16
  • 2.2 由 WRF 模式构造的再分析风场16
  • 2.3 NCEP 再分析风场资料16
  • 2.4 卫星高度计数据16-17
  • 2.5 观测资料17
  • 3. SWAN 模式介绍17-28
  • 3.1 SWAN 模式控制方程18-19
  • 3.2 物理过程19-25
  • 3.2.1 风能输入19-20
  • 3.2.2 波能量耗散作用20-22
  • 3.2.3 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22-25
  • 3.3 数值方法25-28
  • 3.3.1 平流项离散化25-27
  • 3.3.2 源汇项27-28
  • 3.4 初始条件28
  • 3.5 边界条件的设定28
  • 4.南海海域波浪场的变化和波浪能变化28-70
  • 4.1 南海的地理位置28-30
  • 4.2 有效波高、波向和周期的变化分布特征30-48
  • 4.2.1 实测资料与模拟风场的比较30-31
  • 4.2.2 南海海域波浪场的模拟31-35
  • 4.2.3 南海海域有效波高的分布特征35-37
  • 4.2.4 南海波向的季节分布特征37-38
  • 4.2.5 浪玫瑰图和风玫瑰图38-45
  • 4.2.6 波高和周期的联合分布45-48
  • 4.3 多年一遇重现期极值48-64
  • 4.3.1 皮尔逊Ⅲ分布——P-Ⅲ分布48-54
  • 4.3.2 P-Ⅲ曲线图54-64
  • 4.4 波浪能分布64-70
  • 4.4.1 南海波浪能的季节特征64-67
  • 4.4.2 南海波浪能的稳定性67-69
  • 4.4.3 不同等级波浪能出现频率69-70
  • 5.黑格比台风个例70-77
  • 5.1 获取精细化网格71-73
  • 5.1.1 水深插值72-73
  • 5.2 数值模拟73-77
  • 5.2.1 有效波高和波向的验证73-76
  • 5.2.2 台风过程有效波高分布变化76-77
  • 6. 结语77-82
  • 6.1 与前人工作的异同点77-78
  • 6.2 本文主要结论和创新点78-80
  • 6.3 工作展望80-82
  • 参考文献82-86
  • 附录 186-95
  • 致谢95-96
  • 个人简历96
  • 发表的学术论文96-9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Computation of Wave, Tide and Wind Current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Under Tropical Cyclones    朱良生,宋运法,邱章,陈秀华,麦波强,丘耀文,宋丽莉

基于SWAN模式的近10年南海北部波浪能资源研究    郑崇伟;郑宇艳;陈洪春;

中尺度WRF模式在西北西部地区低层风场模拟中的应用和检验    王澄海;胡菊;靳双龙;冯双磊;刘纯;

南海的季节环流──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应用研究    李立,吴日升,郭小钢

论水文频率计算中的适线法    金光炎

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reshold in Using PGCEVD to Calculate Return Values of Typhoon Wave Height    罗耀;朱良生;胡金鹏;

我国近海1992~2006年海平面变化的小波分析    詹金刚;王勇;许厚泽;郝晓光;柳林涛;

联合卫星重力和卫星测高数据研究中国近海上层地转流    周旭华;王虎彪;詹金刚;

利用多年卫星测高资料研究南海上层环流季节特征    鲍李峰,陆洋,王勇,许厚泽

南海在1997/1998年ElNio事件后的异常变化    鲍颖;兰健;王毅;

几种频率分布线型对新疆天山北坡洪水适应性研究    田万荣,朱健

银川河东机场低空风切变特征及环流背景分析    王海霞;张宏升;潘江勇;杜星;马威;

基于WRF不同边界层方案的黄土高原丘陵冬季地面气象要素日变化模拟分析    张龙;张镭;王颖;曹贤洁;

兰州附近山谷典型日环流特征对比分析    王瑾;张镭;王腾蛟;鲍婧;曹贤洁;张北斗;周忠玉;

甘肃酒泉地区近地层风场特征    王勇;王澄海;陶健红;张飞民;李照荣;李晓霞;张铁军;

用TOPEX/POSEIDON资料研究南海海面高度和地转流的季节变化    刘克修;马继瑞;许建平;韩桂军;范振华;

中国海洋微波遥感研究进展    张杰;黄卫民;纪永刚;张有广;

南海西北部夏季叶绿素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响应    赵辉;唐丹玲;王素芬;

P-Ⅲ曲线拟合软件的研发与应用    邢广军;

海表温度与低层气温对江苏沿海冬季近地层风场特征影响研究    王坚红;李星;苗春生;于波;陶玫;

黄土高原春季边界层结构特征的数值模拟    孙敬哲;张镭;吴建平;孟晓文;

中国近海溶解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分布与影响因素    张艳萍

南海中尺度涡的时空特征研究    陈更新

中国海域中二甲基亚砜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杨洁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海洋动力环境特征的研究    胡建宇

渤黄东海潮波同化数值模拟和潮能耗散的研究    李培良

水资源短缺风险管理研究    韩宇平

中国近海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魏泽勋

城市设计暴雨及雨水径流计算模型研究    任伯帜

全球海平面变化规律及中国海特定海域潮波研究    杜凌

南海内潮三维数值同化模拟    吴自库

基于MODIS的南海北部水体叶绿素-a时空特征遥感分析    方美红

西安市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研究    杜锐

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研究南极绕极流海面高度变化    周琴

基于卫星高度计的1992-2004年中国海海平面变化研究    乔新

海平面变化及其对中国海工程水位推算的影响    丁允辉

四川巴蜀江油电厂灰管桥扩建工程洪水影响研究    张艳芬

黑潮延伸区与南海的海平面异常及中尺度涡的统计分析    高理

南海环流年际变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鲍颖

海洋资料变分同化系统优化及并行实现    卢风顺

推求绵阳市暴雨强度公式的问题研究    王俊萍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Combined Refraction-Diffraction of Waves on Non-Uniform Current and Depth    

High-Order Models of Nonlinear and Dispersive Wave in Water of Varying Depth with Arbitrary Sloping Bottom    

A Model for Nonlinear Irregular Waves in Coastal Area    朱良生,张经汉,李少英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n-Linear Wave Propagation in Waters of Mildly Varying Topography with Complicated Boundary    张洪生,丁平兴,洪广文,曹振轶

甘肃酒泉风电基地风电预测预报系统    马彦宏;汪宁渤;刘福潮;刘光途;王蛟;

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迟永宁;刘燕华;王伟胜;陈默子;戴慧珠;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研究的新进展(英文)    戴慧珠;王伟胜;迟永宁;

厦门无居民海岛猴屿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    廖连招;

闽东无居民海岛岛群资源与保护性利用研究    廖连招;方建勇;雷刚;

甘肃酒泉区域风能资源评估    朱飙;李春华;陆登荣;

波浪能电站潜在社会经济效益多层次灰色评价    徐红瑞;赵世明;弓宝平;刘富铀;张智慧;

波浪能利用的发展与前景    刘美琴;郑源;赵振宙;仲颖;

波浪能走向商业化应用前景可期    顾永强;陈晋峰;

潮起潮落波浪能    邓爱华;

福建沿海海域波浪能资源分析与评价    张军;许金电;郭小钢;

随机波条件下的有限水深波浪能资源统计研究    张运秋;游亚戈;胡金鹏;吴必军;

波浪能采集装置技术研究综述    李居跃;何宏舟;

山东半岛近海波浪能资源状况初步分析    周凯;汪睿;

波浪能并网影响研究综述    卢婷;刘哲;王皓君;郑涛;

海洋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项目    

福建近海波浪能状况分析与评价    张军;许金电;郭小钢;

波浪能技术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李永国;陈成明;

新型波浪能开发技术的发展启示    李永国;王世明;

世界首座波浪能电站有望年底投产    本报记者 陈萌

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张旭

不同的波浪状况均可发电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谢舜源

汕尾将建世界首座波浪能电站    

波浪能走向商业化应用前景可期    顾永强

创造不枯竭的能源    丁飞洋

浮力摆式波浪能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    赵海涛

我国波浪能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    管轶

摆板式波浪能利用装置的动力特性模拟研究    孙启超

浙江省海域的波浪数值模拟与波浪能资源分析    蒋廷松

基于装置研发的波浪能评估方法研究    孙龙龙

双浮体式振荡浮子波浪能捕获装置的研究    蔡炳清

波浪能、潮流能海上测试场选址研究    石洪源

振荡浮子式波浪能采集系统的仿真及实验研究    刘莎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