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全量还田对机插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31:42
热度:

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全量还田对机插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摘要】:粮食作物秸秆占作物生物总量的50%左右,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量还田已经成为作物秸秆利用的主要方式,也是促进中国农

【摘要】:粮食作物秸秆占作物生物总量的50%左右,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量还田已经成为作物秸秆利用的主要方式,也是促进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农作物的秸秆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既可提供一定数量作物必需的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更重要的是长期还田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麦草全量还田与机插稻栽培模式相配套,已经逐渐成为江苏省主要的水稻生产体系之一。然而对秸秆还田条件下机插稻的高产栽培管理,依然存在很多从概念到实践上的盲目之处。本研究在连续3年实施大田定位麦秸秆还田处理的基础上,对机插水稻实施不同灌溉模式处理,对机插稻的生长及其产量形成进行了观察。裂区设计,秸秆还田为主区,灌溉方式为裂区,3次重复。秸秆还田处理包括秸秆全量还田和不还田对照,灌溉模式处理设置3种模式:水层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土壤水势下限指标-15kPa)、重干湿交替灌溉(土壤水势下限指标-30kPa)。氮肥使用量设定为20kgN/亩,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肥:分蘖肥:穗肥=4:3:3。试验结果显示,三种灌溉模式下,麦草全量还田均明显提高了机插稻的产量,以轻干湿交替灌溉模式表现产量最佳,而传统的水层灌溉产量最低,重干湿交替灌溉则对机插稻产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在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对千粒重、每穗粒数及结实率未见显著影响,而显著增加了每亩穗数,但其增加以中后期的分蘖穗为主。灌溉模式对每穗粒数和每亩穗数均无显著影响,干湿交替灌溉区千粒重和结实率明显高于常规水层灌溉区。秸秆还田和灌溉方式对水稻叶龄进程的影响很小,但秸秆还田能够延缓结实期叶片的衰老。秸秆全量还田对机插稻抽穗期干物重没有明显影响,在成熟期,秸秆全量还田的群体干物重在不同灌溉模式下都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在不同灌溉模式处理间,轻干湿交替灌溉表现出最高的干物重水平,重干湿交替灌溉相对于常规水层灌溉的干物重有稍微降低,可见轻干湿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结实期的干物质积累。轻干湿交替灌溉促进了茎鞘物质向穗部输送,但在重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秸秆还田处理茎鞘物质的运转反而有一定下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但干期的水分胁迫程度较为关键,过度干旱不利于机插稻的高产建成。轻干湿交替灌溉是麦草全量还田机插稻的适宜灌溉模式。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秸秆全量还田 机插稻 产量 物质生产 轻干湿交替灌溉
【基金】:江苏省农机三新工程项目(NJ2011-45)
【分类号】:S511
【正文快照】: 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全量还田对机插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王春歌$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周林$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谢成林$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灌溉模式对枣棉间套作微生态区域温湿度的影响    王治国;饶晓娟;唐亚莉;冯耀祖;徐万里;

不同灌溉模式对中麦349生长发育的影响    武明安;王彬龙;魏艳丽;李瑞国;蒋会利;张平;张安静;

民勤绿洲不同灌溉模式棉花效益评价    吴思渊;吴建福;

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及生育性状的影响    关立;王阔;郭鹏飞;张红;

寒地稻作不同节水灌溉模式降雨利用率潜力分析    戚颖;赵雨森;王斌;朱士江;

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模式及土壤水分能量调控标准研究    迟道才,王王宣,张玉龙,夏桂敏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田间水分运移数学模拟及灌溉模式的研究    胡浩云;谢森传;惠士博;

灌溉模式和供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星;李亚娟;刘丽;方素萍;方萍;林咸永;

不同灌溉模式下稻田降雨利用和径流量试验    董斌;霍军力;李新建;方荣杰;茆智;

保护性耕作农业灌溉模式    余叶;

保护性耕作技术条件下的农业灌溉模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 马俊贵

寒地稻作不同灌溉模式的节水及温室气体排放效应试验研究    朱士江

盘锦双台子河口湿地芦苇主产区适宜灌溉模式研究    王立业

秸秆还田与灌溉模式对超级粳稻产量形成、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江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