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优化运行策略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8:35
热度:

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优化运行策略的研究【摘要】:太阳能空气采暖系统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它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室温调节迅速以及无结霜结露现象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太阳能

【摘要】: 太阳能空气采暖系统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它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室温调节迅速以及无结霜结露现象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太阳能采暖技术。针对我国居住建筑形式大多为多层住宅的国情,研究开发充分利用南外墙收集利用太阳能的空气采暖系统成为国家“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的重点资助方向。但目前虽然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单体热性能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可是热输运过程的控制策略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是影响其实际工程设计应用的瓶颈问题。 本研究中,以自主研发的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简称模块)的采暖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及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风机不同运行模式下模块热性能和采暖效果、模块供热能力气候适应性、模块热循环流速对模块热效率和室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建立了模块宏观物理模型和实验房环境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TRNSYS中对辅助热源控制系统的进行了模拟。 研究内容与成果概述如下: (1)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运行方式下模块的换热强度、供热量、热效率和室内采暖效果,得出模块全热换热量是显热换热量的1.3~1.5倍,潜热换热不可忽略;连续运行时供热量和平均热效率均高于间隔运行,但是在风机开启段,间隔运行的逐时热效率高于连续运行;非等时间间隔运行时,室内温度场波动较小,而等时间间隔运行室内温度波动较大,连续运行室内温度波动介于二者之间。(2)引入层次分析法,给出了不同气候条件下模块区域气候适应性综合评价方法,提出影响模块区域适应性指标分别为分别是冬季日照率、采暖期的太阳辐射总量、采暖期的日照时数、采暖期累年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值、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确定各自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77、0.465、0.233、0.046、0.079,并利用该方法对采暖区8个典型城市的模块适应性做出评价,这为模块的在不同区域气候供热能力的计算和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3)利用实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模块内部不同流速下模块供热量和热效率,并提出效率归一化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模块热效率与内部空气流速之间的关系:同时在hirpak软件中建立了模块送风模型,研究不同出口风速对室内温度场的影响,得出,流量分别为0.01m~3/s m~3/s、0.02m~3/s、0.03m~3/s时,模块最佳出口流速分别为1m/s、1.6m/s、2.0m/s,随着流量的增大,模块最佳出口风速增大。(4)分别建立了模块换热模型和实验房辅助热源控制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得出模块出口温度的计算公式,并在TRNSYS软件中建立实验房辅助热源控制模型,同是通过调试确定PID控制器的比例常数、积分时间、微分时间分别为50,0.1,0.1,利用该控制方法可以使室内温度很好的稳定在18℃左右。 【关键词】: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 热循环方式 最佳运行流速 控制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U832.1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1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
  • 1.2 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热循环方式及控制策略研究现状10-19
  • 1.2.1 模块内部空气流动特性对热性能影响的研究11-13
  • 1.2.2 模块热输运方式对室内热性能的影响的研究13-16
  • 1.2.3 模块运行控制策略研究16-19
  •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9-20
  • 1.4 研究内容20-21
  • 2 模块热循环控制的理论与实验分析基础21-32
  • 2.1 模块瞬时热效率及供热量的计算方法21-24
  • 2.2 控制系统分析及理论基础24-26
  • 2.2.1 数学模型24-25
  • 2.2.2 拉普拉斯变换及传递函数25-26
  • 2.2.3 常用的建筑室内温度控制方法26
  • 2.3 模块热性能测试方法26-29
  • 2.3.1 稳态测试方法26-28
  • 2.3.2 动态测试方法28-29
  • 2.4 层次分析法29-31
  • 2.4.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29
  • 2.4.2 构造判断矩阵29-30
  • 2.4.3 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30-31
  • 2.4.4 隶属度函数的选取31
  • 2.5 本章小结31-32
  • 3 不同运行模式下模块供热能力及采暖效果研究32-44
  • 3.1 实验概况32-35
  • 3.1.1 实验平台32-33
  • 3.1.2 实验方法33-35
  • 3.2 实验结果分析35-40
  • 3.2.1 忽略潜热交换的误差分析35-36
  • 3.2.2 模块内部的换热强度分析36-37
  • 3.2.3 供热量与热效率分析37-38
  • 3.2.4 采暖效果分析38-40
  • 3.3 模块供热能力的气候适应性分析40-42
  • 3.3.1 模块气候适用性影响因素分析40-41
  • 3.3.2 采暖区典型城市模块气候适用性分析41-42
  • 3.4 本章小结42-44
  • 4 模块最佳热循环流速的研究44-57
  • 4.1 不同循环流速下模块热性能实验44-45
  • 4.1.1 实验概述44-45
  • 4.1.2 不同风速下模块供热量与热效率45
  • 4.2 效率归一化及模块内最佳流速的确定方法45-49
  • 4.2.1 效率归一化的提出46-47
  • 4.2.2 效率归一化方法的验证47-48
  • 4.2.3 效率归一化方法的应用48-49
  • 4.3 模块最佳出口风速的确定49-55
  • 4.3.1 实验房物理模型49-51
  • 4.3.2 数学模型51
  • 4.3.3 模型求解与验证51-53
  • 4.3.4 模块最佳出口流速的确定53-55
  • 4.4 本章小结55-57
  • 5 辅助热源及热输送控制策略57-68
  • 5.1 模块理论计算模型的建立57-61
  • 5.1.1 模型描述及假设条件57-58
  • 5.1.2 热平衡方程及换热系数的确定58-59
  • 5.1.3 模型验证与误差分析59-61
  • 5.2 辅助热源控制系统设计61-67
  • 5.2.1 实验房室内温度控制模型的建立61-64
  • 5.2.2 加热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的传递函数64-65
  • 5.2.3 控制方法的确定65
  • 5.2.4 控制系统模拟分析65-67
  • 5.3 本章小结67-68
  • 结论与展望68-70
  • 创新点70-71
  • 参考文献71-74
  • 附录A TRNSYS功能与应用74-75
  • 附录B AIRPAK在室内环境模拟中的应用75-76
  • 附录C 热网络图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76-7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7-78
  • 致谢78-7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Ⅱ型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    林金清,苏亚欣

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分析    夏国泉,魏琪

太阳能通风墙的性能研究    杨卫波,施明恒

模糊综合评判中非线性隶属函数的确定    陈铭;李红燕;王铁宁;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的非稳态测试方法    徐益峰,王兴安

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热性能的快速测试方法研究    侯宏娟,王志峰,王如竹,祁冰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Ⅰ型)的数学模型研究    林金清

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热输运方式的研究    田浩

中天山及其北麓的降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李霞,任宜勇,汤浩,陈洪武

基于PLC的室温模糊-PI控制    侯志坚,连之伟,姚晔,袁辛坚

藏北高原地气之间的水分循环    杨梅学,姚檀栋,何元庆,张晓君,马耀明

基于Matlab/Simulink环境下空调房间仿真模型的建立    王翠华,戴玉龙,蔡培力

大陆水循环系统演化及其环境意义    张宗祜,张光辉

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夏军,孙雪涛,谈戈

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土地整理模式初探    吴黎琴

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在高精度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石舒健,王江江,王慧,李剑,于希宁

我国城市住宅持续发展策略初探    舒平

论水文尺度问题    刘贤赵

某综合办公大楼地下车库全年自然室温模拟分析    张晓三;李向东;陈启;

热工参数对办公楼建筑能耗影响的模拟研究    丛晓春;杨文斐;

鲁中地区农村住宅热环境现状的模拟分析    亓玉栋;丁鸡昌;杜雨良;

上海市某化学实验楼内走廊自然通风模拟    苏醒;张旭;孙斌;

被动式采暖的居住建筑设计研究    胡彬;李静;刘加平;

山东一次春季暴雨过程的水汽收支和降水转化数值分析    龚佃利;王庆;刘诗军;

管型对蒸发式冷凝器中水膜流动与传热的影响    蒋翔;朱冬生;张景卫;

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在中原地区的应用分析    郑慧凡;范晓伟;李安桂;魏静;张文全;

基于水丰度的区域水资源利用研究    赵斌

三峡库区小流域森林植被理水调洪规律的研究    杨海龙

时空尺度对洪水模拟的影响研究    魏林宏

水文要素对人类活动响应的研究——以和田河流域为例    黄领梅

西拉木伦河中上游流域水资源变迁因子分析及其恢复建设建议    刘本华

作物需水尺度特征复杂性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    刘丙军

华北地区陆气水循环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张利平

森林蒸散模型与模拟研究    王安志

长江中下游滩地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碳贮量研究    王妍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装置的优化分析与变容量运行研究    李郁武

余热及太阳能制冷/热泵技术研究与开发    胡艳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力站换热机组的系统建模及研究    祁振强

闭式布雷登循环空间太阳能热动力电源的仿真研究    陈雨

基于PLC的模糊-PI空调室温控制    侯志坚

太阳房及其组件的热性能研究    郝改红

山东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    王庆

无锡新区污水处理系统与环境影响研究    黄海清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分析    王晋

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在空调房间温度控制中的仿真研究    王江江

微通道热压成形温度控制系统研究    韩建超

两种家庭住宅类型的环境影响比较    刘晶茹,王如松,杨建新

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杨子江

建筑能耗统计方法探讨    杨秀;魏庆芃;江亿;

建筑物生命周期评价初步    王小兵,邓南圣,孙旭军

北京市住宅建筑的环境影响实证研究    张智慧,吴星,肖厚忠

建筑能耗计算法的分析比较    李力

建筑中的固化能耗    杨居光

建筑施工垃圾的产生和组成分析    吴贤国,李建辉,杨婧,杨苹

我国广义建筑能耗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李兆坚;江亿;

生命周期方法论    朱晓峰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王怡

建筑材料生命周期中物化环境状况的定量评价研究    龚志起

办公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研究    李振翔

上海地区公共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分析    杨晓敏

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阻力特性研究    李红祥

基于自然通风的SARS传播和自然通风理论研究    段双平

房间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    隋学敏

热通道幕墙的热工特性研究与能耗评价    撒世忠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热工设计参数优化研究    高庆龙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动态室温预测及能耗分析    刘静君

基于通风换气对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改进    王崇杰;薛彩霞;薛一冰;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Ⅱ型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    林金清,苏亚欣

确定隶属函数的统计分析法    王石青,邱林,王志良,韩晓军

一种基于隶属度函数及两阶段法的双层多目标决策方法    张文献,徐泽水

多层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    王宏宇

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分析    夏国泉,魏琪

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建议    高峰,孙成权,刘全根

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张灵莹

交叉波形吸热板-波形底板空气集热器的盖板与波形吸热板间换热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高文峰,林文贤,吕恩荣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Ⅰ型)的数学模型研究    林金清

新型变色幕墙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    薛静

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优化运行策略的研究    孙亚峰

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热输运方式的研究    田浩

太阳能空气集热建筑模块热输运控制方法的研究    陈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