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7:55
热度: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摘要】:本文以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两熟种植制度为研究对象,连续观测了三种不同秸秆还田量的处理对三季作物各个生育期中的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结

【摘要】: 本文以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两熟种植制度为研究对象,连续观测了三种不同秸秆还田量的处理对三季作物各个生育期中的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如下: 1.不同量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效应主要表现在夏季秸秆还田的初期,而且秸秆量越大,地温越高,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不同量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不明显; 2.在秸秆倍量还田范围中,随着秸秆量的增加,CO_2释放量增加,连续三季全量、倍量处理分别比无秸秆处理增加了14%,61%; 3.秸秆还田与否,及还田秸秆量的多少,对土壤0-10cm,10-20cm的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不同。2001年全年倍量、全量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分别比无秸秆处理增加了21.93%,19.26%。连续三季秸秆还田后,分别增加11%,22%。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玉米季土壤微生物量增加,而且波动幅度降低; 4.连续秸秆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不大,三种处理脲酶活性的消长与土壤微生物量的一致,都是在作物生育盛期比较活跃,有利于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秸秆还田三季后,倍量秸秆还田降低脲酶的活性,而全量秸秆还田增大脲酶的活性; 5.随着秸秆用量的增加,玉米苗期植株出苗量而减少,而小麦分蘖增加。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随着秸秆量增加,作物产量增加,但仅倍量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2001年玉米半量处理、全量处理、倍量处理分别比无秸秆处理增产12%、13%、18%,2002年分别为5%,4%,10%。 【关键词】:秸秆还田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 土壤呼吸 脲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S141.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7
  • 第一章 引言7-13
  • 1.1 秸秆还田在我国新时期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7-8
  • 1.2 相关研究进展8-12
  •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以及本文的研究重点12-13
  • 第二章 测定项目与方法13-17
  • 2.1 试验材料13-14
  • 2.2 田间试验设计14
  • 2.3 试验观测项目和方法14-17
  • 第三章 试验研究结果与分析17-37
  • 3.1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17-19
  • 3.2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19-21
  • 3.3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1-24
  • 3.4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24-29
  • 3.5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脲酶的影响29-32
  • 3.6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全N的影响32-33
  • 3.7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植株生长状态的影响33-35
  • 3.8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35-37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37-41
  • 4.1 讨论37-39
  • 4.2 主要研究结论39-40
  • 4.3 本研究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40-41
  • 参考文献41-47
  • 致谢4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循环利用与土壤碳循环关系    宋翠银;孔秋婵;马文凯;梁玉祥;

沟埋还田方式下不同埋草量对冬季稻田CO_2排放的影响    高文玲;卞新民;吴洁;郭伟;李胜;杜磊;石建福;

浅谈秸秆还田的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王健博;崔俊涛;

秸秆对根区土壤酶活性、无机氮及呼吸量的影响    马欣;周连仁;王晓巍;姜丹丹;闫暮春;夏瑀;戴建军;

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明月;陆迁;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潘剑玲;代万安;尚占环;郭瑞英;

沟埋还田不同埋草量对冬季稻田CO_2排放的影响    高文玲;卞新民;吴洁;郭伟;孙金福;李胜;杜磊;石建福;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梨园树盘覆盖的土壤生态效应及树体生理响应研究    赵德英

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    王舒娟

秸秆直填槽式栽培环境效应及其对甜椒、番茄生长的影响    冯连杰

秸秆还田土壤中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张晶

水稻秸秆腐解复合菌系的筛选构建    刘甲锋

化肥配施秸秆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的培肥效应研究    周瑞华

长期秸秆与化肥配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单鹤翔

秸秆还田条件水肥耦合对水稻生长及土壤总氮流失的影响    陈立冬

肥料定位试验中处理与年份互作效应分析    姜文武,陈式谷

覆盖免耕——现代农业田间技术新改革    李宪章

秸秆配施不同氮量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刘善江

夏玉米免耕播种不同机械施肥方式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王秀,赵四申,高清海,马大敏

TDR法、中子法、重量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比较研究    王贵彦,史秀捧,张建恒,梁卫理

秸秆还田添加氮素调节碳氮比的研究    刘臧珍,王淑敏,杨丽琳

试论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胡祥英,顾绍军,孙皓,刘群松,方鸿国

秸杆对北方耕地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杨晶秋,刘金城,白成云

连续施用棉籽饼和棉秆还田及化肥配施的培肥效应    姜益娟,郑德明,吕双庆,万素梅,李立平

夏玉米生长期土壤氮素的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    邹国元,张福锁,李新慧

连续施用棉籽饼和棉秆还田及化肥配施的培肥效应    姜益娟;郑德明;吕双庆;万素梅;李立平;

麦收高留茬养地增产的研究    周宪明,于福祥,王福平,段云

有机物料对盆栽土壤养分及海棠苗生长量的影响    刘嘉芬,姚胜蕊,刘寄明,薛炳烨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史忠强;江晓东;王芸;宁堂原;韩宾;李增嘉;

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

莘县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盐渍化状况分析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

农田氮肥的动态变化及施氮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苏诗杰;付清勇;朱思海;赵媛媛;

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对土壤原生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李飒;聂俊华;

施硫对冬小麦穗花发育、籽粒蛋白质组分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李府;尹燕枰;

黄绿木霉T1010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邱登林;阴卫军;陈建爱;王未名;杜方岭;

两种白腐菌降解油菜秸秆效果的研究    朱洪龙;王力生;蔡海莹;解宜林;邹松阳;杨海;

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制下N肥施用量研究    何传龙;郭熙盛;王文军;武际;

环境因子对红壤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程先富;

吉林省靖宇县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规律分析    刘静宇;孟静静;黄少鹏;丁志强;盛静卫;

绿液预处理对麦草化学成分及酶水解糖化的影响    黄婷;陆青山;金永灿;谷峰;张厚民;Hasan Jameel;Richard Phillips;李忠正;

几种松树根际益生菌的数量分析    黄宝灵;吴庆梅;吕成群;方丽英;李校雨;

棉花生理抗旱与农艺节水技术耦合对产量的影响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

降解纤维素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季祥;朱玉珍;蔡禄;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方法的探讨    耿广东;程智慧;张素勤;周新民;

长效碳酸氢铵增加植物体有机碳固定的研究    张志明;

“美亚”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在叶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刘晓;宋世威;徐凤杰;王加强;陈日远;孙玉行;李康仁;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张俊忠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基于SPAD的棉花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营养特性研究    罗新宁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    王宏

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赖力

农田养分流失风险评价及养分平衡管理研究    丁晓东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    欧阳资文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油茶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研究及高效解磷菌的筛选    郝艳

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磷胁迫蛋白质表达差异和基因组SSR分析    王彦玲

抗生素菌渣堆肥化处理研究    张红娟

氮、钾、有机肥配施对越冬茬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文俊玲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海燕;吴德敏;李彦;张英鹏;刘兆辉;江丽华;

玉米秸秆翻压深度、粉碎程度的试验研究    纵海英;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沈雪梅;

纤维素酶及其应用现状    杨友坤;朱凤香;王卫平;陈晓旸;洪春来;吴传珍;薛智勇;

不同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梁雄;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大棚土壤的理化状况和微生物状况    张昌爱,毕军,夏光利,张萍,史桂芳,朱国梁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日光温室CO_2环境及CO_2施肥对黄瓜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的作用    魏珉;邢禹贤;王秀峰;马红;

瓜类蔬菜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刘玉梅;于贤昌;

蔬菜作物光能利用及光合效率调节研究进展    艾希珍;李美云;

饼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萍;徐坤范;梁文娟;艾希珍;

不同氮肥施用模式对日光温室生菜品质及土壤环境影响    孙治强;赵卫星;张文波;

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

冬油菜施肥效果及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邹娟

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决策行为研究    胡豹

土壤钾转化、烟株钾吸收及烟碱累积的水热耦合效应与特征参数研究    尉芹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不同处理状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赵勇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及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肥水管理技术    高新昊

利用玉米秸秆制取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    陈明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王红娟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钾素演变特征及机理    张会民

温室土壤疲劳及其对蔬菜生长影响机理的研究    孙艳

葡萄砧木钾吸收动力学及不同土壤类型供钾能力研究    韩真

基于观测的污染气体区域排放特征研究    李阳

秸秆焚烧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苏继峰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

四川丘陵区玉米高产高效及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    罗永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海霞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水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累积变化研究    潘世娟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旱作麦田秸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

玉米秸秆等有机物料在黄瓜无土栽培上的应用效果    王天晓

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负面效应分析与控制    韦丽娇;李明;卢敬铭;张劲;宋德庆;王金丽;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王素娟;孙肖青;

模拟栽培条件的改变对稻田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孙园园;孙永健;杨志远;徐徽;马均;李首成;

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负面效应试验分析与控制(英文)    韦丽娇;李明;卢敬铭;张劲;宋德庆;王金丽;

猪粪堆肥升温期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    郭艳;张进良;邓昌彦;朱能武;

秸秆集中深埋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扶明英;朱利群;李妍;卞新民;

模拟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氮素淋失的影响    李妍;刘茜;扶明英;朱利群;翁乐羽;查良玉;卞新民;

不同复垦方式对铝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张瑞娟;李华;王爱英;张强;郜春花;

施肥措施对玉米冠层结构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金友前;郜红建;杜保见;常江;章力干;

京郊畜禽粪肥资源现状及其替代化肥潜力分析    贾伟;李宇虹;陈清;David Chadwick;

玉米秸秆促腐的实验研究    李其昀;孙明磊;刘君辉;高美玲;韩莹莹;关成龙;田雨;

秸秆还田在盐渍土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吴从稳;陈小兵;金海珠;孙运朋;颜坤;张立华;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东北地区秸秆降解工程菌的选育及速腐菌剂的研制    张建峰

我国粪肥养分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利用分析    贾伟

长期不同施肥下新疆灰漠土有机碳演变特征及转化机制    许咏梅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选育皮状丝孢酵母发酵玉米秸秆积累油脂的研究    李新社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淮海地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杜广红

秸秆反应堆中淡紫拟青霉与根结线虫、尖孢镰刀菌互作的研究    刘俊男

秸秆对大豆/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    马欣

新型稻草还田多功能复合菌系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    宋仅星

不同种植方式对苗期大豆、玉米根区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闫暮春

转基因棉花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    徐鹏

丘陵红壤旱地花生木薯间作和秸秆覆盖种植效应研究    徐小林

增施作物秸秆对多茬栽培有机土改良效果的研究    宋为交

有限供水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宗锁,康绍忠,李新有

连续十年施肥对水稻土肥力的影响    林增泉,翁文钰,蒋和,林炎金,刘振兴

袁庄麦田秸秆覆盖保墒措施的研究    王玉坤,赵勇

旱地土壤培肥之研究——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马耀华,张一平,查公良,王讲利,王宋亨,任进兴

甘肃定西县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王谦

麦田秸秆覆盖的作用及其节水效应的初步研究    王栓庄,徐树贞

麦秸还田培肥土壤增产效应分析    张振江

麦秸和残茬覆盖对夏玉米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朱自玺,方文松,赵国强,邓天宏,付祥军

施用氮肥对提高旱地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李生秀,李世清,高亚军,王喜庆,贺海香,杜建军

我国少耕与免耕技术推广应用情况与发展前景    罗永藩;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土壤氮素的硝化-反硝化损失    张玉铭;曹江海;董文旭;陈德立;

施加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周转的影响    刘海琴,王志明,朱培立,黄东迈

澳大利亚热带区蚂蚁与土壤微生物量的研究    AlanN.Andersen,GrahamP.Sparling,李慧卿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研究综述    唐玉霞,贾树龙,孟春香,张贵民,刘春田

秸秆预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呼吸活性的影响    李贵桐,张宝贵,李保国

不同凋落叶分解的土壤微生物效应    周存宇,蚁伟民,丁明懋

武夷山植被带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何容;汪家社;施政;方燕鸿;徐自坤;权伟;张增信;阮宏华;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何亚婷;董云社;齐玉春;肖胜生;刘欣超;

干热河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分异特征    李鹏;李占斌;薛萐;郑郁;

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牛粪分解过程中的趋势分析    杨靖春;陈珊;王笃恭;薛萍;蔡一枚;李才;

施肥对不同农田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沈宏,曹志洪,徐本生,杨建堂,王文亮,霍晓婷

夏季填闲对连作温室黄瓜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张雪艳;田永强;高艳明;高丽红;

硫丹对土壤微生物量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贾文涛;朱鲁生;于长伟;王金花;王军;

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张成娥;梁银丽;贺秀斌;郭东伟;

沼渣施用年限对土壤微生物量C、N剖面分布的影响研究    谢勇;王昌全;李冰;向盼来;董敏;

半干旱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的生态分布及其周转    廖仰南;赵吉;邵玉琴;

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烟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解玉萍;赵正雄;王月桃;刘冬梅;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区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徐华勤;肖润林;宋同清;

~(14)C标记秸秆对土壤微生物量C动态变化及其周转的影响    王志明;朱培立;黄东迈;刘海琴;

土壤活性物质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刘会;邓波;夏彤;王冲;

RAPD标记与碳底物利用型式联合应用进行农用化学品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杨永华;姚健;王勐骋;

北京有机板栗生产环境评价通过验收    钟燕平

珍稀植物四合木分布区特有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李骁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研究    任佐华

酰胺类除草剂的生物化学行为以及手性选择性行为研究    刘惠君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氮素转化规律的研究    李成芳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    李贵桐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生态效应研究    张笑培

放牧对陇东黄土高原天然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张成霞

农田土壤磷素固液相分配规律及微生物C/P比影响因素研究    李春越

硫肥对土壤性质、重金属形态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郑诗樟

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    韩文炎

兴安落叶松林火后不同年限的土壤微生物量的月季动态变化    姜睿

松嫩草地在模拟增温和氮沉降前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比研究    梁百艳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的影响研究    黄剑

土壤有效磷含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代谢活性的影响    程伟

不同耕作方式对绿洲灌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刘莉莉

我国干旱荒漠植被区土壤生态特性研究    丁菡

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的节水保肥效应研究    张凤云

稻草还田对双季稻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研究    李倩

稻田土壤微生物量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    李侃

利用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质量的研究    唐薇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