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微生物处理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7:36
热度:

微生物处理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摘要】:从牛瘤胃中分离高产纤维素酶细菌,经纤维素刚果红平板初筛、摇瓶培养、固态发酵复筛、得到一株芽孢杆菌X4,该菌不仅可降解纤维素,且自身具固

【摘要】: 从牛瘤胃中分离高产纤维素酶细菌,经纤维素刚果红平板初筛、摇瓶培养、固态发酵复筛、得到一株芽孢杆菌X4,该菌不仅可降解纤维素,且自身具固氮能力。最适生长PH为7左右,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发酵过程中与其他菌株能很好共生。同时从牛瘤胃中分离、筛选得酵母Y2,实验证明该菌株与其他发酵菌株具良好配伍性,能利用混菌发酵产生的还原糖迅速生长,达到较高的生物量。 利用氨法和白腐真菌L:对玉米秸秆进行前期处理,依据多种微生物共生及代谢的特性,采用多菌种混合共发酵方式,将康宁木霉和选育出的高活性黑曲霉S",瘤胃细菌X4,酵母Y:,接种于前处理过的玉米秸秆上共发酵,利用正交试验,得出:在发酵温度30℃,PH5.0发酵9天后,粗蛋白含量达24.61%,纤维素降解率为48.37%。 对酵母Y: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条件进行探索:采用对数生长前期(约24h)的菌体细胞,用1.5%蜗牛酶,0.1%p—巯基乙醇,处理60min,原生质体形成率可达95%,用0.6ml/l蔗糖做渗透稳定剂,原生质体再生效果最佳,再生率为6.32%。 采用He-Ne激光诱变酵母Y:原生质体,获得一株是出发菌株产生物量1.31倍的酵母Y:。经酯酶同工酶谱分析,其酶带条纹数,迁移率等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利用Y:和混菌共发酵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中粗蛋白可提高到28.10%,此时纤维素降解率为51.12%。 【关键词】:筛选 多菌种共发酵 玉米秸秆 蛋白饲料 原生质体 He-Ne激光 诱变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S816.5
【目录】:
  • 第一部 前言10-23
  • 1 秸秆的结构特点10-11
  • 1.1 秸秆的结构及碳水化合物的构成10
  • 1.2 纤维素10
  • 1.3 半纤维素10-11
  • 1.4 木质素11
  • 2 秸秆类饲料开发利用的限制因素11-12
  • 2.1 粗纤维含量11
  • 2.2 粗蛋白含量11-12
  • 2.3 木质素含量12
  • 2.4 维生素的含量12
  • 3 秸秆的加工处理方法及其效果12-14
  • 3.1 物理法12
  • 3.2 化学法12-14
  • 3.2.1 酸碱处理法12
  • 3.2.2 氧化法12-13
  • 3.2.3 氧化剂处理13-14
  • 4 生物处理法14-19
  • 4.1 生物处理应用的主要微生物14-15
  • 4.1.1 降解木质素的主要微生物14
  • 4.1.2 降解纤维素的主要微生物14-15
  • 4.2 微生物处理农作物秸秆存在问题15-16
  • 4.3 自然发酵法处理玉米秸秆16
  • 4.3.1 抑制不良发酵的添加剂16
  • 4.3.2 营养添加剂16
  • 4.3.3 酶制剂16
  • 4.3.4 微生物制剂16
  • 4.4 加曲(混菌)发酵玉米秸秆16-18
  • 4.4.1 混合菌发酵木质纤维素16-17
  • 4.4.2 混合菌发酵优势17
  • 4.4.3 混合菌发酵法的三种体系17-18
  • 4.5 其他秸秆生物处理法18
  • 4.6 微生物处理农作物秸秆生成蛋白饲料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18-19
  • 4.6.1 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优点18
  • 4.6.2 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工作重点及发展前景18-19
  • 5 诱变育种19-21
  • 5.1 激光诱变育种19-20
  • 5.2 原生质体诱变育种20-21
  • 6 同工酶技术21-23
  • 6.1 同工酶的生物学意义21
  • 6.2 同工酶电泳用于真菌(酵母)分类及鉴定21
  • 6.3 同工酶技术简介21-23
  •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23-35
  • 1 实验材料23-25
  • 1.1 菌种来源23
  • 1.2 试剂和主要原料23-24
  • 1.3 主要培养基24-25
  • 1.3.1 斜面培养基24
  • 1.3.2 平皿分离培养基24
  • 1.3.3 加富培养基24
  • 1.3.4 细菌筛选和鉴定培养基24-25
  • 1.3.5 酵母鉴定培养基25
  • 1.3.6 制备酵母原生质体所用培养基25
  • 1.3.7 混菌固态发酵培养基25
  • 2 实验方法25-35
  • 2.1 菌种的分离筛选25-27
  • 2.1.1 可降解纤维素细菌的分离25
  • 2.1.2 可降解纤维素细菌的筛选25-26
  • 2.1.3 菌株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26
  • 2.1.4 酵母菌的分离26
  • 2.1.5 酵母菌的筛选26-27
  • 2.1.6 酵母菌的初步鉴定27
  • 2.2 混菌发酵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27-28
  • 2.2.1 不同化学预处理方法对秸秆的影响27
  • 2.2.2 不同浓度氨水处理对秸秆的影响27
  • 2.2.3 白腐真菌Lx在氨化后秸秆上生长情况27
  • 2.2.4 固态发酵流程接种时间27-28
  • 2.2.5 多菌种共发酵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最佳发酵条件28
  • 2.2.6 固态发酵流程28
  • 2.2.7 混菌发酵完毕后曲料特征28
  • 2.3 酵母Y_2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28-29
  • 2.3.1 酵母Y_2原生质制备和再生方法28-29
  • 2.3.2 细胞菌龄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29
  • 2.3.3 β-硫基乙醇浓度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29
  • 2.3.4 酶浓度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29
  • 2.3.5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29
  • 2.3.6 酶溶液PH值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29
  • 2.3.7 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29
  • 2.3.8 渗稳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率影响29
  • 2.3.9 最佳渗透压稳定剂浓度的确定29
  • 2.3.10 酵母Y_(2)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29
  • 2.4 激光诱变29-31
  • 2.4.1 He-Ne激光诱变原生质体29-30
  • 2.4.2 诱变时间对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30
  • 2.4.3 激光对原生质体的诱变效果30-31
  • 2.5 纤维素酶活的测定31-32
  • 2.6 还原糖的测定32-33
  • 2.6.1 分析原理32
  • 2.6.2 分析试剂32
  • 2.6.3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定32-33
  • 2.7 粗纤维的测定33
  • 2.8 粗蛋白的测定33-34
  • 2.9 酵母菌株生物量测定34
  • 2.10 主要仪器34-35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与讨论35-48
  • 3 实验结果35-48
  • 3.1 菌种的分离筛选35-38
  • 3.1.1 可降解纤维素细菌的分离35
  • 3.1.2 可降解纤维素细菌的筛选35-36
  • 3.1.3 X_4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36-37
  • 3.1.4 酵母菌的分离37
  • 3.1.5 酵母菌的筛选37-38
  • 3.2 混菌发酵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38-43
  • 3.2.1 在固态秸秆培养基上用不同化学预处理方法对秸秆的影响38
  • 3.2.2 不同浓度氨水处理玉米秸秆粉,粗纤维粗蛋白含量变化38-39
  • 3.2.3 白腐真菌L_x在氨化后秸秆上生长情况39
  • 3.2.4 固态发酵流程接种时间39-40
  • 3.2.5 多菌种共发酵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最佳发酵条件40-43
  • 3.2.6 固态发酵流程43
  • 3.2.7 混菌发酵结束后曲料特征43
  • 3.3 酵母Y_2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43-47
  • 3.3.1 酵母Y_2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方法43
  • 3.3.2 细胞菌龄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43-44
  • 3.3.3 β-巯基乙醇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44
  • 3.3.4 酶浓度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44
  • 3.3.5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44-45
  • 3.3.6 酶溶液PH值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45
  • 3.3.7 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45-46
  • 3.3.8 渗稳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率影响46
  • 3.3.9 最佳渗透压稳定剂浓度的确定46-47
  • 3.4 激光诱变47-48
  • 3.4.1 He-He激光诱变原生质体47
  • 3.4.2 诱变时间对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47
  • 3.4.3 激光对原生质体的诱变效果47-48
  • 小结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图版54-5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发酵棉籽粕菌种筛选和复合发酵工艺条件及其发酵活性产物研究    夏新成

纤维素诺卡氏菌降解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的研究    刘东波,李凤敏,陈珊

秸杆类粗纤维饲料生化加工技术的研究    王仁振

提高秸秆营养价值研究进展    王钟建

臭氧(O_3)处理粗饲料的进展    汝应俊;苗志虹;刘世民;

酵母两种形态菌体的MDH和SOD同工酶的电泳分析    张晓云,韦一能

白腐真菌及其技术的潜在工业应用    李慧蓉

双菌联合固态发酵生产酒糟菌体蛋白饲料的试验研究    李发生,谷庆宝,菅小东,孟伟

毕氏酵母营养缺陷株P315株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研究    谭蓓英;王花;孙玉琴;

中国丝孢酵母属的几个新种和新记录    卢乡怀;李明霞;

红酵母属同工酶酶谱分析及其分类研究    魏艳敏,周与良

富钼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马福荣;贾乐;任轩;杨凤苓;程成;

酯酶同工酶分析鉴别生产用平菇菌种真实性研究    张庆华;赵新海;钟丽娟;徐冲;

脐橙根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赵丽明;鲁志弘;路晓萌;杜秉海;丁延芹;姚良同;

不同缓冲体系下pH值对裂褶菌F17产锰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李旭东;荚荣;吕飒音;唐文忠;

扬子鳄肌肉的POX同工酶的测定研究    钱万英,谢惠安,赵帜平,王保洲,谢万树,邵民

种质资源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陈学平,姜平,张杰瑜,陆星星

生物转化啤酒糟为饲料蛋白的研究    陶玉贵,汤斌

多菌联合固态发酵生产酒糟菌体蛋白饲料的实验研究    叶生梅

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固态发酵初步研究    叶生梅,王岚岚,欧阳明

根霉Rhizopus sp. TC1产酶条件的研究    陈阿娜;汤斌;张庆庆;翟光雯;周逢云;

富马酸单苯甲酯的合成及抗菌特性研究    刘倩;韦庆益;刘丽萍;宁正祥;

山鸡椒油和八角精油抑菌作用的对比    曹妍;杨钦滟;杜木英;阚健全;

畜禽粪便除臭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    陈丽园;吴东;夏伦志;赵瑞宏;

绿茶中真菌的检测研究    贺稚非;李洪军;陈今朝;司辉青;

生育期对小麦全株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秦梦臻;沈益新;

中国近海真鲷种群间的基因流及其分化    吴谡琦;刘瑞玉;董金海;王可玲;

榛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初报    杨青珍;孙海燕;季兰;

转dsRNA-LFY对大白菜开花的诱导效应    夏广清;何启伟;赵双宜;王翠花;

造纸黑液木质素对尿素氮在土壤中转化与生物利用的影响    王德汉;彭俊杰;廖宗文;

鸡源双歧杆菌的分离筛选和特性研究    杨汝德;陈琼;陈惠音;

川西獐牙菜体细胞杂交及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香叶醇-10羟化酶的克隆和功能验证    王俊峰

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    唐丽

新型大白菜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C_7不育机理研究    赵会芳

东北地区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荣立苹

中国西部茶渍属地衣的研究    吕蕾

不同生态因子下LMBR处理制药废水运行效能及数学模型    白羽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SOD基因家族的克隆及表达调控研究    林玉玲

L-半胱氨酸对细菌产氢过程的促进作用    谢天卉

番茄灰霉病菌对丙烷脒的抗药性风险研究    侯军

不同支直链淀粉比例玉米鸭净能值的研究    郑灿

T-2毒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初步研究    徐娟

一株热带假丝酵母利用木糖生长及其产酒精特性的研究    刘兰杰

赤拟谷盗不同地理种群差异性比较研究    金占宝

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高活性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    潘海波

汽爆玉米秸秆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的工艺研究    赖智乐

大杯蕈优良菌株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    于清伟

野生平菇    单洪涛

海南文字衣科分类研究    李静

过瘤胃产品包被技术的研究    姜峰

酸性蛋白酶饲料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王晓林;陶玉贵;李鹤飞;肖苏峰;

微生物在饲料开发中的应用    谭周进,谢达平

发酵血粉在蛋鸡料中的应用效果试验    方勇

微生物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血清指标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冯杰;刘欣;卢亚萍;刘媛媛;

发酵血粉代替豆粕对育肥猪的影响    杨远新;罗献梅;饶俊;

鸡羽毛的生物转化    张凤清;张昕;解丛林;

Aspergillus oryzae发酵豆粕对肉仔鸡相关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马文强;冯杰;刘媛媛;刘欣;卢亚萍;

几株益生菌发酵豆粕及其产物分析    周伏忠;谢宝恩;贾蕴丽;王红云;

三菌株协同固态发酵对棉粕脱毒效果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张庆华;赵新海;钟丽娟;徐冲;

以酱渣为原料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张西宁

核糖体RNA基因间隔区ITS及IGS在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分型中的应用    袁长婷

糖蜜酒精废液蔗渣吸附发酵产物用作生长育肥猪饲料的营养价值研究    王春平

体外酶解棉籽粕的适宜参数及饲喂效果研究    王菊花

复合菌种发酵秸秆生产蛋白饲料    李智明

添加乳酸菌对整株水稻秸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华金玲

单菌株发酵和混合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汪金萍

传统酱种曲中霉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刘彩香

细菌对秸秆营养转化的影响    吉增福,周纬武,景耀光,谢宝昌,赵宏坤,刘洋,方武,吉新卫,尉美林

生物技术在食品业的应用    李云龙,郑秋鹛,李景鹏,程涛,薛飞

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生产与应用    赵守贤;

以食品工业废糟渣为载体培养浓缩活性饲料酵母的研究及饲喂试验    姜新生

关于微生物处理秸秆的几个概念    王加启

几种植物原生质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何若天,吴丹红,李景植

原生质体扫描电镜观察研究方法的改进及其效果初报    钟荣亮

疫毒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    徐大雅;黄河;王春平;

毕氏酵母营养缺陷株P315株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研究    谭蓓英;王花;孙玉琴;

青霉的纤维素酶抗降解物阻遏突变株的选育    曲音波;高培基;王祖农;

多菌种混合发酵玉米秸秆生产含酶蛋白饲料的研究    王慧杰;李自刚;辛婷;李欣;

微生物转化玉米秸秆用于饲料生产的研究    孙芹英;葛春梅;张洁;徐娟娟;

微生物处理玉米秸秆对羔羊舍饲育肥效果的影响    胡鹏飞;吴增华;孙陶;于国庆;

发酵生产蛋白饲料中培养基原料配比的实验研究    高大威,李 瑛

混合菌发酵玉米秸秆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张伟心,马艳玲,霍玉鹏

利用作物秸秆生产微生物饲料的研究综述    张秀云;

热喷技术处理玉米秸秆试验    毕东辉;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与堆沤还田的效果比较    王英;

玉米秸秆饲喂反刍家畜配套新技术    

粉状玉米秸秆微生物饲料喂肉鸭试验    彭华,安只红

浅谈北方地区秸秆利用技术    李淑艳;张海;赵志强;

~(13)C标记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变化规律研究    暴春平;郭岩彬;杨景娜;吴文良;孟凡乔;

干玉米秸混菌两次发酵方法研究    李景云;马彦昆;苏江顺;张维琴;许翠华;赵立群;

不同加水量对玉米秸秆发酵酒精的影响    董惠钧;李华;贾士儒;

玉米秸秆的饲料加工利用技术探析    侯方安;康云友;

玉米秸秆双孢蘑菇冬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孟丽;许桂芳;

利用玉米秸秆制备定向刨花板的研究    杨蕊;

长期施用玉米秸杆对黑土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陈辉;窦森;

玉米秸秆颗粒燃料致密成型电耗测试    李在峰;雷廷宙;何晓峰;杨树华;

玉米秸秆微贮喂牛效果好    辛志;白春会;丁玉臣;曹桂霞;

玉米秸秆做温室:省钱效益高    乐亭县乐亭镇农业办 李世珍

广平4.5万亩秸秆变成饲料“罐头”    马永存、宁学玲、姜艳

广平秸秆饲料“远嫁”韩国    记者 郑惠华通讯员 马永存 郝爱良

玉米秸秆变成金    张相 罗立源 记者 付强

玉米秸秆饲料加工十大技术    

13万亩玉米秸秆何时生金    本报记者 杨涛军

冬季如何堆制玉米秸秆肥    吴凡

开鲁县为玉米秸秆管理“立法”    杨卫东

玉米秸秆栽培食用菌要点    沈瑞

山东张店:玉米秸秆变成宝贵资源    本报记者 单保江通讯员 张秀贵

微波辅助下木质纤维素降解与溶解过程的研究    牟莉

玉米秸秆保质贮存及水热反应处理提高可生化性方法的研究    孙优善

蛋白饲料在鸡胃肠道中的肽类释放规律及其吸收特点研究    王丽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秸秆培肥土壤对大孔隙流中养分淋失的影响    耿玉辉

燃料乙醇固态发酵生产工艺的研究    王瑞明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    张强

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胆固醇、牛磺酸和大豆皂甙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贠彪

生物质白腐菌改性与抗性变化的关系研究    徐春燕

玉米秸秆为原料燃料乙醇制备的关键问题研究    李冬梅

微生物处理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张红莲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选育与玉米秸秆生产酒精工艺研究    王倩

甜椒有机栽培基质的研究    边鸣镝

酶菌共降解玉米秸秆及饲料化工艺研究    余建军

松嫩草原重度盐碱化草地玉米秸秆改良研究    吴泠

添加剂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席兴军

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玉米秸秆瘤胃发酵的影响因素    许琴

微生物发酵过程控制分析    李自刚

玉米秸秆茎叶分离机理试验研究    高梦祥

奶牛常用饲草瘤胃降解规律的研究    贾海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