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啤酒糟和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6:33
热度:

啤酒糟和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研究【摘要】:本研究以牛粪堆肥为天然厌氧产氢微生物来源,经简单处理后,将含处理过的啤酒糟或玉米秸秆的模拟废水转化为清洁能源—氢气,实现了生物能的回

【摘要】:本研究以牛粪堆肥为天然厌氧产氢微生物来源,经简单处理后,将含处理过的啤酒糟或玉米秸秆的模拟废水转化为清洁能源—氢气,实现了生物能的回收和减少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双重目的。系统考察了预处理条件、底物浓度、初始pH值等对底物产氢潜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是影响底物产氢潜势的关键因素之一。经过预处理后,啤酒糟和玉米秸秆的产氢潜势均有了很大提高,分别从未处理前的5.4、2.68ml/gTS增至处理后的54.4、126.8ml/gTS。预处理的最佳条件是0.2%HC1溶液中煮沸30min。以经预处理的啤酒糟为底物时,产氢的适宜环境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6±1℃,底物的初始pH值范围为6.0~7.0(对应于反应体系pH=4.5~5.5),最佳底物浓度范围为15~25g/L。在底物浓度为20g/L,初始pH值为6.0时,啤酒糟的产氢潜势最大(54.4ml/gTS)。气相中氢气浓度最高可达45%。以经处理的玉米秸秆为底物时,产氢的适宜环境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6±1℃,底物的初始pH值范围为6.0~7.0(对应于反应体系pH=4.5~5.5),最佳底物浓度范围为15~20g/L。在底物浓度为15g/L,初始pH值为7.0时,玉米秸秆的产氢潜势最大(126.8ml/gTS)。气相中氢气浓度最高可达55%。产氢过程中均未发现有甲烷生成。 对代谢途径的分析实验表明,梭状芽孢杆菌属群(clostridium)在厌氧发酵生物制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菌种可从农业堆肥和污泥中获得。可用热处理和曝气两种方法从天然菌源富集产氢微生物。与传统的热处理相比,曝气法操作简单,处理量大,对环境条件要求低,耗能少,效果好。 【关键词】:生物制氢 啤酒糟 玉米秸秆 预处理 产氢潜势 曝气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Q116.2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5-11
  • 1.1 选题背景5-6
  • 1.2 制氢技术现状6-8
  • 1.3 生物制氢技术应用前景展望及本课题的研究目标8-11
  • 第二章 试验方法11-17
  • 2.1 实验装置11
  • 2.2 实验方法11-17
  • 第三章 啤酒糟生物制氢的批式实验研究17-25
  • 3.1 不同菌种来源对啤酒糟产氢能力的影响17-18
  • 3.2 预处理酸碱浓度对啤酒糟产氢能力的影响18-19
  • 3.3 预处理的微波时间对啤酒糟产氢能力的影响19-20
  • 3.4 底物浓度对累积产氢量的影响20-21
  • 3.5 初始pH值对累积产氢量的影响21-22
  • 3.6 产氢微生物的代谢特性22-25
  • 第四章 玉米秸秆生物制氢的批式实验研究25-35
  • 4.1 预处理酸碱浓度对玉米秸秆产氢能力的影响25-27
  • 4.2 反应时间对氢气含量的影响27-28
  • 4.3 底物浓度对累积产氢量的影响28-29
  • 4.4 初始pH值对累积产氢量的影响29-30
  • 4.5 天然产氢微生物的筛选与富集30-31
  • 4.6 产氢微生物的代谢特性31-32
  • 4.7 玉米秸秆的扫描电镜图谱32-35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35-37
  • 5.1 结论35-36
  • 5.2 建议36-37
  • 参考文献37-41
  •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和成果)41-42
  • 致谢4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放大实验研究    胡庆丽

暗发酵生物产氢系统的参数优化    吴黎阳

玉米秸秆半纤维素的水解研究    陈学武,苗芳,侯建革,张桂,李俊英

厌氧活性污泥与几株产氢细菌的产氢能力及协同作用研究    李白昆,吕炳南,任南琪

汽油制氢反应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    王艳辉,吴迪镛

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李建政,任南琪

生物技术在啤酒糟综合利用中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邱雁临

纤维素酶水解啤酒糟的研究    梁如玉,杨婉身,冯明镜,马清泉

厌氧活性污泥工艺生物发酵产氢能力研究    任南琪,王宝贞,马放

天然厌氧微生物氢发酵生产生物氢气的研究    樊耀亭,李晨林,侯红卫,卢会杰,赖俊吉

有机废水处理生物制氢技术    任南琪,王宝贞

微生物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的作用    鲍立宁

生物制氢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尹爱国;林汉森;

高山茭白基地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何爱兰,朱圣潮

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刘莉;陈玉成;于萍萍;

农产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动态研究进展    周刚;丁伟;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    王飞宇;洪剑明;靖德兵;阮晶晶;姜冰冰;

10种绿化植物叶片对铅·锌吸收能力的研究    闫小红;曾建国;周兵;蒋平;张爱华;

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欧红香;闫永胜;毛艳丽;朱红力;依成武;

酵母菌吸附Hg~(2+)的动力学及吸附平衡研究    李莉;浦晓磊;徐镜波;盛连喜;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处理研究    王晖文;韩会玲;

不同阴离子在生物质发酵产氢中的作用研究    马欢;刘伟伟;王秀菊;刘士清;李建昌;张无敌;

汽车维修业空调制冷剂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罗春;蒋湛;马立实;周超平;王颖杰;

浅谈微生物絮凝剂(MBF)物质组成和应用    刘涛;

Electr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Nitrobenzene    

氮掺杂ZnO纳米晶表面改性及其抗菌性、紫外防护性研究    郑敏;吴佳卿;许乐;殷骏;

烟气生物脱硫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黄海鹏;

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技术概述    吴昊;解生权;韩晓颖;

生物质能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李磊;王彬彬;

沙化退化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于江;郭萍;田云龙;蒋细良;朱昌雄;

Cu_xZn_(1-x)O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梁孝锡;郝斌;李良超;陈柯宇;周琴;

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研究    黄兵

淀粉/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谢斌飞

辅酶Q_(10)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过程优化研究    田玉庭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餐厨垃圾制沼及膜法沼气提纯一体化系统设计及理论研究    尼姝丽

甘蔗压榨汁制氢系统的工程控制对策及其微生物群落研究    焦安英

以赤糖为基质的生物制氢生态系统与工艺    岳莉然

改性麦糟吸附剂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李青竹

石墨电极的电化学改性制备方法与准电容特性研究    范新庄

电渗析-微生物技术修复油污土壤的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万春黎

烟道气微生物脱硫反应器研究    马岩岩

潍坊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薛梅

抗铅联合苯酚降解多功能菌的构建    彭冉

生物膜法对淋浴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和氨氮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沈一村

重金属离子对好氧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    赵晓宁

青岛近海地区生物气溶胶季节分布特征研究    徐文兵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    巩元娇

海洋微藻快速生长及油脂富集技术的初步研究    焦媛媛

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艺优化    宋妮

木糖发酵菌种的筛选及利用玉米秸秆产乙醇工艺的研究    王罗琳

玉米秸秆发酵法生产燃料酒精的研究进展    张强,陆军,侯霖,金花,朴敬惠

利用有机物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研究进展    左宜,左剑恶,张薇

表面活性剂对绢纺原料细菌除油的影响    杨雪霞;何兆军;劳继红;徐可成;陈慧;韩掇英;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IS)对反刍动物瘤胃生态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邓卫东,席冬梅,毛华明

改善苯丙氨酸解氨酶重组大肠杆菌细胞通透性提高反式肉桂酸转化率    崔建东;贾士儒;谭之磊;

我国能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倪守强,李兴华

微生物产氢研究的进展    康铸慧,王磊,郑广宏,周琪

表面活性剂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任石苟;李奠础;

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制氢技术    朱建良,何世颖

氢能及制氢的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艳辉,吴迪镛,迟建

乙醇型发酵和混合酸发酵产氢能力的比较    秦智;任南琪;李建政;邢德嶂;

糖蜜废水制氢系统的调控及其生物强化    郭子瑞

玉米秸秆发酵产氢实验研究    唐大惠

厨余物厌氧发酵产氢的研究    许之扬

稀酸强化水解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    孙学习;李俊峰;李涛;曾召刚;任保增;樊耀亭;

稀酸强化水解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摘要)(英文)    孙学习;李俊峰;李涛;曾召刚;任保增;樊耀亭;

绿色可再生能源之生物质能源    方新湘;白云;陈爱华;朱海霞;

基于能值理论的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环境—资源—经济综合效率评价    陈鸣岐

生物质发酵制氢过程基础研究    李涛

再生植物纤维厌氧发酵生物制氢试验研究    章佩丽

生物质发酵制氢细菌的富集优化研究及产氢过程分析    计新静

氢的应用、提纯及液氢输送技术    孙酣经,梁国仑

中国啤酒工业的进展    顾国贤,李崎

啤酒厂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姜悦,梁世中

酶法水解纤维素的进展    王西俜 ,鲁新洁

纤维素酶水解稻草生产单细胞蛋白(SCP)——1.纤维素酶水解稻草的研究    王沁;赵学慧;

有机废水处理生物制氢技术    任南琪,王宝贞

生物制氢新技术    豪彦;

DGGE技术监测生物制氢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    邢德峰,任南琪,宫曼丽,李建政,李秋波

连续流生物制氢反应器乙醇型发酵的运行特性    任南琪,宫曼丽,邢德峰

PCR-DGGE技术解析生物制氢反应器微生物多样性    邢德峰,任南琪,宫曼丽

厌氧发酵生物制氢试验研究    任保增,唐大惠,李扬,胡庆丽,樊耀亭

氢能源研究现状    穆亚玲;王香爱;

共固定光合和发酵性细菌处理有机废水生物制氢技术    郑耀通,闵航

一株高效产氢产酸细菌的鉴定与产氢特性    李永峰,任南琪,杨传平,胡立杰,郑国香

环境与清洁生产(无污染技术)    

废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制氢    郑国香;任南琪;孟哲;李建政;

高效产氢菌种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连续流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研究    陈红;李永峰;徐菁利;邓婕璇;郜爽;

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中试研究与开发    任南琪;

有机废水生物制氢的连续流发酵工艺    王兴祖;任南琪;李永峰;魏利;张妮;

中国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李永峰;任南琪;李建政;

我国发酵法生物制氢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任南琪;

厌氧发酵生物制氢放大试验研究    任保增;唐大惠;樊耀亭;

发酵产氢细菌厌氧分离培养技术的改良    李永峰;任南琪;李建政;陈瑛;朱葛夫;刘敏;邢德峰;刘蕾;王文静;

生物制氢反应系统初始容积负荷对乙醇型发酵形成的影响    宫曼丽;任南琪;邢德峰;李建政;

生物制氢反应器启动的工程参数及其控制对策    潘欣语;熊伟;郑梦圆;庄蓓岚;袁瑛;杨睿;韩伟;李永峰;

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孙学凯;李清华;马溪平;山丹;

哈工大生物制氢突破温度限制    商艳凯 记者 赵宇清

“生物制氢”工程在哈奠基    记者王喜霖

哈工大“生物制氢”工程进入产业化    赵岩

光合生物制氢有望实现产业化    记者 张丽辉 郭伟 通讯员 傅春秘 王东琦

应用前景广阔 瓶颈亟待突破    邢新会;林章凛;曹竹安

废水制氢拓出能源宝藏    吉星 本报记者 赵宇清

生物产业 龙江大地期待升起的“朝阳”    本版编辑张晓鹏 本报记者 彭溢 唐立新 刘柏森

探前沿 空白填 科技跨越无极限    本报记者 高博张佳星 管晶晶

哈工大学研制新型絮凝剂    刘瑞峰 记者  高天赋

智者乐水 护卫生命之源    闫佳

以赤糖为基质的生物制氢生态系统与工艺    岳莉然

基于能值理论的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环境—资源—经济综合效率评价    陈鸣岐

基于能值理论的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环境—资源—经济综合效率评价    陈鸣岐

B.R3菌株生物制氢系统发酵条件与化学增强技术研究    陈红

光合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生物制氢及其光生物反应器研究    李旭

“活性污泥—生物膜”一体式复合生物制氢工艺的运行与控制    韩伟

甘蔗压榨汁制氢系统的工程控制对策及其微生物群落研究    焦安英

海洋发酵菌和光合细菌耦联制氢研究    才金玲

人工鱼群智能优化算法的改进及应用研究    张梅凤

生物质高效水解及发酵产氢的机理研究    戚峰

金属离子对光合生物制氢的影响研究    陈蕾

白腐菌预处理麦秆生物制氢的实验研究    支泽仑

以水果加工废弃物为底物纯培养发酵生物制氢研究    邓洁璇

气候变化对厌氧发酵生物制氢影响规律的研究    徐辉

两种食品废水冲击下的生物制氢系统稳定工程技术研究    张百慧

以甜菜和红糖为底物的EGSB生物制氢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    回永铭

光合生物制氢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特性研究    朱艳艳

连续流厌氧发酵制氢反应系统的建立及稳定运行    姚欣

生物制氢系统固定化载体的选择与应用研究    曹逸坤

生物制氢系统的负荷冲击与活性污泥强化恢复作用    王占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