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秸秆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4:49
热度:

秸秆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摘要】:目的:通过秸秆及其浸出液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影响的观察,秸秆附着微生物及秸秆物理吸附作用对

【摘要】:目的:通过秸秆及其浸出液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影响的观察,秸秆附着微生物及秸秆物理吸附作用对秸秆抑藻活性影响的分析,不同浸泡条件的稻秆浸出液抑藻活性与化学组分的比较以及稻秆/浸出液对藻细胞形态影响的观察等,探讨秸秆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学基础和作用机理,为小型海水养殖区赤潮的治理以及除藻剂的筛选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利用倒置显微镜结合细胞计数法观察秸秆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抑制效果用相对抑制率表示。比较物理破碎秸秆和灭菌秸秆的抑藻活性,分析秸秆附着微生物对抑藻活性的影响。比较不同粒度秸秆的抑藻活性、通过测定秸秆对不同液面高度藻细胞的去除情况,分析物理吸附作用强弱。建立荧光强度与藻密度间的关系,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秸秆浸出液对棕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改进的普鲁士兰法测定秸秆浸出液的总酚含量。设置不同条件浸泡稻秆,比较分析浸出液的抑藻活性、总酚含量和化学组分。浸出液中化学组分的分析采用GC-M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稻杆对藻细胞形态的影响。 结果:一定剂量的物理破碎秸秆及秸秆浸出液均能抑制棕囊藻细胞的生长,稻杆作用稍好于麦秸。稻杆附着微生物对稻杆抑制活性影响较大,但对麦杆的作用影响较小。秸秆有一定的物理吸附作用,但不是其抑制藻类生长的主要原因。秸秆的抑藻活性与总酚含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不同条件浸泡稻杆浸出液的抑藻活性不同,其化学组分也有很大差异。除酚类物质外,秸秆浸出液中还存在一定量的脂肪酸、羟基酸、酰胺等,这些物质在秸秆抑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秸秆处理组细胞膜破裂、细胞塌陷,结构不完整,细胞粗糙度明显增加。 结论:秸秆对藻细胞存在一定的物理吸附作用,但秸秆中存在的或降解产生的抑藻活性成分是秸秆抑藻的主要原因;酚酸类物质是秸秆抑制藻类生长的主要 【关键词】:赤潮 球形棕囊藻 藻类抑藻剂 秸秆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55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第一章 前言10-22
  • 1 赤潮的危害10-11
  • 2 赤潮防治方法11-16
  • 3 他感物质——生物法和化学法的结合16-18
  • 4 秸秆控制水华的研究18-20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0-21
  • 6 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性21-22
  • 第二章 不同秸秆的抑藻活性比较22-46
  • 1 实验材料22-25
  • 2 实验方法和步骤25-28
  • 3 实验结果28-43
  • 3.1 不同秸秆的抑藻活性比较28-30
  • 3.2 秸秆附着微生物对抑藻效果的影响30-32
  • 3.3 不同粒度秸秆抑藻效果的比较32-35
  • 3.4 不同秸秆沉降过程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比较35-37
  • 3.5 不同秸秆浸出液抑藻效果的比较37-43
  • 3.5.1 棕囊藻细胞荧光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扫描结果37-39
  • 3.5.2 棕囊藻细胞密度对藻细胞荧光强度的标准曲线39
  • 3.5.3 不同处理秸秆浸出液的总酚含量39-41
  • 3.5.4 不同剂量秸秆浸出液的抑藻效果比较41-43
  • 4 讨论43-45
  • 5 小结45-46
  • 第三章 不同条件浸泡下稻秆浸出液抑藻活性与化学组分的比较46-67
  • 1 实验材料46-47
  • 2 实验方法和步骤47-49
  • 2.1 稻秆浸泡条件47-48
  • 2.2 不同条件浸出液总酚含量的测定48
  • 2.3 稻秆浸出液抑藻活性48-49
  • 2.4 浸出液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49
  • 3 实验结果49-63
  • 3.1 稻秆浸出液总酚含量测定50
  • 3.2 不同处理条件稻秆浸出液抑藻活性的测定50-53
  • 3.3 稻秆浸出液pH值对稻秆抑藻活性的影响53
  • 3.4 浸出液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53-63
  • 3.4.1 浸出液化学组分的检出54-55
  • 3.4.2 不同浸泡条件的稻秆浸出液化学组分分析55-61
  • 3.4.3 浸出液在抑制藻类生长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变化61-63
  • 4 讨论63-66
  • 5 小结66-67
  • 第四章 稻草抑制棕囊藻生长的机理初探67-75
  • 1 实验材料67-68
  • 2 实验方法68-69
  • 2.1 稻草/浸泡液处理藻细胞68
  • 2.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藻细胞形态变化68-69
  • 2.3 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棕囊藻细胞外部形貌69
  • 3 结果69-73
  • 3.1 扫描电镜藻细胞形态的观察69-70
  • 3.2 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棕囊藻的外部形貌70-73
  • 4 讨论73-74
  • 5 小结74-75
  • 结论75-76
  • 参考文献76-87
  • 附在学期间发表文章87-88
  • 附图88-103
  • 致谢10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2,2-二溴-3-次氨基丙酰胺对两种赤潮藻的去除作用研究    肖锋

赤潮灾害的发展趋势、防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缪锦来,石红旗,李光友,王波,韩丽

降解稻草对蓝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万宏,张昀

水稻化感作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冬梅,林文雄

利用AFM和SNOM对淋巴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及其光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刘美莉,陈勇,蔡继业,吴扬哲

大型水生植物浸出液对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    李锋民,胡洪营

天然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朱延彬,吴燕燕,龚为穗,李韶山

高等水生植物对藻类生长的克制效应    庄源益,赵凡,戴树桂,金朝辉

缓释铜离子法去除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研究    尹平河,赵玲,李坤平,齐雨藻,冯德雄,白燕

黏土絮凝沉降铜绿微囊藻的动力学及其作用机理    潘纲,张明明,闫海,邹华,陈灏

凤眼莲根系分泌物对栅藻结构及代谢的影响    唐萍,吴国荣,陆长梅,周长芳,魏锦诚

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研究进展    张光富;陈瑞冰;

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环境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陈津津

赤潮的生物防治及其研究进展    黄姿;朱白婢;孙建波;廖文彬;彭明;

国内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吕品;

植物化感育种研究进展    李寿田,周健民,王火焰,陈小琴,杜昌文

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和机理    屠晓翠;蔡妙珍;孙建国;

水生植物净化受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刘松岩;何涛;周本翔;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张俊英;许永利;李富平;韩冬芸;

喜旱莲子草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进展    江红英;陈中义;郝勇;

党参水浸液对不同作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赵庆芳;郭鹏辉;

水源水中藻类的危害及其去除技术    解军;贾坤;

陆生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进展    边归国;

Dynamical Behavior in A Differential-Algebraic Algal Blooms Model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研究    马海峰;张饮江;

湛江港利玛原甲藻赤潮对湛江港水产品质量的影响    梁晓军;黄履才;韦鉴峰;林诗天;袁旗;

有毒赤潮的快速检测和赤潮毒性标准建立    杜宁;郑洲;缪锦来;李光友;

外来海洋生物的入侵现状及其生态危害    郝林华;石红旗;王能飞;陈靠山;

苯丙烯酸对土培黄瓜幼苗抗氧化酶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吴凤芝;焦晓丹;于锡宏;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方法的探讨    耿广东;程智慧;张素勤;周新民;

渤海海区赤潮发生特点的研究    张洪亮;张爱君;窦月明;张汉德;

连作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酚酸的累积及其化感效应    王延平

银胶菊化感潜力及其潜在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陈业兵

基于生物形态学的赤潮藻显微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研究    乔小燕

东海赤潮监测卫星遥感方法研究    王云飞

自然和人为因子对黄、东海几种桡足类优势种生理活动的影响    徐东晖

棕囊藻囊体形成及对环境压力的响应    王小冬

两种赤潮藻对锰的生理生态响应    曹春晖

海水中DMS和DMSP的生物生产与消费的研究    厉丞烜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 YTXs)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庞敏

赤潮灾害及其综合防治的生态、经济与管理研究    古中博

植物浮床对精养池塘水质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效应    赵巧玲

长沙市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研究    胡阳阳

茶皂素在土壤重金属镉、锌污染修复中的效应研究    敬佩

外源酚酸对欧美杨Ⅰ-107水培幼苗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杨阳

刺苦草等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程度不同水体净化作用研究    赵迪

铺地竹中化感物质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房立翠

葡萄(vitis vinifera L.)化感物质的鉴定及化感作用研究    李文瑾

海藻之间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夏雯娟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小球藻的毒性及QSAR研究    朱门君

有害赤潮数据采集与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吕梁

赤潮灾害的发展趋势、防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缪锦来,石红旗,李光友,王波,韩丽

降解稻草对蓝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万宏,张昀

溶藻细菌(B_5)的溶藻效果与溶藻特性的初步研究    吴为中,安成才,刘新尧,伍向弘,温东辉,石苗

DBNPA在鱼池消毒杀菌方面的应用研究    李建芬,王锐,刘晓红

四种沉水植物的克藻效应    鲜啟鸣,陈海东,邹惠仙,尹大强,龚惠娟,曲丽娟

利用AFM和SNOM对淋巴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及其光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刘美莉,陈勇,蔡继业,吴扬哲

FT-IR在蛋白质二级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邢本刚,梁宏

灭藻剂评价法的研究    郎波,赵晓蕾

杀菌灭藻剂“1227”质量评价    郦和生,庞如振

小型CAF气浮设备处理滇池含藻水的试验研究    宫磊,徐晓军,魏在山,宁平

应用流式细胞计研究超微型浮游植物在中国东、黄海典型水域的分布    晁敏

季铵盐类化合物在赤潮治理中的应用    曹西华

轻质除藻材料对滇池水体的除藻性能研究    毕晓伊

溴氯海因和二溴海因对棕囊藻及东海原甲藻的除藻研究    潘剑宇

中国近海几种重要赤潮甲藻分类学及其系统发育学研究    韩笑天

电催化氧化杀藻和去除藻毒素的效果研究    谌丽斌

凤眼莲根对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陈芝兰

赤潮灾害的发展趋势、防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缪锦来,石红旗,李光友,王波,韩丽

降解稻草对蓝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万宏,张昀

除藻技术新进展    蒋道松,刘其城,章俭,尉苏娟

赤潮及其防治途径    毕远溥,李润寅,宋辛,林军,王建芳

过氧化氢对处于赤潮中(鱼师)鱼的救治效果    村田寿;王殿坤;

水稻异株克生作用──稻田杂草防治新途径    朱德峰

幔汁(ACOHNS)流体的重大意义    杜乐天

日本沿岸水域的赤潮监测研究及其防治对策    陆斗定

Cd~(2+)污染对莼菜叶片形态学伤害反应的研究    丁小余,施国新,常福辰,杜开和

幔羽现象与地震电磁流体效应的可能联系——电磁流体效应和平面电流模型    曾小苹,刘正彦,林云芳,王吉易,续春荣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赤潮成因分析    徐宁,齐雨藻,陈菊芳,黄伟建,吕颂辉,王艳

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叶绿素a、蛋白质、DNA含量的影响    刘洁生;杨维东;张珩;吴彦;

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    徐宁,吕颂辉,段舜山,李爱芬,刘振乾

赤潮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刘雪芹,夏新,张建辉,韦璐,王明翠

藻种和悬浮物光谱辨别算法研究    李继刚,王世忠,顾德宇

赤潮的危害和预测预报    张朝贤

赤潮之后能不能吃海鲜    朴树;

深圳沿海浮游植物组成及赤潮发生趋势分析    张冬鹏,黎晓涛,黄远峰,李少艾,林腾宇

人为的灾害——红潮    常战英

海水入浸对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李海龙

中国海区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与囊体形态的关系    黄天吾;王艳;王小冬;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及其在中国海域的赤潮    齐雨藻;李秀梅;袁东星;李扬;王艳;陈菊芳;

球形棕囊藻生长的营养需求研究    王艳;齐雨藻;吕颂辉;沈萍萍;陈菊芳;

球形棕囊藻(Phaeoeystis glolosa)产生DMSP的研究    齐雨藻;王艳;沈萍萍;陈菊芳;徐宁;吕颂辉;

温度和盐度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细胞群体形成的影响    田晶晶;吕颂辉;

运用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球形棕囊藻的检测    甄毓;米铁柱;于志刚;

球形棕囊藻的生活史和个体生态研究    王艳;沈萍萍;谢隆初;徐宁;齐雨藻;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王艳;沈萍萍;陈菊芳;齐雨藻;

广东大亚湾束毛藻赤潮的演化和生消过程研究    李涛;刘胜;黄良民;张建林;尹健强;孙丽华;

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及其对赤潮过程的影响    赵卫红;

东部海域为何反复出现赤潮    深圳商报记者 关键 通讯员 李坚强

大鹏湾部分海域昨现新赤潮    记者 石义胜 梅戈 实习生 李嘉敏

大陈海域发生赤潮    记者 牟永选

赤潮祸害北戴河    本报记者 谭娜

我国开发出赤潮预报预警样机    陈欢欢

长乐至平潭海域发生赤潮    记者 李华友

“赤潮”究竟为何物    李斌

梅林港赤潮已消亡 养殖户恢复生产    记者 王国文

我市发生无毒赤潮 水产品暂未受污染    记者 王元晖

东海监测中心研讨赤潮监测和外来生物调查工作    吴祥贵 王金辉

棕囊藻囊体形成及对环境压力的响应    王小冬

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藻类生长的影响    孙霞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近30年变化趋势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和控制策略研究    唐洪杰

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及其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    彭喜春

东海赤潮高发区水色遥感算法及赤潮遥感监测研究    丘仲锋

溶藻细菌对球形棕囊藻溶藻机理的研究    杨晓新

球形棕囊藻与溶藻细菌的关系研究    晏荣军

中国典型近海海域甲藻孢囊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和赤潮生消关系研究    王朝晖

中国沿海典型赤潮藻的生态位研究    徐宁

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的毒物兴奋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蔡卓平

秸秆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高洁

环境因子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群体形成的影响    田晶晶

尿素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陈园

有机改性蒙脱土去除球形棕囊藻的研究    李松涛

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外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特性研究    李蔷

有害赤潮藻——球形棕囊藻的分类生理特性及产硫研究    沈萍萍

杉木粉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张信连

壬基酚不同暴露方式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管超

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赤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探    高咏卉

球形棕囊藻的营养生理及两种重要的抗氧化酶    唐海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