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小麦、玉米两熟制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效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4:31
热度:

小麦、玉米两熟制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效应研究【摘要】:2004~2006年,连续两年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郑麦9023、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研究了机械化免耕覆盖还田、翻压还田、旋

【摘要】: 2004~2006年,连续两年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郑麦9023、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研究了机械化免耕覆盖还田、翻压还田、旋耕还田与传统不还田(对照)相比,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后,对土壤水分、容重、温度、养分以及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效益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小麦的大部分生育时期、玉米整个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而且差异性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秸秆还田的方式不同,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在小麦、玉米整个生长季对土壤含水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旋耕还田处理>免耕覆盖还田处理>翻压还田处理;在小麦、玉米整个生长季,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含水量影响主要在0-20cm、20-40cm土层,其次是40-60cm、60-80cm土层。 2秸秆还田在小麦、玉米的整个生长季改变了土壤的容重,其中免耕覆盖还田处理显著、极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容重;旋耕还田、翻压还田处理则在小麦、玉米生长的后期,土壤容重有所下降,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主要在土壤0-10cm、10-20cm的耕作层,对较深层次的土壤容重影响则较小。 3免耕覆盖还田在小麦、玉米生长季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表现为降温作用,随着土层的加深,降温作用越来越弱;旋耕还田、翻压还田处理在小麦、玉米生长季表现为高温时“降温”效应和低温时“升温”效应;而且随着土层加深,对温度的影响逐渐减弱。 在小麦生长季,秸秆还田对冠层温度和土壤表面温度的影响表现为地表温度上升时的“延迟”作用和下降时的“加速”所用;在玉米生长季,秸秆还田对冠层温度和地表温度的影响表现为温度上升时的“加速”作用和下降时的“延迟”作用。 4在小麦、玉米生长季,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如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壤的耕作层0-10cm、10-20cm土层。 5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小麦群体的光合速率,提高作物的Fv/Fo、Fv/Fm值,降低qP值,减少无效的光损耗,提高光系统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免耕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处理均可以提高光系统Ⅱ(PSⅡ)的潜在活性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秸秆还田可以提高玉米生长季的叶面积指数(LAI),秸秆还田方式不同,对LAI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免耕覆盖还田处理>旋耕还田处理>翻压还田处理。 6秸秆还田可以提高玉米季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还田方式不同,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不同;水分利用效率大小依次为旋耕还田处理>免耕覆盖还田处理>翻压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各个处理分别比对照高1.43、1.34、0.33百分点。秸秆还田还可以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和产值,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秸秆还田处理的产值、净收入均高于传统的对照处理;其中旋耕还田处理的产值和净收入最高,其次为免耕覆盖还田处理,再次为翻压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旋耕还田处理、免耕覆盖还田处理、翻压还田处理分别比对照增收1935.35元·hm~(-2)、1143.63元·hm~(-2)、548.14元·hm~(-2)。 【关键词】:小麦 夏玉米 机械化 秸秆 全量还田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S512.1;S513
【目录】:
  • 致谢4-7
  • 中文摘要7-9
  • 1 文献综述9-14
  • 1.1 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意义9
  • 1.2 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效应9-13
  • 1.2.1 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土壤效应9-11
  • 1.2.2 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作物效应11-13
  • 1.2.3 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综合效应13
  • 1.3 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3-14
  • 2 引言14-15
  • 3 材料与方法15-18
  • 3.1 试验区条件15
  • 3.2 试验材料15
  • 3.3 试验设计15-16
  • 3.4 测定指标及方法16-17
  •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17-18
  • 4 结果与分析18-50
  • 4.1 对土壤系统的影响18-39
  • 4.1.1 对土壤水分的影响18-21
  • 4.1.2 对土壤容重的影响21-23
  • 4.1.3 对土壤温度的影响23-31
  • 4.1.4 对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时期地表温度的影响31-32
  • 4.1.5 对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时期土壤有机质的影响32-34
  • 4.1.6 对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时期土壤速效磷的影响34-36
  • 4.1.7 对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时期土壤碱解氮的影响36-39
  • 4.2 不同处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9-47
  • 4.2.1 对冬小麦不同时期群体数的影响39-40
  • 4.2.2 对冬小麦不同时期叶片相对含水量和24h失水率的影响40
  • 4.2.3 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40-41
  • 4.2.4 对小麦荧光特性的影响41
  • 4.2.5 对夏玉米拔节期荧光特性的影响41-42
  • 4.2.6 对夏玉米不同时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42-43
  • 4.2.7 对夏玉米不同时期伤流量的影响43
  • 4.2.8 对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时期冠层温度的影响43-45
  • 4.2.9 对冬小麦不同时期形态指标的影响45
  • 4.2.10 对夏玉米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45-47
  • 4.3 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47-50
  • 4.3.1 对玉米时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47-48
  • 4.3.2 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48-49
  • 4.3.3 对经济效益的影响49-50
  • 5 结语与讨论50-55
  • 参考文献55-61
  • 英文摘要61-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淄博市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种模式    杨艳;张蕾;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技术及其机具    李其昀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及推广应用前景(上)    曹建军

秸秆覆盖与秸秆翻压还田效果比较    李新举,张志国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耕作技术研究    王树楼,王笳,丁玉川,高柱平

玉米秸秆整株原位翻压还田技术研究    马永良,郝晋珉,吕润海,张书奎,崔四平

玉米秸秆整株还田对土壤水肥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西群,赵四申,贾素梅,王秀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高祥照,马文奇,马常宝,张福锁,王运华

苏南稻麦两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的效果与技术    顾志权,钱卫飞,陆建华,李庆康,赵强基

杂交甜高粱生长发育及茎秆糖分变化特征研究    郭红艳

小麦—玉米一体化垄作覆盖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    王燕

豫西旱坡地小麦保护性耕作的效应分析    黄明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郭晓燕;袁玲;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地上部及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    周均湖;李素真;王秋云;孙雷鸣;赵凯;

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

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姜东燕;于振文;张玉芳;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史忠强;江晓东;王芸;宁堂原;韩宾;李增嘉;

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褚鹏飞;于振文;张玉芳;

三种枣树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徐伟红;郭卫华;徐飞;王仁卿;

灌水量对济麦20籽粒和蛋白质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王德梅;于振文;

流动注射分析法分析土壤有效磷试验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

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性质研究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

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

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

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

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

安徽省主要土壤铅含量及其与小麦幼苗生长相关性研究    常江;杜艳;姚艳娟;

水肥一体化对生姜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虎成;徐坤;

五种野生宿根花卉的耐阴性研究    袁慧红;陈菁珏;吴昀;郑日如;常乐;夏宜平;

氨基酸生物有机肥在梨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晓燕;代明亮;李松涛;李天忠;

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姚凤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    贺春燕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延迟荧光信息处理技术在植物光合及逆境生理检测中的应用    李瑛

高山离子芥再生苗响应低温和干旱的生理机制研究    李玉华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    马琳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    潘媛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污泥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对紫云英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费云舟

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效应研究    蔡东

长期秸秆还田培肥砂姜黑土的效应    李录久,柳开瑜,胡永年,杨哲峰,徐志斌,苗春雷,肖凤体

麦秸还田培肥土壤增产效应分析    张振江

秸秆覆盖与秸秆翻压还田效果比较    李新举,张志国

不同生产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能力的研究    董树亭;

麦秸回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朱同相,段云,胡修岭

小麦垄作栽培的肥水效应及光能利用分析    王旭清,王法宏,董玉红,任德昌,曹宏鑫

垄作栽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旭清,王法宏,李升东,于振文,李增嘉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生态生理效应    王法宏,刘世军,王旭清,任德昌,曹宏鑫,张立民,李汉元

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体系与免耕播种技术    陈君达;王兴文;李洪文;

玉米免耕整秆覆盖播种机的防堵装置    陈君达;李洪文;高焕文;

可调翼铲式深松机的试验研究    李洪文;高焕文;王兴文;

光强度对植物光合器官和光合功能的影响    张其德;郭宗华;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与产量性状关系的探讨    刘桂茹,张荣芝,卢建祥,谷俊涛

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径流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试验研究    王晓燕

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耕作对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    吴会军

水土保持耕作对夏种大豆生长动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邵新庆

小麦、玉米套种机械化及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    袁燕利

几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效应的初步研究    蔡立群

黄淮平原区作物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规程研究与示范    袁奎明;隋学艳;贾春林;杨秋玲;

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才斌,朱建华,成波,张礼凤,孙秀山

衡水市小麦秸秆的综合利用    王文国;

盐碱地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分析    宋绍宪;

小麦夏玉米吨粮田配套技术    唐显云;

套种晚熟玉米—晚播独秆小麦一年二作高产技术研究    张道玺,单玉珊,周复来,范作武,韩爱群

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蒿城市的应用    王锁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何九锋;曹岚;

小麦、夏玉米一体化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    张桂芝;

做好小麦机械化“易地收获”的组织工作    侯世民,马庆华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农业大市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实践与思考    胡军峰;

东辛农场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经验与启示    梁凯;

小麦冻害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王彬彬;

山东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杨振立;于宗柱;鲁东明;

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李金磊;曹东京;

山东省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康云友;侯方安;马清兰;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南方水田地区应用的初步探索    程少兰;

禾谷丝核菌胞外酶的产生及其对小麦作用的研究    陈怀谷;王裕中;史建荣;潘跃东;

小麦小穗的离体培养    王志敏;王树安;苏宝林;

说说机械化秸秆还田    秋林

鱼台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    通讯员 乔志宇杨晓冬

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 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朱凤梧

山东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再上新水平    李清明

主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    本报记者 姚玉 罗兵前

秸秆还田免耕种植小麦    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 高级工程师 郑有幸

中化化肥免费电话解答集锦    

临汾推广秸秆增效技术    记者 乔明亮通讯员 景国平

夏玉米:追肥得当是关键    崔曙光

我市大力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工作    景国平 李吉祥

大麦与小麦杂交及其杂种后代的创制、鉴定和应用研究    陈新宏

稻米与小麦质量标准的中外比较研究    马雷

小麦耐盐相关基因HKT克隆及多样性与功能研究    李孟军

优化三种遗传转化体系创造转抗虫基因小麦(Triticum aestivum)新种质    侯文胜

小麦矮秆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BAC源合池的构建    姜涛

小麦产量性状QTL的分子标记定位    李斯深

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特征    苗红梅

小麦春化相关基因元件克隆分析与小麦矮化突变体的研究    徐文忠

小麦组蛋白修饰酶基因及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分离及鉴定    戴艳

小麦多子房性状的遗传研究及AFLP分子标记    马守才

小麦、玉米两熟制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效应研究    聂胜委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黄淮海平原夏玉米生态区高产杂交种形态生理特征研究    连艳鲜

小麦秸秆覆盖对玉米幼苗和马唐等杂草的化感效应研究    贾春虹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不同密度对夏玉米花丝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李芸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