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低能带隙共轭高分子作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与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2:35
热度:

低能带隙共轭高分子作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与研究【摘要】:本论文首先采用电子给体-受体交替共聚的策略,选择3,4-乙撑二氧噻吩(EDOT)为电子给体单元,1,4,5,8-萘四

【摘要】: 本论文首先采用电子给体-受体交替共聚的策略,选择3,4-乙撑二氧噻吩(EDOT)为电子给体单元,1,4,5,8-萘四甲酸二酰亚胺(NBI)的衍生物为电子受体单元,选用Stille偶联聚合的方法,设计并成功合成出了低能带隙的交替共聚高分子P1。其中,成功合成了重要单体2,5-二(三丁基锡)-3,4-乙撑二氧噻吩(2)并解决了其难以提纯的问题,完成了1,4,5,8-萘四甲酸二酐(NBA)的溴化和酰胺化反应,以及两个单体的Stille偶联聚合反应,最后得到了分子量适中的目标共聚物P1;成功合成出了单体2-三丁基锡-3,4-乙撑二氧噻吩(1),并实现了其与电子受体单元的偶联反应,得到三聚体bis-EDOT-NBI;利用1H NMR、13C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对中间体、单体、三聚体及共聚物P1的结构做了表征,证明得到了目标化合物,并且纯度较高。紫外吸收光谱显示三聚体bis-EDOT-NBI在540 nm有最大吸收峰,通过吸收起始位置估算其光学能带隙为1.99 eV。对共聚物P1的热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做了表征,TGA测试显示其热分解温度Td为440℃,显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溶液紫外吸收光谱显示其在400到750 nm之间有较大吸收,由其固体紫外吸收起始位置估算其光学能带隙为1.75 eV,属于低能带隙范畴;循环伏安曲线得到其电子亲和势EA (LUMO能级)值为3.90 eV,离子势Ip (HOMO能级)值为5.65 eV,均为同类聚合物中较高者。由共聚物较低的光学能带隙和较宽泛的光谱吸收推断其在太阳能电池材料以及其他光电器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第二部分在上一步工作的基础上,成功合成出重要单体2,5-二溴-3,4-乙撑二氧噻吩(6)并使其参与共聚,用Stille偶联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了无规共聚高分子P2。并利用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得到的目标共聚物产物P2纯度很高,用GPC分析了其分子量。对无规共聚物P2的热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做了表征。其热分解温度Td为420℃,显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溶液紫外吸收光谱显示其在500到900 nm之间有较大吸收,由其固体薄膜紫外吸收起始位置估算其光学能带隙为1.38 eV,属于低能带隙范畴;循环伏安曲线得到其电子亲和势EA (LUMO能级)值为3.84 eV,离子势Ip (HOMO能级)值为5.22 eV,均为同类聚合物中较高者。由共聚物较低的光学能带隙和较宽泛的光谱吸收推测其在太阳能电池材料以及其他光电器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此外,用试验验证了单体(6)固态聚合的现象,得到了蓝黑色导电高分子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 【关键词】:低能带隙 共轭高分子 乙撑二氧噻吩 萘四甲酸二酰亚胺 太阳能电池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O63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26
  • 1.1 前言8-9
  • 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历史9-11
  •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11-15
  • 1.3.1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11-12
  • 1.3.2 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工艺12-13
  • 1.3.3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结构13-15
  • 1.4 低能带隙聚合物分类15-25
  • 1.4.1 聚噻吩类15-17
  • 1.4.2 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17
  • 1.4.3 聚异苯并噻吩(PITN)17-18
  • 1.4.4 基于苯并噻吩ITN 的共聚物18-19
  • 1.4.5 基于苯并噻二唑、吡咯和噻吩的共聚物,PTPTB19-21
  • 1.4.6 基于噻吩、苯并噻二唑或者苯并二(噻二唑)的共聚物21-22
  • 1.4.7 基于噻吩并吡嗪的共聚物,PTP22-23
  • 1.4.8 基于聚芴的共聚物23-25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25-26
  • 第二章 3,4-乙撑二氧噻吩和萘四甲酸二酰亚胺的交替共聚共轭高分子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电学性能表征26-47
  • 2.1 引言26
  • 2.2 实验部分26-35
  • 2.2.1 试剂与仪器26-28
  • 2.2.2 目标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28-35
  • 2.3 结果与讨论35-45
  • 2.3.1 合成与表征35-39
  • 2.3.2 热性能39-40
  • 2.3.3 光学性能40-43
  • 2.3.4 电学性能43-45
  • 2.4 结论45-47
  • 第三章 3,4-乙撑二氧噻吩和萘四甲酸二酰亚胺的无规共聚共轭高分子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电学性能表征47-61
  • 3.1 引言47-48
  • 3.2 实验部分48-52
  • 3.2.1 试剂与仪器48-49
  • 3.2.2 目标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49-52
  • 3.3 结果与讨论52-60
  • 3.3.1 合成与表征52-55
  • 3.3.2 热性能55-56
  • 3.3.3 光学性能56-58
  • 3.3.4 电学性能58-60
  • 3.4 结论60-61
  • 第四章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70
  • 附录70-73
  • 致谢73-76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电池新进展    赵玉文

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郭志球;沈辉;刘正义;闻立时;

太阳能驱动的制冷与空调系统研究综述    赵加佩;丁曙光;

红外假目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杨莉;杨华;

太阳能光伏发电综述    李春鹏;张廷元;周封;

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在应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上的优势    周春艳;周春涛;

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热管的传热分析    王永磊,张克峰,李红兰,陈文娟

美国对太阳能的资助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李志生;张国强;李利新;李冬梅;李丽娟;

太阳能加热输送原油系统集热器的选择    朱明;王学生;戚学贵;徐宏;

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徐立珍;李彦;秦锋;

北方蔬菜温室及沼气加热系统的设计    韩少平;田斌;王红丽;

新型双向传输型区域规整噻吩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研究    祁争健;孙岳明;肖英博;颜大志;何艳芳;虞婧;韦斌;徐希恒;

铽与苯甲酰丙酮和邻菲啰啉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杜洪;周禾丰;卜维亮;陈简;王艳丽;王华;刘旭光;许并社;

变色伪装材料研究关键技术    杜新瑜;王向伟;王江枫;周洁;

太阳能在牧草干燥中的应用研究    宋莎莎;黄净洁;李粤;

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在应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上的优势    周春艳;周春涛;

功能性三β-双酮配体的设计及合成    程乐华;高远浩;周虹屏;吴杰颖;田玉鹏;

济南地区太阳能热水器的有效利用    董旭光;王栋成;

建设项目气象应用技术研究与业务系统开发    王栋成;张爱英;董旭光;杨慧春;刘焕彬;汤子东;王新堂;曹洁;王静;

现阶段普及推广太阳能建筑的可行性分析    张滨;赵建平;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与太阳能窗式集热器研究    赵佳飞;骆仲泱;寿春晖;张邵波;王涛;

中温制备多晶硅薄膜及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    靳瑞敏

离子层气相反应法(ILGAR)制备硫属半导体薄膜的研究    邱继军

新结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    段羽

电致发光测量装置研制及几种绝缘聚合物电致发光谱特性    林家齐

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的热特性分析    朱诚

蓝色和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    张颖芳

ZnO有序多孔薄膜的模板组装及电极性能    刘志锋

低温液相法制备三元硫属半导体薄膜的研究    石勇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晓刚

适用于溶液法制备器件的小分子蒽衍生物蓝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王志强

薄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电极系统的研究    申兰先

酸腐多晶硅表面织构及氮化硅薄膜快速热处理性能的研究    王立建

西北高寒地区太阳能储热系统的研究    芦潮

太阳能采暖系统在小城镇住宅建筑中应用技术的研究    卜亚明

CdS量子点敏化TiO_2光电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臧金鑫

非对称CPC聚光光伏组件实验研究    杨畅民

太阳能烟囱强化海水蒸发过程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方振雷

复合抛物面型集热器性能研究    张晓东

氟代三苯胺二苯乙烯衍生物蓝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黄永光

卟啉掺杂MEH-PPV及PVK发光性能研究    吴俊

用于非晶硅太阳电池的p型a-SiC:H:B窗口材料及其前后界面的研究    耿新华,孟志国,王广才,孙云,陆靖谷,孙钟林

CIS和CIGS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    孙云,王俊清,杜兆峰,舒保健,于刚,温国忠,周祯华,孙健,李长健,张丽珠

自组装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处理共轭高分子的应用    江涛,曾繁涤

共轭高分子的研究——Ⅶ.脂肪腈类的聚合    江致勤,刘国瑜,尹桂花,刘有成

共轭高分子聚[α,α′-二氰基对苯二亚甲基]的合成    叶世本,李兆陇,王清廉

共轭高分子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徐平平;徐慧;高淑丽;

直链共轭高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Ⅳ.一维重复单胞体系本征方程的单频约化条件    李加波,杨忠志,叶元杰,唐敖庆

聚合介质酸度对聚苯胺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苏致兴,刘向前,盛芬玲

新型共轭高分子聚[吡咯2,5-二(3-甲氧基-4-羟基苯甲烯)]的合成与表征    延卫,魏志祥,王丽莉,万梅香

相转移法合成共轭高分子聚[α,α′—二氰基对苯二亚甲基]    叶世本,李兆陇

共轭高分子化学热稳定性的量子理论    杨忠志,朱玉奎,江元生,唐敖庆

基于2,3-萘-18-冠-6单元的共轭高分子对金属离子的荧光传感器    缪谦;黄辉;黄小波;徐颖;成义祥;

共轭高分子的可控合成    耿延候;吴书鹏;黄鹂;隋爱国;王佛松;

水溶性共轭高分子荧光传感器    秦川江;吴晓浦;童辉;王利祥;

通过控制共轭长度制备不同荧光发射的共轭高分子    赵伟;宋婧;许晓前;范丽娟;

新型含二氮或三氮配体的共轭高分子及其金属配合物    黄兵;李俊;张兆威;张伟;秦金贵;于贵;徐新军;刘云圻;

共轭高分子探针用于细胞内纳米材料的荧光成像    孙斌;孙敏捷;刘韵;沈群东;

交叉偶合方法合成主链含三健的共轭高分子材料及荧光性能研究    沈德志;潘振兴;王丽莎;程丝;范丽娟;

剥离和插层型MEH-PPV/粘土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和光电性能    金熹高;景朝俊;陈柳生;史义;

《高分子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8-2009)》    董建华;

反饱和吸收聚合物光子材料的分子设计、性能及应用研究    徐洪耀;苏新艳;光善仪;

基于共轭高分子的新型阴离子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曾琪;李忠安;娄筱叮;秦金贵;李振;

投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机会不容错过    

全球OLED商业开发现状与格局    李国强

基于荧光调控的稀土共轭高分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李军峰

低能隙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吴江勇

过渡金属催化的脱氢偶联反应以及基于BTA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研究    毛学荣

基于胆甾酸衍生物的超分子化学研究    李研

新型共轭高分子的合成、组装及其在荧光化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沈德志

共轭高分子/TiO_2复合材料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敏世雄

聚炔共轭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余芹

TiO_2(ZnO)/共轭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马占营

两亲性共轭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研究    吴伟

共轭高分子/Fe_2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赵丽

阳离子型水溶性聚芳撑乙炔的合成、表征与生物传感应用    张小平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    孔祥银

共轭高分子/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张小红

聚对亚苯基亚乙烯类荧光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王尚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