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秸秆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污泥的混合厌氧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2:13
热度:

秸秆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污泥的混合厌氧实验研究【摘要】:本实验将秸秆与厌氧污泥进行混合处理,其优点在于秸秆的含碳量高,含氮量低,而污泥刚好相反,两者混合处理的过程中碳氮刚好可以

【摘要】: 本实验将秸秆与厌氧污泥进行混合处理,其优点在于秸秆的含碳量高,含氮量低,而污泥刚好相反,两者混合处理的过程中碳氮刚好可以进行调节,这样可以在加入较少或不加其它辅助材料的情况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而且处理后的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当作肥料还田;污泥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其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降解菌和产甲烷菌,所谓降解秸秆主要是降解其中的纤维素,加入污泥,就不用另外加入其它微生物催腐剂,而且产生一定量的气体用作能源,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针对秸秆和污泥的具体特性,通过调控消化原料的合理配比来调节固含率,通过实验研究原料配比及其性质来调控对消化过程的影响。固含率的变化对产气量和气体成分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固含率的增加,产气量增加,甲烷含量也有提高,产气持续时间增长,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含率是消化反应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4%到7%的固含率中,高甲烷量的时间滞后于产气高峰时间,这严重地影响到对反应生物气的利用,因此,固含率的变化对两个时间的重叠无太大的影响。 本实验还通过改善实验条件,如pH值,C/N,清水预处理等,研究对生物产气量和纤维素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的调节对生物产气量和纤维素降解影响不大;清水预处理可以使TS迅速降低,降解率达到了46.71%;C/N比调节下产气高峰时间提前,而且比其他条件下的都要高得多,达到529ml/d,累积产气量也达到了6359ml,纤维素降解率达到了68.35%,且甲烷产气高峰与产气高峰几乎重叠,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 同时,实验利用驯化效果好的料液再次对秸秆进行处理,由于驯化料液比起消化污泥中含有更为丰富的微生物,尤其是纤维素降解菌和产甲烷菌,使得在反应初期可以迅速进入产甲烷阶段,缩短了反应周期,由原来的30多天缩短到了15天左右,达到了缩短周期,加快秸秆资源化处理的目的。添加驯化后的反应纤维素降解率明显好于未添加反应,所以在处理秸秆时可以考虑添加已驯化后的料液,同时可以考虑多种料液混合,会达到更好的效果。COD的变化曲线再次说明了驯化料液虽然含有较多的纤维素降解菌和产甲烷菌,但是并未增加针对难降解物质的微生物,如木质素降解菌。 【关键词】:秸秆 消化污泥 产气量 纤维素降解率 固含率 驯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6
  • 1.1 秸秆的产生和利用现状11-13
  • 1.1.1 秸秆的产生与分布11
  • 1.1.2 秸秆的成分11-12
  • 1.1.3 秸秆的利用途径12-13
  • 1.1.4 秸秆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3
  • 1.2 厌氧消化技术概述13-22
  • 1.2.1 厌氧消化处理的反应过程和反应原理13-15
  • 1.2.2 厌氧消化微生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5-17
  • 1.2.3 厌氧消化处理的影响因素17-22
  • 1.2.4 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的特点22
  • 1.3 作物秸秆厌氧消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22-25
  • 1.3.1 作物秸秆厌氧消化技术国外研究现状23
  • 1.3.2 作物秸秆厌氧消化技术国内研究现状23-25
  • 1.4 研究内容25-26
  • 第2章 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26-39
  • 2.1 微生物计数与培养的设计与方法26-29
  • 2.1.1 微生物的计数26-27
  • 2.1.2 产甲烷菌的培养27-29
  • 2.2 厌氧消化的设计与方法29-39
  • 2.2.1 实验原料29-30
  • 2.2.2 实验仪器30
  • 2.2.3 实验装置30-31
  • 2.2.4 实验方案31
  • 2.2.5 实验参数确定31-32
  • 2.2.6 分析方法32-37
  • 2.2.7 试验运行与维护37-39
  • 第3章 污泥中微生物的计数和培养39-50
  • 3.1 微生物计数结果与分析39-40
  • 3.2 微生物培养结果与分析40-48
  • 3.3 本章小结48-50
  • 第4章 固含率(TS)变化的中温厌氧消化处理50-56
  • 4.1 原料中TS变化对日产气量和气体成分的影响50-52
  • 4.2 原料中TS变化对pH值和碱度的影响52-53
  • 4.3 原料中TS变化对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53-54
  • 4.4 原料中TS变化对木质纤维素的影响54-55
  • 4.5 本章小结55-56
  • 第5章 几种调节方法对消化反应的影响56-64
  • 5.1 不同调节状态对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56-57
  • 5.2 不同调节状态对氨氮和COD的影响57-58
  • 5.3 不同调节状态对产气量和气体成分的影响58-61
  • 5.4 不同调节状态对纤维素和TS的影响61-62
  • 5.5 本章小结62-64
  • 第6章 接种物对消化反应的影响64-73
  • 6.1 不同接种物情况下产气量和气体成分的变化64-67
  • 6.2 不同接种物情况下COD的变化67-68
  • 6.3 不同接种物情况下pH值和碱度的变化68-69
  • 6.4 不同接种物情况下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氮的变化69-70
  • 6.5 不同接种物情况下纤维素的降解情况70-71
  • 6.6 本章小结71-73
  • 结论与建议73-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嗜碱细菌降解木质素的复合碳源共代谢研究Ⅰ——复合碳源组合方式及氮源的选择    罗宇煊,张甲耀,管筱武,龚利萍,郑连爽

嗜碱细菌降解木质素的复合碳源共代谢研究Ⅱ——营养条件调控机制的研究    罗宇煊,张甲耀,龚利萍,管筱武,郑连爽

正交实验选择嗜碱细菌降解木质素的金属离子最优综合培养条件    罗宇煊,张甲耀,许威亚,凌颉

厌氧消化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有机酸    赵庆良,王宝贞,G.库格尔

产氢发酵细菌的Biolog菌种鉴定与产氢能力    吴薛明;

堆肥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物降解研究现状    席北斗,刘鸿亮,白庆中,黄国和,曾光明,李英军

高温厌氧消化处理城市有机垃圾的正交试验研究    张碧波;曾光明;张盼月;陈朝猛;黄红丽;

黄孢原毛平革菌在多种氨氮浓度下木质素降解酶的产生    喻国策,文湘华,李东锋,李锐,钱易

pH调节方法对厨余垃圾两相厌氧消化中水解和酸化过程的影响    张波;蔡伟民;何品晶;

初沉污泥和厨余垃圾的混合中温厌氧消化    付胜涛;于水利;严晓菊;

秸秆保存方法和时间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范华

热碱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郑万里

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高志坚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    刘建胜

城市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及其营养调控技术研究    陈朝猛

麦秸和稻草高效中温厌氧消化实验研究    朱保宁

应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方玲玲;周元祥;

噻黄隆生产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周学明;

甲烷产生菌的特性及其工业前景    杨薇;

UASB处理蛋白废水的实验研究    俞珊珊;刘锋;马三剑;王秋云;

UASB工艺处理秸秆乙醇废水的厌氧研究    乔华军;蒋文化;姜涛;马三剑;

加压厌氧反应系统的实验运行研究    於胜洪;华喜萍;姜涛;蒋京东;

UASB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实验研究    周宇昭;蒋文化;张晔;戴庆武;马三剑;

涤纶短纤维废水中试研究    周宇昭;

UASB-SBR工艺处理屠宰废水    刘绍根,黄显怀,赵峰

微量元素与工业废水生物处理    丁琨;

EGSB工艺在啤酒废水处理改造中的应用    边伟伟;王国懿;王晶日;张华;

一种新的共代谢分解现象:厌氧同时除磷脱氨氮    骆玮诗;张刚;贾晓珊;

农村秸秆焚烧带来的危害及如何综合利用    王奇;张祯;万敬华;

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影响因素探讨    庞小平;牛明芬;王赛月;王昊;

EGSB反应器中毒后快速恢复活性    黄益平;夏伟;邹鑫;刘毅;徐景富;刘爽;

秸秆类高C/N原料厌氧产甲烷条件初探    艾平;晏水平;王媛媛;王殿龙;张衍林;

畜禽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畜禽养殖的清洁生产    傅学起;谭海周;

炼油碱渣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赵华;曹青青;

浅谈中小型马铃薯淀粉厂污水处理方案    王子戡;徐考群;

硫酸盐还原菌处理湿法烟气脱硫产物的实验研究    赵毅;陈诚;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厨余物厌氧产氢过程控制因素优化研究    赵明星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预处理后剩余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效能研究    李广

利用两种大型海藻制备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冯大伟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农林有机废弃物堆腐生产花卉栽培基质研究    栾亚宁

餐厨垃圾制沼及膜法沼气提纯一体化系统设计及理论研究    尼姝丽

甘蔗压榨汁制氢系统的工程控制对策及其微生物群落研究    焦安英

不同结构氧化锰矿物氧化硫化物动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    李倩

高碳煤矸石与采残煤矿井下生物转化可燃气研究    唐敏

生产性IC反应器的启动及“酸化”研究    沈小华

林可霉素废水处理工艺及启动研究    牛娜

旋流内循环厌氧反应器(EIC)处理酒精废水的试验研究    丁玉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极低酸中稻壳水解特性及转化乙酰丙酸的实验研究    魏巍

改良UASB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模拟及启动性能研究    孙向鹏

厌氧折流板—好氧反应器处理染废水中试试验研究    呼冬雪

利用农业废弃物混合发酵生产L—乳酸及饲料的初步研究    徐娟娟

秸秆养牛过腹还田 稳定农业生态环境    王作洲

复合化学处理提高作物秸秆营养价值的研究    毛华明,朱仁俊,冯仰廉

粗饲料及肉牛日粮的降解规律研究    高腾云,王艳玲,郭金铃,唐桂芬,惠参军,李军智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的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初探    吴香尧

中国草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王堃,韩建国,周禾

嗜碱细菌降解木质素的复合碳源共代谢研究Ⅰ——复合碳源组合方式及氮源的选择    罗宇煊,张甲耀,管筱武,龚利萍,郑连爽

厌氧消化过程中Fe、Co、Ni对NH_4~+-N的拮抗作用    李亚新,董春娟,徐明德

厌氧发酵技术在有机垃圾处理方面的应用    陆卫亚

城市垃圾厌氧消化产酸阶段研究    张光明

青贮饲料营养价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吉进卿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循环利用处理系统    梁明昭;

脱油芝麻饼厌氧发酵生物制氢    张高生,李红卫,樊耀亭,刘宝敏,侯红卫

消化污泥作为垃圾填埋场覆盖材料的研究    黄川;马培东;王里奥;邓晓美;叶青;焦艳静;

消化/剩余污泥水分扩散通量的研究    刘敏;张旭;顾国维;陈银广;李魁山;

活性污泥与消化污泥的脱水特性及粒径分布    裴海燕;胡文容;李晶;陈磊;

规模化猪场厌氧消化污泥脱水工艺研究    梁仁礼;张衍林;

活性污泥的综合利用——重金属在污泥、土壤和植物中的转移    党可盈,周炎如,郝敬丹,李惠娟

消化污泥农用中重金属影响的研究    张延青,谢经良,阚薇莉

壳聚糖在活性污泥和消化污泥调理中的应用    顿咪娜;胡文容;裴海燕;李晶;

高效污泥脱水剂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孙玉海;任占春;张松亭;刘恒;杨景辉;马天态;车荣威;

污水厂自然渗滤消化污泥的蚯蚓堆肥研究    胡坚;张智;胡建;赵冀平;喻一萍;

接种物与猪粪秸秆比对初次启动固体酸化过程的影响    陈羚;杜连柱;董保成;赵立欣;张克强;万小春;高新星;罗娟;

关于天津市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的技术研究与探索    赵丽君;张大群;陈宝柱;

活性污泥法的污泥处理    李左芬;

高效厌氧颗粒污泥的驯化与培养    王清照;张东安;李咏梅;

电导率仪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与脱水方法    孟双明;张昭;王斌;温月丽;郭永;樊月琴;

天津城市污水污泥堆肥处理的探讨    赵丽君;杨意东;

城市污泥施入土壤后氮素淋洗状况的研究    张强;陈明昌;程滨;杨志平;刘平;T.W.Speir;

污泥堆肥施用于不同质地土壤后对氮矿化之影响    黄正介;陈尊贤;

脱氢酶活性检测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解军;

电导率仪在絮凝剂添加量中的应用研究    温月丽;孟双明;王斌;郭永;樊月琴;

污泥制板 节能减排    本报记者 宋延涛本报通讯员 李元海 张瑞英

常熟“蚯蚓工场”吃污泥产肥料    陈永兴

逼上“循环经济”    本报记者  李闽 戴艳梅 秦荣

常熟“蚯蚓工场”:吃掉污染,产出财富    本报记者  孙巡

让废水废渣都成为可利用资源    本报记者 喻凯芳 通讯员 陆剑谷

上海试运行温室气体买卖    冬芳

上海“碳融资”360万美元    记者  宋鹏霞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寿光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 于月光通讯员 李建忠 马广博

开发生物质能 发展能源农业    民建中央副主席 路明

把污泥变成宝    周建国 王蔚 高杰

生物质发酵制氢过程参数优化及机理研究    郭毅萍

单段式自热高温(微)好氧消化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污泥及其稳定化机理研究    刘树根

城市污泥加热面阴极化干燥法的实验研究    马德刚

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处理低有机质剩余污泥效能研究    张立国

污泥预处理—厌氧消化工艺性能及预处理过程中有机物变化    胡凯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城市污水污泥重金属控制机理及堆肥利用的研究    黄雅曦

处理焦化废水微氧EGSB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特性研究    耿炤宇

城市消化污泥脱水性能及资源化研究    吴海忠

垃圾填埋场生物覆盖材料的筛选及其甲烷减排研究    王丹

共消化污泥施用对贫瘠土壤性质和蔬菜生长的影响    徐欣

污泥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演替变化的研究    秦超

壳聚糖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    李晶

污泥吸附剂对印染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刘向丹

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泥的试验研究    赵刘伟

污水厂污泥经自然渗滤消化后与蚯蚓+秸秆(芦苇)混合堆制土壤改良剂技术研究    胡建

秸秆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污泥的混合厌氧实验研究    刘丹娅

絮凝调理对市政污泥的理化性质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    李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