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基于纳米结构阵列表面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1:26
热度:

基于纳米结构阵列表面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研究【摘要】:减少表面反射光损失是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多晶硅电池,采用常规酸腐蚀表面织构工艺后,表面反射率仍高达20%

【摘要】:减少表面反射光损失是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多晶硅电池,采用常规酸腐蚀表面织构工艺后,表面反射率仍高达20%以上,如何进一步其表面反射率显得至关重要。采用激光刻蚀、离子刻蚀、金属催化湿法腐蚀的方法可以在硅表面制备出纳米结构阵列,并具有优越的减反特性,然而与电池工艺相结合后,电池电性能特性却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甚至反而有所降低。如何使纳米结构阵列低反射率的优势转换成电池良好的电性能特性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1.采用等离子体浸没注入(PⅢ)刻蚀的方法在多晶硅表面制备了不同高度的纳米“山峰”阵列,研究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所制备的纳米“山峰”阵列表面在300-1100nm波段的反射率都比酸腐蚀的低得多,而且随着纳米结构高度的增加,反射率进一步下降,然而同时表面复合也会增加,使电池的短波响应变差。当纳米“山峰”高度为300nm时,反射率的降低和表面复合的增加达到平衡,电池效率最高,为15.99%。 2.对PⅢ刻蚀后的硅片进行HF:HNO3=1:25的混酸处理,并研究了电池性能与酸腐蚀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酸腐蚀不仅可以去处离子损伤,还具有优化表面纳米结构的作用。同时随着腐蚀时问的增加,表面反射率也随之增加,最终电池效率最高值发生在腐蚀时间为20s处,达到16.36%,短路电流为8.42A。 3.良好的表面钝化对纳米结构阵列表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尝试把液相沉积二氧化硅引入太阳能电池作为表面钝化技术。实验结果表明不添加硼酸作为消耗剂、氟硅酸浓度为2.0M时制备的薄膜具有更好的均匀性,当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分别为300℃和300s时,薄膜具有较好的钝化效果,其表面复合速度从6923cm/s降低至2830cm/s。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 晶体硅 纳米结构阵列 表面织构 钝化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9-12
  • 第1章 引言12-22
  • 1.1 发展太阳能电池的意义12-13
  • 1.2 国内外光伏产业现状13
  • 1.3 高效晶硅电池技术现状13-19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19-22
  • 第2章 硅纳米结构表面织构方法概述22-36
  • 1.1 单晶硅碱腐蚀表面织构22-23
  • 1.2 多晶硅酸腐蚀表面织构23
  • 1.3 纳米结构表面织构方法23-29
  • 1.3.1 激光刻蚀方法24
  • 1.3.2 反应离子刻蚀法24-26
  • 1.3.3 湿法腐蚀方法26-29
  • 1.4 纳米结构阵列表面反射率29-31
  • 1.5 基于纳米结构阵列表面的电池性能31-33
  • 1.6 存在的问题33-36
  • 第3章 表面纳米结构高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36-48
  • 1.7 实验设计36-37
  • 1.8 表征方法37
  • 1.9 实验结果及分析37-46
  • 1.9.1 表观照片37-38
  • 1.9.2 微观形貌38-40
  • 1.9.3 表面反射率40-41
  • 1.9.4 方块电阻41-43
  • 1.9.5 量子效率43
  • 1.9.6 电池特性43-45
  • 1.9.7 接触电阻45-46
  • 1.10 本章小结46-48
  • 第4章 PⅢ后表面酸处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48-58
  • 1.11 实验设计及表征48-50
  • 1.12 结果与讨论50-57
  • 1.12.1 腐蚀对结构的影响50-52
  • 1.12.2 腐蚀对反射率的影响52-53
  • 1.12.3 腐蚀对方块电阻的影响53-54
  • 1.12.4 腐蚀对量子效率的影响54-55
  • 1.12.5 腐蚀对电池特性的影响55-57
  • 1.13 本章小结57-58
  • 第5章 液相沉积二氧化硅薄膜对纳米结构表面钝化的研究58-76
  • 1.14 钝化技术简介58-59
  • 1.15 关于液相沉积二氧化硅59-61
  • 1.16 实验设计61-64
  • 1.17 硼酸浓度对二氧化硅薄膜沉积的影响64-66
  • 1.18 氟硅酸浓度对二氧化硅薄膜沉积的影响66-68
  • 1.19 薄膜成分表征68-69
  • 1.20 退火对薄膜的影响69-71
  • 1.21 钝化性能表征71-74
  • 1.22 本章小结74-76
  • 第6章 结论76-80
  • 1.23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76-77
  • 1.24 进一步研究建议77-80
  • 参考文献80-86
  • 作者简历86-90
  • 学位论文数据集9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在纳米光子学研究领域获重要突破中科大发现源于纳米天线效应的新电光现象    

GPCVD法低温合成纳米金刚石薄膜    葛大勇;赵庆勋;杨保柱;何雷;

超声波对纳米碳酸钙合成过程的影响    于福家;王泽红;韩跃新;

铁氧体材料在抗EMI和隐身(吸波)材料中应用    詹群;

纳米SiO_2、硅灰石复合填充PA1010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王会阳;王伟伟;李承宇;

澳大利亚研制纳米电子束曝光系统是制作微小纳米电子元件的最佳设备    

新隐形材料能屏蔽可见光谱检测    

人物介绍    

国际    

LiFePO_4/LiAlO_2纳米介孔复合电极材料合成与性能    罗绍华;田勇;李辉;孙阳;王铭;耿露露;

导电聚合物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及其柔性储能器件    魏志祥;王凯;吴海平;

测量微/纳米纤维弹性模量的屈曲方法    曹艳平;郑修鹏;李博;冯西桥;

纳米La_2O_3或CeO_2添加对TiO_2-SiO_2润滑添加剂磨擦修复特性的影响    毛健;赵立涛;程鹏;李华峰;陈国需;

季铵盐纳米磁粒杀菌剂的研究    肖旭贤;黄可龙;杨珉;何琼琼;

纳米SiO_2改性环氧涂层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田惠文;李伟华;侯保荣;

甲醇在一维纳米限域体系扩散动力学的HP ~(129)Xe NMR研究    徐舒涛;张维萍;李新;刘宪春;韩秀文;包信和;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CeO_2的工艺研究    周涛;贺贝贝;江涵;王宁;

聚吡咯纳米回形针的合成与性能    陈旭;黄瑜;李亮;

微孔滤膜负载纳米Pd/Fe对五氯酚的降解研究(英文)    童曼;杜江坤;鲍建国;袁松虎;

光诱导转化法制备单晶Ag纳米三棱体和立方体    刘恒权;姚素薇;宋仁峰;唐建军;张卫国;王宏智;李荣先;

今天de纳米    李正孝

冷静对待纳米热    沈路涛 李斌

今天,我们该怎么看待纳米    方正博雅纳米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李正孝

纳米 离我们有多远    曲炜

纳米未来不是梦    路涛 李斌

今天,我们该怎么看待纳米?    北京大学方正博雅纳米技术工程中心李正孝博士

纳米来了    马宏

别把纳米炒成“科学谎言”    张晔 通讯员 罗静

明察秋毫的纳米称应运尔生    

香港纳米研究有成效    记者林志文

聚丙烯酸酯/纳米氧化锡锑复合乳液的制备、表征及其在透明隔热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张贵军

不锈钢表面高性能纳米防护涂层研究    陆洪彬

纳米及表面吸附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任浩

磁场中Ni-纳米Al_2O_3复合镀层制备及其电沉积机理的研究    汪超

纳米多孔金属薄膜的制备与电催化性能    葛性波

飞秒激光制备半导体表面纳米周期结构    贾鑫

皮肤的纳米生物摩擦学行为研究    唐玮

人工影响天气纳米催化剂粉体的制备与成冰性能研究    张景红

一维纳米功能材料的静电纺丝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何典

纳米尺度光波导及微结构若干性质研究    赵立华

纳米SiC薄膜发光特性及其等离激元增强    于晶

聚合法制备纳米玫瑰香精    杨斌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其摩擦性能的研究    闵丽丽

Ni-P-纳米TiO_2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与性能    王成刚

基于电沉积法制备镍纳米网状结构薄膜材料的研究    贺燕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微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张坤

纳米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白蕊

低温固态反应制备纳米钙钛矿型 物质及其机理研究    张圆圆

静电纺功能性聚酰胺6复合纳米纤维毡的结构与性能    万倩华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修饰纳米SiC的研究    赵淑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