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氧化锌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1:15
热度:

氧化锌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具有绿色环保、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及可实现大面积生产等优点,是实现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发电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有机太

【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具有绿色环保、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及可实现大面积生产等优点,是实现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发电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稳定性较差,有机聚合物载流子迁移率较低,为了优化器件性能和提高器件稳定性,加入无机纳米材料,制备倒置结构的有机光伏器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中,围绕氧化锌(ZnO)无机纳米材料展开,利用它良好的电子收集和传导特性,用于制备倒置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通过退火处理及对不同纳米结构的ZnO进行掺杂,研究了退火温度、掺杂浓度及ZnO形貌对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具体工作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nO纳米颗粒,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倒置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ITO/ZnO/P3HT:PCBM/MoO_3/Ag)性能的影响。退火温度为300℃时得到了最大的光电转换效率2.82%。通过表面形貌分析,表明在适当温度退火下ZnO纳米颗粒粗糙度适中,与活性层接触良好,提供了更多有利于激子分离的界面和更多电子传输通道;表面电势分析表明适当的温度退火降低了界面的能级势垒。另外,我们注意到当退火温度较高时(300℃),ITO导电薄膜的面电阻成倍增长,导电性降低,降低了器件的性能。所以,适当的退火温度是优化光伏器件性能的重要参数。 第二,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浓度(0 at. %,0.5 at.%,1.0 at.%和1.5 at.%)的Al~(3+)掺杂ZnO纳米棒(AZO),得到了c轴生长明显且较为整齐的ZnO纳米棒阵列。利用AZO良好的传输电子的能力,将其代替ITO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由于掺杂增加了自由电子和载流子浓度,降低了面电阻。掺杂后ZnO形成更多的电子捕获能级,有利于从活性层中导出电子,减少激子复合。测试表明低浓度(0.5 at. %)掺杂的ZnO纳米棒同时作为电极和电子传输层,应用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中,对电子传输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0.71%的光电转化效率,相比无掺杂的ZnO纳米棒的电池器件,光电转化效率提高了50%。 第三,在研究Al~(3+)掺杂ZnO纳米棒的基础上,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浓度(0at. %,0.5 at.%,1.0 at.%和1.5 at.%)的Al~(3+)掺杂ZnO纳米晶,期望能够避免因为纳米棒过长穿透活性层,降低器件性能。通过低浓度掺杂得到分布均一、密集的ZnO纳米颗粒。随着掺杂浓度升高,ZnO纳米晶表面粗糙度有增大的趋势。通过对材料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试,证明薄膜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较高,但通过晶体结构测试和能级结构分析,认为退火温度不恰当造成Al析出,没有形成有效掺杂;Al原子在界面处聚集,影响了ZnO的表面势能,破坏了电子的定向性流动;Al~(3+)导致ZnO表面过于粗糙,界面接触不充分,阻碍了激子的快速分离和导出。因此,基于Al~(3+)掺杂ZnO纳米晶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性能。 【关键词】:氧化锌 倒置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 退火 掺杂 光电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20
  • 1.1 引言9
  • 1.2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理论9-13
  • 1.2.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9-10
  • 1.2.2 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10-11
  • 1.2.3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参数11-12
  • 1.2.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12-13
  • 1.3 ZnO 作缓冲层13-18
  • 1.3.1 ZnO 在正置结构电池中作缓冲层13-14
  • 1.3.2 ZnO 在倒置结构电池中作缓冲层14-16
  • 1.3.3 纳米结构的 ZnO 在倒置结构电池中作缓冲层16-17
  • 1.3.4 修饰过的 ZnO 在倒置结构电池中作缓冲层17-18
  • 1.4 ZnO 作电极18-19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19-20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装置20-24
  • 2.1 实验原料和药品20-21
  • 2.2 实验装置21-22
  • 2.3 表征手段22-24
  • 第三章 ZnO 退火温度对倒置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24-36
  • 3.1 引言24
  • 3.2 实验部分24-26
  • 3.2.1 基底的切割与清洗25
  • 3.2.2 制备 ZnO 纳米颗粒25-26
  • 3.2.3 倒置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26
  • 3.3 退火温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26-35
  • 3.3.1 退火温度的选择26-27
  • 3.3.2 器件性能分析27-29
  • 3.3.3 器件中的电子转移机制29-30
  • 3.3.4 表面形貌和粗糙度分析30-32
  • 3.3.5 晶体结构分析32-33
  • 3.3.6 导电性能分析33-34
  • 3.3.7 稳定性分析34-35
  • 3.4 小结35-36
  • 第四章 Al 掺杂 ZnO 纳米棒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及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36-45
  • 4.1 引言36-37
  • 4.2 实验部分37-38
  • 4.2.1 基底的切割与清洗37
  • 4.2.2 制备种子层37-38
  • 4.2.3 生长纳米棒38
  • 4.2.4 制备光伏器件38
  • 4.3 材料表征及器件性能测试38-43
  • 4.3.1 表面形貌分析38-39
  • 4.3.2 晶体结构分析39-40
  • 4.3.3 器件中的电子转移机制40-42
  • 4.3.4 导电性能分析42
  • 4.3.5 器件性能分析42-43
  • 4.4 小结43-45
  • 第五章 Al 掺杂 ZnO 纳米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及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45-52
  • 5.1 引言45
  • 5.2 实验部分45-46
  • 5.2.1 基底的切割与清洗45
  • 5.2.2 制备 Al~(3+)掺杂 ZnO 纳米晶45-46
  • 5.2.3 制备光伏器件46
  • 5.3 材料表征及器件性能测试46-51
  • 5.3.1 表面形貌和粗糙度分析46-48
  • 5.3.2 光学性能分析48-49
  • 5.3.3 导电性能分析49-50
  • 5.3.4 器件性能分析50-51
  • 5.4 小结51-52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52-54
  • 6.1 全文总结52-53
  • 6.2 今后工作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60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60-61
  • 致谢61-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掺杂铁二氧化钛纳米粉体日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刘昌龄;汪晓波;吴世彪;徐玲;

掺铁TiO_2纳米粉体的制备工艺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刘辰树;刘昌龄;

原位生长莫来石棒晶增强钡长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尹洪峰;张子英;田养利;袁志丽;

正交试验法研究锂锌铝硅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工艺    隋普辉;陆雷;张翠玲;

Mn掺杂对SrBiFeO陶瓷NTC特性的影响    马家峰;刘心宇;袁昌来;刘超英;

钼电极与玻璃电熔炉中各组份作用的热力学计算    陈金方

玻璃-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的研制    徐凤广,蒋建萍,陈建华

BaO-TiO_2-SiO_2系统高折射率光学玻璃    刘雪敬;邓再德;英廷照;杨钢锋;印冰;

玻璃熔窑蓄热室格子体疏通维护方法探讨    王建斌;韩宝飞;张伟;

利用高温显微镜研究E玻璃配合料的熔化情况    王加芳;孟宪明;张铁柱;刘乾;

熔体析晶温度制度探讨    王金锋;

矿物掺合料对干粉砂浆性能的影响及配比的优化    庄梓豪;余其俊;韦江雄;

硫酸盐环境中硫铝酸盐水泥的侵蚀行为    郑连丛;叶正茂;程新;

玻璃窑炉蓄热室格子体疏通维护方法探讨    王建斌;韩宝飞;张伟;董晓帆;

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SILAR)法制备纳米Cu_2O薄膜    胡飞;陈远相;熊玮;

一种低软化温度无机胶粘剂的制备研究    邱树恒;何欠;牛存涛;崔学民;

碱金属离子掺杂对(Y,Gd)BO_3:Tb绿色荧光粉性能的影响    徐会兵;庄卫东;胡运生;夏天;温晓帆;刘荣辉;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线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刘祥志;徐明霞;李顺;张念星;

羟基磷灰石(HAP)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杨春

钛酸铝/氧化铝复相陶瓷及其梯度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李明忠

几种氧化物介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与电学性能的研究    翟海法

BeO粉体制备、凝胶注模成型及其烧结的研究    王小锋

二元稀土氧化物复合稳定氧化锆热障涂层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怀菲

双钨酸盐KRE_xYb_(1-x)(WO_4)_2激光晶体的研究    张莹

熔盐法制备一维莫来石陶瓷材料的研究    张鹏宇

基于半导体电化学理论的镁合金阳极氧化成膜机制研究    刘渝萍

纳米WC-MgO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热压烧结研究    马俊

鞍山高硅铁尾矿的增值化利用研究    于洪浩

Bi系Fe、Co氧化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张勇

低膨胀堇青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朱凯

固相反应型SiO_2基陶瓷涂层反应机理及性能研究    黄圣玲

固相反应型Al_2O_3-TiB_2复相陶瓷涂层形成机理及力学性能研究    林鹏

铝(硅)酸盐发光材料的熔盐合成技术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刘振森

稀土掺杂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及近红外量子剪裁    徐杰

废酸中铁离子的回收及共沉淀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工艺研究    徐军

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试验研究    周宛谕

低松比片状银粉作为导电相的聚合物浆料的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    杨桂生

抗高温氟化物腐蚀导电材料的研究    陈佳君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6.5%    

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望商品化    田禾;

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市场展望    庄陶钧;刘亚东;

有机太阳能电池理论转换效率接近100%    叶子;

综研化学和神户大学开发出p型半导体P3HT的新合成法,可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    郑冬冬;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林鹏,张志峰,熊德平,张梦欣,王丽

德国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破世界记录    

德国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破世界记录    

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    范斌;田清勇;白华;

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陈涛;仰志斌;彭慧胜;

基于取向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    仰志斌;陈涛;何瑞旋;彭慧胜;

柔性及叠层薄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马廷丽;

各向同性/异性的苯并二噻吩类有机共轭小分子光物理性质理论研究    雍雪;张景萍;

水热法制备硫化镉(CdS)纳米颗粒和纳米棒    姚望;陈光华;邢光建;宋雪梅;闫红;

采用PEO为阴极修饰层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    田慧;徐昊;杨利营;印寿根;

D-A型单分散共轭液晶齐聚物及其组装结构    耿延候;卜腊菊;曲建飞;谢志元;闫东航;王佛松;

适配子修饰的二氧化硅/金纳米棒复合纳米颗粒的LSPR传感    李翀;李玉洁;赵一兵;

中孔CO_3O_4纳米棒催化发光传感器快速监测环境VOCs    滕飞;陈敏东;李贵清;

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记者 毛黎

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    蔡佳

德支持企业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记者 顾钢

有机太阳能电池既可自组装又能自我修复    刘霞

叠层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接近商用    记者 邰举

触摸未来电子生活    张德强 高裕弟 刘嵩

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电塑料技术    

已在发电效率上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龚华萍

2007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七)    本版编辑张浩 郑晓春 邓国庆 毛黎 何屹 顾钢 何永晋

世界各国加快太阳能应用    刘林森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物理过程研究    陈向东

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学模型与数值研究    马朝柱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态等效电路和多重电荷分离界面研究    黄江

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    乔芬

碳包覆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能研究    吴爱兵

几种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法及液相法制备、分析与表征    时雪钊

有机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分子结构,表面形貌与新型器件结构    周印华

电沉积制备聚噻吩有序微结构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于伟利

复合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和光催化降解中的应用    谢春娟

光子晶体用纳米颗粒的制备改性自组装及其光学性能    程冰

氧化锌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丁国静

基于酞菁类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杨汀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极修饰的研究    史绍华

聚合物和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表征    闫鹏

基于三元体系混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范学东

银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周子游

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研究    乔琳芳

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研究    刘峰

具有大π结构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的研制    董雷

有机太阳能电池制作和特性研究    景广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