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太阳能集热器中超临界CO_2传热行为及朗肯循环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0:58
热度:

太阳能集热器中超临界CO_2传热行为及朗肯循环【摘要】: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清洁、安全等优点,目前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太阳能光热利用的研究和开发。超临界流体具

【摘要】: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清洁、安全等优点,目前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太阳能光热利用的研究和开发。超临界流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太阳能与环境友好型工质CO2结合起来,对太阳能集热器中超临界CO2的传热行为及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并搭建了以超临界C02为工质的太阳能朗肯循环系统,对其循环性能进行探讨,为今后设计和建造用于生活实际的太阳能朗肯循环系统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超临界CO2在水平蛇形管集热器中的传热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考察了质量流量、热流密度、压力等参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部分传热关联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质量流量和热流密度能够有效提高超临界CO2在集热器中的传热性能,但压力大小对集热器进出口温差及平均传热系数没有显著影响;模拟结果与Gnielinski关联式吻合程度较好。 (2)对超临界C02在水平蛇形管集热器中的流动传热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质量流量、太阳辐射强度、压力等参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将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流量、太阳辐射强度和压力对局部传热系数有着重要影响;增大质量流量和辐射强度能够有效提高超临界CO2在集热器中的传热性能,但压力大小对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小;实验和模拟研究中,局部传热系数都沿集热器管长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在准临界温度附近达到最大值,但在相近工况下,通过实验研究得到的局部传热系数明显小于模拟值。 (3)搭建了以超临界CO2为工质的太阳能朗肯循环系统,对循环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以某一天的实验数据为例,对循环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集热器出口处工质温度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集热器入口温度变化很小,换热器入口温度相对波动较大,但其出口温度较为稳定,膨胀阀前后的压力均比较稳定;当质量流量恒定时,集热效率基本保持稳定;朗肯循环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趋势相同,整个实验时间段内的平均循环效率约为14%。 【关键词】:超临界CO_2 太阳能 集热器 传热 朗肯循环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5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1 文献综述11-28
  • 1.1 课题研究背景11-15
  • 1.2 太阳能资源及开发利用15-18
  • 1.3 超临界CO_2流体及其应用18-24
  • 1.3.1 超临界CO_2流体概述18-19
  • 1.3.2 超临界CO_2应用19-24
  • 1.4 CO_2跨临界循环系统研究进展24-27
  • 1.4.1 超临界CO_2制冷工质24-25
  • 1.4.2 CO_2跨临界循环系统25-27
  • 1.5 本章小结27-28
  • 2 超临界CO_2在水平蛇形管集热器中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28-46
  • 2.1 超临界CO_2物性参数28-31
  • 2.1.1 超临界条件下CO_2的热物性28-29
  • 2.1.2 比热、密度、粘度和导热系数分析29-30
  • 2.1.3 物性拟合曲线及误差分析30-31
  • 2.2 数值计算模型及定解条件31-36
  • 2.2.1 数值模拟方法31-32
  • 2.2.2 湍流模型概述32-33
  • 2.2.3 模型建立33-35
  • 2.2.4 控制方程35
  • 2.2.5 边界条件设定35-36
  • 2.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36-42
  • 2.3.1 质量流量对传热的影响36-38
  • 2.3.2 热流密度对传热的影响38-40
  • 2.3.3 压力对传热的影响40-42
  • 2.4 模拟结果与传热关联式的比较42-45
  • 2.4.1 传热关联式介绍42-44
  • 2.4.2 模拟结果与关联式计算结果的比较44-45
  • 2.5 本章小结45-46
  • 3 超临界CO_2在水平蛇形管集热器中传热过程的实验研究46-62
  • 3.1 实验装置与流程46-50
  • 3.1.1 实验装置46-48
  • 3.1.2 实验内容48
  • 3.1.3 实验步骤48-50
  • 3.2 测量仪器及测试方法50-52
  • 3.2.1 主要测量仪器50-51
  • 3.2.2 测试方法51-52
  • 3.3 系统稳定性分析52-54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54-60
  • 3.4.1 质量流量对传热的影响54-56
  • 3.4.2 太阳辐射强度对传热的影响56-57
  • 3.4.3 压力对传热的影响57-59
  • 3.4.4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比较59-60
  • 3.5 本章小结60-62
  • 4 超临界CO_2为工质的太阳能朗肯循环系统研究62-71
  • 4.1 循环系统概述及理论计算62-64
  • 4.2 实验系统与流程64-65
  • 4.2.1 实验装置64-65
  • 4.2.2 参数测量65
  • 4.2.3 实验方案及步骤65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65-69
  • 4.3.1 实验结果分析66-68
  • 4.3.2 集热效率68-69
  • 4.3.3 循环效率69
  • 4.4 本章小结69-71
  • 结论71-72
  • 主要符号表72-73
  • 参考文献73-77
  • 附录A 用于计算CO_2物性的UDF程序77-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81-82
  • 致谢82-8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在烟草工业中的应用    朱仁发,冯乙巳

可再生能源产业(太阳能利用)发展概览    时璟丽;

国外太阳能资源与太阳能应用    石荣珺;高智勇;李琳琳;

超临界CO_2中丙烯腈的沉淀聚合反应    滕新荣,胡学超,邵惠丽,章潭莉

超临界流体跨临界循环最优压力研究    马一太,王侃宏,王景刚,吕灿仁

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及对策    王庆一

无水印染——超临界CO_2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洪凡;

竖直细圆管中超临界CO_2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徐轶君,姜培学,向恒,任泽霈

超临界CO_2流体特性及其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吴志敏;张丽;赖经妹;

超临界CO_2中丙烯酸含氟酯疏水改性聚丙烯酸的合成    何涛,胡红旗,陈鸣才,吕社辉,刘红波

跨临界CO_2制冷与热泵系统及超临界CO_2对流换热研究    姜培学;孙兆虎;王国梁;张有为;赵陈儒;林钰淞;慕弦;

    本报记者 钟银燕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化石能源约束研究    李宝林

以超临界CO_2为工质的朗肯循环及传热模拟    向冲

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    刘继者

用于CO_2热泵热水器的喷射器特性研究    刘爽

太阳能低温朗肯循环系统适用工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王晓东

超临界CO_2流体在高分子领域的应用研究    王嵩;张彩敬;朱长健;

CO_2超临界流体在高分子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张琦;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    邵惠芳;焦桂珍;刘金霞;赵铭钦;黄元炯;

商丘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和气候分析    陈巧;农国傲;熊坤;张涛;闫研;

基于三孢布拉霉菌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万红贵;吴启赐;蔡恒;武振军;石楠;

建昌县近50年光照资源趋势变化及特征分析    马永忠;李明春;黄英华;杨学强;

超临界萃取烟草精油条件的优化    瞿先中;王宏伟;程雷平;

浅谈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陈镇;苏乐群;许杜娟;夏泉;

临沂地区太阳能利用的气候条件分析    裴洪芹;杨昆;刘兴允;

农业资源现状及农村能源建设对策    王颖伟;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曹丽琴;王晓虎;王吉德;

从“点”“线”式建设走向“三角”型建设——在沼气事业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尚孟坤;

试论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的法律完善和对策    王春阳;

太阳能级硅提纯技术研究进展    叶其辉;陈红雨;

发展绿色能源要打好“气象服务牌”    陶平;布亚林;王纪军;

高技术引领生物质能协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理河;冼萍;陆豫;钟莉莹;

由新农村建设面临的能源问题引发的思考——兼议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张文丽;

分体承压阳台壁挂式太阳热水器的热性能分析    丁祥;高文峰;刘滔;林文贤;李亲;李琼;

太阳能利用及太阳能新材料发展状况    宋力昕;章俞之;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γ-癸内酯萃取研究    苏畅;王小丰;

有机基太阳能电池中有序结构材料及其界面和性能    杨志胜

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张伯松

江苏省沿海潮间带风电产业综合评价研究    严晓建

Am(Ⅲ)与Eu(Ⅲ)的萃取分离研究    耿彦霞

二氧化碳微通道气体冷却器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李炅

嗜热厌氧杆菌工程菌(Δldh)的构建及其廉价生物质乙醇发酵的研究    蔡友华

基于制冷剂减量及替代的制冷热泵系统关键技术理论和实验研究    田华

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    邢小军

高铁酸盐、DNA传感器的绿色分析化学方法研究    张慧婧

煤颗粒热反应过程中宏观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费华

金属化合物催化煤燃烧规律的实验研究    姜建勋

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建模与设计    陈丽

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实证研究    黄娑

西部地区能源可持续发展法制问题研究    黄静

负载BMP与VEGF的PDLLA组织工程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王代宪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换热优化设计    岳亚蛟

超临界CO_2印染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周占坡

用于CO_2热泵热水器的可调喷射器特性研究    梁利霞

汽车动力传动系参数匹配与仿真优化    雷嗣军

同轴套管式回路型重力热管太阳能锅炉设计及系统传热特性研究    王武军

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在烟草工业中的应用    朱仁发,冯乙巳

生物质能在农村能源中的地位与薪炭林建设    杨克美,何小东,唐伟

大连市太阳能资源评估分析    宋军;刘莉;

美国对阿拉伯能源战略的演变及其启示    王有勇;

欧盟经济与环境关系问题浅议——基于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分析    彭建超;丁芳;

可持续发展下中国的能源、环境与经济    冯秀;丁勇;

超临界CO_2染色法在超细涤纶纤维染色中的应用    周明强;李青;陈英;

合成有机化学品的超临界水氧化    庄源益,漆新华,袁有才,李辉,杨克莲,谷文新,朱坦

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其在日用化工中的应用    陈立军,沈慧芳,黄洪,黎永津,陈焕钦

我国可再生能源现状及展望    史立山;

    张景升

    曹新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曹新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及换热特性的研究    吕静

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赵新宇

中日韩可持续发展比较与区域合作研究    李龙熙

中国能源矿产开发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丁子信

蒸汽喷射器的设计及CAD软件系统的开发    祝金丹

小型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的性能模拟    刘金亮

PLA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    宋筱毓

单管中超临界CO_2换热特性研究    朱国梅

太阳能低温朗肯循环系统适用工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王晓东

二甲基醚液滴超临界蒸发的数值模拟    刘斐;魏明锐;赵卫东;孔亮;

格子理论预测氢在碳吸附剂微孔内的过剩吸附    郑青榕,顾安忠,杨晓东

用气相色谱精确测定大气中的CO_2    方方,翟福东,崔金锐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及成套装置    黄宓兰

海藻可降低CO_2放射量    张晓云

烟气回收CO_2装置成功投运    

介绍一种新型多功能便携式O_2/CO_2测量仪    刘海东

日本开发CO_2为工质的热泵热水器    董伟

HP6890与北分3400色谱仪炼厂气分析之比较    曾宪会;

浅谈燃煤电站CO_2控制技术    李英杰,路春美,刘汉涛,曲宁,韩奎华

超临界CO_2萃取焦炉飞灰中有机污染物及GC/MS分析方法的研究    张厚勇;崔兆杰;

超临界条件下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李小港;周辉;何仁;

超临界辅助NH_3处理制备高效TiO_2N光催化剂    李静霞;霍宇凝;李和兴;

CO_2在超临界条件下对F-T合成制备清洁燃料影响的研究    张敬畅;李晶淼;郑鑫;曹维良;

超临界条件连续操作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王存文;王为国;吴元欣;刘启栋;

超临界条件下异丁烷/1-丁烯烷基化反应催化剂预再生的研究    付强;谢文华;闵恩泽;

生物能源与CO_2减排领域的热点战略研究方向——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技术的发展思路及若干科学问题分析    李元广;王伟良;金建;

长时期的高CO_2浓度生长条件对羊栖菜光合作用没有下调的作用    邹定辉;

CO_2激光在自体表皮移植术中的应用    冯振刚;

超临界CO_2萃取牡蛎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条件优化的研究    刘程惠;胡文忠;姜爱丽;田密霞;王艳颖;何煜波;金黎明;

我区建成首个太阳能集热器检测平台    记者 马疆虎

北京将在建筑中应用三十万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    张定友

小城里的太阳梦    薛秀春 刘月月

“低碳的,当然受欢迎”    记者 梁梦勋 通讯员 王福龙 祁振生

企业齐唤政策东风    本报记者 徐若滨

低碳呼唤“平板”回归    本报记者 刘月月

复合太阳能技术成建筑节能重要途径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耿耿 李慧星 肖玮 李贝妮

太阳能热利用科普问答(三)    蓦妮

对抗寒冬不留情    本报记者 范建

力诺瑞特推出“工业绿动力”    记者 宋莉

高功率轴快流CO_2激光器气体流场及热交换的模拟与优化    黄鸿雁

大气CO_2、CH_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    张芳

钯催化CO_2、CO的转化及C-N键偶联反应的研究    戴耀

采用腔体吸收器的线聚焦太阳能集热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翟辉

川西亚高山复合群落中岷江冷杉和四种草本植物生长对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及其机理研究    侯颖

分离CO_2固定载体膜传质机理及其膜过程模拟和优化研究    杨东晓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    朱咏莉

CO_2地质储存煤储层结构演化与元素迁移的模拟实验研究    刘长江

氮杂环卡宾活化CO_2及对其催化转化研究    周辉

锆酸锂材料的设计、合成及高温CO_2吸附性能    尹先升

太阳能集热器中超临界CO_2传热行为及朗肯循环    张玉伟

特稠油CO_2超临界降粘技术研究    周配配

超临界CO_2中陷落自由基引发聚合物整体接枝    邵松海

超临界CO_2用于稠油长距离输送的探索性研究    李曼曼

跨临界CO_2空调节能型紧凑式换热器研究    王任远

镍基上甲烷—超临界CO_2重整反应机理研究    龙威

新造船舶CO_2指数计算方法研究    徐善雷

高密度CO_2诱导羊肉糜凝胶的形成因素及机理初探    曲亚琳

表面改性对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朱赛

表面改性对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朱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