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渭北旱塬秸秆覆盖对土壤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0:34
热度:

渭北旱塬秸秆覆盖对土壤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摘要】:本研究在渭北旱塬通过对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和覆盖量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动态变化、土壤理化性状及冬小麦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分析,取得以下

【摘要】: 本研究在渭北旱塬通过对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和覆盖量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动态变化、土壤理化性状及冬小麦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分析,取得以下主要结论: 1.连续2年定位试验表明,同一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覆盖量呈正相关。全程覆盖方式下9 000、6 000和3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从播种到收获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分别较不覆盖(CK)增加18.4%、12.7%和8.2%;生育期覆盖方式下9 000、6 000和3 000 kg/hm~2覆盖量分别增加8.5%、3.6%和1.8%。同一覆盖量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全程覆盖优于生育期覆盖和CK,9 000、6 000和3 000 kg/hm~2覆盖量下从播种到收获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全程覆盖较生育期覆盖分别高11.5%、10.0%和8.0%,较CK分别高19.2%、12.9%和8.8%。 2.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有降低作用。与对照相比,播后早8时到晚18时,覆盖处理地温变化表现为:0~10 cm10~15 cm15~25 cm。随覆盖量增加,土壤温度降低幅度增大。与对照相比,全程覆盖方式下9 000、6 000和3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0~10 cm土壤温度减少范围分别为0~4.5、0.5~3.5和0.3~3.0℃;生育期覆盖方式下9 000、6 000和3 000 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0~10 cm土壤温度减少范围分别为0~2.5、0~2.5和0~1.5℃;同一覆盖量不同覆盖方式以全程覆盖降温幅度较生育期覆盖方式更为明显。 3.秸秆覆盖可增强土壤呼吸,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大粒径团聚体数量,减少小粒径团聚体。与对照相比,全程覆盖方式下9 000、6 000和3 000 kg/hm~2覆盖量下土壤容重降低0.9~6.5%;生育期覆盖方式下9 000、6 000和3 000 kg/hm~2覆盖量下土壤容重降低1.2~6.1%。生育期覆盖方式随覆盖量增加土壤容重减小的幅度大于全程覆盖方式。秸秆覆盖2年定位处理后,0~40 cm各土层机械稳定性团聚体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为:5 mm团聚体增加,5~2 mm团聚体差异较小,2 mm团聚体减少,尤其以0.5~0.25 mm减幅最大。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总和,在全程覆盖方式和生育期覆盖方式下均表现为9 000 kg/hm~26 000 kg/hm~23 000 kg/hm~2CK。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总和,在全程覆盖方式下不同覆盖量0~20 cm土层表现为3 000 kg/hm~2CK9 000 kg/hm~26 000 kg/hm~2,在生育期覆盖方式下不同覆盖量表现为9 000 kg/hm~23 000 kg/hm~26 000 kg/hm~2CK。 4.连续2年定位覆盖试验处理收获后,0~40 cm土层不同覆盖量处理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较CK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中、低覆盖量(6 000和3 000 kg/hm~2)下,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较CK增加,而高覆盖量处理(9 000 kg/hm~2)较CK下降。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2年趋势基本一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酶活性降低;而同一土层不同覆盖量处理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总体高于CK。 5.秸秆覆盖可以延缓生育期,覆盖第一年生育期覆盖效果明显,延迟最长可达14 d,覆盖第二年全程覆盖处理生育期长于生育期覆盖处理,覆盖量越大,生育期延迟时间越多。 6.灌浆期是小麦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该期光合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小麦籽粒干物质的积累。在灌浆渐增期,不同处理的灌浆速率表现为:CK3 000 kg/hm~26 000 kg/hm~29 000 kg/hm~2;速增、缓增期灌浆速率大小为:3 000 kg/hm~26 000 kg/hm~2CK9 000 kg/hm~2。9 000 kg/hm~2覆盖量时灌浆持续时间最长,较CK多6 d,6 000、3 000 kg/hm~2与CK灌浆持续时间近乎一致。在灌浆速增期和缓增期,覆盖处理的灌浆贡献率均大于CK,在渐增期则均小于CK。 7.通过2年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哪种覆盖方式或覆盖量,秸秆覆盖均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不同覆盖量全程覆盖方式下各处理冬小麦产量较CK增加41.1%~65.7%,生育期覆盖方式下各处理冬小麦产量较CK增加27.1%~30.2%(P0.05)。就覆盖方式而言,相同覆盖量情况下全程覆盖方式与生育期覆盖方式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较小;就覆盖量而言,全程覆盖和生育期覆盖方式均以3 000 kg/hm~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分别较CK增加31.5%(P0.05)和12.8%(P0.05)。 【关键词】:秸秆覆盖 土壤含水量 土壤性状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512.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20
  • 1.1 引言13
  • 1.2 国内外秸秆覆盖保墒技术研究进展13-19
  • 1.2.1 秸秆覆盖保墒技术的研究概况13-15
  • 1.2.2 秸秆覆盖保墒技术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15
  • 1.2.3 秸秆覆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15-16
  • 1.2.4 秸秆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16-17
  • 1.2.5 秸秆覆盖对土壤酶的影响17
  • 1.2.6 秸秆覆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17
  • 1.2.7 秸秆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17-19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19-20
  • 1.3.1 研究目标19
  • 1.3.2 研究内容19
  • 1.3.3 技术路线19-20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0-24
  • 2.1 试验区概括20
  • 2.2 试验材料20
  • 2.3 试验设计20-21
  • 2.4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21-23
  • 2.4.1 土壤水分21
  • 2.4.2 作物生物学及农艺性状的调查21
  • 2.4.3 土壤养分及酶测定21-22
  • 2.4.4 土壤主要物理性状测定22-23
  • 2.5 统计方法23-24
  • 第三章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24-30
  • 3.1 全程覆盖方式下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土壤水分状况24-25
  • 3.1.1 全程不同覆盖量处理0~80 cm 土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24
  • 3.1.2 全程不同覆盖量处理0~200 cm 土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24
  • 3.1.3 全程不同覆盖量处理下的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24-25
  • 3.2 生育期覆盖方式下不同覆盖量的土壤水分状况25-27
  • 3.2.1 生育期不同覆盖量处理0~80 cm 土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25-26
  • 3.2.2 生育期不同覆盖量处理下0~200 cm 土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26-27
  • 3.2.3 生育期不同覆盖量处理土壤水分垂直变化27
  • 3.3 全程覆盖与生育期覆盖的土壤水分状况的比较27-29
  • 3.4 小结与讨论29-30
  • 3.4.1 小结29
  • 3.4.2 讨论29-30
  • 第四章 秸秆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30-38
  • 4.1 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30-31
  • 4.2 秸秆覆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31-32
  • 4.3 秸秆覆盖对土壤容重的影响32-33
  • 4.4 秸秆覆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33-36
  • 4.4.1 机械稳定性团聚体33-35
  • 4.4.2 水稳定性团聚体35-36
  • 4.5 小结与讨论36-38
  • 4.5.1 小结36-37
  • 4.5.2 讨论37-38
  • 第五章 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38-47
  • 5.1 秸秆覆盖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38
  • 5.2 秸秆覆盖处理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差异38-40
  • 5.2.1 秸秆覆盖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38-39
  • 5.2.2 秸秆覆盖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39-40
  • 5.3 秸秆覆盖处理土壤全磷及速效磷含量差异40-41
  • 5.3.1 秸秆覆盖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40
  • 5.3.2 秸秆覆盖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40-41
  • 5.4 秸秆覆盖处理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差异41
  • 5.4.1 秸秆覆盖对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41
  • 5.4.2 秸秆覆盖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41
  • 5.5 秸秆覆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41-44
  • 5.5.1 不同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差异42
  • 5.5.2 不同处理磷酸酶活性差异42-43
  • 5.5.3 不同处理蔗糖酶活性差异43-44
  • 5.6 小结与讨论44-47
  • 5.6.1 小结44-45
  • 5.6.2 讨论45-47
  • 第六章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的影响47-57
  • 6.1 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47-49
  • 6.1.1 不同处理生育时期的差异47-48
  • 6.1.2 秸秆覆盖处理基本苗差异48-49
  • 6.1.3 秸秆覆盖处理不同生育时期生物量变化49
  • 6.2 不同处理对冬小麦灌浆进程的影响49-52
  • 6.3 秸秆覆盖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52-54
  • 6.3.1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52-53
  • 6.3.2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53
  • 6.3.3 秸秆覆盖处理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53-54
  • 6.4 小结与讨论54-57
  • 6.4.1 小结54-55
  • 6.4.2 讨论55-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个人简介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陇东旱塬区免耕覆盖对冬小麦的影响    史志锋;尹强;段进宝;史红珍;薛亮;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飞

不同覆盖条件下旱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研究    刘秀英;黄国勤;

半干旱高寒区保护性耕作法对土壤孔隙状况和微形态结构特征的影响    王殿武,文宏达

秸秆覆盖的作用与机理    李富宽,姜慧新

中国塑料薄膜覆盖农业    陈奇恩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许翠平,刘洪禄,车建明,赵立新

旱地残茬覆盖耕作法的研究    韩思明,杨春峰,史俊通,庞焕成

旱地麦田蓄水保墒耕作措施的研究    高绪科,王小彬,汪德水,曾令文,王文清

黄土高塬旱地小麦草肥覆盖耕作技术研究    许卓民,张明义,苗元礼

旱作麦田秸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黄高宝,陈利顶,傅伯杰

不同耕作措施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于爱忠;黄高宝;冯福学;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秸秆覆盖节水效应研究    李全起

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及其影响小麦生长的机理研究    刘炜

秸秆覆盖下灌水和施氮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杨君林

玉米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田间蒸发、蒸散和地温的影响    于稀水

地膜稳定性研究进展    王岩,纪雷,孙健,王境堂,杜恒清

保护地秸秆平铺还田效果试验    刘瑞伟,皇传华,刘海军,李玉春,韩永兰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姜东燕;于振文;张玉芳;

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袁亮;李絮花;李润;路超;赵朋;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黄书涛;

不同水肥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朱同彬;诸葛玉平;刘少军;娄燕宏;

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

山东主要土类的解磷细菌及其与供磷特性的相关分析    王健;刘波;陈文;孟庆华;刘继永;

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司纪升;王法宏;李升东;孔令安;冯波;张宾;

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养分与土壤生物因子的关系    徐强;谢宝英;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

非洲菊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与生物性状的影响    马海燕;徐瑾;孙霞;朱翠英;郑成淑;

粤北大宝山铅锌矿区土壤—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植物体系的微生物特征研究    秦建桥;罗育池;阮文刚;刘源锋;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Water Losses on Different Land Uses in Low and Deep Hills of North Sichuan,China    

河北平原冬小麦水分生产率分析    陈健;刘云慧;宇振荣;

GFP叶绿体转化烟草茎叶降解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余建平;吕月萍;刘佳莉;刘建国;郭长虹;

冻融交替对土壤CO_2及N_2O释放效应的研究进展    杨红露;孙辉;张宁;姜发艳;

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    李少昆;赵明;赵秉强;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朱钟麟;卿明福;郑家国;姜心禄;吴婕;

连作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酚酸的累积及其化感效应    王延平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交替灌溉对间作群体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及其机理    杨彩红

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    焦婷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润元

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鄂北岗地不同品种冬小麦氮效率差异性的研究    柴彦君

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效应研究    蔡东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免耕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韩自行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丹江口库区作物轮作系统生产力和养分流失特征及麦套稻施肥研究    李承力

持续高土壤水分对番茄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史莹;周清;司哺春;付彦彦;汪照;樊荣;

不同覆盖条件下旱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研究    刘秀英;黄国勤;

半干旱高寒区保护性耕作法对土壤孔隙状况和微形态结构特征的影响    王殿武,文宏达

秸秆覆盖的作用与机理    李富宽,姜慧新

不同麦秆覆盖量对夏玉米耗水量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张吉祥;汪有科;员学锋;张立强;于晓蕾;

秸秆覆盖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刘超;汪有科;湛景武;杨直毅;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冠气温差和叶水势日变化的影响    蔡太义;贾志宽;杨宝平;黄耀威;白玉红;张睿;聂俊峰;

麦秸和残茬覆盖对夏玉米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朱自玺,方文松,赵国强,邓天宏,付祥军

渗灌条件下覆盖对旱区冬小麦增产效应研究    刘玲玲,张松令

不同覆盖条件下春玉米田耗水特征及提高水分利用率研究    樊向阳,齐学斌,郎旭东,高胜国,赵辉,王景雷

旱作麦田秸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

秸秆覆盖下灌水和施氮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杨君林

不同覆盖处理对小麦、玉米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    李吾强

宁南旱区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李玉鹏

硼肥肥效与施用技术试验    章康保,龚美兰,刘德田

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灌溉方案的研究    许振柱,于振文,张永丽

小麦垄作栽培的肥水效应及光能利用分析    王旭清,王法宏,董玉红,任德昌,曹宏鑫

根系分布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研究进展    王法宏,王旭清,刘素英,王晓理

免耕条件下的小麦稀播试验    吴晓东;杨贤彬;孙昌璜;张春雨;丁星灿;

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体系与免耕播种技术    陈君达;王兴文;李洪文;

冬小麦冬灌、秸秆覆盖、后期喷生长剂的节水增产效果    朱遐龄,甘吉生

玉米秸秆覆盖技术增产效应分析    梁菊花

土壤肥力分级的酶活性指标研究进展    王红,周大迈

不同措施对高寒旱地莜麦土壤水分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肖凯,王殿武,褚达华

我国保护性耕作制发展现状与趋势    高旺盛;张海林;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春小麦地膜覆盖的效应及其范式    凌莉

旱作麦田秸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

土壤中无机纳米微粒的研究    王明辉

豫西旱坡地小麦保护性耕作的效应分析    黄明

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    冯聚凯

秸秆覆盖对旱地冬小麦灌浆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刘婷;贾志宽;张睿;郑甲成;

秸秆长度对畦灌水流推进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郭旭新;汪有科;吴普特;赵英;

渭北旱塬不同田间管理措施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张树兰,LarsLovdahl,同延安

秸秆覆盖在山区旱地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    宋凤鸣;

旱地秸秆覆盖条件下作物减产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分析    高亚军,李生秀

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伊德里萨;张展羽;郭相平;魏振宁;

论秸秆覆盖量对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的影响    刘峰;陈杉;

“秸秆覆盖在农业生产上的试验研究”对农业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刊记者;

沙地果树园地表覆盖栽培试验    陈采富,苏培玺

沙地秸杆覆盖蓄水保墒试验研究    高安

利用秸秆覆盖减少鸡舍氨气排放和恶臭效果研究    耿爱莲;闫玉良;王海宏;张剑;初芹;刘华贵;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

川中丘陵区节水栽培技术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赵小蓉;赵燮京;王昌桃;

影响介休市冬小麦产量的原因分析    陆春花;梁运香;刘孝清;刘志宏;孙建文;

秸秆覆盖非充分灌溉稻作农田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周明耀;钱晓晴;

2009-2010年度石家庄异常低温对冬小麦影响    车少静;高祺;刘利军;

秸秆覆盖技术试验研究总结    李永涛;石秋环;

水肥耦合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松敏;王仰仁;周青云;孙书洪;

秸秆覆盖对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    杨荣光;毕建杰;王升国;吴则金;李振清;

秸秆覆盖条件下播种的土壤临界含水率试验    王丽学;李淑惠;刘洪禄;石志强;刘冀;

春覆秸秆可促果园高产    吕纪增

秸秆何时由“鸡肋”变“宝贝”?    本报记者  罗盘

果园秸秆覆盖好处多    临城县发展改革局农业区划办公室(054300) 张保建

果园秸秆覆盖技术    省农业专家服务团果业专家 魏旭

果园覆盖秸秆好处多    李凯文

果园秸秆覆盖技术    

游仙:秸秆覆盖栽培抗旱效果好    本报记者 魏星奎 实习记者 刘鑫

果园秸秆覆盖技术    临城县发展改革局农业区划办公室 张保建

我市秸秆覆盖技术保墒显著促粮增收    记者丁维丽

秸秆覆盖技术应广泛使用    王军

秸秆覆盖保护性种植的土壤养分效应和作物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研究    薛兰兰

渭北旱原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农田环境及春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    蔡太义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麦博儒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研究    李全起

梨园树盘覆盖的土壤生态效应及树体生理响应研究    赵德英

水肥调控措施对冬小麦光合产物分配的模拟研究    李炎

华北平原冬小麦氮肥优化管理策略研究    岳现录

水氮供应对旱地小麦秸秆覆盖效果的影响    张月霞

渭北旱塬秸秆覆盖对土壤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刘婷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飞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海霞

关中农田氮肥利用及NO_3~--N淋移特点    尹晓芳

秸秆覆盖对关中地区冬小麦生态效应综合研究    卜萍萍

宁南旱区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李玉鹏

小麦调亏灌溉及蒸发蒸腾量的试验研究    孟毅

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王兆伟

河北省夏玉米秸秆覆盖水热传输模型与高效用水技术研究    脱云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