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热力性能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0:17
热度:

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热力性能分析【摘要】: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是洁净煤发电技术的重要方向。本文以降低系统NOx排放和有效利用低品位热量为出发点,将湿化循环与IGCC

【摘要】: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是洁净煤发电技术的重要方向。本文以降低系统NOx排放和有效利用低品位热量为出发点,将湿化循环与IGCC系统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水煤浆/干煤粉/输运床三种气化炉的燃料湿化IGCC循环、整体煤气化空气湿化(IGHAT)循环以及压气机出口空气湿化但蒸汽底循环保留的空气湿化循环(IGLOTHECO)并对其热力性能进行了考察,为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湿化方式及湿化程度的选择提供参考。然后将湿化循环与外部低品位热源(太阳能)相结合,考察系统利用外部低品位热量的能力,为提高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系统性能、也为太阳能的高效低成本利用提供一定参考。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了三种气化炉、煤制气燃气轮机、空气分离、湿化器、净化、余热锅炉等整体煤气化湿化循环主要单元模型并进行了验证。 2.将一种燃料湿化、两种空气湿化方式与不同气化炉类型的IGCC相结合,提出了概念流程,比较了降NOx所要达到的加湿程度要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化循环中,要达到相同的降NOx效果,干煤粉气化炉系统要求的湿化程度最高,水煤浆气化炉系统次之,输运床气化炉系统最低。 3.在满足同样的NOx排放要求的条件下,分析了不同循环的热力性能。结果表明:就效率而言,输运床气化炉系统效率较高,干煤粉气化炉系统次之,水煤浆气化炉系统效率较低;湿化循环降NOx优于注蒸汽循环;废锅流程优于激冷流程。就燃气轮机比功而言,空气湿化循环燃气轮机的比功较燃料湿化循环大。 4.将湿化循环与外部低品位热源(太阳能)相结合,考察了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利用外部低品位热量的能力。结果表明:除水煤浆激冷IGHAT与输运床激冷IGHAT循环外,其它循环具有利用系统外部中低品位热量、大幅提高系统效率的潜力,部分湿化循环的太阳能热电效率远超过单纯太阳能发电机组14%的全年热电效率。集成至湿化循环的太阳能系统有一定成本优势。 【关键词】: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湿化燃气轮机循环 气化炉 热力性能 太阳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K47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图目录11-13
  • 表目录13-14
  • 第一章 引言14-24
  • 1.1 课题背景14-20
  • 1.1.1 IGCC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14-15
  • 1.1.2 湿化是利用IGCC系统的余热与控制NO_x排放的有效方式15-20
  • 1.2 国内外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研究现状20-21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21-24
  • 第二章 关键部件模型24-42
  • 2.1 空气分离装置24-25
  • 2.2 气化炉25-33
  • 2.2.1 水煤浆气化炉26-28
  • 2.2.2 干煤粉气化炉28-29
  • 2.2.3 输运床气化炉29-31
  • 2.2.4 三种气化炉出口粗煤气成分31-33
  • 2.3 煤气净化及硫回收33
  • 2.4 湿化器33-35
  • 2.5 燃气轮机35-38
  • 2.6 蒸汽循环38-39
  • 2.7 NO_x排放39-40
  • 2.8 小结40-42
  • 第三章 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流程构建42-52
  • 3.1 整体煤气化燃料加湿循环42-46
  • 3.1.1 基于水煤浆气化炉的整体煤气化燃料加湿循环42
  • 3.1.2 基于干煤粉气化炉的整体煤气化燃料加湿循环42-43
  • 3.1.3 基于输运床气化炉的整体煤气化燃料加湿循环43-46
  • 3.2 IGLOTHECO循环46-48
  • 3.2.1 基于水煤浆气化炉的IGLOTHECO循环46
  • 3.2.2 基于干煤粉气化炉的IGLOTHECO循环46
  • 3.2.3 基于输运床气化炉的IGLOTHECO循环46-48
  • 3.3 IGHAT循环48-50
  • 3.3.1 基于水煤浆气化炉的IGHAT循环48-49
  • 3.3.2 基于干煤粉气化炉的IGHAT循环49
  • 3.3.3 基于输运床气化炉的IGHAT循环49-50
  • 3.4 小结50-52
  • 第四章 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热力性能分析52-68
  • 4.1 不同气化炉燃料加湿循环系统热力性能分析53-55
  • 4.2 不同气化炉IGHAT循环系统热力性能分析55-57
  • 4.3 不同气化炉IGLOTHECO循环系统热力性能分析57-59
  • 4.4 不同气化炉整体煤气化湿化循环热力性能59-66
  • 4.4.1 燃料气含湿量对燃料湿化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59-61
  • 4.4.2 加湿/注蒸汽对燃料湿化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61-62
  • 4.4.3 基于水煤浆气化炉的湿化燃气轮机循环热力性能分析62-65
  • 4.4.4 湿化方式建议65-66
  • 4.5 小结66-68
  • 第五章 利用系统外部热量加湿的燃气轮机循环性能分析68-78
  • 5.1 利用系统外部热量加湿的IGLOTHECO循环68-70
  • 5.2 利用系统外部热量加湿的燃料湿化循环70-72
  • 5.3 利用系统外部热量加湿的IGHAT循环72
  • 5.4 小结72-7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8-80
  • 6.1 结论78-79
  • 6.2 展望79-80
  • 参考文献80-84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4-85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85-86
  • 致谢8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微型湿空气透平循环动态模拟研究    欧阳艳艳

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IGHAT)循环的性能分析    赵丽凤,刘泽龙,张世铮

IGCC蒸汽系统综合优化的研究    江丽霞,林汝谋,金红光,蔡睿贤

太阳能与燃煤机组集成方案的经济性研究    崔映红;陈娟;

论改进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性能的途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焦树建

GE9FA燃气轮机若干关键技术特点    陈文炎;

对目前世界上五座IGCC电站技术的评估    焦树建

论IGCC电站中气化炉型的选择    焦树建

大型燃气轮机透平冷却空气量估算    王波;张士杰;肖云汉;

以氧气为气化剂的燃煤的IGCC的热效率之计算关系式    焦树建

IGCC系统低NO_X排放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毕映会;

IGCC和联产的系统研究    徐祥

基于输运床气化炉的IGCC系统集成研究    王波

M701S型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蒸汽旁路控制系统    韦素云;高士臣;罗金勇;

水煤浆喷嘴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及涂层材料应用    张春子;王卫泽;涂善东;

节能制浆厂模型及其能量流动模拟    农光再;李许生;王双飞;

M701F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热平衡计算及优化    赵世全;贾文;艾松;吴文彭;

超高温流变仪系统的研发    曹立勇;郭盼;王晓亮;胡蕴成;

一种新型双输入反激DC/DC变换器    王勤;张杰;阮新波;金科;

柴油发电装置的能量综合利用    左春宽,吴桂涛

IGCC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焦树建;

9F级燃机余热锅炉高中压合用电动给水泵的创新应用    何畅;张建江;

燃机单循环电厂循环水冷却方式的选择    李欣;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    刘芳兵;刘伟;

马钢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CCPP)控制系统    李继明;朱虹;

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在煤制天然气中的应用    郑建涛;许世森;任永强;

高炉煤气利用途径探讨与效益分析    党占东;崔安平;

典型煤种热解气化特性研究    石金明

煤气化反应动力学及渣中残碳反应活性研究    许慎启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阎秦

IGCC电站二氧化碳捕集研究    迟金玲

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和甲醇联产系统的研究    周贤

配煤与新型助熔剂改进Shell煤气化工艺的研究    李继炳

气流床水冷壁气化炉熔渣沉积试验研究及水冷壁数值模拟    林伟宁

高温煤气化炉中煤灰熔融、流动和流变行为特性研究    宋文佳

气流床煤气化工艺性能稳健优化与控制研究    张进春

超细煤粉O_2/CO_2燃烧及NOx异相还原机理    黄庠永

义马煤气化反应性研究    谷小虎

船用燃蒸联合动力系统的性能仿真研究    苗安立

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实验台总体控制系统研究    路兴旺

9FA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深度减负荷方法及应用研究    王浩志

气流床煤气化灰渣的特性研究    卢珊珊

脱硫废渣CaSO_4对煤灰熔融调节行为的研究    高玲

两段式化学热回收煤气化工艺冷态及热态的研究    焦延涛

湿空气热物性计算软件与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辅助决策系统的UML建模    袁智

两段组合式煤气化炉优化及流程模拟    黄桃花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特性分析及数学建模    杨志

湿空气透平循环(HAT循环)中饱和器性能实验台的设计    孙晓红,翁史烈,王永泓,金明月

基于神经网络的压气机特性的计算    黄流军;

微型燃气轮机启动特性的模拟与分析    安连锁;张健;王震;马辉;张润盘;

有差调节系统燃气轮机在Matlab/Simulink中的实现    韦思亮,刘尚明,倪维斗

微型燃气轮机的建模研究(上)——动态特性分析    李政,王德慧,薛亚丽,李东海

基于相似定律外推压气机通用特性曲线的方法    王松岭;张学镭;陈海平;周兰欣;

HAT循环性能分析研究    林汝谋,方钢,蔡睿贤,张娜,金洪光

HAT循环关键部件-空气湿化器的初步实验性能    赵丽凤,张世铮,王逊

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IGHAT)循环的性能分析    赵丽凤,刘泽龙,张世铮

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IGHAT)循环的参数优化    赵丽凤,张世铮,肖云汉

HAT循环空气湿化过程研究    徐震

航空发动机及控制系统建模与面向对象的仿真研究    周文祥

重型燃机联合循环机组实时动态仿真模型研究与应用    崔凝

开式循环吸收式热泵理论及部件实验研究    魏璠

微小型湿空气透平循环研究    万逵芳

燃气轮机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在部分工况下的仿真研究    马文通

9FA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分析    郎朗

某型涡轴发动机起动建模技术研究    郑绪生

涡扇发动机起动性能模拟    韩同来

涡扇发动机起动过程的数值模拟    冯维林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起动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王永杰

单轴燃气轮机动态仿真    刘喜超

能源岛三联供系统动静态仿真研究    王静

舰船双轴燃气轮机性能仿真    贾省伟

燃气轮机启动控制策略研究与仿真    郭会霞

船用三轴燃气轮机过渡过程研究    冉军辉

管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进展    周利,程谟杰,衣宝廉

IGCC系统中燃气轮机选型原则分析研究    陆勇;

IGCC系统模拟分析研究    邓世敏,李勤道,于新颖,危师让,林万超

Texaco煤气化炉数学模型的研究——建模部分    李政,王天骄,韩志明,郑洪韬,倪维斗

Texaco煤气化炉数学模型研究(2)——计算结果及分析    李政,王天骄,韩志明,郑洪韬,倪维斗

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的研究方向与进展    林汝谋,金红光,蔡睿贤

在线监测中机组运行基准工况的确定    崔映红,张春发,周兰欣

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混合循环系统的分析    张斌,李政,倪维斗

IGCC的某些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焦树建;

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中煤气净化技术的选择    许世森

燃料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的热力循环    洪慧

HAT循环空气湿化过程研究    徐震

《燃气轮机技术》2010年索引    

燃煤电厂宜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程政,樊守峰

氢能燃气轮机循环低温能有效利用及热力学分析    曹惠玲,俞颐秦

蓄冷技术在燃气轮机循环中的应用研究    钱焕群,周芳德

整体煤气化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21世纪新洁净煤发电技术-IGCC    纪云锋;张平;

关于舰船动力现代化    曹渝白;

CO_2零排放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研究进展    段立强,林汝谋,蔡睿贤,金红光

整体煤气化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李国良

MR850湿化氧疗系统在肺部感染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代冰;康健;谭伟;赵洪文;

机械通气中呼吸机湿化罐液体更换时间的探讨    刘雨村;丁敏;

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吴丽红;

黄土路基湿化特性的离心模型研究    熊冰;胡定;

气道湿化的种类及效果分析    孙景辉;

某些岩土湿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李青云;王幼麟;

发展互补发电 实现“西风东送”    李宇红;黄杰鹏;李政;倪维斗;

21世纪中国能源的利用状况与多相流热物理学术研究    郭烈锦;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在1CU的护理管理    江云;

经口腔湿化氧疗对鼻腔填塞病人生理指标的影响及护理    王江波;王晗;

湿化则气亦化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高建忠

我国欲在新型煤气化技术领域寻求突破    本报记者  石珊珊

“煤气化”发电正逢其时    本报记者 张磊

整体煤气化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风华

大唐与深圳携手煤气化多联供项目    通讯员 陈剑锋 金宁

杭锅集团:以节能为企业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林柏松

上海拟建洁净煤处理基地    戴丽昕

煤炭气化多联产的优势在哪    本报记者 关世太 特约记者 金彪

打破技术垄断 "绿色煤电"精彩可待    陈朝晖 张学先 朱彩群

新版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发布    刘全昌

新颖外燃式燃气轮机循环与特性研究    赵洪滨

整体煤气化煤气、热、电多联产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    赵中友

微型湿空气透平循环动态模拟研究    欧阳艳艳

整体煤气化湿化燃气轮机循环热力性能分析    庄晓杰

燃气轮机循环及联合循环的优化研究    赵峰

燃气轮机机组应用进气冷却技术方案评估    焦润平

余热制冷进气冷却的回热燃气轮机热力系统的研究    胡舜锋

化学回热循环燃气轮机性能分析    李岩

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的研究    马婉玲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在线热力性能监测软件开发    蔺文涛

高效低污染燃气轮机循环的基础研究    张聪

联合循环机组调峰经济性分析    盛兆忠

IGCC气化系统仿真    寇惠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