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Fe_3O_4作为阳极缓冲层在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中作用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9:53
热度:

Fe_3O_4作为阳极缓冲层在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中作用的研究【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传统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终究会消耗殆尽。人们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势在必行,其中太阳能成

【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传统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终究会消耗殆尽。人们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势在必行,其中太阳能成为最有潜力的替代能源。无机太阳能电池虽然具有较高的功率转化效率,但由于其生产成本高,非柔性等缺点,无法大规模的民用化。而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生产成本低,柔性和生产工艺简单等优点,具备了大规模民用化的潜力,所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研究意义和研究进展,以及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有机小分子因其易提纯,且能实现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从而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然后详细介绍了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作条件和工艺,器件采用双层异质结结构可以克服体异质结结构中均匀性等不可预测的因素的影响,在CuPc与ITO薄膜层之间引入Fe_3O_4材料作为缓冲层,采用高真空热蒸发方法制作各层薄膜和Al金属电极,完成双层异质结ITO/Fe_3O_4/CuPc/C_(60)/BCP/Al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最后对引入不同厚度缓冲层的器件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引入厚度为1nm的Fe_3O_4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器件的开路电压为0.344V,短路电流密度为2.52mA/cm~2,填充因子经计算后为49.6%,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0.43%。应用紫外光电子能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等表征手段,说明和论述了Fe_3O_4在器件中作为阳极缓冲层,使得器件性能得到提高的机理。此外,利用软件模拟了波长为470nm和625nm入射光照射器件的光场分布,将引入1nm的Fe_3O_4作为缓冲层的器件与未引入1nm的Fe_3O_4器件进行对比,器件光场分布改变较小,说明引入1nm的Fe_3O_4不会在吸收光能方面影响器件的性能。 器件性能主要受到功函数与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一般条件下,当增加阳极功函数,则CuPc与阳极之间的能级差就会减小,空穴的收集效率增加,器件的短路光电流就会提高。这是因为在阳极ITO与Fe_3O_4薄膜的交界面处,缓冲层Fe_3O_4薄膜与CuPc的界面处,存在界面偶极子。正是由于界面偶极子的作用,能极差减小了。在选用Fe_3O_4作为阳极缓冲层后,由紫外光电子能谱可知,CuPc与阳极之间的能级差减小了0.2eV。当阳极表面形貌变化时,同样会影响器件的性能,阳极表面变得越粗糙,表面处局部陷阱密度就会增加。这些陷阱能够俘获更多的载流子,阳极表面就会俘获更多的空穴,阻挡了空穴注入。阳极表面的粗糙度明显的影响了器件的功率转化效率。由原子力显微镜的图像可知,在ITO表面蒸镀Fe_3O_4薄膜,表面的粗糙度变小,由原来的1.79nm变为1.45nm,阳极表面更加平整,薄膜电阻减小,空穴更容易注入,短路光电流增大,功率转化效率提高。这样在阳极表面蒸镀Fe_3O_4薄膜作为阳极缓冲层,影响器件功率转化效率的两种因素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 阳极缓冲层 紫外光电子能谱 Fe_3O_4 粗糙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前言12-19
  • 1.1 研究意义12-13
  • 1.2 太阳能电池发展13-18
  • 1.2.1 无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13-14
  • 1.2.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14-18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8-19
  • 第二章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材料特性19-36
  • 2.1 无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19-20
  • 2.2 太阳能电池基本结构20-21
  • 2.3 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21-22
  • 2.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类型22-25
  • 2.4.1 单层有机太阳能电池22-23
  • 2.4.2 双层有机太阳能电池23
  • 2.4.3 体相异质结型有机太阳能电池23-25
  • 2.4.4 扩散型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25
  • 2.5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25-27
  • 2.5.1 自然中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25-26
  • 2.5.2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电特性26-27
  • 2.6 载流子在器件中的输运过程27-28
  • 2.7 太阳能电池器件物理参数28-36
  • 2.7.1 功率转化效率29-32
  • 2.7.2 填充因子32-33
  • 2.7.3 短路电流33-34
  • 2.7.4 开路电压34-35
  • 2.7.5 串联电阻35
  • 2.7.6 并联电阻35-36
  • 第三章 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测试36-46
  • 3.1 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设计36-37
  • 3.2 器件所选用材料37-40
  • 3.3 器件制作的工艺流程40-43
  • 3.3.1 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40-41
  • 3.3.2 ITO 导电玻璃的处理41-42
  • 3.3.3 器件各层膜的制作42-43
  • 3.3.4 器件阴极的制作43
  • 3.4 器件的参数测试与分析43-46
  • 3.4.1 器件的光电流曲线的对比测试44-45
  • 3.4.2 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45-46
  • 第四章 对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阳极缓冲层作用的研究46-70
  • 4.1 阳极修饰对阳极表面形貌的影响46-54
  • 4.1.1 原子力显微镜原理46-48
  • 4.1.2 原子力显微镜的表征和分析48-51
  • 4.1.3 表面形貌对薄膜电阻的影响51-54
  • 4.2 阳极反射率的变化54-55
  • 4.3 阳极修饰对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光场分布的影响55-61
  • 4.4 基于 UPS 对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阳极缓冲层表征的研究61-70
  • 4.4.1 光电子能谱介绍61-63
  • 4.4.2 紫外光电子能谱图的分析方法以及应用63-65
  • 4.4.3 器件的紫外光电子能谱分析65-70
  • 第五章 结论70-72
  • 参考文献72-76
  • 作者简介76-77
  • 致谢7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电池及材料研究    梁宗存,沈辉,李戬洪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薛钰芝,张力,林纪宁

有机太阳电池电极修饰及结构的最新进展    杨少鹏;孔伟光;杨启满;

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发展    郝春云,杨明辉,杨海涛,高玲

玻璃窗式太阳能电池    剑鸣

新结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谢文法

光电子能谱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    张银生,段志远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陶晓峰;谢君;

100kW风光互补电站设计    杨帮宇;

光伏并网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王桂英;史金玲;纪飞;王欢;

铁电液晶及其应用    史永基;

涡轮LP-MOCVD研制高亮度红光发光二极管    邓云龙,范广涵,廖常俊,刘颂豪,文尚胜,刘鹏,王浩,曹明德,刘鲁

内调制光电探测器特性的模拟与实验分析    邱家威,黄启俊,吴凡,熊力嘉,常胜,戴峰,何民才

InGaN/GaN多量子阱蓝光LED电学特性研究    刘诗文;郭霞;艾伟伟;宋颖娉;顾晓玲;张蕾;沈光地;

p-CZT的钝化处理和C-V特性研究    李强;介万奇;付莉;汪晓芹;查刚强;杨戈;

多孔阳极氧化铝薄膜的结构和特性    闫金良;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李星辰;王琳;

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

光伏并网给定电流幅值偏移的孤岛检测方法    郑世松;孙冰;王玉斌;

现代X光电子能谱仪简介    吴正龙;

含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董旭柱;雷金勇;饶宏;黄晓东;刘怡;李鹏;

薄膜电阻器件的低频噪声测试方法研究    吴勇;庄奕琪;杜磊;魏文彦;

基于线电流解耦算法的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谭甲凡;

二氧化钛纳米晶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苗青青;马廷丽;

Li、Mg双组分掺杂ZnO薄膜的结构与性能    李珍;艾常涛;陈文;李飞;杨密纯;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真空紫外同步辐射Seya-Namioka单色仪的多层膜光栅研制    贺胜男

超积累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对重金属(Zn/Cd/Pb)的解毒机制    田生科

钙钛矿型氧化物薄膜的激光感生热电电压效应及光探测器应用    熊飞

Bi_2Te_3体系的材料制备、晶体结构及热电性能    王晓琳

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制备与光伏性能研究    邓丹

碳纳米纤维的高温转变及其同质异构结的特性研究    祁祥

石墨烯及其相关结构的生长和性质研究    廖清

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曹建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    李本元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两种含联吡啶配体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反应尝试    杜昆鹏

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李亭

基于桥检车的驻车充电站系统的设计实现    杨光

SiC MOS界面特性的电导法研究    李林茂

用于城市公交车的能量再利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    谢玉录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PPT及孤岛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于希洋

太阳能电池研究和发展现状    毛爱华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    吴建荣,杜丕一,韩高荣,寿瑾晖,张溪文,朱懿

ZnO薄层对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杨少鹏;李占峰;赵艳新;刘博雅;刘贤豪;纪雪梅;

太阳能异步发电系统的研究    杨顺昌

德国最大太阳能电池厂投产    德兴

国家太阳能电池示范工程落户保定    

巧妙利用太阳能的住宅    李有观;

太阳能电池阳光普照    袁茵;

采集太阳能(下)——基础化学推进新型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开发    高彤;

哈博公司250兆瓦太阳能光伏项目落户浙江嘉兴    王碧辉;卢影;

台联电投资100万美元在山东建太阳能电池厂    

太阳能应用 政府主导最重要    黄韬;

PVDF树脂在太阳能电池模组背板上的应用    吴君毅;

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分析及检测    张海波;

太阳能电池表面纳米微结构研究    李美成;

有机染料锚数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尚会霞;罗艳红;孟庆波;占肖卫;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器件研究    李冬梅;罗艳红;孟庆波;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刘铭;杨君友;冯双龙;朱虎;

高效染料钠晶TiO_2太阳能电池    黄昀昉;吴季怀;林建明;黄妙良;

太阳能电池应用    孟昭渊;

富铟与富铜CuInSe_2薄膜的光电性能    王信春;

谈太阳能路灯原理    胡昊伟;黄敏;

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高效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    李永舫;

太阳能厂跨洋吸金 几家欢乐几家愁    黄女瑛 DigiTimes

太阳能电池级多晶硅光伏项目落户益阳    记者  郭云飞 通讯员  张世平

涉足太阳能光伏产业公司一览    詹铃

依靠太阳能的家庭    杨先碧

G风帆 太阳能电池新贵    天同证券 张锐

PE“新锐”王刚:太阳能行业的坚定支持派    本报记者 翁海华

行者集团利用太阳能获新突破    记者 张国伟

太阳能电池面临出口为主的尴尬    无暇

邱第明:中国最早太阳能企业的跌宕起伏    本报记者王颖春 采写

青海首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    梁丽英

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刘一婷

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李福民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光吸收增强效应的研究    李国龙

聚光多结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制备及可靠性研究    宋明辉

反型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陶晨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结构、形貌及光伏性能    薛丽丽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优化及衰减性研究    邹业

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郭桂全

知识流动理论框架下的科学前沿与技术前沿研究    庞杰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制备及光电转换性能的改进    宋鑫

基于太阳能的嵌入式路灯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刘春

利用不同阴极缓冲层改善有机小分子Pentacene/C_(60)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刘瑞

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与复合特性    和川

三芳基咪唑的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CdSe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赵爱婷

太阳能电池CuInS_2薄膜和ZnS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兴良

SCNTs和PPDIF应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    白静璐

CuO薄膜的制备及其光伏特性研究    张春萍

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染料的合成研究    徐丹

含噻吩和噻唑基元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和光伏性能研究    国霞

太阳能电池聚合物材料及DNA大分子的分子模拟    马艳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