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小型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装置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9:06
热度:

小型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装置性能研究【摘要】: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能耗与日俱增,各种建筑节能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研究、应用,但其应用大都呈现单一性。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作为

【摘要】: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能耗与日俱增,各种建筑节能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研究、应用,但其应用大都呈现单一性。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作为清洁能源利用与节能技术的合理结合,即太阳能集热与空气源热泵技术相结合,以其集热高效性、运行节能性、系统多样性等诸多优点备受关注。 本文在课题组已做的研究基础上,对所设计的空气源热泵辅助型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并确定了系统各部件具体参数,最终完成了实验样机的制作与调试。同时,又进一步深入详细统计分析了西安地区典型气象年气象资料,将该地区典型气象年全年按照辐射计量时段出现的不同时间划分为三个时段。统计分析得到不同辐射计量时段内水平面上的总辐射辐照度、散射辐射辐照度、直射辐射辐照度,并计算得出各时段内的太阳能集热器倾斜表面上所接收到的辐射辐照度。通过辐射辐照度与热量的转换,得出了太阳能集热器典型气象年全年各计量时段内的逐时集热量,进而计算出各时段内集热水箱内水温的日逐时变化情况,由此确定出西安地区典型气象年全年各时段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装置的运行模式。利用太阳能PC-2型辐射测量仪对2010年8月、9月、10月的日逐时水平面上的辐射数据进行了测试,并应用与理论分析时相同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将所测试的辐射数据与典型气象年该时段内辐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测辐射数据与典型气象年数据误差仅为7.4%,由此可以证明实验样机设计之初采用典型气象年气象数据作为理论数据基础是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 分析研究了典型气象年全年不利天气的气象资料,确定了保证系统全年稳定、安全运行的工作范围,即11-3月设定水温为50℃、4-10月设定水温55℃,热泵单元辅助开启时间为下午16:00点。研究总结出影响太阳能热水单元及空气源热泵单元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性能研究数学模型和实验测试方法。理论模拟计算出系统装置典型气象年各月的耗电量,并从‘低碳’角度引入装置应用低碳性概念,以评价系统装置全年的应用低碳特性。研究证明西安地区典型气象年应用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装置应用低碳性好,既节能又环保,有利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装置 典型气象年 实验样机 运行模式 低碳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822;TU1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1 绪论12-19
  • 1.1 课题研究背景、现状及意义12-17
  • 1.1.1 研究背景12-14
  • 1.1.2 研究现状14-17
  • 1.1.3 研究意义17
  • 1.2 课题组研究现状及本文主要工作17-19
  • 1.2.1 课题组研究现状17-18
  • 1.2.2 本文的研究工作18-19
  • 2 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装置设计19-35
  • 2.1 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装置工作原理19
  • 2.2 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装置的实验样机19-28
  • 2.2.1 设计指标及参数19-20
  • 2.2.2 太阳能集热器及集热水箱20-25
  • 2.2.3 压缩机及循环水泵25-26
  • 2.2.4 冷凝器及蒸发器26-27
  • 2.2.5 热力膨胀阀及其它附件27-28
  • 2.3 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装置性能实验系统28-34
  • 2.3.1 实验样机28-30
  • 2.3.2 实测系统30-34
  • 2.4 本章小结34-35
  • 3 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行模式研究35-52
  • 3.1 西安地区典型气象年气象资料分析35-37
  • 3.1.1 全年不同辐射辐照度计量时段划分35-36
  • 3.1.2 不同辐射辐照度计量时段日平均逐时水平散射辐射辐照度36
  • 3.1.3 不同辐射辐照度计量时段日平均逐时水平直射辐射辐照度36-37
  • 3.1.4 不同辐射辐照度计量时段日平均逐时气温37
  • 3.2 运行模式确定37-45
  • 3.2.1 不同辐射辐照度计量时段集热器单位面积辐射辐照度37-39
  • 3.2.2 不同辐射计量时段日逐时水温39-41
  • 3.2.3 运行模式理论研究41-45
  • 3.2.4 用户侧用热需求分析45
  • 3.3 运行模式实验研究45-51
  • 3.3.1 典型辐射辐照度计量划分时段太阳辐射实测数据研究45-48
  • 3.3.2 实测数据与典型气象年气温数据对比研究48-49
  • 3.3.3 实测数据与典型气象年辐射数据对比研究49-50
  • 3.3.4 运行模式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的一致性分析50-51
  • 3.4 本章小结51-52
  • 4 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研究及评价52-64
  • 4.1 空气源热泵系统单元性能研究52-57
  • 4.1.1 数学模型52-54
  • 4.1.2 数学模型建立54-56
  • 4.1.3 机组运行调试及问题分析56-57
  • 4.2 装置运行碳足迹57-62
  • 4.2.1 "低碳"概念提出57-59
  • 4.2.2 装置运行碳足迹计算59-60
  • 4.2.3 装置全年运行碳足迹变化60-61
  • 4.2.4 装置全年运行低碳性分析61-62
  • 4.4 本章小结62-64
  • 5 结论64-67
  • 5.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64-65
  • 5.2 本文研究结论65-66
  • 5.3 研究工作的创新性66
  • 5.4 存在的问题66-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72
  • 硕士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72
  • 硕士研究生阶段获得奖励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太阳热水系统设计思路和性能预测    高元运;姜志祥;沈银;

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节能减排    吴芳;

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发展    赵利勇;胡明辅;杨贞妮;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实验研究    旷玉辉,王如竹

关于建立低碳标志认证制度的初步设想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

产品碳足迹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    于小迪;董大海;张晓飞;

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的策略研究    赵洪波;

热泵的现状与展望    李先瑞,郎四维

太阳能资源利用与太阳能建筑发展    刘爽;

内蒙古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互补性分析    佟小林;乌兰;王超;梁秀婷;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装置的优化分析与变容量运行研究    李郁武

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用逐时相对湿度生成方法    高庆龙;杨柳;刘大龙;王丽娟;

陶粒湿屋面隔热效果的测试研究    杨红霞;戴天兴;刘加平;李盛斌;

中国采暖与空调负荷的分布特征及与外界影响要素的关系    吕思强;永村一雄;井川憲男;

中国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研究进展评述    袁艳平;曹晓玲;雷波;杨从辉;

地板辐射采暖双向散热系统夏季供冷分析    赫海灵;

陶粒湿屋面传热过程的有限元解法    杨红霞;戴天兴;崔保龙;吴小强;

西安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规模化供热适宜性研究    刘寅;李安桂;周光辉;

四川省被动式太阳房气候分区探讨    祁清华;冯雅;谷晋川;

建筑主动利用太阳能能效探讨    毛建西;

沥青和水泥混凝土导热特性研究    张仁义;顾强康;林超群;何培;

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吴文涛;徐晓春;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上海地区多联式空调系统全年动态能耗分析    陈茂科;胡松涛;周睿;王刚;李绪泉;

家用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热经济性研究    魏琪;奚加平;

通信机房(基站)用蒸发冷却空调应用初探    周海东;黄翔;屈元;

我国煤矿高温矿井热害治理现状综述    亓玉栋;宋桂梅;刘志国;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全性    丁海兵;

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传热特性的研究    刘学来;李永安;

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分析与研究    王强;尚鑫;

空调冷源温度与冷水机组的能效    闫佳佳;李永安;刘学来;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    曾志辉

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    刘青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    李国富

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    王瑜

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李福民

热电联产系统冷源领域节能及耦合机理研究    林振娴

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王锡

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    张辉

方钢管混凝土火灾条件下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研究    赵永梅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    张东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性能的优化分析    李振兴

带嵌件注塑模具冷却过程的边界元分析    张明飞

河南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一体化设计研究    刘磊

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    袁明瑞

城市能源规划中建筑冷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王振江

热计量模式下居住建筑耗热量分摊模型研究    王仁瑾

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吴启任

WSAC居住建筑热响应特性的研究    姚微

太阳能热泵热水装置试验研究与应用分析    李舒宏,武文彬,张小松,殷勇高

对我国环境标志制度发展的思考    郎咸军,钱茜,王玉秋

变温热源制冷系统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    马一太,段日强,杨昭,吕灿仁

变湿工况条件下热泵空调系统的换热及热力学特性分析    杨昭,解德强,马一太,褚治德,吕灿仁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的性能研究    旷玉辉,王如竹,许煜雄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实验研究    旷玉辉,王如竹

层次分析法—规划决策的工具    刘豹,许树柏,赵焕臣,和金生

国际贸易中的碳标签    吴洁;蒋琪;

政府干预理论的几点思考    应亚珍

在我国应用电动热泵站的经济评价(一)──热泵站的节能效果    马最良,刘永红

环境标志法律制度研究    杨宇静

空气源-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研究    杜海存;谢鹏;戴源德;杨建敏;

“曼瑞德未来之家”舒适系统集成——空气源热泵的应用    陈立楠;刘志刚;郑巧;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在医院的应用    陈锡辉;

采用空气源热泵的学校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杨秀美;

星星中央空调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介绍    

空气源热泵与地板辐射采暖联合系统分析    王靖;

空气源热泵在供热水系统中的应用    黄宝玉;李家坤;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在港区中的应用    黄亦平;

空气源热泵产业再次呼吁国家政策支持    李鹏;

空气源热泵在煤矿生活中的应用    卢莲妹;

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冬季运行工况的研究    高亚南;张风琴;郑枫;李永安;

空气源热泵全年能耗分析应用软件的开发    陈丽萍;龚延风;刘金祥;张建忠;

空气源热泵在重庆地区学生公寓工程中的应用与实测    卜萃文;卢军;王亮;胡磊;

空气源热泵用于住宅地板辐射供暖的实测研究    王子介;尹纲领;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与高温空气源热泵相结合应用于宠物食品干燥    王林;李洪勇;李凯;李京超;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应用实例的技术经济分析    邵宗义;

适合寒冷地区使用的空气源热泵之研究    马国远;彦启森;

空气源热泵系统热力经济性分析    李俊华;孔祥瑞;牟灵泉;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及其空调    

基于蓄能除霜的空气源热泵新技术    姜益强;董建锴;姚杨;韩志涛;马最良;

空气源热泵:东风拂面“春色”浓    本报记者 陈进周 实习生 崔彩凤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渐成“新宠”    本报记者 崔玉平

空气源热泵能否促中国采暖业革命    本报记者 徐滨 实习记者 陈朝冰

空气源热泵入地暖 市场须跨哪些“槛”    本报记者 陈进周

空气源热泵助推新能源发展    本报记者 欧阳旭东

空气源热泵技术在港口中的应用    本报记者 朱婧

贝尔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本报记者 张俊良

神州南北同凉热    范乔君

低碳风拂面 空气源热泵暖意正浓    本报记者 赵申

空气源热泵产业“抱团”促发展    何蓉

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李永存

三套管蓄能型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集成系统实验与模拟    杨灵艳

空气源热泵热水装置优化分析与运行策略研究    郭俊杰

空气源热泵常规除霜与蓄能除霜特性实验研究    韩志涛

变浓度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张丽娜

光伏太阳能热泵的动态分布参数模拟与实验研究    何汉峰

城市地下空间热能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叶凌

空气源热泵延缓结霜及除霜方法研究    董建锴

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胡文举

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胡文举

空气源热泵在西安地区的应用研究    康彦青

基于北京地区的空气源热泵能耗分析及节能改造    王建民

某酒店空气源热泵系统全年能耗分析及应用研究    梅佩佩

低温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研究    董旭

冬季寒冷条件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数值模拟    卫涛敏

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实验研究    高强

复叠式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动态特性研究    朱钰娟

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吴启任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换热优化设计    岳亚蛟

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在生活热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刘丽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