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太阳能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7:54
热度:

太阳能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摘要】: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已经在市场上广泛使用,然而对于它们本身固有的问题,如空气源热泵的冬季结霜、地源热泵初投资过高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摘要】: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已经在市场上广泛使用,然而对于它们本身固有的问题,如空气源热泵的冬季结霜、地源热泵初投资过高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太阳能辅助热泵较空气源热泵有更高的蒸发温度,近几年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只有增加蓄热装置后才能全天使用。热源塔热泵在冬季利用冷却塔从空气中反向吸热,但实际运行中存在蒸发温度较低等问题。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新型太阳能热源塔热泵系统。 载热流体的选择是新型太阳能热源塔热泵系统的核心问题。本文对四种载热流体乙二醇水溶液、乙醇水溶液、丙三醇水溶液和碳酸丙烯脂水溶液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给定混合比例的条件下,实验得出其冰点、密度、比热容、黏度、腐蚀性和挥发性这六个方面的物性。给出了沿程损失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黏度值和密度对载热流体的沿程损失大小的影响,得出结论:在较小质量流量下,可忽略黏度值和密度对泵功影响这一因素作为载热流体的选择标准。因碳酸丙烯酯水溶液冰点为-6.7℃,故在南方有应用空间,其他三种载热流体可尝试应用到天津地区的新型热泵系统中。 为了掌握不同载热流体在太阳能集热器中的性能,根据国标GBT17581-2007和ISO9801标准,建立了太阳能集热器低温集热性能测试实验系统。实验结果给出了不同载热流体(乙二醇水溶液、乙醇水溶液和丙三醇水溶液)、辐射量变化(450-800W/m~2)和集热器进口温度的变化(-12℃、-9℃和-5℃)对集热器吸热量以及瞬时集热效率的影响。集热器的集热性能随着载热流体的改变而变化。在辐射量一定的条件下,乙二醇水溶液和丙三醇水溶液在集热器内的瞬时效率和吸热量,随着集热器进口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而乙醇水溶液则随着集热器进口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辐射量在550-700W/m~2之间,集热器吸热量的变化率较大,在700-800 W/m~2之间,吸热量变化程度受辐射量的影响次之,而在450-550 W/m2之间,辐射量对吸热量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小。 结合既有热泵系统,在供热量为4kW,集热器进口温度分别为-12℃、-9℃和-5℃的条件下,计算得到集热器提供的热量分别应为1.11kW、1.13kW和1.17kW,所匹配的合适的集热器面积分别为乙醇水溶液5.88m~2、丙三醇水溶液6.78 m~2、乙二醇水溶液6.97 m~2。 综合四种载热流体的物性和集热性能,得出结论:在天津地区,丙三醇水溶液被建议作为载热流体应用于新型太阳能热源塔热泵系统中。 【关键词】:热泵 载热流体 集热器 集热性能 热源塔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K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热泵的研究发展现状8-12
  • 1.1.1 空气源热泵技术发展现状8-10
  • 1.1.2 地源热泵技术发展现状10-11
  • 1.1.3 太阳能辅助热泵技术发展现状11-12
  • 1.2 课题的引出12-13
  • 1.3 本文研究内容13-14
  • 第二章 载热流体的选择14-25
  • 2.1 冰点15-16
  • 2.2 黏度与密度16-21
  • 2.2.1 黏度的测量16-18
  • 2.2.2 密度的测量18
  • 2.2.3 黏度和密度对管路压力损失的影响18-21
  • 2.3 比热容21-23
  • 2.4 腐蚀性和挥发性23
  • 2.5 本章小结23-25
  • 第三章 真空管集热器集热性能实验25-45
  • 3.1 真空管集热器集热性能理论基础25-29
  • 3.1.1 集热器的工作原理25-26
  • 3.1.2 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分析26-29
  • 3.2 真空管集热器集热性能实验系统介绍29-32
  • 3.3 真空管集热器实验数据分析32-41
  • 3.3.1 水的数据分析33-34
  • 3.3.2 乙二醇水溶液的数据分析34-36
  • 3.3.3 乙醇水溶液的数据分析36-37
  • 3.3.4 丙三醇水溶液的数据分析37-39
  • 3.3.5 三者的比较39-40
  • 3.3.6 碳酸丙烯脂水溶液的数据分析40-41
  • 3.4 误差分析41-44
  • 3.5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集热器面积的确定45-55
  • 4.1 新型太阳能热源塔热泵系统介绍45-47
  • 4.2 新型太阳能热源塔热泵系统理论分析47-48
  • 4.3 真空管集热器面积的确定48-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5-57
  • 5.1 结论55-56
  • 5.2 建议56-57
  • 5.2.1 对实验的建议56
  • 5.2.2 对数据分析的建议56-57
  • 参考文献57-60
  • 主要符号表60-62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2-63
  • 致谢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的实验研究    白莉,张喜明,于立强

浅议间接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教学    林上金;王春;

空气源热泵蓄能热气除霜新系统与实验研究    韩志涛;姚杨;马最良;姜益强;

热源塔热泵低热能再生技术在南方的应用    刘秋克;王武英;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寒冷地区应用的分析    马最良,杨自强,姚杨,喻银平

严寒地区太阳能-地埋管地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性能的实验研究    王潇;郑茂余;张文雍;

原油预处理加热工艺采用乙二醇水溶液作为热媒的优越性分析    宋楠;

R134a应用于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系统    赵军,刘立平,李丽新,朱强,涂锋华

基于除霜的相变蓄热器对空气源热泵性能的影响    胡文举;姜益强;姚杨;董建锴;马最良;

空气源热泵的节能效果及经济可行性分析    巨永平,张永铨,吕灿仁,刘耀浩

竖直埋管型地源热泵地下传热及热力性能的研究    赵军

埋地换热器内热源理论与地源热泵运行特性研究    李新国

给水流量测量精度的提高    王彦生;

太阳能热泵多功能复合机实验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赵芳;许梁;杨前明;孔祥强;

水源热泵深井水循环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倪真,贾学斌

透明导电薄膜对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性能的影响    梁庆;徐刚;甄恩明;陈丽华;苗蕾;

船舶液压系统工作介质的研究与分析    李培铭;刘辉;林锐;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刘巍;王宗超;

热电偶测量锅炉烟气温度的动态补偿方法    朱小良,张夕林

智能型双轴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    刘京诚;任松林;李敏;罗勇;杨庆峰;

位置变送器在加热炉中的应用    李晓光,马净,周丽萍,陈向峰

双级耦合式热泵供热系统在寒冷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喻银平,马最良

两级热泵系统应用的研究    刘秋新;张琳琳;白明强;

蓄热型太阳能热泵空调技术经济分析    黄炜;张琳邡;肖占;纪河;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并联式与串联式的性能比较    王雅楠;王沣浩;

太阳能冷暖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模拟研究    黄涛;袁东立;狄彦强;

浅谈北方地区小区冷热联供与水源热泵    何华明;

贵州鸭溪电厂锅炉汽包差压式水位计改造    万荣;何华靖;王翔;

太阳能热泵多功能复合机实验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赵芳;许梁;杨前明;隋志蔚;

太阳能辅助热泵多功能复合机实验系统仿真与实验分析    赵芳;杨前明;孔祥强;衣秋杰;

直膨式太阳能辅助热泵多功能复合机供热工况(火用)分析    杨前明;赵芳;孔祥强;

直膨式太阳能辅助热泵多功能复合机供热工况分析    杨前明;赵芳;孔祥强;

缸盖冷却水套内沸腾传热特性的研究    傅松

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材料和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秦红

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研究    杜晓辉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    李志永

季节性蓄热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及优化    王潇

地埋管相变回填材料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雷海燕

双波长NO-PLIF测量运动激波反射前后温度场的初步研究    曹春丽

空气源热泵机组动态特性及性能改进研究    刘志强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炉膛火焰检测方法研究    甄成刚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    张东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性能的优化分析    李振兴

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吴启任

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建模与设计    陈丽

地源热泵U型竖直埋管钻孔外传热模型研究    战国会

水煤浆气化喷嘴加压雾化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李波

新型太阳能辅助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梁国峰

垂直上升管内超临界航空煤油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张巍

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研究    谢宁

新型空气源热泵辅助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热力性能及运行特性研究    铁燕

建筑·生态与节能    汪琪美

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特性及技术经济分析    许淑惠,邢云绯

土壤热源热泵系统垂直U形埋地换热器传热过程及合理间距的分析    周亚素,张旭,陈沛霖

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除霜过程仿真    黄虎,李志浩,虞维平

不确定度表示的进展和在测量中的应用    李欣

物理实验中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    郑虹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仿真的基本理论和热点问题    伏龙,丁国良

地源热泵的运行特性模拟研究    王景刚,马一太,张子平,王侃宏,候立泉

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    王华军;赵军;沈亮;

地源热泵的技术经济性评价    姜宝成,王永镖,李炳熙

自然工质热泵循环和地源热泵运行特性研究    王景刚

螺旋板式吸附器的应用及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循环的实现    滕毅,王如竹,吴静怡,杨利明,许煜雄

国内专利文摘    

装甲车辆动力舱温度场试验研究    毕小平;黄小辉;王普凯;

蒸汽远红外线干燥木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赵梦奇,周志强,周作辉

构造岩带热源体热传导及其温度变化研究    吕古贤,王红才,罗元华

关于印发《城镇住宅供热计量技术指南》的通知(续)    徐伟 ,邹瑜 ,万水娥 ,伍小亭 ,狄洪发 ,高顺庆 ,黄维 ,辛坦

板式换热器及板式换热装置的应用原理及方法    程宝华 ,李先瑞

浅谈供热管网的规划设计    苏文涛;斯琴;

哈尔滨地铁设备管理用房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方案比选    刘文胜;

太原盆地地下热水分布特征    吴玉琪;

地下岩土动态热载荷的温变性和能变性    高青;王丽华;江彦;于鸣;李明;

航天器表面电位探测器热设计    丁建京;

高层建筑空调冷、热源设备布置新方式的探讨    顾迎春;高猛;

天津地区某工程空调系统及冷、热源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王砚;

行波超声波电动机热源实验与仿真    周培;姚志远;周凤拯;

一个节能与环保的热源辅机房工艺设计新方案——理论计算模型及节能环保效果评价    龙恩深;王勇;张川;

供应科消毒液配制和使用中的自我防护    陈建华;

三种典型结构热源塔的比较    张晨;杨洪海;吴建兵;

三种典型结构热源塔的比较    张晨;杨洪海;吴建兵;

热源塔热泵系统相变潜热的应用研究    章文杰;李念平;王丽洁;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激战正酣    记者 刘淑花

省会东方热电供暖工作准备就绪    记者 荣肖磊

丰立祥深入集中供热热源单位调研    郝军

淄博热电抓热源建设    陈秀民

今年重点实施14个热源热网项目    记者 刘娴

“蓝星”余热成为山海皮业热源    记者 王鹏飞

为市区冬季采暖提供优质充足热源    记者 杨明志

让市民温暖过冬    王俊美陈秀民

友谊热源公司二期煤矸石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    记者 李奎福

取暖用上绿色热源    徐玉强 韩光亮 刘涛 刘玉龙

横向磁通感应加热及其优化问题的研究    杨晓光

生化模型分子及生物小分子水溶液弱相互作用的研究    张荣

水与氨基酸分子相互作用的中子散射和拉曼散射研究    张鹏

不饱和脂肪酸海藻糖单酯酶法合成及水相氧化研究    孙月娥

复合式热泵供热系统的耦合特性研究    刘逸

pH响应均三嗪淀粉醚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史玉琳

盐湖富产水氯镁石氨法脱水制备电解镁用无水氯化镁的化学研究    龙光明

含脱氧核苷的辅酶B_(12)类似物研究    燕红

新型紫杉醇类似物的合成研究    顾军

壳聚糖基两性聚电解质的合成及水溶液环境响应特性研究    康红梅

太阳能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    张文征

开式热源塔热泵系统在北方冬季工况下的性能研究    苏湛航

蛇形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试验研究    李俊贤

闭式热源塔热泵技术的基础理论与试验研究    熊盎然

空气—地源双热源热泵复合工作模式与特性研究    陈圣洁

(聚)丙烯酸/氯化钠水化行为的研究    毛凯

严寒地区空气热源土壤蓄热热泵供暖系统可行性研究    孙海龙

PCBs分子空间坐标的3D-QSPR研究    杨娜

涂层型吸附剂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和吸附循环分析    张晓

智能建筑中的热源自适应节能控制    李明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