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7:52
热度: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摘要】:试验于2008~2009年在国家粮食丰产工程核心区姜堰市沈高镇河横农场内进行,通过稻麦秸秆持续还田的定位试验,系统研究秸秆还田季别(

【摘要】: 试验于2008~2009年在国家粮食丰产工程核心区姜堰市沈高镇河横农场内进行,通过稻麦秸秆持续还田的定位试验,系统研究秸秆还田季别(单季、双季)对作物产量、品质、生长发育以及土壤地力的影响,为田间养分管理、优化田间环境、改善田间生态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同时也为高产栽培条件下的秸秆机械还田提供配套的施肥技术。主要结果如下: 1、在施肥和无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两者增产效果均表现为:M2D1M2D0M0D1CG(M2D1为麦草两季+稻草一季还田、CG为施肥条件下无秸秆还田处理);对于小麦,在施肥条件下,M1D1、M1D0、M0D1产量分别比CG高出42.49kg/亩、30.04kg/亩、26.86kg/亩,增长幅度为9.35%、6.61%、5.91%,各秸秆还田处理与不还田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稻麦两季秸秆还田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最好,优于一季秸秆还田,在一季秸秆还田中麦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略优于稻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对稻麦的增产效应随持续还田季数增加而增强。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形式为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及结实率,提高小麦的千粒重和穗粒数,秸秆还田可以在亩穗数相当的情况下提高稻麦的产量。 2、秸秆还田可以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减少垩白,还可以降低米粒长度,增加米粒宽度,增加米粒厚度,其效果与还田季数正相关且当季还田效果优于隔季;秸秆还田有提高稻米的胶稠长度和增加直链淀粉含量的趋势,还使米粉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时间上升,同时使消减值下降,多季还田效果更明显,当季还田优于隔季还田。在施肥和无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均可以促进米粉中微量元素(Cu、Fe、Mn、Zn)的提高,以M2D1处理最有利于各种微量元素的提高。可能由于秸秆还田后期的持续供氮能力,其在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并能提高小麦籽粒的沉降值和容重。无肥条件下秸秆还田的效果更加明显,稻草还田效果略优于麦草还田,持续还田更有利于小麦淀粉品质的改善。秸秆还田对稻麦品质的提高均与还田季数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持续多季秸秆还田来提高稻麦品质。 3、麦秸秆还田在秧苗分蘖初期,会对水稻分蘖表现出短暂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会随着还田季数的增多而降低。在分蘖后期秸秆还田可以增强水稻的保分蘖能力,以保证其成熟期具有足够的穗数达到高产。当季水稻秸秆还田会影响小麦的出苗,略为降低小麦的基本苗,而在分蘖后期对小麦分蘖表现出较大的促进作用,最终能保证小麦成熟期足够的穗数。秸秆还田能够使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小麦有较大的适宜LAI,为后期灌浆提供足够的源,使源库关系更为协调。秸秆还田的正面效应在拔节期后表现的非常明显,其可以提高水稻与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稻麦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量,以稻麦秸秆两季还田最有利于以上特征的表现。 4、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量与还田的季数正相关。在没有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有下降的趋势。土壤碱解氮是土壤即时供氮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秸秆还田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增加趋势明显,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提高下一季土壤的供氮能力,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可以提高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而且随着还田季数的增加,其效应表现的更加明显,因此,秸秆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的速效磷和速效钾。秸秆还田还可以提高稻麦吸收土壤氮、磷、钾的能力,提高稻麦植株的累积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提高肥料的当季利用率,在促进植株生长的基础上提高稻麦的产量,且以稻麦两季秸秆还田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种植制度和施肥水平条件下,秸秆还田能提高稻麦的产量、提高稻麦品质、提高土壤的供肥和保肥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当季氮素利用率,利于稻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之间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高产 稻麦两熟制 秸秆还田 产量 品质 养分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141.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
  • 1.2 国外研究概况11-12
  • 1.3 国内研究概况与进展12-19
  • 1.3.1 国内研究概况12-13
  • 1.3.2 国内研究进展13-19
  • 1.3.2.1 秸秆还田对土壤地力的影响13-17
  • 1.3.2.2 秸秆还田对稻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17-18
  • 1.3.2.3 秸秆还田对稻麦品质的影响18-19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19-21
  • 第二章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21-37
  • 0 前言21
  • 1 材料与方法21-24
  • 1.1 试验地点与土壤条件21
  • 1.2 供试品种与还田方式21-22
  • 1.3 试验设计与化肥运筹22-23
  • 1.3.1 试验设计22-23
  • 1.3.2 化肥运筹23
  •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23-24
  • 1.4.1 稻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23-24
  • 1.4.2 稻麦品质的测定24
  • 1.5 数据分析24
  • 2 结果与分析24-35
  • 2.1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4-31
  • 2.1.1 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24-26
  • 2.1.2 对稻米品质的影响26-31
  • 2.2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31-34
  • 2.2.1 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31-32
  • 2.2.2 对小麦品质的影响32-33
  • 2.2.3 对小麦淀粉粘滞性RVA 的影响33-34
  • 2.3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周年生产力的影响34-35
  • 3 小结35-37
  • 3.1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35
  • 3.2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稻麦品质的影响35-36
  • 3.3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米粉微量元素的影响36-37
  • 第三章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稻麦生长发育的影响37-47
  • 0 前言37
  • 1 材料与方法37-38
  • 1.1 试验地点与土壤条件37
  • 1.2 供试品种与还田方式37
  • 1.3 试验设计与肥料运筹37
  • 1.4 稻麦生长发育的测定37-38
  • 1.5 数据分析38
  • 2 结果与分析38-47
  • 2.1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38-42
  • 2.1.1 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38-39
  • 2.1.2 对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39-40
  • 2.1.3 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40-42
  • 2.2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42-45
  • 2.2.1 对小麦茎蘖动态的影响42-43
  • 2.2.2 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43-44
  • 2.2.3 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44-45
  • 3 小结45-47
  • 第四章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和植株养分的影响47-63
  • 0 前言47
  • 1 材料与方法47-48
  • 1.1 试验地点与土壤条件47
  • 1.2 供试品种与还田方式47
  • 1.3 试验设计与肥料运筹47
  •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47-48
  • 1.4.1 稻麦累积吸收主要营养元素的测定47-48
  • 1.4.2 土壤养分的测定48
  • 1.5 数据分析48
  • 2 结果与分析48-61
  • 2.1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土壤地力的影响48-51
  • 2.1.1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变化的影响48-49
  • 2.1.2 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化的影响49-51
  • 2.2 秸秆还田对稻麦植株养分的影响51-61
  • 2.2.1 秸秆还田对水稻植株养分的影响51-56
  • 2.2.2 秸秆还田对小麦植株养分的影响56-61
  • 3 小结61-63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63-69
  • 1 结论63-65
  • 1.1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63-64
  • 1.1.1 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63
  • 1.1.2 秸秆还田对稻麦品质的影响63-64
  • 1.2 秸秆还田对稻麦生长发育的影响64
  • 1.3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和植株养分的影响64-65
  • 2 讨论65-67
  • 2.1 关于秸秆还田量和肥料需求量问题65
  • 2.2 关于氮肥施用量对稻麦品质影响问题65-66
  • 2.3 关于连续秸秆还田与肥料配施对提高稻麦品质问题66-67
  • 2.4 关于秸秆还田抑制秧苗分蘖和小麦出苗问题67
  • 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67-68
  • 3.1 秸秆还田研究范围需进一步扩展67
  • 3.2 稻麦秸秆还田的持续性效应需进一步研究67
  • 3.3 秸秆持续还田基础上肥料及水浆管理问题需进一步深化67-68
  • 4 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4
  • 致谢7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五种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比较试验    覃杏芬;梁红;张永龙;覃春艳;

苏南地区稻麦(油)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丁文斌;朱中华;陶吉平;芮文其;蒋建华;

稻田秸秆还田腐熟剂品种比较试验    陈璋;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贺京;李涵茂;方丽;胡啸;孔维才;

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探讨    叶亚娟;徐宝英;陈正丽;

玉米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土壤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秦子;刘子琪;曾庆亚;张爽;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杨文平;王春虎;茹振钢;

“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在寒地稻草还田中应用研究初报    单提波;杨绍华;慕永红;隋阳辉;王安东;孔宇;

玉米机收后秸秆粉碎还田方法及效果研究    李大伟;

小麦秸秆还田后施氮量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朱从海;蔡爱琴;严军;刘文广;吴一梅;李德山;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陆建飞;庄恒扬;张洪程;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浅论农业秸秆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    袁梅;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樊旭;

兖州小麦受益秸秆还田播后水    广宁杰 张健民 刘国锋

要求做好秸秆还田工作    首席记者 魏贵富

秸秆还田的不利影响咋消除    晁豪

十二团秸秆还田面积达4万多亩    通讯员 徐风武 李国成

大路镇村民试验创新田沟腐烂秸秆还田法    赵月霞 余宽平

广西92万亩秸秆还田助力钱粮双增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谢倩云

“微生物催腐剂”破解秸秆还田难题    记者 白锋哲

牙克石农场10万亩作物实现秸秆还田    车兴华

全市秋季秸秆还田面积已达六成    记者 程颖 通讯员 杨朝晖

七十六团90%农田秸秆还田    通讯员 王军 欧阳雪慧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多熟复种稻田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效应研究    陈冬林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物响应研究    韩宾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    范丙全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    夏炎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抗性生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茂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