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气候变暖问题争议的分析
对气候变暖问题争议的分析【摘要】:综合评述和分析了近年来关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研究。重点是有关气候变暖的一些争议。目前的结论是 :(1) 19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 0
【关键词】: 气候变暖 争议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 9980 4 0 90 0 )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963 51 90 )资助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关于气候变暖的研究已经在世界范围纷纷扬扬地进行了二十多年。 1 979年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 (FWCC) ,揭开了气候变暖研究的序幕。随之建立了世界气候计划(WCP)。由于气候变暖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1 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环境署 (U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大连市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初步分析 葛庆龙,周坤,吴兴法
气候变暖对人类不利影响的探讨 杨桂英;许民;任晓辉;
中国城市扩展对气温观测的影响及其高估程度 邵全琴;孙朝阳;刘纪远;班艺舫;何剑锋;匡文慧;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陶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
未来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径流深的影响 汪美华,谢强,王红亚
近50年北京树木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徐雨晴,陆佩玲,于强
气候变暖的适应行为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冷害的变化 方修琦,王媛,朱晓禧
荒漠-草原生态交错区植物对温度变化的动态响应——以美国新墨西哥州Sevilleta生态交错区为例 刘钦普;林振山;
黄河源区达日至玛曲段近50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 姜世中;
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特征及城市化影响 崔林丽;史军;杨引明;李贵才;范文义;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陶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
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发育和产量影响研究 张建平;赵艳霞;王春乙;何勇;
黄土高原气候系统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姚玉璧;张存杰;王毅荣;董安祥;张秀云;魏锋;
1957-2007年额济纳荒漠绿洲暖干化趋势 王旭东;刘克利;戴玉芝;冯震;金柏青;孙红斌;
玉溪市干旱气候的基本特征分析 李艳平;丁圣;李晓静;赵如文;
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特征及城市化影响 崔林丽;史军;杨引明;
中国东部城市化对气温影响的模拟研究 贺志宇;
近51年长三角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可能原因 江俊杰;孙卫国;裴兴云;
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 黄爱军
中国林业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 赵宇翔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延军平
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气候响应研究 王劲松
晚全新世苏干湖年纹层沉积及其环境记录 周爱锋
新疆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和碳时空变化研究 刘卫国
博斯腾湖多代用指标(侧重硅藻)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模式 杨美临
高密度二氧化碳介质中的聚乙二醇自由基化学 王金泉
以二氧化碳为合成子形成C-N键的方法学 孔德林
基于遥感的青藏高原热融湖塘时空演化监测与趋势分析 王慧妮
北极Svalbard地区Austre Love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物质平衡及其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张勇
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研究 冯冲
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 苏坤慧
论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立场与策略 李新
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刘艳艳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康淑媛
基于GIS的祁连山三河源区近48年来气候时空变化研究 闫飞强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逆境条件下小麦产量、品质及其生理代谢的影响 解备涛
城市主要能源及用水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大连市为例 葛庆龙
环境场对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的影响 曹楚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表面雪层演化成冰过程的观测研究 王飞腾;李忠勤;尤晓妮;李传金;
度日模型在冰川与积雪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张勇;刘时银;
中国冰川径流的评估及其未来50a变化趋势预测 谢自楚;王欣;康尔泗;冯清华;李巧媛;程磊;
1970-2000年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冰川变化 上官冬辉;刘时银;丁良福;张世强;李刚;张勇;李晶;
我国喜马拉雅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杨建平;谭春萍;刘俊峰;韩春坛;
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冰川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张东启;效存德;秦大河;
1972-2007年祁连山东段冷龙岭现代冰川变化研究 曹泊;潘保田;高红山;姜少飞;温煜华;上官冬辉;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度日因子研究 谯程骏;何晓波;叶柏生;
珠穆朗玛峰绒布河谷微地貌研究 李艳军;易朝路;胡恩;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面积变化对物质平衡计算的影响 王国亚;沈永平;
新疆冰川近期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李忠勤;李开明;王林;
高寒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及融雪径流模拟研究 穆振侠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冰川的变化 李巧媛
三江流域冰川系统结构及其变化预测 李巧媛
中小企业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张芸婷
基于遥感技术的乌伦古湖流域地表水资源近期变化分析 艾克拜尔·买提尼牙孜
淮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轨迹及其历史启示 王鑫义
明代中期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与社会矛盾 卞利
群体调控对济南17号小麦品质的影响 徐恒永,赵振东,刘爱峰,刘建军,张存良,毕德锋,晁岳华,耿金茹
播期对优质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东,于振文,贾效成
鲁西南冬小麦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刘淑云;李景岭;张秀兰;朱建华;
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王旭清,王法宏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干旱条件下小麦生长的效应 王敏,张从宇,解俊生
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应对措施 陈友祥,陈超,魏宏伟
美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生物技术风险交流 周伟;
喷施化学物质对干旱胁迫下小麦苗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姚维传,张从宇,刘爱荣,许磊
我国应急演练现状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陈国华;王新华;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张德汴;仝文伟;韩杰;李跃华;王二虎;鲁建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庄贵阳
记者 亦卓
本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
超临界条件下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合成 吕小兵
高温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调控研究 张保仁
新疆焉耆盆地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研究 李永林
基于遥感和GIS的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和碳循环研究 陈四清
函数系数和部分线性模型中的估计问题 张日权
中国耕作制度近50年演变规律及未来20年发展趋势研究 李立军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拟 熊伟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淀粉形成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盛婧
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 雷玉桃
光温胁迫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吉旺
清水营煤矿建设项目投资后评价研究 吴浩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比较研究 胡小晖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杨素英
花生源库关系对产量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周志勇
新疆管壳缝目硅藻的初步研究 李海玲
不同播期对小麦安全优质高产特性的影响 刘艳阳
CO_2与环氧丙烷不对称环加成反应催化体系的设计与研究 梁斌
高油玉米源-库生理特性及产量潜力研究 吴正锋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籽仁品质和叶片衰老的影响 王丽丽
花后高温和干旱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何英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徐华山;李培德;
我国血吸虫病的分布及防治 周晓钟;
气温变化对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果树开花的影响 蒲金涌;姚小英;王位泰;张谋草;
山西省秋季降水区划及变化规律 王振华;钱锦霞;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宋玉芝;王连喜;李剑萍;
我国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张晴;李力;
光温因子对冬小麦发育·产量的影响 杨小利;蒲金涌;王立科;张谋草;
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孔维财;
三江源地区天然牧草气候生产力评估 李惠梅;
我国植物物候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综述 丁抗抗;高庆先;李辑;
东北地区农业与生态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谢立勇;林淼;李艳;
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卢炯星;江琴;张幸女;
贵州农业生态安全探讨 钱正敏;冉景丞;
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程瑶;马放;杜大众;王强;
黄土高原北部多沙粗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变化评价 刘琳;刘雪华;
黄土高原气候系统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姚玉璧;张存杰;王毅荣;董安祥;张秀云;魏锋;
河南省春季气候变化及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陈怀亮;胡鹏;刘荣花;朱自玺;赵国强;
甘肃黄土高原气温10℃初日对作物生育期的影响 马鹏里;
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影响模拟 张建平;赵艳霞;王春乙;何勇;
中国西部植被覆盖变化对北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陈军明;赵平;郭晓寅;
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 孙军杰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观测研究 解静
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 张科
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仿真模型研究 吴金友
亚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碳贮量特征 石军南
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岩溶水文水资源响应 蒙海花
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环境演变的生态水文响应 李海光
黄土丘陵区流域径流泥沙对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响应研究 李庆云
中国年代际干旱趋势转折及预测 章大全
新疆东部湖泊沉积花粉记录的全新世植被与环境 陶士臣
西北太平洋超强台风活动特征分析 许士斌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电力和铁路运输业的影响分析 张敬伟
HJ-1卫星NPP反演及其空间展布研究 米晓飞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李志军
浙江省自然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刘淑兰
安徽省“自然—经济”复合系统碳收支估算及其特征研究 孙秀丽
万木林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碳库及其呼吸通量研究 贺旭东
云杉林生物量空间异质性研究 王苏颖
湖南会同退耕还林不同造林模式碳吸存及分布 张国斌
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李晓曼
上一篇:例谈计算核能的几种方法
-
气候变暖情境下松材线虫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2024-08-18
-
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2024-08-18
-
气候变暖的适应行为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冷害的变化2024-08-18
-
华北地区气候暖干化的农业适应性对策研究2024-08-18
-
气候变暖对甘肃种植业结构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2024-08-18
-
近36年新疆天山山区气候暖湿变化及其特征分析2024-08-18
-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影响及对策研究2024-08-18
-
气候增暖对我国近40年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2024-08-18
-
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近46a秋季气候变暖分析2024-08-18
-
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变化分析2024-08-18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变暖及其对自然区域界线的影响2024-08-18
-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2024-08-18
-
东北地区近44年的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及可能影响2024-08-18
-
西安市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研究2024-08-18
-
中国东北近50年干旱发展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