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互作对接茬麦田土壤碳氮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7:03
热度:

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互作对接茬麦田土壤碳氮的影响【摘要】: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长期效果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短期存在与作物竞争养分的弊端。前人研究秸秆还田的文章很多,但

【摘要】: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长期效果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短期存在与作物竞争养分的弊端。前人研究秸秆还田的文章很多,但大多都是涉及土壤养分的研究,在土壤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较少,至于对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接茬土壤微生物量的研究更鲜有报导。本文旨在通过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接茬麦田土壤微生物碳氮量的研究,探讨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化肥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微生物效应,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于2006年~2007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作一站进行,作物种植方式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小麦品种为西农2000,玉米品种为陕单902。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四种秸秆还田模式(A去玉米秸秆及残茬;B玉米秸秆6000kg/hm~2;C玉米秸秆9000kg/hm~2;D玉米秸秆15000kg/hm~2)和四个施氮水平(0尿素0kg/hm~2;1尿素300kg/hm~2 ;2尿素600kg/hm~2 ;3尿素900kg/h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了接茬冬小麦生长发育指标、冬小麦产量、土壤碳氮和土壤微生物碳氮量,得出如下结论: 1、玉米秸秆还田会影响到接茬冬小麦前期出苗和冬生分蘖,但对春生分蘖和成穗数有着积极作用,适宜的氮肥与秸秆配施(玉米秸秆:6000kg/hm~2、9000kg/hm~2、15000kg/hm~2分别与尿素:300kg/hm~2、600kg/hm~2、900kg/hm~2)效果更加明显。 2、冬小麦花前,未经过秸秆处理的干物质积累较大;花后,适宜的秸秆与氮肥配施对干物质积累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且决定籽粒的重量及产量。 3、单施用氮肥会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而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配施一定比例的氮肥效果更好。秸秆还田缓解了土壤全氮的下降,适量的秸秆不仅对接茬麦田土壤氮素的供应起者积极的作用,还起着固定氮肥的作用,且对土壤硝态氮有内敛效应。 4、适量秸秆还田能较大地提高接茬麦地土壤微生物碳氮量,能很好地为下一茬作物储备土壤碳氮养分,增加肥料的利用率;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原有种群分布,增加了C/N较大的微生物量,这样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和矿化碳的分解,提高土壤供肥水平;对土壤BC/TC及BN/TN的研究表明,适宜的秸秆与氮肥配施利于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可利用碳增多,有机质稳定性降低也就是说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利用性变大,对土壤碳转化和贮藏有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黄土高原有灌溉条件的地区, 6000kg/hm~2的秸秆还田量配施尿素300kg/hm~2较为适宜;9000kg/hm~2的秸秆还田量配施尿素600kg/hm~2较为适宜;15000kg/hm~2的秸秆还田量配施尿素900kg/hm~2较为适宜,综合作物产量、土壤培肥保肥、化肥的使用量三个因素,本文推荐6000kg/hm~2的秸秆还田量配施尿素300kg/hm~2 ,该处理即对作物有增产作用又避免了化肥的过度使用。 【关键词】:秸秆还田 氮肥 冬小麦 土壤碳氮 土壤微生物量CN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158.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2
  • 1.1 研究背景12-14
  • 1.1.1 秸秆还田在我国新时期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2
  • 1.1.2 秸秆量不断增加,秸秆焚烧现象日趋严重,秸秆还田引起关注12-13
  • 1.1.3 氮肥肥效下降,过量使用化肥对生态环境带来威胁13
  • 1.1.4 秸秆调节土壤微生物13-14
  • 1.2 研究意义14-15
  • 1.2.1 秸秆还田的意义14
  • 1.2.2 秸秆还田的重要性及必然性14-15
  • 1.3 研究目的15
  • 1.3.1 提高土壤肥力15
  • 1.3.2 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15
  • 1.4 秸秆还田研究现状15-21
  • 1.4.1 国内外秸秆资源概况15-16
  • 1.4.2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品质及抗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16-17
  • 1.4.3 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及理化性质的研究现状17-19
  • 1.4.4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现状19-20
  • 1.4.5 秸秆还田的农田生态效应20
  • 1.4.6 秸秆还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20-21
  • 1.5 研究内容21
  • 1.6 技术路线21-22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22-24
  • 2.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22
  • 2.1.1 试验地概况22
  • 2.1.2 试验设计22
  • 2.2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22-23
  • 2.3 统计方法23-24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4-43
  • 3.1 玉米秸秆与氮肥互作对接茬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24-27
  • 3.1.1 对冬小麦出苗、分蘖、单株成穗数的影响24-25
  • 3.1.2 各处理冬小麦生长动态25-27
  • 3.1.2.1 各处理冬小麦株高动态25
  • 3.1.2.2 各处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25-27
  • 3.2 各处理产量对比27
  • 3.3 各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27-30
  • 3.4 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30
  • 3.5 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30-32
  • 3.6 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32-34
  • 3.7 对土壤微生物量CN 的影响34-43
  • 3.7.1 对土壤微生物量C 的影响35-37
  • 3.7.2 对土壤微生物量N 的影响37-39
  • 3.7.3 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39-41
  • 3.7.4 各处理土壤BC/TC 及BN/TN 试验前后的差异41-43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43-46
  • 4.1 讨论43-45
  • 4.1.1 秸秆还田对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43
  • 4.1.2 秸秆还田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43
  • 4.1.3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43
  • 4.1.4 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氮的影响43-44
  • 4.1.5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44
  • 4.1.6 秸秆还田对土壤BC/TC 及BN/TN 的影响44-45
  • 4.1.7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45
  • 4.2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1
  • 致谢51-52
  • 作者简介52-53
  • 缩写词说明5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苏南地区稻麦(油)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丁文斌;朱中华;陶吉平;芮文其;蒋建华;

稻田秸秆还田腐熟剂品种比较试验    陈璋;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贺京;李涵茂;方丽;胡啸;孔维才;

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探讨    叶亚娟;徐宝英;陈正丽;

玉米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土壤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秦子;刘子琪;曾庆亚;张爽;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杨文平;王春虎;茹振钢;

“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在寒地稻草还田中应用研究初报    单提波;杨绍华;慕永红;隋阳辉;王安东;孔宇;

玉米机收后秸秆粉碎还田方法及效果研究    李大伟;

小麦秸秆还田后施氮量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朱从海;蔡爱琴;严军;刘文广;吴一梅;李德山;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杨文平;王春虎;茹振钢;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浅论农业秸秆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    袁梅;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樊旭;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兖州小麦受益秸秆还田播后水    广宁杰 张健民 刘国锋

要求做好秸秆还田工作    首席记者 魏贵富

秸秆还田的不利影响咋消除    晁豪

十二团秸秆还田面积达4万多亩    通讯员 徐风武 李国成

大路镇村民试验创新田沟腐烂秸秆还田法    赵月霞 余宽平

广西92万亩秸秆还田助力钱粮双增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谢倩云

“微生物催腐剂”破解秸秆还田难题    记者 白锋哲

牙克石农场10万亩作物实现秸秆还田    车兴华

全市秋季秸秆还田面积已达六成    记者 程颖 通讯员 杨朝晖

七十六团90%农田秸秆还田    通讯员 王军 欧阳雪慧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多熟复种稻田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效应研究    陈冬林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物响应研究    韩宾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    范丙全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    苗峰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抗性生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茂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