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太阳能热利用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5:44
热度:

太阳能热利用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化石燃料资源的大量消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化石燃料资源的大量消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成为迫切需要。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对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临港地区是上海市的八个低碳实践区试点之一,上海海洋大学是临港低碳实践区的低碳校园试点。节能减排是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内容,是推行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措施。应用信息技术分析自身能源利用情况、特点、存在问题等,可为低碳校园建设提供数据、手段等参考。 太阳能热利用由于受到季节、气候、昼夜、地理纬度和海拔等因素的影响,对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合理设计、稳定运行并真正体现节能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状态监测与控制问题,应用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前端数据的采集、传输与控制。数据中心采用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层三层混合体系统结构,解决了数据的存储、管理与结果展示的问题。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分析方面,从太阳能热利用基本理论出发,推导出了太阳能热水系统最小补充热量的数学模型。最后给出了基于GIS的太阳能热利用信息监管平台设计与实现方法。 本文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太阳能热利用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通信传输及系统监控。在太阳能热水系统中安置太阳辐照度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气体流量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等,并根据各传感器需求选择不同的方式与数据采集器连接,然后借助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微波传输网络将数据传送至远程监控中心,数据经分析处理后反馈给控制系统,达到预警条件时,系统将自动发送报警信息给用户。通过以上实验手段,实现了对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预警以及对水位、水温、集热器倾角等系统参数的自动控制。 本文根据太阳能热利用基本原理,推导出了系统最小补充热量的数学计算模型。通过分析时间因素的对太阳赤纬、集热面上太阳辐照度变化的影响,环境温度、集热器进口水温对集热器效率、系统最大集热量的影响,以及系统水位、水温等负荷情况对系统实际集热量的影响,得出系统的辅助能源消耗量与系统运行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最小补充热量计算模型。通过该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可以对系统运行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量,使辅助能源的消耗量减至最少,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文采用混合编程技术实现了基于GIS的太阳能热利用信息监管平台系统。将该平台系统划分为管理信息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和辅助决策子系统,分别对应着关系数据库管理、矢量地图操作与数据分析处理。然后,综合运用ArcGIS、MATLAB、VC++、SQL Server等多款应用软件,充分发挥各软件的优势,完成了系统数据库、功能模块和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最终,实现了GIS与MIS的耦合,有效地完成了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系统数学模型的运算及结果的展示。 本文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监控,提出了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最小补充热量计算模型,给出了基于GIS的太阳能热利用监管平台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太阳能 最小补充热量 物联网 地理信息系统 监控平台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P311.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概述11-12
  • 1.2.2 太阳能热利用信息技术研究进展12-14
  • 1.2.3 太阳能热利用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14-15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15-16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16-17
  • 第二章 太阳能热利用信息系统的实现思想与总体架构17-24
  • 2.1 系统实现技术17-19
  • 2.1.1 应用传感器、无线通信与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系统状态监控17-18
  • 2.1.2 应用数学建模方法实现系统热性能分析18
  • 2.1.3 应用数据库技术和 GIS 技术实现系统数据管理18-19
  • 2.1.4 应用混合编程技术实现系统平台开发19
  • 2.2 系统实现思想19-20
  • 2.3 系统总体架构20-24
  • 2.3.1 硬件系统架构21-22
  • 2.3.2 软件体系架构22-24
  • 第三章 物联网与太阳能热利用信息化24-35
  • 3.1 传感器技术与系统性能参数数据采集24-29
  • 3.1.1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的性能参数传感器24-27
  • 3.1.2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的视频信号采集27
  • 3.1.3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器27-29
  • 3.2 物联网通信与数据传输29-32
  • 3.2.1 物联网通信具体实现方案29-30
  • 3.2.2 数据无线传输通信设备介绍30-31
  • 3.2.3 传感器数据传输解决方案31
  • 3.2.4 视频数据无线传输解决方案31-32
  • 3.3 数据中心的构建32-33
  • 3.4 基于物联网的系统控制策略33-35
  • 3.4.1 进水控制33
  • 3.4.2 水温控制33-34
  • 3.4.3 太阳能集热器倾角控制34-35
  • 第四章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热性能分析35-50
  • 4.1 太阳能热利用基础理论35-36
  • 4.2 太阳辐射模型的仿真实现36-42
  • 4.2.1 基本辐射参数的模型实现36-40
  • 4.2.2 Hottel 辐射模型的实现40-42
  • 4.3 太阳能热水系统最小补充热量计算模型42-50
  • 4.3.1 热水系统最小补充热量的计算方法42-45
  • 4.3.2 上海临港地区实例分析45-50
  • 第五章 太阳能热利用信息监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50-62
  • 5.1 系统需求分析50-51
  • 5.1.1 系统总体目标50
  • 5.1.2 系统的功能需求50-51
  • 5.2 数据库设计51-55
  • 5.2.1 空间数据库51-52
  • 5.2.2 属性数据库52-53
  • 5.2.3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融合53-55
  • 5.3 功能模块设计55-56
  • 5.3.1 管理信息子系统55
  • 5.3.2 地理信息子系统55-56
  • 5.3.3 辅助决策子系统56
  • 5.4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56-62
  • 5.4.1 管理信息子系统部分运行界面的实现56-58
  • 5.4.2 地理信息子系统部分运行界面的实现58-59
  • 5.4.3 辅助决策子系统部分运行界面的实现59-62
  • 第六章 结论62-65
  • 6.1 内容总结62-63
  • 6.2 研究创新与特色63-64
  • 6.3 研究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69-71
  •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9
  •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69-71
  • 致谢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高校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工程实践    高军林;朱吉顶;刘玉山;范国辉;

基于ArcGIS Engine与C#下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邹建成;孙国平;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北京奥运村工程中的应用    曹旭明;

基于GIS组件技术的洪湖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监测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芦云峰,王学雷,吴后建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深圳某医院的应用    黎建明;田亚锋;彭巨成;

VC、SQL Server和Matlab混合编程管理仿真数据    陈宁;施维振;李连峰;

平板式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冬季运行性能研究    奚阳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西山某招待所工程中的应用    李向军;

基于GIS的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蔡兵华;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温湿度测控    申利华;

基于方位检测的光伏双轴跟踪控制装置设计    陈征;白连平;

太阳能、热泵与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贺江波;边志美;吴喜平;

冀北山地界面层立地评价热量因子相关模型的研究    杨文姬;李一为;赵廷宁;王秀茹;

太阳能热风发电站集热棚的实验和CFD计算模拟研究    杨燕;陈义胜;魏毅立;庞赟佶;崔小超;罗剑慧;

封套的传热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梁波;易建政;

基于ArcEngine与C#的生态信息图谱的工具集开发    陈菁;林忠弼;陈云良;江越;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特征分析    韩权卫;

基于GIS的草地产草量估算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任鹏;胡云锋;贾建华;苗乃哲;

洪湖及其周边水域若干水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卫雯雯;金卫斌;

湖北省咸宁市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价    成驰;陈正洪;李芬;崔新强;卢胜;

节能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周程生;黄凯旋;李品芳;

燃气—太阳能联合采暖的经济性分析    文杰;刘蓉;

立面阳台式太阳能热水器性能特性研究    李明;郑土逢;季旭;魏生贤;

分体承压阳台壁挂式太阳热水器的热性能分析    丁祥;高文峰;刘滔;林文贤;李亲;李琼;

一种基于统计的逐时太阳辐射数据计算方法    黄治钟;潘毅群;

山脉的真实感红外纹理模拟    柳倩;朱枫;郝颖明;付双飞;

智能控制系统在照明中的应用    杜世成;殷录桥;张建华;

福建省太阳辐射接受面最佳方位角及倾角的计算    孙雨林;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中国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马金玉

反射面天线与高密度机箱的多场耦合分析与集成优化设计    李鹏

极化SAR渤海海冰厚度探测研究    张晰

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研究    杜晓辉

云参数法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向大享

弦支穹顶结构施工控制理论与温度效应研究    刘红波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相变轻质哨所太阳能采暖研究    庄春龙

单双层网格结构建造技术与节点试验研究    张玉兰

不同气象条件下太湖底泥再悬浮和水温的模拟研究    邱辉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安丽

光伏建筑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    徐建国

不同布索与支撑形式的柱面网壳在无站台柱雨棚中的应用    杜钢

基于ArcGIS Server的桂林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伟志

新型空气源热泵辅助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热力性能及运行特性研究    铁燕

独立光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孙洪亮

太阳能—水源热泵辅助供暖系统的研究    李善可

温湿度独立控制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研究    李扬

地源热泵—太阳能复合系统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张士松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发电控制系统研究    路晓

太阳热水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探讨    刘辉;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马玉梅

太阳能热水供应的现状与发展    韩晶,石久胜,高云峰

基于Web服务和GML的空间数据发布    王峰;刘长文;

城市道路照明设置与节能探讨    张惠玲;王晓雯;

互联网与物联网    蒋林涛;

城市照明智能调光方法的研究    卢秀和;王琪;陈军;闻冲;

基于DEM的山地总辐射模型及实现    杨昕,汤国安,王雷

一个计算山地地形参数的计算机模式    李占清,翁笃鸣

MATLAB和数据库的连接    孙昆峰

基于组件式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杨海荣

太阳能行业将以20%—30%的速度增长——访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朱敦智    

组态软件在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应用    杨正;陈拥军;

力诺瑞特荣获“山东省品牌价值贡献奖”    

开拓低碳经济增长之路    

LNZ82-1型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研制成功    宋守民;苗广义;

力诺集团CIO 宋成玉 转型在望 IT先行    冯茜茜;

展会推介    

倡导低碳新生活——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成立    本刊记者;

海林助力“零碳”世博    

太阳雨做世界光热产业巨无霸    毛卫昌;

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加速升级是硬道理    刘钊;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长期监测与节能减排效益评价    何涛;张昕宇;郑瑞澄;黄祝连;邓昱;张磊;

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进展    陆维德;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霍志臣;罗振涛;

太阳能热利用能量网及其应用    杨建强;邹怀松;唐轩;曲向林;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十一五”回顾和“十二五”展望——2011年会工作报告    罗振涛;

太阳能热利用的实践与体会    何文晶;王崇杰;薛一冰;

“后家电下乡时代”中小太阳能热利用企业何去何从    陈宏进;

太阳能热利用与热力学定律    李申生;

用于太阳能热利用的热管的测试方法    李春梅;吴锦发;桂裕宗;范军;

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唤“东风”    本报记者 郭力方

开启太阳能热利用“中温时代”    记者 杨镇

《2008—2010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出炉    记者 林佳钰

我国太阳能热利用成全球典范    杨进欣

国家太阳能热利用中心落户德州    记者 李禾

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角逐世界需加力    周文林

太阳能热利用科普问答(四)    蓦妮

太阳能热利用科普问答(五)    蓦妮

太阳能热利用科普问答(六)    蓦妮

太阳能热利用期待市场升温    周文林

太阳能明托热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侯景鑫

以纳米流体为工质的自然循环太阳能集热系统研究    倪煜

太阳能建筑集热与储热系统的研究    苏文佳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节能效益分析    刘铭

太阳能高温集热器热性能的研究    康继光

北京山地建筑太阳能直接利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霍进

多孔板构造双层屋面的热性能研究    杜文淳

基于视日运动轨迹的双轴太阳跟踪系统的研究    曾利霞

基于太阳能热能利用的掺杂聚合物光纤的研究    熊威

太阳能辅助CO_2混合热泵空调系统研究    刘剑

基于腔体吸收器的菲涅尔反射式聚焦型太阳能集热器    林蒙

韩中两国新可再生能源政策比较与合作展望    许泰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