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河北地区农村住宅太阳能供热系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5:30
热度:

河北地区农村住宅太阳能供热系统研究【摘要】:在化石能源日趋枯竭,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代,各国都已采取不同措施,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

【摘要】:在化石能源日趋枯竭,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代,各国都已采取不同措施,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不断增长,导致近年来建筑能耗不断飙升,在为人类提供舒适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由于化石能源的紧缺与环境问题的激化,迫使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逐步走向市场。 本文从河北地区的气候及太阳能资源状况出发,通过对该地区所属建筑热工分区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农村住宅形式特点和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得出本地区村镇两大类典型住宅的耗热量指标和采暖热负荷指标,并对广大寒冷地区的农村传统住宅各部分围护结构的耗热量进行分析,提出对传统建筑的节能改造建议。以节能建筑或改造建筑为基础,分析了该地区太阳能采暖的可行性,为提高系统使用效率、缩短投资回收年限,增设了太阳能供热水系统,在非采暖季节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对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最佳安装倾角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出河北各地区太阳能利用中集热器全年最佳安装倾角和采暖期最佳安装倾角,并以石家庄为例与常规倾角进行对比,在满足夏季供热水负荷的前提下使冬季采暖期内单位集热面积上的集热量比采用常规倾角提高了40.68MJ。 在太阳能采暖、供热水系统分析设计中,对石家庄地区的太阳能保证率进行分析,得到了可使系统经济性最佳的太阳能保证率范围为35%-42%。分析了该地区农村可用辅助热源,通过分析对比确定以生物质燃料作为太阳能供热系统的辅助热源,经济性和环保效益都优于其它热源,并确定辅助热源设备在系统中的设置位置及方式,以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式满足用户的热舒适度要求。最后,用静态法和动态法对系统的节能量和投资回收年限进行了验证。为太阳能采暖系统在农村住宅中的推广利用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住宅 采暖热负荷 太阳能采暖系统 采暖期最佳倾角 太阳能保证率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83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5
  • 1.1.1 全球能源现状12-13
  • 1.1.2 我国的能源消费13-14
  • 1.1.3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8
  • 1.2.1 国外现状15-16
  • 1.2.2 国内现状16-18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18-21
  • 1.3.1 研究方法18-19
  • 1.3.2 研究内容19-21
  • 第2章 村镇住宅特点及太阳辐射21-32
  • 2.1 河北地区的气候特点21-22
  • 2.1.1 气候特征21
  • 2.1.2 建筑热工分区21-22
  • 2.2 农村建筑的耗热量分析22-28
  • 2.2.1 农村建筑特点22-23
  • 2.2.2 围护结构耗热量23-26
  • 2.2.3 农村住宅采暖热负荷26-28
  • 2.3 太阳辐射28-29
  • 2.3.1 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28-29
  • 2.4 地面上的太阳辐射29-31
  • 2.4.1 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29-30
  • 2.4.2 斜面上的太阳辐射30-31
  • 2.5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倾角的优化分析32-48
  • 3.1 影响集热量的因素32
  • 3.2 倾角优化的可行性32-33
  • 3.3 水平面上太阳辐照量的分析计算33-36
  • 3.3.1 确定计算基准、整理数据33-34
  • 3.3.2 水平面上总辐射的直射、散射分离34-36
  • 3.4 确立数学模型36-39
  • 3.4.1 各向同性模型37
  • 3.4.2 各项异性模型37-39
  • 3.5 结果处理及分析39-45
  • 3.5.1 各月辐照量与倾角的变化关系40-41
  • 3.5.2 方位角γ_s=0时的最佳倾角41-42
  • 3.5.3 方位角γ_s与辐照量的变化关系42-43
  • 3.5.4 不同γ_s对应的最佳倾角43-44
  • 3.5.5 最佳倾角下的各月辐照量44-45
  • 3.6 对比分析45-47
  • 3.7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太阳能采暖、供热水系统方案48-68
  • 4.1 系统形式48-49
  • 4.2 集热系统49-58
  • 4.2.1 太阳能集热器种类及特点50-51
  • 4.2.2 集热系统分类51-53
  • 4.2.3 集热系统设计53-58
  • 4.3 蓄热系统58-60
  • 4.3.1 采暖系统储热水箱59-60
  • 4.3.2 供热水水箱60
  • 4.4 室内系统60-61
  • 4.4.1 室内散热系统分类及特点60-61
  • 4.4.2 地板辐射采暖形式61
  • 4.5 辅助热源的选择61-65
  • 4.5.1 辅助热源类型62-63
  • 4.5.2 辅助热源安装位置63
  • 4.5.3 辅助热源的经济性比较63-65
  • 4.6 自动控制及保温65-66
  • 4.6.1 控制系统65-66
  • 4.6.2 管道保温层厚度66
  • 4.7 本章小结66-68
  • 第5章 系统经济性和环境效益分析68-74
  • 5.1 系统经济性分析68-72
  • 5.1.1 系统成本68-69
  • 5.1.2 系统节能量69-70
  • 5.1.3 系统节省费用及投资回收期70-72
  • 5.2 系统减排量72-73
  • 5.3 本章小结73-74
  • 结论与展望74-76
  • 致谢76-77
  • 参考文献77-81
  • 作者简介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8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和辅助热源联合采暖的评价    刘舰;于戈;

美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业考察报告    

我国建筑节能战略研究    江亿;

日本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姜雅;

农村住宅建筑节能分析    崔艳琦;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张正敏 ,王革华 ,高虎

日本、韩国能源发展政策及借鉴意义    赵芳;

寒冷(B)地区农村住宅能耗调研及分析    孙瑞娟;吕建;杨洪兴;王丽文;

浅谈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方略    陈郁;秦奋;余明全;

生物质燃料成型技术研究现状    李美华,俞国胜

我国太阳能供暖的研究与分析    何涛;郑瑞澄;路宾;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陆海波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安丽

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用逐时相对湿度生成方法    高庆龙;杨柳;刘大龙;王丽娟;

中国采暖与空调负荷的分布特征及与外界影响要素的关系    吕思强;永村一雄;井川憲男;

节能多孔砖墙体热工性能的数值计算及应用分析    王晓璐;黄大宇;

西安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规模化供热适宜性研究    刘寅;李安桂;周光辉;

四川省被动式太阳房气候分区探讨    祁清华;冯雅;谷晋川;

关于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取值    刘艳峰;王莹莹;孔丹;

基于设计选型及现场实测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的分析    余鹏;唐辉强;

以蒸汽型替代直燃型中央空调    陈卫中,张荣玲

谈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送风量的计算方法    范恩强;张自军;侯峰;

日光温室采光与下挖深度优化设计    李霞;于贤昌;艾希珍;李清明;

制冷机组冷凝器热回收技术    吴喜平;李竞;

论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    段宗志;李大华;

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

我国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应用发展探讨    邸芃;王垚;

消防水池蓄热的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性能分析    庾汉成;李晶;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上海地区多联式空调系统全年动态能耗分析    陈茂科;胡松涛;周睿;王刚;李绪泉;

建筑物能效跟踪、控制、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王德林;冯廷龙;唐宏伟;陶金;李刚;

分散空调系统之集约型空气处理机组    丁欢庆;

地源热泵与冰蓄冷复合空调系统初探    王茂盛;刁乃仁;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    杨莉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    曾志辉

多晶硅及碲化镉薄膜光伏材料关键制备技术的研究    罗翀

淀粉/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谢斌飞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玻璃幕墙安全性能评估及其面板失效检测技术    刘小根

榆林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    宋敏

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张伯松

江苏省沿海潮间带风电产业综合评价研究    严晓建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    亓玉栋

热电厂能量利用与节能技术改造研究    李华

河南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一体化设计研究    刘磊

生物质及其热解液体产物分析研究    马梅英

大型热电厂间接连接供暖系统对新型墙体节能建筑供暖能耗分析    赵博

基于TRNSYS的空调系统自动控制仿真器的开发    迟光亮

建筑热质与太阳能空气采暖耦合作用研究    杨文晓

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吴启任

WSAC居住建筑热响应特性的研究    姚微

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建模与设计    陈丽

农村住宅节能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刘建龙;陈文;谭超毅;

我国建筑节能改造对策与融资渠道研究    杨树凡;鲁永奇;张劲;唐羽;王立娟;

太阳集热器的分析与选用    罗运俊;

日本的能源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马荣升

对21世纪中国环境问题的思考    邹逸麟

中国严寒和寒冷地区城镇住宅采暖耗能影响因素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陈莉;李帅;方修琦;陈坤;

冀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节能设计的分析    董海荣;祁少明;韩春咏;

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刘全根

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影响因子及其可能的气候效应最新研究进展    申彦波;赵宗慈;石广玉;

建筑节能新技术——相变储能建筑材料    周剑敏,张东,吴科如

    建设部部长 汪光焘

    涂逢祥 王庆一

基于与太阳能建筑结合的室内热环境研究    魏生贤

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优化分析    葛昕

太阳能低温热水地板辐射系统的仿真    张峰

相变蓄热式家用太阳热水系统国外研究进展    薛怀生;操恺;王凤玲;

水源热泵辅助太阳能供暖    施恂根;苏华;苏劲松;

天津奇信办公楼太阳能空调系统设计与研究    王岩;张广宇;张鹏;何建清;

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在农村住宅中的应用    李忠;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应用及经济性分析    郑瑞澄;

济宁鲁兴小区太阳能热水工程    李玉龙;

主动式太阳房的应用技术    周燕,谢军龙,沈国民,胡海峰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太阳能建筑研究与示范    郑瑞澄;

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的实验研究    黄涛;赵军;

较大规模集中式住区级跨季节蓄热型太阳能供热系统参数研究    张广宇;于国清;何建清;

太阳能供热系统辅助热源的研究    孟繁晋;

西北地区居住建筑太阳能供暖保证率    刘艳峰;鱼亚丽;孔丹;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热泵热水系统的比较分析    黄涛;袁东立;程洪涛;

太阳能冷暖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模拟研究    黄涛;袁东立;狄彦强;

我国太阳能供暖的研究与分析    何涛;郑瑞澄;路宾;

太阳能采暖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用    朱敦智;刘君;芦潮;

基于太阳能供热应用的探索    张欣苗;梁梦宽;

太阳辐射分析与集热器倾角优化求解    祖文超;左廷荣;戎卫国;

太阳能热泵技术及其供热应用    李军凯;范亚云;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住宅应用中如何实现安全、耐久、经济、适用    赵国华;

国内首个蝶式太阳能供热系统在御道口成功运营    刘阜民 王利国

江苏双能变频太阳能供热系统助推产业升级    记者蒙华 刘荣慧

节能,从“循环”到“替代”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员、上海市社科院特聘研究员 周锦尉

晴天节煤35%以上    记者 胡宇芬

节能大军中活跃着企业身影    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亟须发展太阳能    王永珍 兰锋

清洁建筑的未来很美好    高峰

“金牌”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吕国英 本报特约通讯员 姚贵宝 王立华

在解放思想中求突破    本报记者 吕国英 本报特约通讯员 姚贵宝 华宣

集成住宅展现未来国际住宅发展趋势    本报记者 王惠玲

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应用研究    赵振华

太阳能直接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参数的优化研究    吴兆武

复合式太阳能供热系统研究    祖文超

太阳能热水蓄热采暖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王选

寒冷地区村镇住宅建筑太阳能采暖系统研究    康玉东

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的研究    甘建红

兰州太阳能热泵和电锅炉联合运行系统的分析    冯俊芝

太阳能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特性与优化研究    程磊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研究    侯晓侠

太阳能采暖系统在小城镇住宅建筑中应用技术的研究    卜亚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