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华北地区气候暖干化的农业适应性对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0:28
热度:

华北地区气候暖干化的农业适应性对策研究【摘要】:通过对华北地区1951-2000年的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并作出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和平均降水变化图,得出华北地区50多年来

【摘要】:通过对华北地区1951-2000年的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并作出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和平均降水变化图,得出华北地区50多年来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气温明显升高,冬季表现最为明显,降水明显减少,夏季表现最为明显。接着采用降水量减去同时期蒸发力的方法,从水分平衡的角度分析了气候暖干化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得出近50年来,华北地区年及季的水分亏缺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春季亏缺尤为严重,加剧了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然后通过大量农业实验数据,分析了气候暖干化对农作物产量、品质、病虫害及化肥农药的使用的影响,得出气候暖干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害处远大于利处。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华北地区农业应对气候暖干化的主要问题是水问题,然后通过具体实例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以下具体建议与适应性对策:积极推广和普及农业节水技术;推广集水保水技术;因水制宜调整农作物类型,发展优势作物;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布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民气候适应意识。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
【关键词】华北地区 气候暖干化 适应性对策
【基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国家重点学科项目(SNNUHG04007)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LQG0504) 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02JAZDXM770014)
【分类号】:S162
【正文快照】: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山西、山东和河南7省(区),共有耕地面积3 630.2×104hm2,占全国耕地总面积(13 003.8×104hm2)的27.916%,其中灌溉耕地面积为1 678.4×104hm2,占耕地面积的46.42%。华北地区粮食作物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一年两熟,兼有水稻、豆类和薯类等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潮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对策    丁丽佳;

APSIM模型应用于华北平原作物生产潜力和节水优化模式    王琳

气候变率和变化对中国北方冬小麦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宁金花

华北平原农业节水实用措施试验研究    杨晓光,陈阜,宋冬梅,宫飞,朱文珊

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数值模拟    周林,王汉杰,朱红伟

CO_2对冬小麦和大豆籽粒成分的影响    高素华,王春乙

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量短缺对农业的压力及对策    李新

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性    郭志梅,缪启龙,李雄

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刘晓英,林而达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发育及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张宇,王石立,王馥棠

华北平原灌溉农田的土壤水量平衡和水分利用效率    姜杰,张永强

太行山前平原农牧结构模式评价与配套技术体系    王智平,刘爱民

华北地区水资源及水安全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夏军,刘孟雨,贾绍凤,宋献方,罗毅,张士峰

近40a来新疆河流洪水变化    李燕

多年冻土区块、碎石护坡冷却作用的对比研究    孙志忠,马巍,李东庆

甘肃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    康尔泗,李新,张济世,胡兴林

青藏铁路建设冻土工程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拉有玉,张鲁新

我国过去50a来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Ⅱ):月系列    叶柏生,李翀,杨大庆,丁永建,沈永平

玛曲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王素萍;宋连春;韩永翔;冯建英;

长江源沱沱河区45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张国胜;时兴合;李栋梁;汪青春;戴升;

“冷却路基”方法在青藏铁路上的应用    程国栋;孙志忠;牛富俊;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碎石护坡降温作用及效果分析    孙志忠;马巍;李东庆;

遥感技术监测土壤侵蚀    陈旭

保水剂在新疆葡萄、大枣上的应用与经济效益分析    杜建军;崔英德;尹国强;贾振宇;黎新明;廖列文;朱才毅;张斌;再娜甫·艾买提;孟新光;

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    刘梅冰;陈兴伟;

西安市城市人造水面水质变化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    高榕;刘翔;王志盈;薛晓烜;王萍;何延新;王亚虹;

简析西安市(氵产)河城市人造水面富营养化状况    高榕;刘翔;孟小兰;赵庆;王志盈;

浐河城市人造水面水质变化特征与污染控制对策    高榕;刘翔;王志盈;薛晓烜;王萍;王亚虹;何延新;

石羊河中下游气候变化检测    张宝军;马金珠;

气候变暖对甘肃省风能资源的影响及应用对策建议    林纾;陆登荣;陶健红;杨苏华;瞿汶;郝志毅;龚建福;

西北干旱区区域气候模式气候-生态双向耦合试验研究    宋帅;卜敏;杜鹏辉;王汉杰;符淙斌;

农业水资源安全定义的内涵和外延    刘布春;梅旭荣;李玉中;

桂西山地灾害的监测、预测及其对策    韦革宁;廖胜石;

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肖春旺

水权市场与农用水资源配置    葛颜祥

基于NOAA卫星的冬小麦冠层表面温度估算及初步应用的研究    刘云

植被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变化雷达探测模型和应用研究    杨虎

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管理系统研究    张智

水资源需求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    汪党献

水利战略动态管理——水利战略形态转换研究    汪群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分析及模拟预测    李梅

黄淮海平原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侯满平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拟    熊伟

嫩江平原农田防护林节水潜力及其经济效益研究    王宇

白洋淀湿地水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李建国

气候变化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小麦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杜瑞英

北方旱农区主要农作物农田水份生产潜力研究    李三爱

北方地区大面积作物生产对地下水的影响——以洛惠渠灌区为例    陈克强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闽楠光合性状的影响    韩文军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赵峰

分根区交替灌溉条件下桃树蒸腾过程监测与模拟    龚道枝

青海湖水位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马福印

营口市用水现状分析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对策研究    胡伟

中国近期自然灾害程度的区域特征    刘燕华,李钜章,赵跃龙

层次分析法在热带气旋灾害影响评估模式中的应用    李春梅;罗晓玲;刘锦銮;何健;

基于遗传算法的洪水灾情评估神经网络模型探讨    金菊良,魏一鸣,杨晓华

地质灾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初步探索    马宗晋,高庆华,张业成,张梁

理化因子对白僵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    李文华,王中康,殷幼平,夏玉先,彭国雄

几种虫生真菌附着胞的荧光显微及扫描电镜观察    樊美珍,黄勃,王建林,王滨

粉拟青霉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序列和蛋白质分析    黄勃;汪章勋;樊美珍;李增智;

水稻抗瘟性研究进展    董继新,董海涛,李德葆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综述)    蒋琳,马承铸

丝状真菌三孢布拉霉DNA的提取研究    单志萍,孟妤,姜文侯

陇东黄土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对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姚玉璧;李耀邦;张谋草;王位泰;张秀云;

林业有害生物2002年发生情况与2003年发生趋势预测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谷地云冷杉林衰退机理的研究    王庆贵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生态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    骆有庆

美国白蛾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分析与损失评估研究    赵铁珍

中国耕作制度近50年演变规律及未来20年发展趋势研究    李立军

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    黄铁庄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拟    熊伟

浑善达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自然力在沙地草地恢复中的应用    刘美珍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崔和瑞

山西省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与封闭性栽培技术的研究    董方红

河北省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生产潜力、比较效益及合理集约度研究    陈建伟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经济评价    阎彩萍

北方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及风险区划研究    王素艳

河北省小麦生产力估算及施肥案例分析    张强

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建模方法研究    魏远莉

华北地区冬小麦与夏玉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研究    罗遵兰

北京地区气候背景下旱稻灌溉模式的研究    张秋平

北方旱农区主要农作物农田水份生产潜力研究    李三爱

河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生产的限制因素研究    夏爱萍

黄淮海平原典型区域的水问题和水管理    吴凯,唐登银,谢贤群

华北平原农业节水实用措施试验研究    杨晓光,陈阜,宋冬梅,宫飞,朱文珊

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分区与节水途径初探    傅国斌

工业用水零增长的条件分析——发达国家的经验    贾绍凤

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    李秀彬

中国资源安全研究的进展及问题    王礼茂,郎一环

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问题与挑战    夏军

潮河流域时变增益分布式水循环模型研究    王纲胜,夏军,谈戈,吕爱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区域持续发展    傅肃性,张崇厚,曹桂发,李发祥

中国近50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王翠花,李雄,缪启龙

华北地区春季和夏季降水特征及与气候相关的分析    马京津;高晓清;曲迎乐;

向外长波辐射与我国华北地区旱涝关系的初步研究    李月洪,刘煜

陆面植被类型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范广洲,吕世华

华北地区水汽含量及降水量分布特征分析    王旭丹;王立亚;

华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石英;高学杰;吴佳;Giorgi F;

1979—2008年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特征    张红雨;周顺武;张国勇;李毓富;李新生;

华北地区汛期降水的一个分析研究    李崇银

华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光温条件的影响    王贵生,苗峻峰

华北地区热带气旋降水量的气候诊断    余锦华,荣艳淑,曹丽青

华北地区地表气温观测中城镇化影响的检测和订正    周雅清;任国玉;

华北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    潘滇;徐建芬;彭卫刚;

东亚海陆热源差异指数及其与环流和降水的关系    张博;

天津市2000年初夏异常少雨干旱物理成因分析    丁瑞;

华北地区春季4月降水与海—气异常的相关分析    李智才;宋燕;闫冠华;吴效中;

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顾伟宗;孙照渤;黄亮;

我国春季气候年代际变化与夏季气候变化的差异    周连童;黄荣辉;

华北地区未来30年气候变化趋势模拟研究    柳艳香;吴统文;郭裕福;颜京辉;

华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对夏季水汽输送的影响    马京津;

华北地区近50年干旱区域及强度特征的演变分析    荣艳淑;段丽瑶;

中国北方气候暖干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技术    邓振镛;张强;王强;倾继祖;黄蕾诺;刘文婧;徐金强;

今年冬天到底会多冷    本报记者 胡春萌

三大原因导致东北华北干旱    崔洁王志海

华北地区“航空气象服务年”活动成效显著    通讯员 朱强 申红喜

北方为何4月多“吹沙”    霍寿喜

“五一”将近,为何寒意不去?    本报记者 刘毅

华北地区夏季极端天气交流会召开    通讯员 孙庶玥 魏树田

我国暴雨及其灾害    刘立成

这个初春有点怪    本报记者  梁建刚 林环 尤莼洁 陈汶鑫 实习生 郭艺珺

北方旱情持续 严重影响春播    郭起豪

气候变暖 环境问题首当其冲    王建忠

大范围气候变化与华北干旱研究    荣艳淑

引起华北持续干旱的环流异常型及其与西北干旱区热力变化的关联    周连童

亚洲夏季风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关系的研究    周晓霞

华北汛期降水的多尺度变化及其大尺度降水条件的演变研究    刘海文

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的遥相关及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刘芸芸

华北暴雨形成机理研究    杨帅

地基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研究    李国平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100hPa高度场异常的关系    孙燕

华北地区气溶胶分布和层积云结构特征研究    范烨

华北地区空中水汽含量的演变特征    韩军彩

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形成机制的分析研究    赵玉广

华北夏季降水年代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顾伟宗

台风活动对华北汛期降水影响的研究    建军

20世纪华北地区的水旱灾害及防救措施研究    王晓卿

2003年1月4~5日华北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诊断分析    于凤英

华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与海陆气压指数关系的分析    项连东

近四十年中国盛夏降水和温度特性变化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李红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