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高温煤气脱硫剂金属氧化物间的相互作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3:09
热度:

高温煤气脱硫剂金属氧化物间的相互作用【摘要】:煤基多联产技术是目前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主要途径,中高温煤气净化脱硫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但脱硫剂在循环使用中稳定性下降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主

【摘要】: 煤基多联产技术是目前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主要途径,中高温煤气净化脱硫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但脱硫剂在循环使用中稳定性下降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复合金属氧化物是提高中高温煤气脱硫剂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深入了解复合金属氧化物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改善中高温煤气脱硫剂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结合“973”项目“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的多联产应用的基础研究(2005CB221203)”的工艺要求,采用热分解法、沉淀法制备了ZnO、Fe_2O_3、CuO、MnO_2、CaO单一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并且通过干混法,以不同摩尔比得到一系列的复合(双组分)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在固定床上对制备的脱硫剂活性进行了评价,气氛组成为40%H_2、0.4~0.6%H_2S、N_2平衡,空速为3600h~(-1),温度为500℃。采用XRD对硫化前后脱硫剂样品的物相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XPS对硫化前后脱硫剂样品进行了表面分析,并利用TPR对新鲜脱硫剂还原性能进行了测试,对高温煤气脱硫剂金属氧化物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金属氧化物较单一的金属氧化物的脱硫效率高,克服了单一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脱硫过程中的波动现象,硫容也有较大提高,并保持较高的水平。金属氧化物复合存在最佳比例的选择。复合金属氧化物的脱硫效率高低与是否形成新的物相没有必然联系,物质量的不同对物相没有影响。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较相应单一金属氧化物还原温度低,即在新鲜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中没有形成新的物相,或者形成的新的物相的量较少,这与XRD的表征结果相一致。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表面金属的原子比率与制备过程的原子比是不一致的,在硫化过程中,表面金属原子比是变化着的,一部分金属原子向表面迁移,一部分金属原子向体内迁移。 【关键词】:高温煤气脱硫 金属氧化物 相互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1.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选择13-32
  • 1.1 高温煤气脱硫的重要性13-15
  • 1.2 高温煤气脱硫剂15-26
  • 1.2.1 单一金属氧化物脱硫剂16-21
  • 1.2.1.1 氧化铁脱硫剂16-17
  • 1.2.1.2 氧化锌脱硫剂17-18
  • 1.2.1.3 氧化钙脱硫剂18-19
  • 1.2.1.4 氧化铜脱硫剂19
  • 1.2.1.5 氧化锰脱硫剂19-20
  • 1.2.1.6 氧化锡脱硫剂20
  • 1.2.1.7 氧化铈脱硫剂20-21
  • 1.2.2 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21-26
  • 1.2.2.1 铁酸锌脱硫剂21-23
  • 1.2.2.2 钛酸锌脱硫剂23-24
  • 1.2.2.3 铜锰脱硫剂24-25
  • 1.2.2.4 钙铁脱硫剂25
  • 1.2.2.5 锰铁脱硫剂25-26
  • 1.3 高温煤气脱硫研究现状26-28
  • 1.3.1 高温煤气脱硫剂中金属氧化物间的相互作用26-27
  • 1.3.2 气氛效应对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影响27-28
  • 1.3.3 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及其稳定性28
  • 1.4 目前高温煤气脱硫存在的问题28-30
  • 1.4.1 脱硫剂稳定性29
  • 1.4.2 还原气氛对脱硫剂的影响29
  • 1.4.3 高温煤气的脱硫反应器29-30
  •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方案30-32
  • 1.5.1 研究意义30
  • 1.5.2 研究内容30-31
  • 1.5.3 实验方案31-32
  • 第二章 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评价与表征方法32-43
  • 2.1 脱硫剂制备方法32-33
  • 2.2 脱硫剂制备33-38
  • 2.2.1 氧化锌的制备34-35
  • 2.2.2 氧化铁的制备35
  • 2.2.3 氧化钙的制备35-36
  • 2.2.4 氧化铜的制备36
  • 2.2.5 氧化锰的制备36
  • 2.2.6 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制备36-38
  • 2.3 脱硫剂的硫化评价38-40
  • 2.3.1 硫化评价装置38-39
  • 2.3.2 脱硫剂硫化反应条件39
  • 2.3.3 脱硫剂硫化评价39
  • 2.3.4 分析方法39
  • 2.3.5 脱硫剂硫化评价指标39-40
  • 2.3.6 脱硫剂穿透硫容的计算40
  • 2.4 TPR的实验条件40-42
  • 2.4.1 实验装置40-42
  • 2.4.2 TPR实验条件42
  • 2.5 脱硫剂的XRD表征42
  • 2.6 脱硫剂的XPS表征42-43
  • 第三章 高温煤气脱硫剂的硫化行为43-62
  • 3.1 单一金属氧化物硫化行为43-46
  • 3.2 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硫化行为46-60
  • 3.2.1 复合ZnFe系46-47
  • 3.2.2 复合ZnCu系47-49
  • 3.2.3 复合ZnMn系49-50
  • 3.2.4 复合ZnCa系50-52
  • 3.2.5 复合CuFe系52-53
  • 3.2.6 复合MnFe系53-55
  • 3.2.7 复合CaFe系55-56
  • 3.2.8 复合CaCu系56-58
  • 3.2.9 复合CaMn系58-59
  • 3.2.10 复合CuMn系59-60
  • 3.3 小结60-62
  • 第四章 高温煤气脱硫剂的物相变化62-80
  • 4.1 引言62
  • 4.2 单一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脱硫前后的物相变化62-67
  • 4.2.1 ZnO62-63
  • 4.2.2 Fe_2O_363-64
  • 4.2.3 CuO64-65
  • 4.2.4 MnO_265-66
  • 4.2.5 CaO66-67
  • 4.3 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脱硫前后的物相变化67-78
  • 4.3.1 复合ZnFe系67-69
  • 4.3.2 复合ZnCu系69-70
  • 4.3.3 复合ZnMn系70-71
  • 4.3.4 复合ZnCa系71-72
  • 4.3.5 复合CuFe系72-73
  • 4.3.6 复合MnFe系73-74
  • 4.3.7 复合CaFe系74-75
  • 4.3.8 复合CaCu系75-76
  • 4.3.9 复合CaMn系76-77
  • 4.3.10 复合CuMn系77-78
  • 4.4.小结78-80
  • 第五章 高温煤气脱硫剂的还原性能80-87
  • 5.1 引言80
  • 5.2 单一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TPR实验与结果80-81
  • 5.3.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还原行为81-85
  • 5.3.1 复合ZnFe系81-82
  • 5.3.2 复合ZnCu系82-83
  • 5.3.3 复合ZnMn系83
  • 5.3.4 复合ZnCa系83-84
  • 5.3.5 复合CuFe系84
  • 5.3.6 复合MnFe系84-85
  • 5.4 小结85-87
  • 第六章 高温煤气脱硫剂的表面分析87-104
  • 6.1 引言87
  • 6.2 复合金属氧化物的表面特征87-103
  • 6.2.1 复合ZnFe系87-89
  • 6.2.2 复合CuFe系89-92
  • 6.2.3 复合CaFe系92-94
  • 6.2.4 复合ZnCu系94-96
  • 6.2.5 复合ZnCa系96-98
  • 6.2.6 复合CaCu系98-101
  • 6.2.7 复合ZnMn系101
  • 6.2.8 复合MnFe系101-102
  • 6.2.9 复合CaMn系102
  • 6.2.10 复合CuMn系102-103
  • 6.3 小结103-104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104-106
  • 7.1 结论104-105
  • 7.2 今后工作设想105-106
  • 参考文献106-113
  • 致谢113-114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1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超声辅助浸渍法制备 γ-Al_2O_3负载铜锰基吸附剂及其脱硫性能的研究    张莹

添加CeO_2对ZnFe_2O_4/ASC脱除中高温煤气中H_2S的影响    郭婷

铁钙混合氧化物脱硫剂的硫化与再生过程研究    李彦旭,宋靖,李春虎,郭汉贤,谢克昌

ZnFe_2O_4高温煤气脱硫剂的还原与硫化    朴玲钰,李春虎,李彦旭

纳米ZnO脱硫剂硫容的测定及其测定条件的研究    邵纯红;闫波;李芬;姜安玺;余敏;

铁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的活性评价及表征    许鸿雁,李春虎,梁美生,王永刚

各种金属氧化物高温脱硫性能比较    侯相林,高荫本,陈诵英

热煤气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侯相林,高荫本,陈诵英

H_2S、SO_2的吸附(干法)脱除研究进展    江德恩,赵璧英,谢有畅

热煤气净化和脱硫技术的研究及开发    彭万旺,步学朋

高温煤气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曹晏,张建民,王洋,张碧江

高温煤气脱硫剂的研究进展    梁美生,李春虎,谢克昌

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行为及助剂影响规律的研究    樊惠玲

铁酸锌高温煤气脱硫行为及气氛效应研究    梁美生

氧化铈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与活性评价    高春珍

Ln_2O_3/x-13分子筛担载型催化剂在合成DOP中的催化活性    吕布,吴培云

硫化氢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刘小群,江宏富,姚文锐

Ln_2O_3/x-13分子筛担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合成DOP中的催化活性    王守柱,陈其瑞

过渡元素原子“例外”电子层结构的浅释    盛恩宏,杜俊,倪申宽

过氧化钠共热制备铋酸钠初探    周云;

一种确定铬酸铅沉淀最佳实验条件的方法    么鹏丽,陈建,肖仁海

纳米金属催化剂在推进剂中应用进展    康永;

AP/HTPB复合推进剂用纳米Co粉的制备    邓国栋;刘宏英;段红珍;

拓扑指数~mE及其对无机物理化性质的预测    徐士友,贾秀华,丁从文,杨君

新型脱除SO_2催化剂的研究    陈实,吴锋,王国庆,李汉军

开发CO_2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崔卫民;田明奎;

脱毒催化剂现状及其进展    赵骧;

助剂对催化剂CuO/Al_2O_3/CC活性的影响    董国君;郝树甫;龚凡;

高温煤气脱硫剂研究进展    宋娥媚;谢丽娜;

“3·8”黄磷喷溅燃烧事故的研究    彭历;

铁系氧化物同时脱除合成气中羰基硫和硫化氢    柏勇;吴亭亭;张德祥;

开发CO_2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崔卫民;田明奎;

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浅谈熵和亨利定律    李瑞芳;肖雨;张菲;许秀芳;

无机化学教科书中锌锰干电池反应机理探究    陈经涛;

我国焦炉煤气脱硫技术现状    张振国;包向军;赵鹏;何亚斌;

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二硫化碳、噻吩的加氢性能研究    杨敏建

纳米碳纤维的批量制备技术与装置研究    张勇

分级式合成气初步净化系统中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机理与结构特性研究    崔洁

栲胶脱硫工艺副产物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牛艳霞

基于Binol和氨基酸的Salen-锰(Ⅲ)手性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以及催化性质的研究    陈龙海

IGCC电站二氧化碳捕集研究    迟金玲

铜锌族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    陈伟

锂离子电池5V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杨同勇

硫酸亚铁SCR催化剂脱硝机理及制备研究    任雯

钴基催化剂费托合成反应动力学及浆态床反应器数学模拟    钱炜鑫

利用钢厂赤泥和碱厂白泥研制燃气(H_2S)脱硫剂    王志涛

甲醇气相脱水制二甲醚的催化剂研究    汤红池

气化炉渣口熔渣流动特性研究    张建法

铁锰系氧化物脱除合成气中羰基硫的应用基础研究    柏勇

超声浸渍法、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温煤气脱硫剂    孙剑峰

乙二醇和液体燃料合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葛晓岚

非均相类Fenton试剂的制备及其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郭晶晶

优化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资源税改革研究    曹海斌

添加钒对Pd/Al_2O_3-TiO_2催化剂上醇醛催化氧化性能及表面特性的影响    张娜

超临界水浸渍法制备炭基负载金属氧化物中温脱硫用吸附剂的研究    邱彪

硫化氢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刘小群,江宏富,姚文锐

洁净煤技术的应用领域    熊一权;

氧化铈在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的作用——Ⅰ.铜和铈负载型氧化物中的氧的性能    卢冠忠,汪仁

氧化铈在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的作用 Ⅳ.在负载型Cu-Mn-Ce-O催化剂上甲苯的催化燃烧    卢冠忠,汪仁

CeO_2和La_2O_3改性Pd/γ-Al_2O_3甲醇低温分解催化剂的研究 Ⅰ.CeO_2改性Pd/γ-Al_2O_3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    杨成,任杰,孙予罕

超声波辅助化学镀制备Ni-B/MgO催化剂及其催化加氢性能    葛少辉;吴志杰;张明慧;李伟;牟诗诚;陶克毅;

负载活性炭催化氧化技术及其进展    赵雪娜,迟文波,池金志

热煤气脱硫——铁酸锌脱硫剂的优化    刘早春,沙兴中

多孔脱硫剂孔结构的特性    赵敬德;刘妮;

钛酸锌脱硫剂性能的试验研究    姚宏伟

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行为及助剂影响规律的研究    樊惠玲

铁酸锌高温煤气脱硫行为及气氛效应研究    梁美生

CuO/γ-Al_2O_3及其改性催化剂脱硫脱硝性能研究    赵清森

铁锰基吸附剂中温脱硫性能及气氛效应的研究    任秀蓉

铁锌脱硫剂的研究    杨艳

中低温下(350—450℃)铁酸锌脱硫剂的制备、表征与活性评价    许鸿雁

氧化铈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与活性评价    高春珍

超声波和微波联合萃取和氧化脱除煤中硫    王建成

新型炭载氧化物低温烟气脱硫剂的研究    马建蓉

金属Ce表面氧化反应XPS研究    罗丽珠

改性活性半焦脱除原料气中H_2S的研究    吴建芝

以粉煤灰为载体的铁铈高温煤气脱硫剂脱硫行为的研究    谢巍

半焦的活化及脱灰研究    史磊

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再生研究    侯鹏飞

半焦负载锌锰铜吸附剂的加压浸渍法制备及其中温煤气脱硫性能的研究    郑仙荣

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中煤气净化技术的选择    许世森

磷钼杂多化合物脱硫热力学可行性与硫磺生成机理研究    王睿

贵州高岭土的物质成分和热物理特性研究    陈大梅,姜泽春,蒋九余

高温煤气脱硫剂研究进展    张金昌,王树东,吴迪镛

T302锌锰系脱硫剂脱除H_2S在的宏观动力学    李彦旭,张栓兵,郭汉贤

丹麦Haldor Topsoe A/S环保技术简介    李友琥

浸渍活性炭脱除低浓度H_2S的研究    谭小耀,吴迪镛,袁权

加压热煤气脱硫工艺研究    彭万旺,王乃计,步学朋,戢绪国,陈庆,邓一英,边文,谢可玉

高温煤气脱硫吸附剂的研制    应幼菊,宋文立,余洁,谢恩情

分析评价大型IGCC电站中煤气净化工艺的设备和技术特点    许世森,危师让

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行为及助剂影响规律的研究    樊惠玲

国外高温煤气脱硫剂研究进展    张剑锋

氯丁二烯弹性体的硫化体系    

含硫化镁的氯磺化聚乙烯胶料及硫化胶的性能    НосниковА.Ф;БлохГ.А.;

石墨炉原子化器中氧在原子化过程的作用    郑衍生

硅烷系废气的高效处理方法    齐藤纯;尹恩华;

金属表面与初生氧化物的原子象    叶恒强;D.J.Smith;

混配型杂多钼酸催化乙醇制乙醛的研究    顾达,朱炳根,徐延瓞

ZnO瓷粉/Ag复合材料的电学特性    屈少华;

专利信息(Ⅳ)    

白酒中固形物的形成解析    胡名志;

金属氧化物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张招柱;薛群基;沈维长;刘维民;

过度金属氧化物Ti_2O_3的高压Raman,光谱研究    游淑洁;靳常青;陈良辰;

远红外辐射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    李波;王宝明;

Sol-gel制备超细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耿银行;蒋家兴;赵剑曦;

可控合成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材料的绿色方法研究    张宏晔;孙振宇;谢芸;刘志敏;

金属氧化物纳米晶的表面控制及其气敏特性研究    匡勤;韩锡光;谢兆雄;郑兰荪;

远红外辐射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综述)    李波;王宝明;

金属氧化物力场及其在界面过程中的应用    赵立峰;刘连池;孙淮;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催化降解甲醛气体的行为研究    胡忠阳;程晟;何茜;帅琴;吴超;

过渡金属氧化物及钒酸盐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马华;程方益;李春生;杨晓婧;周艳红;陶占良;陈军;

金属氧化物TFT背板产业有潜力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磊

内外市场相互作用 港股波动难免    郭信麟

中西药相互作用的机理(一)    

中西药相互作用的机理(二)    

谈谈经济与文化、道德的相互作用    睢阳区路河乡第一初级中学 吴卫星

如何发挥课堂教学中的相互作用    武都区汉王中学教师 张登云

电性和磁性可共处于特殊金属氧化物中    记者 刘霞

日精确计算出核子之间的强排斥相互作用    记者  董映璧

草药+NSAIDs有潜在危险    肖丽

电荷或磁极间相互作用演示托架    三明市列东中学 余雪璐

金属(金属氧化物)/氧化铝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刘梅

冷等离子体氢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基础研究    张玉文

溶液法化学合成微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    晏成林

光晶格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陈艳

主—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光电分析及人工神经网络预估研究    尚永辉

一维相互作用量子气体的基态和热力学性质    尹相国

金属氧化物对Pt上CO及甲醇电氧化助催化机理的研究    苑慧萍

微腔中多体系统的新奇量子相变及其调控    陈刚

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瘦肉精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规律    张秋兰

功能蛋白与药物相互作用的亲和色谱法研究    何媛

高温煤气脱硫剂金属氧化物间的相互作用    朱永军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NO_2传感器研究    夏晓东

尿素醇解制备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    王洪波

碳气凝胶的合成及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    计亚军

低维半导体氧化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马淑芳

瓜环的主客体化学研究    丛航

强非局域空间光孤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许超彬

深埋隧道软弱围岩与初期支护相互作用研究    王建华

碳化硅和若干金属氧化物辐照效应的研究    刘健

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及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江志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