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2:53
热度:

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传统化石能源日益衰减并带来生态危机之时,新能源越来越受到青睐。近年,从世界各国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传统化石能源日益衰减并带来生态危机之时,新能源越来越受到青睐。近年,从世界各国既定的能源战略来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各国未来能源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期,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尽合理,威胁着脆弱的能源安全体系。对此,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可持续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发展新能源提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发展新能源将有效弥补常规能源供应缺口、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多元化和缓解环境污染,使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青海省海西州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其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并且太阳能资源的储量高、连续性好,对高原的生态环境没有破坏性,这些情形共同决定了海西州特别适合发展太阳能产业。太阳能产业是海西州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地之一,但是太阳能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因此,优化太阳能产业资源的配置是提高海西州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导论部分重点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和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主要从现有文献出发,综述了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现代价值;第三部分,在概述中国化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能源结构,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措施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第四部分,以青海省海西州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了海西州太阳能产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海西州太阳能产业资源配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第五部分,对国内外太阳能产业资源配置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借鉴,并深入探讨了优化海西州太阳能产业资源配置的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 资源配置理论 新能源 太阳能产业 海西州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2;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导论10-28
  • 一、 研究背景10-13
  • (一) 国际背景:“中国能源威胁论”论调的高涨10-11
  • (二) 国内背景:我国能源安全日益迫切11-12
  • (三) 地区背景:青海省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12-13
  • 二、 研究意义13-14
  • (一) 理论意义13-14
  • (二) 现实意义14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14-21
  • (一) 国内外太阳能理论研究现状14-18
  • (二) 国内外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现状18-21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1-22
  • (一) 研究思路21-22
  • (二) 研究方法22
  • 五、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22-23
  • (一) 论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22
  • (二) 论文的创新点22-23
  • 六、 相关概念的界定23-28
  • (一) 资源和资源配置23
  • (二) 能源和新能源23-25
  • (三) 太阳能及太阳能产业25-28
  • 第一章 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综述28-36
  • 第一节 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28-29
  • 第二节 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主要内容29-33
  • 一、 马克思关于资源配置含义的阐述29-30
  • 二、 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30-33
  • (一) 封闭型的直接配置资源方式30-31
  • (二) 市场配置资源方式31-33
  • (三) 计划配置资源方式33
  • 第三节 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现实价值33-36
  • 一、 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33-34
  • 二、 有利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34-36
  • 第二章 中国化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形成及其实践36-49
  •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6-41
  • 一、 中国化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形成过程36-38
  • 二、 中国化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主要内容38-41
  •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的实践41-49
  • 一、 能源结构的经济学分析41-42
  • 二、 我国能源结构的现状42-45
  • 三、 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45-49
  • 第三章 青海省海西州太阳能产业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49-58
  • 第一节 海西州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9-54
  • 一、 海西州区域概况49-52
  • 二、 海西州太阳能产业发展状况52-53
  • 三、 海西州太阳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53-54
  • 第二节 海西州太阳能产业资源配置的模式54-56
  • 一、 资源配置模式54-55
  • 二、 海西州太阳能产业的资源配置模式55-56
  • 第三节 海西州太阳能产业资源配置的现状及配置目标56-58
  • 一、 海西州太阳能产业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56-57
  • 二、 现阶段海西州太阳能产业资源配置的目标57-58
  • 第四章 青海省海西州优化太阳能产业资源配置的对策58-66
  • 第一节 国内外太阳能产业资源配置的成功经验及对海西州的启示58-60
  • 一、 德国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政策借鉴58-59
  • 二、 山东省发展太阳能光热产业的技术借鉴59-60
  • 三、 国内外太阳能产业成功经验对海西州的启示60
  • 第二节 准确定位海西州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战略60-61
  • 一、 战略定位60
  • 二、 基本思路和原则60-61
  • 第三节 海西州太阳能产业优化配置的对策61-66
  • 一、 健全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62
  • 二、 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62-64
  • 三、 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64-65
  • 四、 大力支持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65-66
  • 结束语66-67
  • 参考文献67-71
  • 后记71-72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世界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发展趋势    李明强,王龙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及应用潜力    由世俊,孙贺江,马德刚,杨洪兴

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    芮明杰;刘明宇;

论马克思的资源配置理论    王元龙

关于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措施的探讨    陈甲斌

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陈颖健;孟浩;

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的状况与发展    谢光明

青海省藏区无电村“户户通”太阳能光伏电源户用系统工程    丁利华;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王宝辉;吴红军;刘淑芝;盖翠萍;

我国太阳能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宫自强,季福坤

区域产业链研究    龚勤林

试析资源配置方式的理论演进及中国的现实选择    寇跃

青藏高原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饶晓琴

论马克思的市场配置资源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王龙锋

中美柑橘产业资源配置的比较研究    成维

山东省太阳能转换产业发展的机制和对策研究    陈芳

政治本体探析    谭大友

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    杨竞业

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段勇;涂效华;

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税尚军;

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周智健;徐刚;

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    王浩斌;王飞南;

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    邓宏烈;

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    李银兵;

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白立强;

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    胡丰顺;

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炳林;

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颜杰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李怀涛;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    王淑芹;

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    杨生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    陈明凡;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    乔旋;

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赵春明;

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    吴群芳;

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    仰海峰;

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    丁建军

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    金哲

毛诗郑笺研究    孙永娟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    郝文斌

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    夏菲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    徐佳

中国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研究    魏大治

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    高伟

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    秦曼

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    余正琨

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阮晓毅

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邵江婷

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    吴三三

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余晓玲

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    吴薇

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丁玲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张磊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周荣

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    林冬妹

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    王朋良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关于资源配置机制的新探索──论市场社会主义    颜鹏飞

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高微;赵荣飞;刘庆玉;李轶;李金洋;谷士艳;

高纯多晶硅及晶体硅光伏电池硅片    王长贵;

地球大气对抵达地面太阳紫外辐射量影响的模式研究    郭世昌,秦瑜,赵柏林,吴涧,陈辉,陈艳,秦芳

构建香港-内地专业服务产业链的战略构想    赵书华

太阳能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罗运俊

努力构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下)    王蓉,岳昌君,李文利

世界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发展趋势    李明强,王龙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及应用潜力    由世俊,孙贺江,马德刚,杨洪兴

消息报道    

蓬勃发展的青海省光伏事业    刘宏;

    谢维和

    庆海

    长城证券 周涛张霖

循环经济引论    孙育红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晓刚

广东生产函数性质研究    范银华

广东省太阳能开发利用产业策略研究    刘峙军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    刘建峰

中国城乡居民水产品需求研究    刘浩淼

全新能源技术磁流体发电    

奇瑞的境遇与抉择    毕方芳;

吉利新能源车族“羽化成蝶”    李创;

制定规划采取措施加快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王长贵

中美逐鹿新能源    

新能源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赵文博;

煤炭在新能源技术开发中的应用    牧野

公共选修课《新能源技术》的教学    高婷;童莉葛;王新立;

拥抱新能源产业的春天    王玉川;

国际新能源发展态势及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启示    王敏洁;

日本新能源政策研究及对中国新能源发展借鉴    王健夫;韩松;

北京东方风光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介绍    

新能源——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    郑帅;曲孟申;

新能源产业化的路径探讨    崔木花;

研究开发农业新能源技术与设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诸慎友;刘瑞雯;

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    夏涛;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张一鹏;

蒙特卡罗程序TRIPLI-4.3和燃耗程序ORIGEN的耦合及验证    常鸿;杨永伟;韩嵩;经荥清;

创建可再生、可循环、可持续的地热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    李春华;

低碳经济视角下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综合利用    孙德强;郑军卫;贾俊松;徐兆辉;张涛;赵凡;

日本新能源技术开发近况    

挂一个羊头卖两份狗肉    国家电监会研究室高级工程师、经济师 吴疆

专家称新能源扶持不能过度    记者 孙书博

海外新能源专家来宁“布道”    记者 王芳

发展中国家的新能源角色    焦翔

新能源应用仍临两大门槛    本报记者 刘晓午

新能源技术进步比规模扩张更重要    本报记者 王晓涛

开发新能源车不必各自为战    陈志杰

英著名科学家呼吁重视研发新能源技术    记者 葛秋芳

今年全球新能源投资将超千亿美元    钟甸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    刘志民

企业知识刚性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周钟

中国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郭四代

一类新型节能减排系统的分析和应用    方国昌

锌—铈液流电池正极电解液的研究    谢志鹏

石油危机后美国能源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魏晓莎

发达国家新能源法律政策的探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高雅晶

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法律对策研究    郭瑞芹

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分析    曹玲

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宋双勇

促进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李松

新能源研发态势及对我国能源战略的影响    郭文娟

中日“新能源”产业发展及经济贡献对比研究    吕重犁

能源安全视角下中韩新能源合作问题研究    李红起

新能源四季变化的浮动政府补贴电价策略研究    王昱婷

新能源科技成果服务农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邓祖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