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温差发电芯片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2:38
热度:

温差发电芯片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实验研究【摘要】: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工业化的进程,能源的消耗也是与日俱增,同时环境问题也

【摘要】: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工业化的进程,能源的消耗也是与日俱增,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大对低品位能源的利用是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具有无限、普遍、经济及清洁无污染性等优点,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如何高效太阳能是一大科学热点。 太阳能温差发电是利用温差发电装置来进行热电转换,装置本体没有运动部件,具有寿命长、小型化、适应性强及成本低等优点,并且能够根据场合的需求调整温差发电系统。本文以温差发电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温差发电芯片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1、在温差发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太阳能温差发电系统的理想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出太阳能温差发电的性能参数,分析影响各个参数的因素,为太阳能温差发电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设计搭建温差发电系统工作性能测试平台。对四种温差发电组件的可靠性进行研究,选择性能最好的温差发电组件进行后续实验研究,考察其输出特性及冷端散热方式对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自然对流相对比,采用强制风冷、25℃水冷及冰水混合冷却能够明显的降低发电组件冷端温度,因此发电组件的输出功率可提高30%~80%,热源温度越高,这种改善效果越明显。 3、对多组件温差发电器的串并联输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温差下,两片串联和三片串联时的开路电压会略低于理论值,当温差发电组件数量一定,随着并联组件的增加,回路中电流和系统输出功率会提高,而输出电压会降低。因此,需要根据场合的需要和设计要求来调节温差发电组件的串联数和并联数及组合模式,使温差发电系统最优化。 4、根据光学原理及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形成原理,对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设计方法、性能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利用trace_pro软件对其进行光学模拟,分析了不同入射角下接收面的光辐照强度及分布情况,对比不同截短比下的聚光器的性能,实验表明截短1/3的聚光器的性价比最好。 5、结合温差发电组件的特点及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原理,设计并搭建复合抛物面太阳能温差发电系统,研究该系统的聚光性能和电输出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抛物面聚光集热器具有一定的集热效果,最高集热温度可以达到92℃。系统的开路电压和输出功率均随着冷热端温差的增加而变大,当热端温度约为80℃、冷端温度约为30℃,导热油流量为1200L/h,冷却水流量为340L/h时,温差发电系统的性能基本达到最佳,36片温差发电芯片串联后的开路电压为55.3V,负载电阻为75.6Ω时,输出功率可达到7.2W。 【关键词】:温差发电 太阳能利用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性能优化 光学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913;TM61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主要符号说明9-14
  • 第一章 绪论14-28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4-15
  • 1.2 太阳能温差发电技术概述15-20
  • 1.2.1 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历史15-18
  • 1.2.2 温差发电技术的应用18-20
  • 1.3 温差发电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0-22
  • 1.4 太阳能温差发电技术研究进展22-25
  • 1.5 对研究进展和现状的分析评价25-26
  • 1.6 本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26-27
  • 1.6.1 课题来源26
  • 1.6.2 主要研究内容26-27
  • 1.6.3 创新之处和主要特色27
  • 1.7 本章小结27-28
  • 第二章 太阳能温差发电的理论分析28-43
  • 2.1 温差发电的基本理论28-33
  • 2.1.1 塞贝克效应28-30
  • 2.1.2 帕尔贴效应30-31
  • 2.1.3 汤姆逊效应31-32
  • 2.1.4 傅里叶效应32
  • 2.1.5 焦耳效应32-33
  • 2.2 热电材料的优值系数33-34
  • 2.3 温差发电器的结构及基本原理34-35
  • 2.4 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理论模型35-42
  • 2.4.1 温差发电器的主要性能参数35-38
  • 2.4.2 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理想理论模型38-41
  • 2.3.3 太阳能温差发电器的最佳匹配负载41-42
  • 2.5 本章小结42-43
  • 第三章 温差发电器工作性能研究43-54
  • 3.1 实验目的与实验原理43-44
  • 3.1.1 实验目的43
  • 3.1.2 实验原理43-44
  • 3.2 实验平台搭建与测试方法44-48
  • 3.2.1 实验平台搭建44-47
  • 3.2.2 实验测试方法47-48
  • 3.3 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性能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48-51
  • 3.3.1 可靠性研究48-49
  • 3.3.2 输出功率随负载电阻的变化49-50
  • 3.3.4 输出功率随冷热端温差的变化50-51
  • 3.4 组件冷端散热方式的优化研究51-53
  • 3.4.1 不同散热方式对冷端温度的影响51-52
  • 3.4.2 不同散热方式对开路电压的影响52
  • 3.4.3 不同散热方式对输出功率的影响52-53
  • 3.5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多组件温差发电器输出特性研究54-62
  • 4.1 引言54
  • 4.2 实验系统简介54-55
  • 4.3 温差发电系统的特性研究55-56
  • 4.3.1 各发电组件冷热端温度随加热功率的变化55-56
  • 4.4 各组件串并联方式发电系统输出性能的影响56-60
  • 4.4.1 串并联对两组件温差发电系统输出性能的影响56-58
  • 4.4.2 串并联对三组件温差发电系统输出性能的影响58-59
  • 4.4.3 串并联对四组件温差发电系统输出性能的影响59-60
  • 4.5 本章小结60-62
  • 第五章 CPC 太阳能聚光器的模拟优化62-75
  • 5.1 前言62
  • 5.2 聚光器的分类62-63
  • 5.3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设计63-67
  • 5.4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仿真模拟67-74
  • 5.5 本章小结74-75
  • 第六章 CPC 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设计及实验研究75-85
  • 6.1 引言75
  • 6.2 平板型 CPC 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设计及实验75-80
  • 6.2.1 CPC 集热器的设计76
  • 6.2.2 太阳能集热板及散热板76-78
  • 6.2.3 温差发电模块的布置及其两端换热系统的布置78-79
  • 6.2.4 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及实验过程79-80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80-84
  • 6.3.1 平板型 CPC 集热器的性能测试80-81
  • 6.3.2 不同倾角对集热板面上的温度影响81
  • 6.3.3 一天内开路电压、输出功率随时间的变化81-82
  • 6.3.4 太阳能温差发电系统的性能测试82-84
  • 6.3.4.1 温差发电系统的输出性能随冷却水流量的变化82-83
  • 6.3.4.2 温差发电系统的输出性能随循环导热油的流量的变化83-84
  • 6.4 本章小结84-85
  • 结论与展望85-88
  • 结论85-86
  • 展望86-88
  • 参考文献88-9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3-94
  • 致谢94-95
  • 附件9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汤姆孙效应对半导体制冷器性能的影响    吴丽清,陈金灿,严子浚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性能的优化分析    陈金灿,严子浚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性能优化    屈健,李茂德,乐伟,林泉

温差发电器工作特性的数值研究    任德鹏;贾阳;

21世纪前期我国能源战略的若干问题    李文彦

温差电材料研究新进展    张建中 ,伍绍中 ,王凤跃

半导体制冷的新公式推证    许生龙,俞国良,何丹

低温差下半导体温差发电器分析    李伟江;李玉东;腊冬;秦伟;李茂德;

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    黄飞

论我国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    周翔;黄琳;

太阳能温差发电及传热特性研究    黄银盛

低品位热源半导体小温差发电器性能研究    钱卫强

低温差下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李伟江

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与效率模型    张宁

废热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褚泽

热水器烟气余热温差发电与系统优化    赵建云

日光温室采光与下挖深度优化设计    李霞;于贤昌;艾希珍;李清明;

太阳热水装置(六)    刘鉴民;喜文华;魏一康;张兰英;

中国经济系统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徐中民,陈东景,程国栋

汤姆孙效应对半导体制冷器性能的影响    吴丽清,陈金灿,严子浚

风冷热电空调器的研制    张华俊,董晓俊,陶文铨,冯倩莹,邹挺

耦合半导体制冷系统性能特性的优化分析    王宏杰,陈金灿

接触效应对小型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性能的影响    李茂德;屈健;李玉东;李伟江;

基于光照的日光温室总体尺寸确定方法研究    魏晓明;周长吉;曹楠;丁小明;

坦克炮管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    罗来科,宣益民,韩玉阁

PVC屋面防水卷材热能转换与控制的研究    陈耀庭,杨亚栩

我国能源及新能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朱国才;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空调及热水系统实验研究    旷玉辉;李郁武;王如竹;张雪梅;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热力学分析    李郁武;王如竹;王泰华;吴静怡;许煜雄;

湖北某地石英岩矿制备太阳能玻璃原料的关键技术研究    段树桐;李佩悦;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琳

太阳能地下混凝土存取热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赵研

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张涛

基于系统辨识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供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李鹏

太阳能新风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杨军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复合式热泵供热系统的耦合特性研究    刘逸

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与结构优化    杨天麒

两类回热式热力学循环性能的研究    何济洲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    张东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碳化硅基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明亮

Zn-Sb纳米膜热电材料的脉冲电化学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丹

太阳能果蔬脱水车间性能试验及苹果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高兴海

新型空气源热泵辅助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热力性能及运行特性研究    铁燕

太阳能潜—显热储热复相陶瓷的研究    方斌正

全国能源需求问题预测的若干方法及其比较    孙群

布雷顿及其联合循环的热力学优化分析    许益霖

太阳能温差发电的研究    颜军

汤姆孙效应对半导体制冷器性能的影响    吴丽清,陈金灿,严子浚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性能的优化分析    陈金灿,严子浚

新型贮能元件超级电容器    桂长清

热电功能材料及其在发电和制冷方面的应用前景    张同俊,彭江英,杨君友,李华芳

纳米超晶格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朱文,杨君友,崔崑,张同俊

梯度结构热电材料的研究动态    鲍思前;杨君友;彭江英;陈跃华;朱文;樊希安;

燃气热水器的发展评价与展望    彭世尼,孙知音

浅议城市燃气输配管网建设    魏菊香

纳米结构Bi_2Te_3基热电材料的溶剂热合成    赵新兵;曹一琦;朱铁军;

我国绿色电源结构建设对策    杨俊保,余静

MA-SPS制备CoSb_3和RE_xCo_4Sb_(12)的热电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刘科高

LNG冷能利用与低温半导体温差发电研究    贾磊

冷热源微小型热电电源的研究    宋瑞银

小型热电制冷器及温差发电初步研究    韩天鹤

太阳能集热器辅助提高日光温室地温的应用研究    王奉钦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的实验研究    金刚善

半导体制冷及温差发电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苏景芳

热电制冷器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丁飞

热电式微电源设计及性能研究    钱剑锋

低温差下半导体温差发电器设计与性能研究    屈健

复合抛物面型集热器性能研究    张晓东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孔娟

利用车辆尾气余热的红外隐身方法研究    刚现东

温差发电———种新型绿色的能源技术    何元金,陈宏,陈默轩

科技动态    

温差发电 又一种清洁能源    彭荣才

利用雪进行温差发电    允连

趣话温差发电    胡连荣;

基于半导体温差发电的数码设备充电装置    黄学章;徐冰;张韬;包涵;郭智群;

利用太阳能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    任广森;朱亚东;邱晓天;曾旸;

发动机嵌入式传感器自主供电装置    卓清琪;杨拥民;钱彦岭;

半导体温差发电在工业余热利用中的可行性分析    张鹏;曾狄根;黄学章;

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的温差发电    董桂田

工业余热温差发电系统的模拟实验    康正东;高俊岭;张建中;陈旻;

集热式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研究    颜军;曾葆青;赵媛媛;

温差发电在燃气热水器上的应用研究    吴红霞;赵建云;漆小玲;区煜广;刘力千;朱冬生;

热压碲化铋材料温差发电组件的输出特性研究    曹卫强;高俊岭;张建中;

温差发电器及其在航天与核电领域的应用    黄志勇;吴知非;周世新;郑文波;

SiGe系热电材料的研究动态    徐亚东;徐桂英;葛昌纯;

国内外海洋能技术发展与展望    王传崑;

晶体硅光伏电池和组件缺陷的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黄国华;杨畅民;陈文志;

2-18GHz频分检波组件的设计    袁发健;汤浩;

“数据联邦”组件在分布式异构数据库中的应用    金利国;

温差发电模块批量生产    林明东

温差发电:免费的清洁能源    江南

温差发电走近我们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 王凤跃

利用热能发电的实验    成都 胥绍禹 编译

白雪发电    龚畅

硅中嵌入锗晶体可有效阻止热传导    李山

太阳能投资虚热 行业洗牌即将来临    于建平

“太阳能”产业有待政策支持    本报记者 徐红卫

我国建成可利用太阳能并网发电的星级酒店    马里

太阳能酒店:玻璃幕墙可并网发电    

LNG冷能利用与低温半导体温差发电研究    贾磊

季节性蓄热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及优化    王潇

可调滤波器研究    郑家骏

神经网络在空间光学窗口热光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宋朝辉

软件产品线关键方法与技术研究    王广昌

机械系统虚拟样机仿真软件的实用化研究    刘贤喜

基于风险价值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与系统开发    彭江平

支持BPR的动态可重配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王冰洋

霍尔相位传感器组件及相关关键技术研究    胡少坚

细胞力学脉动流实验方法与测控系统研究    邹远文

温差发电芯片在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实验研究    张鸿声

太阳能温差发电及传热特性研究    黄银盛

平板型CPC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实验研究    吴红霞

热水器烟气余热温差发电与系统优化    赵建云

基于汽车尾气废热温差发电的42V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    凌凯

中高温余热回收半导体温差发电热系统设计研究    白忠恺

汽车尾气余热温差发电装置模态分析    李校杨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热应力分析及优化    陈后涛

铝电解槽侧壁散热温差发电装置设计与仿真优化    张韬

铝电解槽壁余热温差发电的实验研究    徐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