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秸秆微生物堆肥配方优化及对盐碱地改良初探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2:22
热度:

秸秆微生物堆肥配方优化及对盐碱地改良初探【摘要】: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粉碎后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腐熟以后加入盐碱土中栽培小麦,结合小麦根际促生菌的使用,正交法设计不同条件进行两次

【摘要】: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粉碎后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腐熟以后加入盐碱土中栽培小麦,结合小麦根际促生菌的使用,正交法设计不同条件进行两次盆栽试验,测定小麦生长指标及土壤性质变化,筛选出既能促进小麦生长又能改善盐碱土性质的堆肥配方和栽培条件,然后综合盆栽试验结果进行大田试验,测定实验结果,最终得出一个既适合小麦生长,又能改善盐碱土性质的试验方法。 通过盆栽筛选出的堆肥配方条件为:降解纤维素菌群为5号和6号,菌量为8mL(5×10~7个/mL),营养液为NH_4NO_34.8g, KH_2PO_41.5g,KCl0.6g,ZnSO_4·7H_2O_0.08g,Ca(NO_3)_2·4H_2O3g,MgSO_4·7H_2O_1g,FeSO_4·7H_2O_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0.6g,KI0.2g,MnSO_40.1g,CuSO_40.01g,CoCl_20.01g,硼酸0.03g,钼酸钠0.01g,d H_2O370mL,pH_中性或弱碱性。 通过盆栽筛选出的栽培条件为:秸秆粉发酵10d、C/N为30:1、发酵秸秆粉与土壤比例为1:5、根际促生菌种类为B21;秸秆粉发酵15d、C/N为15:1、发酵秸秆粉与土壤比例为1:5、根际促生菌种类为B81。 大田试验得出的既适合小麦生长,又能改善盐碱土性质的试验配方为:纤维素降解菌群为5号和6号混合,降解菌量为5mL/100g,C/N为15:1,秸秆粉加入量为0.6kg/m2,小麦根际促生菌为B21和B81混合。 【关键词】:秸秆 堆肥 配方优化 盐碱地改良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141.4;S156.4;S51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0-13
  • 1.1.1 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10-11
  • 1.1.2 秸秆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1-12
  • 1.1.3 秸秆堆肥研究现状12-13
  • 1.2 盐碱地改良研究进展13-14
  •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4-15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5-17
  • 1.4.1 研究内容15-16
  • 1.4.2 技术路线16-17
  • 第二章 盆栽试验优化堆肥配方17-31
  • 2.1 试验材料17-18
  • 2.1.1 秸秆、微生物和土壤17
  • 2.1.2 试剂药品17
  • 2.1.3 试验仪器17-18
  • 2.2 试验方法18-20
  • 2.2.1 秸秆发酵18-20
  • 2.2.2 盆栽试验20
  • 2.3 指标及测定方法20-21
  • 2.3.1 秸秆发酵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变化测定20
  • 2.3.2 栽种前土壤理化性质及与发酵秸秆粉混合后理化性质的测定20
  • 2.3.3 小麦的生长指标测定20
  • 2.3.4 土壤的性质测定20-21
  • 2.4 秸秆发酵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变化21
  • 2.5 栽种前土壤理化性质及与发酵秸秆粉混合后理化性质21-22
  • 2.6 栽种后土壤理化性质及与发酵秸秆粉混合后理化性质22-23
  • 2.7 小麦的生长指标测定结果23-26
  • 2.7.1 不同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数的影响23
  • 2.7.2 不同处理对小麦株高的影响23-24
  • 2.7.3 不同处理对小麦全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24-25
  • 2.7.4 不同处理对小麦茎粗和根长的影响25-26
  • 2.7.5 不同处理对小麦壮苗指数和 G 值的影响26
  • 2.8 盆栽后土壤性质变化26-29
  • 2.8.1 盆栽后土壤 pH 值变化26-27
  • 2.8.2 盆栽后土壤含盐量变化27-28
  • 2.8.3 盆栽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28
  • 2.8.4 盆栽后土壤速效 N、P、K 含量变化28-29
  • 2.9 小结29-31
  • 第三章 盆栽试验优化栽培条件31-41
  • 3.1 试验材料与试验仪器31
  • 3.2 试验方法31-32
  • 3.3 指标及测定方法32
  • 3.4 栽种前土壤理化性质及与发酵秸秆粉混合后理化性质32
  • 3.5 栽种后土壤理化性质及与发酵秸秆粉混合后理化性质32-33
  • 3.6 小麦的生长指标测定结果33-36
  • 3.6.1 不同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数的影响33-34
  • 3.6.2 不同处理对小麦株高的影响34-35
  • 3.6.3 不同处理对小麦全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35
  • 3.6.4 不同处理对小麦茎粗和根长的影响35-36
  • 3.6.5 不同处理对小麦壮苗指数和 G 值的影响36
  • 3.7 盆栽后土壤性质变化36-40
  • 3.7.1 盆栽后土壤 pH 值变化36-37
  • 3.7.2 盆栽后土壤含盐量变化37-38
  • 3.7.3 盆栽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38
  • 3.7.4 盆栽后土壤速效 N 含量变化38-39
  • 3.7.5 盆栽后土壤速效 P 含量变化39
  • 3.7.6 盆栽后土壤速效 K 含量变化39-40
  • 3.8 小结40-41
  • 第四章 大田试验筛选既能适合小麦生长又能改善盐碱土壤性质的试验配方41-61
  • 4.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土地41
  • 4.1.1 试验材料41
  • 4.1.2 试验土地41
  • 4.2 试验方法41-42
  • 4.3 指标及测定方法42-43
  • 4.3.1 小麦的生长生理指标及测定方法42-43
  • 4.3.2 土壤的指标及测定方法43
  • 4.4 小麦的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分析43-57
  • 4.4.1 不同生长期小麦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43-46
  • 4.4.2 开花后小麦根系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46-50
  • 4.4.3 开花后小麦旗叶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50-53
  • 4.4.4 开花后小麦籽粒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53-56
  • 4.4.5 成熟后小麦各项指标56-57
  • 4.5 土壤指标测定结果与分析57-60
  • 4.5.1 播种前与收割后大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57-58
  • 4.5.2 收割后大田土壤含盐量变化58-59
  • 4.5.3 收割后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59-60
  • 4.5.4 收割后大田土壤速效 N、P、K 含量变化60
  • 4.6 小结60-6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1-63
  • 5.1 结论与分析61-62
  • 5.1.1 试验结论61
  • 5.1.2 分析讨论61-62
  • 5.2 前景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70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70-71
  • 致谢71-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高效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群筛选及其酸碱调节能力研究    王得武;姚拓;杨巧丽;齐国涛;刘馨怡;滚双宝;

盐碱土改良技术回顾与展望    李志杰;孙文彦;马卫萍;尹红娟;李怀军;曲善功;曹卫东;

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    王璐;肖健;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王维;郑曙峰;路曦结;徐道青;

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以四川盆地紫色土地区为例    杜高赞;高美荣;

我国秸秆生物转化燃料酒精研究现状    胡敏;何昌义;

秸秆利用的新途径——秸秆堆腐    徐凤;

秸秆还田及腐秆剂应用探讨    蒋留芳;蒋渊澄;鞠久志;

草坪建植中盐碱土壤的管理与改良技术    李生辉;朱昌文;潘永辉;

不同剂量的酒糟对盐碱土壤改良的作用    潘保原;曹越;

农作物秸秆作主料基质栽培蔬菜花卉技术    王进涛,蒋燕

    沈瑞

土壤质地与供氮水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梁太波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毕于运

土壤肥力与灌水互作对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及生理基础    刘国伟

植物纤维的酒精发酵    宋昕磊

长沙市河西绿地土壤特征与建设研究    郭建平

水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及肥力评价研究    詹林庆

玉米秸秆碎粉填充聚氨酯泡沫隔热塑料的研究及应用    郑水蓉;何武全;张聪莉;王熙;郑高锋;李铁虎;

信阳234的籽粒灌浆特性及蛋白质、淀粉积累动态研究    周国勤;张应香;李宇峰;李明慧;李刚;

乐陵市土壤盐碱化现状及改良方案    孙建敏;

农田氮肥的动态变化及施氮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苏诗杰;付清勇;朱思海;赵媛媛;

茶树育苗基质的筛选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    韩晓阳;张丽霞;王日为;

盐碱土改良技术回顾与展望    李志杰;孙文彦;马卫萍;尹红娟;李怀军;曲善功;曹卫东;

不同大丽花品种盛花期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冯立娟;苑兆和;尹燕雷;招雪晴;张承安;

不同耕作方式对盐碱化土壤改良效果试验    孙建敏;

农业废弃物作为番茄穴盘育苗基质配方的筛选    余文娟;田雪梅;夏文通;温飞燕;魏珉;

两个玉米自交系的耐盐性研究    刘月辉;张素志;王元秀;王军;孙纳新;

钾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

合肥城市绿地土壤呼吸初探    张凯;许晓静;徐小牛;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

农业废弃物作为百子莲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研究    王磊;卓丽环;李瑞发;

利用有机废弃物代替草炭配制有机栽培基质研究    刘艳伟;吴景贵;丁华;张振都;

生物菌剂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王赛月;牛明芬;庞小平;

稀酸预处理对产紫青霉HBZ003降解蔗渣的影响    王春燕;刘四新;徐行军;陈涛涛;

托克托县毡匠营村几种盐生植物与土壤环境响应的研究    刘洪波;李跃进;芦永兴;任有志;李正元;

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技术概述    吴昊;解生权;韩晓颖;

保水剂对基质培菜心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永胜;杜建军;谢勇;

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姚凤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    王俊忠

基于凹凸棒石粘土的麦秸木质陶瓷制备与性能表征    吴文涛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群体对光合器官生态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党红凯

麦秆液化制备可降解聚氨酯泡沫材料方法及机理研究    陈秋玲

稻草秸秆的预处理及生产乙醇的研究    孙万里

利用两种大型海藻制备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冯大伟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郑成岩

一株热带假丝酵母利用木糖生长及其产酒精特性的研究    刘兰杰

合肥环城公园不同群落类型碳贮量特点    吴珊珊

可降解育苗盘及其在半夏组培苗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周滢

颗粒除草药肥的配伍特性及异速扩散过程研究    王立锁

普通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RIL群体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王新宁

施氮量对小麦氮素代谢及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分布的调节效应    王广昌

施钾时期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姚海兰

土壤水分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特征及粒度分布的调节效应    张体彬

老龄苹果园及连作园不同位置土壤环境研究    杨树泉

外源化学物质及复合基质对番茄幼苗抗冷效果的影响    袁凌云

水稻饲料营养含量的QTL定位分析    范传广;张向前;张建国;练子贤;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一组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的筛选及功能    崔宗均,李美丹,朴哲,黄志勇,Masaharu Ishii,Yasuo Igarashi

土壤酸化和酸性土壤改良研究    易杰祥;吕亮雪;刘国道;

一组秸秆分解菌群的稳定性及对还田秸秆的促腐效果    李培培;韩宝文;曹燕篆;李佳佳;王小芬;崔宗均;

复合系WSC-6的菌种组成特性及其木质纤维素分解能力    王伟东;王小芬;李玉花;刘长莉;李文哲;崔宗均;

复合菌系XDC-2分解未经化学处理的水稻秸秆    王慧;刘小平;郭鹏;高瑞芳;王小芬;崔宗均;

生源要素有效性及生物因子对湿地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张林海;曾从盛;仝川;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    牛东玲,王启基

苏打盐渍土地区芦苇地土壤盐分离子空间变异与群落关系研究    杨帆;邓伟;章光新;杨建锋;李秀军;

降解纤维素高效混合菌群的选育及其对火药氨化水解物降解的初步探究    樊青青

抗虫棉保留利用营养枝的效应和技术研究    董合忠,李振怀,李维江,唐薇,曲惠英,张冬梅

冬小麦小叶型与经济系数及超高产的关系    李均先,李希鹏,王晓彦,吕秀敏

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解爱华;付荣恕;

氮水耦合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邵国庆;李增嘉;苏诗杰;王本翠;赵建波;郑延海;韩宾;宁堂原;

不同类型钾肥对甘薯钾素积累和利用率的影响    王锋;王汝娟;陈晓光;史春余;

星星草耐盐生理机制及改良盐碱土壤研究进展    丁海荣;洪立州;王茂文;杨智青;

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胡荣根;

杂交稻叶面专用新药“稻多收”的增产效果研究    印天寿,唐玉华,储修云

单季晚稻高产特性及其配套技术分析    温怀楠,赵建平,刘金弟

麦秸覆盖对杂草萌发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郭宪;金玉美;连海明;王娟;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现状与探讨    朱德文;陈永生;

论秸秆的饲用价值及科学利用    冯仰廉;张子仪;

    罗立源 任振爽

种植耐盐植物改良盐碱土的研究    范亚文

施氮量和土壤水分对小麦碳氮代谢和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    王小燕

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品质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董明辉

哈尔滨城市绿地土壤研究    高玉娟

苏北杨树速生丰产配方施肥的试验研究    于彬

有机肥对谷子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祁宏英

粉煤灰、糠醛渣混合基质用于植物栽培的试验研究    李芬

根际土壤实施钻孔通气法对改善行道树生长势衰弱的实验研究    侯晓丽

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增产的生理机制    李从锋

紫外诱变与温度互作提高酒精酵母高产菌株选育效率及其机理探讨    吴婷婷

有机基质菇渣在现代化大型温室蔬菜无土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李晓强

农牧交错带地膜春玉米生态特征及其氮肥效应的研究    王瑞军

外源NO和精胺提高高羊茅草耐盐性研究    麻德平

天镇县盐碱地现状及改良途径    杨蕊梅;

初探大庆地区盐碱地改良方案    柴金平;

新乡地区盐碱地改良经验    

山西省盐碱地改良利用近况    郑必昭

盐碱地改良研究进展—东营市河口区“上农下渔”改良模式    秦韧;王学锋;刘树堂;

盐碱地改良的两种措施    董广录;陈白凤;

“盐碱地生态综合立体种植和养殖及盐碱地改良模式推广”项目通过验收    

甘肃垦区改良盐碱地的实践与效果    范俊章;

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田间试验研究    王永忠;沈振荣;

试论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改良田间排水沟的典型设计    向洪宜;吴秀芳;

盐碱地改良栽培枸杞    马晓平;张志宏;王兴民;

新疆盐碱地改良与生态农业    张江辉;邱胜彬;吴肇基;

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覆膜咸水滴灌水盐动态试验研究    窦超银;康跃虎;

风力提水技术在盐碱地改良的应用    刘伟;

蘑菇堆肥高温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筛选    徐美青;陈冠军;刘巍峰;

堆肥未培养微生物的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    庞浩;靳振江;张鹏;李诚斌;段承杰;唐纪良;冯家勋;

节能减排生产蘑菇堆肥的隧道发酵技术    杨国良;

盐碱化地区的土地整理初探    石义;刘艳芳;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在盆栽草花中的应用研究    刘倩;李芳;

有机质肥料之肥效与应用    庄作权;

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模式多样    李季

发酵堆肥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 赵亚夫

从生活垃圾到沼气发电    张礼进

我区提出4项盐碱地改良核心技术    记者 范杉珊

山西:盐碱地上的丰产蓝图    本报记者 王海滨

盐碱地里长出五颜六色    记者 白续宏

我省盐碱地改良技术“走”进非洲    记者 白续宏

冬季堆肥沤制方法    李棚

温商巨资改造吉林盐碱地种出有机大米    张丹丹

我省中日合作盐碱地改良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    本报记者

滨海泥质盐碱地盐土造林技术研究    景峰

盐碱地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的增效作用与产量形成机制    谷晓岩

新型堆肥有机复混肥造粒粘结剂的研制与应用    李彦明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通风堆肥修复研究    毛丽华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改善堆肥介质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及在堆肥中的应用研究    傅海燕

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与物质转化关系研究    李自刚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    李秀芬

木质纤维素快速分解菌复合系及有机肥微好氧新工艺    王伟东

表面活性剂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胞外酶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时进钢

几种污染环境下五氯酚的微生物修复研究    蒋晓云

秸秆微生物堆肥配方优化及对盐碱地改良初探    周晓飞

潍坊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绿化研究    王修东

重度盐碱地营造杨树人工林改良效果    刘维

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后土壤特性及生物学评价    于兴洋

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油葵生长的影响    邹璐

接种对堆肥进程的影响及堆肥产物功能化研究    汪恒英

施用中度嗜盐菌盐碱地棉田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张桂玲

天津滨海盐碱地绿化管理研究    程寻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污泥高温好氧堆肥中的应用    许晓英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理论与方法研究    罗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