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与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2:02
热度:

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与评价体系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矛盾的日益加剧。能源问题成为我国发展重要问题之一。根据数据显示建筑中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矛盾的日益加剧。能源问题成为我国发展重要问题之一。根据数据显示建筑中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能耗为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太阳能作为丰富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开发利用。近年来,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逐渐走向规模化,而针对规模化应用研究却很少。本文以合肥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合肥市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规模化应用城市示范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示范中的项目为研究载体,通过对项目规模化应用示范项目的统计分析,在文章的第二章中提出了两个方面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针对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系统,结合合肥市2009年以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基础条件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两年的建设项目,发现合肥市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系统在规模化应用系统中存在集热的倾角朝向、透光率对系统集热效率影响、结合安全度三个层面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示范项目在引领城市示范推广中获得了国家资金补助,针对规模化应用中绩效评价,合肥市缺少可靠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文章第三章对第一个问题进行研究,主要运用Ecotect生态建筑大师软件、太阳能能效监测实验平台和一体化结合的构造分析等方法进行问题分析。最终得出合肥市在正南朝集热器的倾角20°较为合适,20°至40°之间全年得热率相差不大,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同时通过建立的实验平台模拟太阳能光热系统在不同透光度情况下的热性能分析,得出随着分体式平板集热器表面的透光性能降低,水温上升的趋势有明显的下降,辐射量的大小也影响着水温前期的不规则变化;一体化结合的安全性能分析是以阳台壁挂式为研究对象,对结合方式进行构造分析,提出在建筑设计之初考虑系统的结合应用方式,设计阳台时延长挑梁40cm左右来降低集中荷载,从而提高安全度。针对第二个问题第四章做了相应研究,合肥市规模化应用城市示范在政府配套资金的基础上,以工程示范为载体,建立合肥市太阳能建筑规模化应用三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建设指标、效益指标、资金指标三个方面,建立合肥市两年来规模化应用的效果的评价模型,为规模化应用提供可靠直观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太阳能 规模化 透光率 倾角 评价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22.1;TU1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8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4-22
  • 1.1.1 我国能源情况14-19
  • 1.1.2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及应用技术的发展19-22
  • 1.2 国内外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2-2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2-2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3-25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25-28
  • 1.3.1 研究内容和意义25-26
  • 1.3.2 研究技术路线26-28
  • 第二章 合肥市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基础和存在问题分析28-36
  • 2.1 合肥市太阳能规模化应用实施条件28-30
  • 2.1.1 规模化应用实施背景28
  • 2.1.2 规模化应用城市示范建设基础28-30
  • 2.1.3 规模化应用城市示范配套能力基础30
  • 2.2 合肥市太阳能规模化应用城市示范建设配套和建设能力规划30-31
  • 2.2.1 规模化应用配套能力规划30-31
  • 2.2.2 规模化应用示范建设规划31
  • 2.3 合肥市太阳能规模化应用城市示范中存在问题提出31-34
  • 2.3.1 合肥市规模化应用中系统技术存在的问题31-33
  • 2.3.2 合肥市规模化应用中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33-34
  • 2.4 本章小结34-36
  • 第三章 合肥市规模化应用中太阳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36-56
  • 3.1 规模化应用中太阳能集热系统朝向倾角研究36-41
  • 3.1.1 合肥市太阳能得热量调研36-37
  • 3.1.2 Ecotect 介绍37
  • 3.1.3 模拟工况设计37-38
  • 3.1.4 工况模拟分析38-41
  • 3.2 太阳能集热系统透光率分析41-50
  • 3.2.1 试验平台建立41-46
  • 3.2.2 实验数据分析46-48
  • 3.2.3 透光性能改进设计48-50
  • 3.3 系统结合安全性分析50-54
  • 3.3.1 集热器与建筑结合方式50-51
  • 3.3.2 系统结合安全性分析51-53
  • 3.3.3 系统结合安全性优化53-54
  • 3.4 本章小结54-56
  • 第四章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规模化应用评价体系建立56-72
  • 4.1 合肥市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规模化应用实施情况56-62
  • 4.1.1 调查方法和步骤56-57
  • 4.1.2 示范实施概况57-62
  • 4.2 规模化应用效果综合评价体系建立62-66
  • 4.2.1 综合评价内容和方法62-63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63-65
  • 4.2.3 评价证据的收集65-66
  • 4.2.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限制要求66
  • 4.3 规模化应用成效分析66-70
  • 4.3.1 示范建设分析66-68
  • 4.3.2 社会效益分析68-69
  • 4.3.3 环境效益分析69-70
  • 4.4 本章小结70-72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72-74
  • 5.1 结论72-73
  • 5.2 论文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79
  • 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DSG太阳能槽式集热器聚光特性模拟    韦彪;朱天宇;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我国石油消费需求预测研究    许荣胜

欧盟石油储备改革新动向    肖英;

中国能源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贺磊;孙倩;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方津;刘永生;杨晶晶;房文健;高湉;杨正龙;彭麟;谷民安;

高层住宅阳台式平板集热器性能测试研究    李永华;焦青太;

中国能源结构特征及发展前瞻    翁非;

太阳能集热器年节能效益模拟计算分析    王选;王聪辉;黄祝连;邓昱;王敏;冯爱荣;张昕宇;孙峙峰;何涛;李忠;郑瑞澄;袁雅青;

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    王崇杰,赵学义

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安装政策思考    胡润青;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及能源政策研究    程胜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研究    郭晓洁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探讨    蔡余萍;杨祖贵;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探索与应用    王其恒;

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行性分析与实践    肖勤;丁怡斐;金伟;

太阳能建筑的技术途径和发展策略    仲继寿;

太阳热水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探讨    刘辉;

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试验系统设计    张昕宇;郑瑞澄;何涛;李忠;冯爱荣;

高校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工程实践    高军林;朱吉顶;刘玉山;范国辉;

基于DEA的我国省际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    尹建华;赵慎泽;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实践    高军林;刘玉山;吉顶;范国辉;

中国能源资源状况评析(下)    王庆一;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及其应用研究    孙颖;

我国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应用发展探讨    邸芃;王垚;

太阳墙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杜文淳;裴清清;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工程实践    高军林;朱吉顶;刘玉山;

某异型钢拱桁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阴云芳;赵成刚;张鑫;李海旺;

建筑节能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冯巍;李慧敏;

生态示范楼中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全年运行评价    张颖;杨建荣;葛曹燕;秦未末;

云南山地民居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    周伟;张永祥;李汉益;

太阳能地板采暖系统    王曦;李春梅;范军;

太阳能热利用的实践与体会    何文晶;王崇杰;薛一冰;

委内瑞拉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环境研究    赵苗

中国与苏丹石油合作研究    韩晓东

集成GUD系统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    石峰

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    陆胜利

基于供应链的中国石油资源安全保障研究    陈海涛

中国能源安全中的美国因素    周云亨

美国的国际能源战略研究    潜旭明

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    郭正权

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杨志梁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主要含气砂体沉积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李明瑞

我国石油行业供求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    张姝慧

好望角型船舶运输市场分析及经营对策研究    张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罗艳

流化床—气流床耦合反应器中煤气化过程的模拟研究    陈晓辉

寒冷地区村镇住宅建筑太阳能采暖系统研究    康玉东

北方地区集合住宅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策略及应用分析报告    张宁

我国沿海地区电能利用效率分析    张昆

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及演变机理研究    程晓妹

巴拿马型船印度洋海域航线配船问题研究    杨帆

基于SBM模型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研究    刘晓磊

生物质能在农村能源中的地位与薪炭林建设    杨克美,何小东,唐伟

改善农村室内空气质量    郭文宏,刘凡,金银龙

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陆慧;卢黎;

太阳能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集成方式的研究    吴静;王修彦;杨勇平;杨志平;

我国农村地区能源形势分析    邓可蕴,贺亮

PV/T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    裴刚;季杰;何伟;孙炜;

抛物面式太阳能聚能系统聚光特性模拟    帅永;张晓峰;谈和平;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性能分析    肖杰;何雅玲;程泽东;陶于兵;徐荣吉;

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魏楚;沈满洪;

2007年世界不同发达程度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比较    何金祥;

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    刘辉;

    倪维斗

新型PV-Trombe墙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易桦

槽式聚焦太阳能集热器及其应用研究    张丽英

国内太阳能产业将重新洗牌    

河北保定将兴建太阳能产业基地    齐威

全面加快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吴贵辉

太阳能产业在中国    赵斌

太阳能产业“蛋糕”无限——中国太阳能产业特点及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    黄鸣

新疆将建成太阳能产业化基地    陈栋

探索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结合的有效方式    杨德山

加强国际交流 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    何梓年

西藏发展太阳能产业年节能相当于13万吨标准煤    

简易液压自动跟踪装置    杜敏;李树林;肖国栋;李兆毓;

太阳能产业与循环经济    季昆森;

河北省太阳能产业发展与创新战略研究    张贵;任赟;

产业升级是太阳能光热与建筑结合的关键    杨宪杰;

夯实企业链 缔造强势企业    洪兵;

基于模糊综合判别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研究    石义;秦涛;彭艳丽;张扬;

论两相流分流器性能评价体系    梁俊杰;庄嵘;

网络企业的相对投资价值评估    杜彩虹;

控股股东代理行为评价体系研究    宋力;朱向军;

构建教师学术、技术水平评价体系在高校教师职务聘任中势在必行    徐峰;林松;祝媛媛;

城市主体风景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研究    胡飞;杨昔;

皇明铸就我国太阳能产业领航者    记者 王月菊

桑日有望成西部 太阳能产业基地    潘宏军

嘉兴太阳能产业面对危机走“自强”路    记者 方霞

今年有望产12万台太阳能    记者 缪亚平

太阳能产业的国家科技合作    本报记者 熊燕

中国太阳能产业如何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晁毓山

太阳能产业面临下乡进城双重困境    本报记者 颜菊阳

黄鸣——中国太阳能产业教父    本报记者 赵志国

发展太阳能产业 建设低碳城市    董国徽

亚洲拥抱太阳能    戴正宗 编译

中国野生动物园建设与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左斌

我国政府农业投资效率研究    刘苏社

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及其评价研究    郑小晴

大熊猫生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周洁敏

住宅产业技术创新的机制研究    曾丽娟

林业重点工程绩效审计研究    李萍

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    宋荣兴

新疆农村金融生态评价与优化途径研究    郭晖

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杨冬梅

中小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曹敏杰

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与评价体系研究    陈俊

太阳能热在建筑中的实践与利用    于慧洋

太阳能设备作为建筑语言在高层住宅立面设计中的研究    张余力

云南省太阳能产业竞争力研究    田琼琼

力诺集团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邹阳陈

甘肃地区太阳能农宅与太阳能综合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邓杰

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泵系统的应用技术研究    刘伟锋

太阳能硅片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张大年

皇明太阳能集团市场竞争战略的研究    王伟伟

湖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    刘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