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全量还田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0:58
热度:

全量还田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摘要】:试验于2010-2011年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以前茬小麦秸秆为供试材料,研究粘土和砂土两种土壤类型和不同施氮

【摘要】:试验于2010-2011年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以前茬小麦秸秆为供试材料,研究粘土和砂土两种土壤类型和不同施氮量条件下,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其研究结果为稻麦高产条件下的麦秸全量还田和改善田间生态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麦秸秆腐解特征表现。麦秸秆全量还田后1个月内快速腐解,至还田第30d腐解了31.74%-52.16%,之后腐解相对缓慢,仅在原有基础上腐解了4.34%-11.28%。施用无机氮肥可显著提高麦秸腐解率,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225kg/hm2、300kg/hm2处理分别较无肥处理麦秸秆腐解率提高14.07%、17.18%(粘土)和8.30%、11.40%(砂土)。粘土麦秸腐解率略高于砂土。麦秸秆中养分释放规律与其腐解动态保持一致。养分释放率表现为:钾磷碳氮(KPCN)。至还田后90d,秸秆中碳、氮、磷、钾释放率分别为42.83%-51.33%、40.51%-47.62%、53.59%-62.75%和91.97%-93.82%。氮肥、粘土处理均有利于麦秸秆中养分的释放。随还田时间的延长,秸秆中C/N呈下降趋势。 2.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水稻移栽后1个月内,麦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对耕层土壤DOC的影响尤为显著,秸秆还田处理土壤DOC含量为秸秆未还田处理的2倍左右。还田初期土壤pH、Eh值却显著降低。土壤DOC含量与土壤pH、Eh值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和-0.826*。增施氮肥可降低土壤DOC含量,提高土壤pH、Eh值,但氮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砂土相比,粘土土壤DOC含量较高,而土壤pH、Eh值较低。秸秆还田后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0.12%、21.19%(粘土)和9.76%、19.78%(砂土)。增施氮肥可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效果尤为显著。粘土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砂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脲酶活性分别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12),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2**、0.932**、0.899**;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n=12),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0*、0.695*、0.667*。 3.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水稻生育前期分蘖数,但成穗率提高。秸秆还田后水稻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秸秆还田处理拔节至成熟干物质积累量较秸秆未还田提高了11.79%(粘土)和11.49%(砂土)。增施氮肥可提高水稻分蘖数与干物质积累。不同处理下的粘土水稻茎蘖数与干物质积累均高于砂土。 4.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秸秆未还田处理拔节至抽穗及抽穗至成熟植株吸氮量分别占总吸氮量的31.74%、24.56%(粘土)和31.28%、24.13%(砂土)。而秸秆还田处理拔节至抽穗及抽穗至成熟植株吸氮量分别占总吸氮量的34.51%、26.23%(粘土)和34.09%、26.10%(砂土)。增施氮肥可提高水稻植株吸氮量。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植株吸氮量增加最明显。不同处理下的粘土水稻植株吸氮量较高于砂土。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25%-5.10%、4.46%-5.48%和0.19%-0.37%。 5.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及构成的影响。与空白(无秸秆无肥处理)相比,粘土和砂土秸秆还田无肥处理产量分别提高3.60%和2.16%。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水稻产量增加尤为显著。当施氮量为225kg/hm2和300kg/hm2时,粘土和砂土秸秆还田处理产量较秸秆未还田处理分别提高了3.91%、3.69%和4.12%、3.72%,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处理下的粘土水稻产量均高于砂土。秸秆还田后水稻有效穗减少,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增加。 【关键词】:稻田 麦秸秆全量还田 腐解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水稻产量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153;S51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1 文献综述10-22
  • 1.1 我国作物秸秆资源与利用现状10-11
  • 1.1.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10
  • 1.1.2 秸秆资源利用现状10-11
  • 1.1.3 秸秆还田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1
  • 1.2 秸秆还田技术11-13
  • 1.2.1 秸秆还田方式11-12
  • 1.2.2 秸秆还田量12
  • 1.2.3 秸秆还田时间12
  • 1.2.4 秸秆还田的配套措施12-13
  • 1.3 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13-16
  • 1.3.1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13-14
  • 1.3.2 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14-15
  • 1.3.3 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15
  • 1.3.4 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15-16
  • 1.4 秸秆腐解研究现状16-17
  • 1.4.1 秸秆腐解特征16
  • 1.4.2 影响秸秆腐解的因素16
  • 1.4.3 秸秆腐解研究方法16-17
  • 1.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17
  • 参考文献17-22
  • 2 不同土类和氮肥水平下麦秸秆腐解特征的研究22-31
  • 2.1 前言22
  • 2.2 材料与方法22-24
  • 2.2.1 试验地点和供试材料22
  • 2.2.2 试验设计22-23
  • 2.2.3 测定内容与方法23-24
  • 2.2.4 数据分析24
  • 2.3 结果与分析24-28
  • 2.3.1 两类土壤中麦秸秆腐解动态变化特征24-25
  • 2.3.2 两类土壤中麦秸秆养分释放特征25-28
  • 2.4 讨论28-29
  • 2.4.1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粘土和砂土两类土壤中麦秸秆腐解总特征28-29
  • 2.4.2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粘土和砂土两类土壤中麦秸秆养分释放特征29
  • 参考文献29-31
  • 3 麦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31-42
  • 3.1 前言31
  • 3.2 材料与方法31-32
  • 3.2.1 试验地点和供试材料31
  • 3.2.2 试验设计31
  • 3.2.3 测定内容与方法31-32
  • 3.2.4 数据分析32
  • 3.3 结果与分析32-39
  • 3.3.1 秸秆还田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32-34
  • 3.3.2 麦秸秆还田对土壤pH值的影响34-35
  • 3.3.3 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的影响35-36
  • 3.3.4 麦秸秆还田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36-37
  • 3.3.5 麦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37-39
  • 3.4 讨论39-40
  • 3.4.1 麦秸秆还田对土壤DOC含量的影响39-40
  • 3.4.2 麦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40
  • 参考文献40-42
  • 4 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42-52
  • 4.1 前言42
  • 4.2 材料与方法42-43
  • 4.2.1 试验地点和供试材料42
  • 4.2.2 试验设计42
  • 4.2.3 测定内容与方法42-43
  • 4.2.4 数据分析43
  • 4.3 结果与分析43-48
  • 4.3.1 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43-45
  • 4.3.2 麦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45-48
  • 4.4 讨论48-50
  • 4.4.1 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48-49
  • 4.4.2 麦秸秆还田对水稻植株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49
  • 4.4.3 麦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49-50
  • 参考文献50-52
  • 5 结论52-55
  • 5.1 主要研究结果52-53
  • 5.1.1 不同土类和氮肥水平下麦秸秆的腐解特征52
  • 5.1.2 麦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52
  • 5.1.3 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52-53
  • 5.1.4 麦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53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53
  • 5.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3-55
  • 致谢55-5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麦秸还田对水稻群体质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郝建华;丁艳锋;王强盛;刘正辉;李刚华;乔晶;刘杨;王绍华;

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王建明;杨建忠;何晓艳;毛华方;石世杰;

稻田保护性耕作研究 Ⅲ.秸秆覆盖还田的土壤生态效应    姚珍;黄国勤;张兆飞;彭剑锋;吴孙娟;章秀福;高旺盛;

太湖地区稻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土壤肥力的变化    陈留根;张宝生;庄恒扬;薛新红;

鼠洞排水对改良土壤与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    

延边地区水稻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初步探讨    冯绍印;朴昌一;

天津市幸福之路农业社水稻年年选种年年增产    王金城;苏鸿昌;

合理安排夏收作物促进水稻增产    袁兴培;

应用马尔科夫链制作水稻产量年景预报    贵州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方法研究课题组;陈万松;

秦油二号与后作水稻产量的相关性研究初报    杨独清;

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叶厚专;李艳大;沈显华;古新序;药林桃;舒时富;万鹏;江向荣;王水发;尹国庆;

水稻产量相关跨膜类受体蛋白激酶LRK基因簇的功能研究    查笑君;杨梦飞;罗小金;钱晓茵;马伯军;潘建伟;杨金水;

二化螟虫伤株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马学林;郭茂胜;陈欣荣;

影响水稻产量的两种病虫害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朱育红;徐进亚;张国友;

水稻产量与株型的分子遗传基础剖析    王鹏;周桂林;余四斌;

水稻优化施氮技术应用    顾根茂;杨丽红;潘云俊;许军;

水稻氮肥用量试验研究    殷文;马晓燕;叶华斌;赵万平;

黎平县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影响分析    吴廷兴;黄承勇;吴胜文;易志学;

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源库特性的影响    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

新株型粳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杨守仁;

水稻托市收购给吉林稻农带来“及时雨”    本报记者 王晓明

超级杂交稻“内2优6号”创浙江水稻产量两项新高    徐亲阳

水稻单产创超800公斤新高    忻隆华

东北“袁隆平”:旱田稻香说丰年    王静

吕维峰会见阿根廷客人    记者 孙佳薇

日均气温升一度水稻产量降15%    邓肯

日均气温升一度 水稻产量降15%    邓肯

我国水稻产量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记者  王春

1792万元 “越光”水稻让农民增收    曲晓棣 记者 李小华

我国科学家分离出控制水稻产量的单基因    李鹏翔

黑龙江地区土壤肥力和积温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    王秋菊

特高产水稻产量形成机理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李刚华

三种供氮水平下控制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分子遗传基础剖析    童汉华

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环境效应的影响    许仁良

AP2/ERF转录因子与水稻产量相关基因LRK6等位基因的表达差异    王钱洁

夜温升高对热带地区水稻产量和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    张运波

稻田土壤供氮机理及水稻氮肥优化施用研究    张奇春

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形态生理分析和分子标记剖析    崔克辉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孙永健

全量还田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萌

不同土类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王云

农田氮素动态平衡与优化管理研究    卢小遮

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技术体系研究    张卫平

水稻磷高效主效QTL-Pup1精细定位研究    吴越

不同稻作方式的高产栽培比较研究    黄幸福

水稻没顶淹涝早期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陈昊

水稻穗顶部颖花退化的QTL验证及互作分析    谭陈菊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前氮后移对寒地水稻物质运转及品质的影响    李广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