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秸秆低酸连续水热糖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0:52
热度:

秸秆低酸连续水热糖化研究【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不断发展,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的发展蒸蒸日上,其中将生物质转化为糖类中间体是燃料乙醇转化的过程中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

【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不断发展,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的发展蒸蒸日上,其中将生物质转化为糖类中间体是燃料乙醇转化的过程中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以小麦秸秆、油菜秸秆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式梯度升温方式分别对其进行糖化处理,对两种秸秆水热糖化过程中还原糖及副产物糠醛的产生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并对这种水热糖化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价。 本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连续化水热装置,研究了酸浓度和流速对秸秆在梯度升温(60℃-230℃)水解过程中生成的还原糖浓度、还原糖产率及副产物糠醛浓度的影响,得出当硫酸浓度为1.0%,反应液流速为25mL/min时还原糖产率最高,此时小麦秸秆产还原糖浓度最高可达32.9g/L,还原糖产率为60.8%,油菜秸秆还原糖浓度最高可达20.1g/L,还原糖产率为53.4%。此时糠醛浓度均低于1.0g/L,而在整个梯度升温过程中,还原糖浓度峰值较糠醛浓度峰值在较低的温度段即出现,可以很好的实现还原糖和糠醛的分离,减少副产物对发酵等后续处理过程的抑制作用。在研究得出的最优糖化条件基础上对整个反应过程各温度段固体残渣的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扫描电镜对水解残渣进行形态分析和红外分析,探讨了秸秆低酸连续梯度升温水解机理。 本文最后以低酸连续水热糖化反应得到的还原糖产率为依据,对小麦和油菜两种农作物的秸秆水热产糖进行经济性分析。参照2011年全国农作物秸秆数据,可利用的秸秆原料分别为小麦秸秆4068万吨,油菜秸秆634万吨。若将其用于还原糖的制备,则可产生经济收益如下:小麦秸秆1540535万元,油菜秸秆247336万元,同时可减排二氧化碳4420万吨,大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关键词】:秸秆 水热 梯度升温 还原糖 糠醛 经济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21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引言10
  • 1.2 生物质及生物质能10-11
  • 1.3 秸秆的基本组成和性质11-13
  • 1.3.1 纤维素11-12
  • 1.3.2 半纤维素12
  • 1.3.3 木质素12-13
  • 1.4 秸秆水解技术13-16
  • 1.4.1 酸水解技术14-15
  • 1.4.2 酶催化水解技术15
  • 1.4.3 高温水热法15-16
  •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思路16-19
  • 1.5.1 课题来源16-17
  • 1.5.2 研究思路17
  • 1.5.3 研究内容17-18
  • 1.5.4 技术路线18-19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9-27
  • 2.1 试验原料与试剂19-20
  • 2.1.1 试验原料19
  • 2.1.2 主要试剂19-20
  • 2.2 试验装置与主要仪器20-21
  • 2.2.1 试验装置20
  • 2.2.2 主要试验仪器20-21
  • 2.3 试验操作及分析方法21-27
  • 2.3.1 秸秆低酸连续化水热糖化21
  • 2.3.2 秸秆水热糖化不同反应节点残渣的收集21-22
  • 2.3.3 液体产物分析方法22-23
  • 2.3.4 固体残渣分析方法23-27
  • 第三章 秸秆低酸连续水热产糖的研究27-58
  • 3.1 反应条件对秸秆水热产还原糖的影响27-42
  • 3.1.1 流速对小麦秸秆产还原糖浓度的影响27-31
  • 3.1.2 流速对油菜秸秆产还原糖浓度的影响31-34
  • 3.1.3 酸浓度对小麦秸秆产还原糖浓度的影响34-38
  • 3.1.4 酸浓度对油菜秸秆产还原糖浓度的影响38-41
  • 3.1.5 反应条件对秸秆还原糖产率的影响41-42
  • 3.2 秸秆水热副产物的分析42-55
  • 3.2.1 流速对小麦秸秆产糠醛浓度的影响44-47
  • 3.2.2 流速对油菜秸秆产糠醛浓度的影响47-50
  • 3.2.3 酸浓度对小麦秸秆产糠醛浓度的影响50-52
  • 3.2.4 酸浓度对油菜秸秆产糠醛浓度的影响52-55
  • 3.3 秸秆水热产还原糖与糠醛产生的关系55-56
  • 3.4 本章小结56-58
  • 第四章 秸秆水热糖化过程固体相组分变化研究58-74
  • 4.1 小麦秸秆水热糖化过程固体相组分变化研究58-66
  • 4.1.1 固体残渣的成分分析58-59
  • 4.1.2 固体残渣的电镜分析59-63
  • 4.1.3 固体残渣的红外分析63-65
  • 4.1.4 最优条件水热糖化过程物料衡算65-66
  • 4.2 油菜秸秆水热糖化过程固体相组分变化研究66-73
  • 4.2.1 固体残渣的成分分析66
  • 4.2.2 固体残渣的电镜分析66-70
  • 4.2.3 固体残渣的红外分析70-72
  • 4.2.4 最优条件水热糖化过程物料衡算72-73
  • 4.3 本章小结73-74
  • 第五章 秸秆水热制糖经济性分析74-78
  • 5.1 国内秸秆资源74
  • 5.2 经济成本分析74-75
  • 5.3 秸秆水热制糖的经济效益75-76
  • 5.4 秸秆水热制糖的社会与环境效益76-77
  • 5.5 本章小结77-7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8-81
  • 6.1 结论78-79
  • 6.2 展望79-81
  • 参考文献81-85
  • 致谢85-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86-8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纤维素结晶度的测定方法    马晓娟;黄六莲;陈礼辉;曹石林;

植物纤维素原料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育如,夏黎明,吴绵斌,岑沛霖

木质纤维素甲酸预处理及其组分分离    黄仁亮;苏荣欣;齐崴;张名佳;何志敏;

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气化过程的实验研究    米铁,刘武标,刘德昌,陈汉平,李善文,李克,尹辅印

转锥式闪速热解反应器结构安全性设计理论研究    李滨,王述洋,谭文英

纤维素类生物质废弃物水解方法的研究进展    杨洋;张玉苍;何连芳;孙岩峰;

玉米秸秆稀酸水解时糠醛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江滔;路鹏;李国学;

螺杆挤压连续汽爆玉米秸秆的稀酸水解效果    黄秋婷;张鹏;张淑荣;李果;

中国秸秆资源数量估算    毕于运;高春雨;王亚静;李宝玉;

超低浓度马来酸水解玉米芯纤维素    王琼;亓伟;余强;张宇;谭雪松;庄新姝;袁振宏;

生物质糖化技术研究    周娜

生物质超低酸水解制取燃料乙醇的研究    庄新姝

高温液态水中单糖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荆琪

木质纤维素转化为生物乙醇过程中关键问题的研究    吕学斌

中国农业生物质能源评价与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高文永

生物质在离子液体和高温液态水中转化为化学品的研究    刘维娜

亚/超临界—发酵组合技术制备秸秆乙醇    马晶

秸秆专用添加剂与制粒对绵羊利用玉米秸秆日粮的影响    夏冬华

纤维素稀酸水解制取燃料酒精的试验研究    安宏

移动床干馏制气副产物—生物质焦油制燃料油的研究    刘升

木质素的改性及应用研究    刘晓秋

基于稀酸水解法的纤维素糖化技术研究    伯永科

商用秸秆气化炉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曾科

超/亚临界水两步法水解生物质制取还原糖    刘慧屏

桉木原料的预处理及其酶解糖化的研究    尉慰奇

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研究的关键问题    钟鑫,薛平,丁筠

改善热塑性塑料/植物纤维界面相容性方法的研究    张丽;冯绍华;

芦笋老茎堆肥中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李欣欣;王琳琳;申挺挺;宋志刚;韩建荣;

酶改善二次纤维结合性能的研究    杭志喜

麦秸秆稀酸水解条件的研究    程旺开;汤斌;张庆庆;陈阿娜;翟光雯;周逢云;陈中碧;

利用生物质废弃物生产生物基产品    毛渺浩;刘斌;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应用进展    牛生洋;郝峰鸽;

淮南地区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模式    程少武;黄志斌;

DNS比色法测定污泥中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刘贺红;万金泉;马邕文;王艳;

木聚糖酶降解玉米秸秆的工艺研究    张强;马齐;徐升运;陈卫峰;刘敏;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广西农林废弃物热解汽化技术现状及展望    陈伟强;冼萍;黄世钊;周航;

生物质气化机理及应用    郑昀;邵岩;李斌;

沈阳地区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和利用    杨晓辉;

基于热重分析的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研究进展    蔡鹏瑶;黄光群;韩鲁佳;

涤/棉抗浸透湿面料的研究    牛家嵘;顾振亚;

竹原纤维预处理工艺参数探讨    崔桂新;贾懿磊;刘士彧;杨利波;

植物纤维素两段法催化降解    崔艳丽;毛建卫;

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朱孔远;谌伦建;马爱玲;

稀酸预处理对产紫青霉HBZ003降解蔗渣的影响    王春燕;刘四新;徐行军;陈涛涛;

基于凹凸棒石粘土的麦秸木质陶瓷制备与性能表征    吴文涛

聚合物/无机物/生物质杂化复合材料及其陶瓷材料的研究    李忠

透明质酸发酵法制备及其复合改性研究    陈永浩

离子液体—蛋白酶处理对羊毛表面性能的影响    袁久刚

阔叶木生物质精炼两种利用模式的研究    迟聪聪

腐殖酸对纳米零价铁修复污染物的抑制及抗抑制机理研究    纳曼

秸秆类生物质流态化燃烧特性研究    秦建光

基于组分的生物质热裂解机理研究    刘倩

淀粉/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谢斌飞

废纸二次纤维氰乙基化改性及制备复合材料的研究    张春红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    唐京禧

脆性水稻秸秆的生物预处理及发酵    刘晨娟

湖北省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刘莹玉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实验研究    朱孔远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质油的实验研究    胡兴涛

天然彩色棉静电纺丝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万和军

极低酸中稻壳水解特性及转化乙酰丙酸的实验研究    魏巍

生物质及其热解液体产物分析研究    马梅英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陈建省;张春庆;田纪春;费美娟;邓志英;郭启芳;李兴锋;

稀酸降解植物纤维素的研究    杭志喜,崔海丽

用DNS光度法测定还原糖的条件研究    杨贵明;蒋爱华;薛秋生;

生物质能利用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分析    王许涛;李刚;张百良;

生物质转化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    吴根;白丽梅;于洋;牛福生;

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的积灰结渣特性    宋鸿伟,郭民臣,王欣

发挥灌木优势 推动我国能源林业的发展    陈晓阳;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    迟姚玲;丁福臣;易玉峰;冀德坤;王虹;

国外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与应用    王海滨

固体强酸催化剂Pd/WO_3-ZrO_2的制备及其对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徐平,徐云鹏,滕飞,胡胜,谭明伟,徐竹生,田志坚

生物质高效洁净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    孙军;

生物质热解气化工艺的能量平衡计算    赵洪叶;孙俊环;魏晓明;徐冬利;

气候变化对中国生物质能的影响研究综述    马占云;林而达;李怒云;

红麻骨纤维质转化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    阮奇城

康氏木霉纤维素酶的发酵及其对稻草降解利用的初探    刘小杰

纤维素热裂解机理试验研究    廖艳芬

农作物秸秆的热解及在水中的液化研究    宋春财

秸秆热化学液化工艺和机理的研究    梁凌云

生物质热裂解机理试验研究    谭洪

生物质超低酸水解制取燃料乙醇的研究    庄新姝

利用玉米秸秆制取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    陈明

新型SO_4~(2-)促进氧化物型固体超强酸的研究    赵杰

热辐射下积炭类可燃物热解与着火特性的机理研究    沈德魁

生物质中热值热解制气技术试验与应用研究    许明

生物质焦油热物理特性与燃气净化装置研究    王素兰

乙酰丙酸绿色高效制备方法研究    蔡磊

农作物废弃物液化的实验研究    于树峰

应用于纤维素同步糖化发酵(SSF)产酒精的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    洪剑辉

生物质混煤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张海清

以循环灰为热载体的垃圾热解焚烧技术研究    刘晓峰

生物柴油的制备研究    丁灵

离子液体溶解和降解碳水化合物的研究    方敏君

亚临界H_2O-CO_2体系中纤维素降解制备乙酰丙酸的研究    李向科

加工工艺对红参总糖及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宋华;刘汝新;孙丛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鉴别复印纸的研究    李继民;姚丽娟;邹宁;

小麦植株的糖含量和转化酶活力与幼穗发育的关系    邵承斌;

不同含水量大米储藏效果研究    潘巨忠;曹鹏;薛旭初;李喜宏;陈丽;

牛奶子果与叶中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    冉秀芝;范林;方琴;戴梅芳;肖阳;王永波;房翠兰;

硬糖制作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张文文;张伟彬;

混合纤维素酶对杨木酶解的研究    王璀璨;王义强;李辉;陈介南;石彩蕊;

~(60)Coγ辐照对稻草纤维组织及酶解效果的影响    陈静萍;王克勤;熊兴耀;李文革;彭玲;

秸秆糖化复合菌系的筛选方法及糖化效果评价    刘冰;徐诚蛟;王爱杰;

餐厨垃圾湿热处理的影响因素    任连海;聂永丰;刘建国;金宜英;

马铃薯块茎干物质、还原糖含量与炸片质量的关系    巩秀峰;郝文胜;张颖力;李树生;李文刚;

不同施肥水平对东方百合鳞茎糖分积累的影响    吴朝海;唐道城;李慧;江学丽;

疏花蔷薇果实中VC的积累与氧化酶活性及还原糖之间的关系    李庆典;李颖;

微量还原糖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王世平;滕冰;

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及影响因子    聂向荣;李凤英;王玉明;樊明寿;

几种油炸加工类型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郝文胜;巩秀峰;李文刚;李树生;贾霄云;张颖力;姚裕琪;

黄精中还原糖含量与饮片加工方法和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杨云;冯云霞;雷高明;冯卫生;

影响油炸薯片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分析    杜润鸿;刘文秀;彭鉴君;吴刚;王昕伟;

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及还原糖含量与油炸品质的相关性评价    仝帅;孙继;石瑛;孙清华;

番茄刺皮瘿螨(Aculops lycopersici)为害对番茄幼苗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糖含量的影响    吴娟;李琳一;许翔;杨益众;王冬生;

江城暂未发现“问题”糖果    记者 徐宁、通讯员 吴雅媛、实习生 叶婷婷

糖果质量总体稳定    刘伊婷

秋栽马铃薯选良种    新邵县农业局 隆旺夫

糖果缘何变了“味”?    本报记者  张丽娜

过年吃糖要细选合格品    张靖

食糖的分类    傅德成 王金木

质检总局:糖果产品合格率为95.2%    姜雪丽 苏万明

规范蜂产品市场势在必行    记者  沈洁 通讯员  黄健儿

19批次蜂蜜产品被曝光    万晓东

个别糖果细菌 铅含量超标    记者 万晓东

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机理及转化酶抑制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成善汉

马铃薯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小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宋波涛

马铃薯液泡酸性转化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研究    欧庸彬

微生物发酵过程还原糖光度传感器的研究    史建国

抑制马铃薯Acid Invertase基因表达对块茎淀粉—糖代谢的影响研究    张迟

SbTRXh1和Sb14-3-3基因对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的作用    何天久

鲜切茭白品质劣变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罗海波

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Demissum与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    盛万民

马铃薯转化酶及其抑制子基因家族分析及与低温糖化关系研究    刘勋

烤烟叶片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和质量特性研究    赵光伟

超/亚临界水两步法水解生物质制取还原糖    刘慧屏

微晶纤维素分解及其产物制备乙醇研究    黄继来

木质纤维素超低酸水解过程及动力学研究    段晓玲

油炸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控制方法研究    李钦

秸秆低酸连续水热糖化研究    温钰娟

切片型油炸薯片丙烯酰胺控制    王薇

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还原糖含量变化生理基础的研究    王彦平

富利亚和窄刀薯杂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于萌

酱油酿造酵母纯化、生长特性及初步应用研究    蔡金星

减少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产生的工艺研究    马川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