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多效降膜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0:28
热度:

多效降膜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摘要】:世界淡水比例较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同时水体污染问题不断加重,全球用水形势日益严峻,海水淡化已成为获得淡水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与此同时常规

【摘要】:世界淡水比例较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同时水体污染问题不断加重,全球用水形势日益严峻,海水淡化已成为获得淡水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与此同时常规的海水淡化技术是一个高耗能产业,在化石燃料供应逐渐短缺、能源价格飞涨、环境质量恶化的今天,利用新型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进行海水淡化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尤其在淡水缺乏的海上孤岛、船舰及电力供应困难的偏远地区,利用天然的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沿着避免使用其它动力装置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同时克服传统盘式蒸馏器海水厚度大、热容量大升温慢、潜热无重复利用等缺点的思路,提出了多效竖板降膜蒸发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 建立了单效竖板降膜蒸发海水淡化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计算。模拟了不同进水流量与投入能流下装置的产水。装置的产水速率随进水流量的增大有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一定的投入能流下有一个最佳的进水流量值。在单效模型的基础上,深化并建立了多效降膜蒸发海水淡化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级数对多效降膜海水淡化产水的影响,计算显示随着级数的增加装置的产水速率增大,级数越大增加的幅度越小 以得到的理论模拟结果为指导,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宽0.27m、高0.44m蒸发面积为0.1188m2的多效竖板降膜蒸发海水淡化实验系统。并在实验台上完成了单效和六效竖板降膜海水淡化实验研究。装置的产水特性随不同进水流量和投入能流的变化趋势与数学模型的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单效的实验结果显示装置在海水进水流量为4.0×10-4kg.s-1.1.m-1时既不会出现干点又能保证装置具有相对较高的性能系数。在装置的平均投入能流为600W.m-2时,该降膜蒸馏器每平米一天的产水可达到4.77kg,性能系数可达到0.53,相比盘式蒸馏器提高了77%。同时在实验台上进行了六效降膜蒸发研究,海水进水流量为8.0×10-4kg.s-1.m-1时蒸发面既不会出现干点又能保证装置具有相对较高的性能系数。600W.m-2的投入能流下,装置每天每平米的产水量为16.62kg,为传统的盘式太阳能蒸馏器产水量的5-6倍。 测量了杭州2012年7月5日的太阳总辐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拟合实验得到的六效竖板降膜蒸发海水淡化装置产水与投入能流的关系式,把实际太阳能辐射强度值耦合到产水与投入能流的关系式中,得到装置的产水速率与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积分累积得到在这一天太阳能辐射强度下装置的产水为15kg,为盘式蒸馏器的5倍左右。证明多效竖板降膜蒸发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方法作为一种新型海水淡化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意义。 【关键词】:海水淡化 降膜蒸发 太阳能 性能系数 多效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K519;P747
【目录】:
  • 致谢4-6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目次10-12
  • 1. 绪论12-28
  • 1.1. 研究背景12-16
  • 1.1.1. 世界淡水资源概况12-13
  • 1.1.2. 我国淡水资源概况13-14
  • 1.1.3. 太阳能海水淡化研究的意义14-16
  • 1.2. 海水淡化技术16-22
  • 1.2.1. 传统海水淡化技术方法16-20
  • 1.2.2. 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发展与应用20-22
  • 1.3.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22-27
  • 1.3.1.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分类22-25
  • 1.3.2. 国外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发展25-26
  • 1.3.3. 国内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发展26-27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7-28
  • 2. 竖板降膜蒸发太阳能海水淡化计算模型28-46
  • 2.1. 单效竖板降膜太阳能海水淡化数学模型28-38
  • 2.1.1. 单效竖板降膜海水淡化装置结构28-29
  • 2.1.2. 单效竖板降膜海水淡化计算模型29-34
  • 2.1.3. 单效竖板降膜海水淡化装置计算结果34-38
  • 2.2. 多效竖板降膜太阳能海水淡化数学模型38-44
  • 2.2.1. 多效竖板降膜海水淡化装置结构38-39
  • 2.2.2. 多效竖板降膜海水淡化计算模型39-40
  • 2.2.3. 多效竖板降膜海水淡化装置计算结果40-44
  • 2.3. 本章小结44-46
  • 3. 多效竖板降膜蒸发太阳能海水淡化实验研究46-66
  • 3.1. 多效竖板降膜蒸发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组成46-52
  • 3.1.1. 给水平衡系统48
  • 3.1.2. 海水淡化单元48-50
  • 3.1.3. 能量投入系统50-51
  • 3.1.4. 数据采集系统51-52
  • 3.2. 实验系统工作过程原理52-53
  • 3.3. 竖板降膜蒸发海水淡化实验结果53-64
  • 3.3.1. 单效竖板降膜蒸发实验结果53-57
  • 3.3.2. 多效竖板降膜蒸发实验结果57-64
  • 3.4. 本章小结64-66
  • 4. 全文总结与展望66-69
  • 4.1. 全文总结66-67
  • 4.2. 主要创新点67-68
  • 4.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5
  • 作者简历7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利用太阳能淡化海水前景展望    陈志云,陈苓

中国能源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周志强;

解决全球能源危机    穆罕默德·埃尔巴拉迪;

人类需要海水淡化技术    王世昌;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现状与展望    解利昕,阮国岭,张耀江

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    阮国岭;冯厚军;

海水淡化的发展及应用    王俊红;高乃云;范玉柱;施利毅;

基于热力蒸汽压缩蒸发的油田污水淡化系统及分析    李清方;刘中良;韩冰;庞会中;张建;祝威;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向浅析    邱林;吕素冰;

机械压汽蒸馏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刘鹏;王永青;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系统研究    陈志莉

水平管降膜蒸发实验研究    范延品

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能量系统研究    张小粉

太阳能建筑供暖和储热系统的研究    王坤

小型单效低温沸腾海水淡化机的实验研究    兴连祺

挤出机双流道筒体的设计及换热能力的计算与分析    潘宝霞;贾朝阳;

基于纳米材料有机–无机复合超滤膜的研究进展    王宗花;于海容;夏建飞;张菲菲;夏延致;李延辉;

复合墙体室内温度响应研究    许建柳;

地源热泵竖埋U形换热器一维数值模型    李茜;苏华;李晓虹;张燕;

硫化铜矿湿法冶金工艺综述    张忠平

CSP连轧过程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李传瑞;王立涛;葛仁余;余小鲁;陈志浩;

农产品加工的供热管道在传输过程中的热损耗分析    宋如敏;王恒青;

膜法沼气净化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郑志;吕艳丽;

用电渗析法分离牛磺酸与硫酸钠混合水溶液    赵成茂,董泉玉,扬从贵,程怡

荷正电壳聚糖纳滤膜的研究进展    韩润林;拓卫宁;张龙龙;李琪琪;白学林;魏亮亮;党蕊;

膜分离技术在电镀清洁生产中的应用简介    罗伟锋;楼永通;褚红;叶海林;

圆柱形烟花热自燃数学模型研究    季玲玲;周光魏;寇智慧;赵保国;杜志明;郭泽荣;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能耗统计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应用    介鹏飞;李德英;

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    孙文敏;

絮凝-膜法处理甲壳素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    徐寅初;吴礼光;项贤富;高从堦;

纳米TiO_2/PVDF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燕;钱英;彭跃莲;刘淑秀;纪树兰;

聚烯烃中空纤维微孔膜及其应用研究与进展    陈颖;关毅鹏;

膜分离技术与水资源再利用    高从堦;

热致相分离制膜条件对聚丙烯平板微孔膜结构的影响    唐娜;马敬环;王嘉宁;王海涛;鞠兴文;

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    高晓阳

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倪国江

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    熊思江

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    左远志

汽油机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空燃比控制技术研究    姚栋伟

膜吸收和化学吸收分离CO_2特性的研究    晏水平

槽形竖壁冷凝强化规律研究与结构优化    朱登亮

聚电解质络合物的可加工性及其功能材料的构建基础    赵强

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    李国富

风窗玻璃霜雾结解过程传热及其解化特性研究    王永珍

高温矿井热环境数值模拟及热害控制技术研究    侯建军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    亓玉栋

疏水性SBA-15/PDMS杂化膜制备及分离乙醇/水的研究    王倩

苯系物的新型吸收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英

井下工具油浸试验装置温度控制系统分析    赵达

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率快速测定及在田间土壤中释放率的相关性研究    颜晓

纤维混凝土夹心秸秆压缩块砌块墙的研究与开发    刘永

镀镍废水的处理回用技术研究    李家业

钢管组对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王建秋

聚氯乙烯超滤膜亲水性改性及水过滤性能研究    谢荣华

船舶海水淡化装置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李杭宇;王晓娟;宋保维;王文初;

船用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现状与研究建议    苗超;谢春刚;冯厚军;吕庆春;张令品;

中国能源战略构想    中国能源综合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课题组;陈清泰;

利用太阳能淡化海水前景展望    陈志云,陈苓

一种新型集热-储存整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黄护林,施明恒,葛新石

一种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刘瑾;高雪飞;李德英;

中国能源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周志强;

常低温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李玉红,焦庆影,夏定国,于志辉

解决全球能源危机    穆罕默德·埃尔巴拉迪;

海水淡化装置的船上应用及发展    李哲;艾钢;郭丰泽;李利平;

基于GIS的太阳辐射模型及其实现    谢阳生

太阳能飞机设计计算与TRNSYS程序模拟    吴安民

太阳辐射全光谱模拟人工光源的实验研究    尉敏

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装置性能分析    张全

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的特性分析    王辰烨

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研究    宋玮

流体浓缩试验研究    司天贵

轴向翅片对热管式降膜吸收器降膜传热传质的影响    廖运文,赁敦敏,赵玉萍,杨景昌,党洁修

材料对水平管降膜蒸发的影响    侯望奇,沈吟秋,郭宜祜

高浓度甘氨酸离子液体水溶液的降膜特性研究    彭璟;耿皎;王明明;张锋;张志炳;

海水淡化装置中水平管降膜蒸发研究进展    昝元峰;蒋淑蓉;

热管式降膜吸收器波动降膜传热传质过程模拟    廖运文,赵玉萍

太阳能集热型溶液再生器性能实验研究    裴清清;韩俊召;

气液叉流条件下受热液膜传热特性    蒋斌;付祥钊;王勇;

非牛顿环境流体降膜发展段流动和换热问题相似解    孙福涛,刘志军,刘凤霞,史启才

竖壁下降液膜发展段中的流动和换热分析    师晋生,施明恒

降膜冷凝器技术及其应用于热泵系统的实践研究    张茂勇;张军;郑良村;马宁;

水平管束降膜流动模态转变实验研究    汪磊磊;由世俊;王书中;杨筱静;

细波纹竖壁降膜传热的摄动法模型    师晋生;

125t/h降膜板式蒸发器运行体会    刘波;王杰;徐影;

盐酸系统工艺改造总结    岳建功;

直燃机仿真与可视化研究思路的探讨    王书中;由世俊;孙贺江;

水平管簇外溴化锂水溶液膜状布液的降膜流动研究    王长庆;陆震;

考虑热力学、传热及经济性的热变换器优化    隋军;李震;付林;

大型内压缩流程空分设备的安全探讨    廖治鹏;林文强;

大型空分设备主冷防爆    马大方;

管式降膜蒸发器实现国产化    汤世泰

建阳规模工业产值比增逾三成    许德光

古城乳业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不动摇    施科

市场需求形势好 分离技术待提高    南晨

深州石墨加速产品升级    记者 魏双林

从食品、农产品深加工机械现状看市场研发方向    刘民

科技创新“复制”的奇迹    王利元 刘增兵

大型石墨列管式换热器投放市场    记者 魏双林

精馏法分离脂肪酸项目 低温远红外功能陶瓷材料通过鉴定    鲁华龙 焦念友

贵铝氧化铝厂节能成效显著    徐新模

喷雾反应器及高碳烷基铝置换反应的研究    周斌

摇摆状态下降膜吸收过程中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规律研究    刘艳丽

露点蒸发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熊日华

壁面薄膜流的热质传递和稳定性研究    叶学民

波形竖管降膜蒸发传热与流动性能的研究    姜世楠

碳酸钾三效降膜蒸发系统的(火用)分析    邓会宁

氯化铵回收的三效降膜蒸发系统的(火用)经济分析    郑艳梅

盐水降膜与空气逆流直接接触传热传质数值研究    王维

水平椭圆管外液体降膜流动数值模拟    吕多

太阳能平板降膜溶液再生过程的实验研究    韩俊召

摇摆状态下管内降膜流动流场模拟    韩巍

伞板式降膜蒸发器传热性能的研究    张立强

板翅式风冷吸收器数值模拟研究    施晨洁

水平管外降膜的厚度测量及传热实验研究    陈子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