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四川色曲河流域水电规划评价区植被初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0:14
热度:

四川色曲河流域水电规划评价区植被初步研究【摘要】:色曲河属大渡河流域,为大渡河右岸二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色达县与青海省斑玛县交界处。河口流域面积3217km2,河道总长176km,

【摘要】:色曲河属大渡河流域,为大渡河右岸二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色达县与青海省斑玛县交界处。河口流域面积3217km2,河道总长176km,天然落差1465m,河道平均坡降7.90%o,呈树枝状水系。出河源区后,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流,经色达县县城,过霍西乡,至翁达乡后折向东流,于歌乐沱乡下游附近从右岸汇入绰斯甲,后自大石乡的可尔因附近汇入大渡河。 本文以色曲河流域植被实地考察为基础,参考《中国植被》及《四川植被》,将调查区域自然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5个群系;对各植被类型进行了描述,介绍了主要群系的外貌、结构及生长环境等;并且从水平分布、垂直分布、林线与雪线的分布规律、河岸植被、植被随坡向变化规律及植被演替等方面分析了色曲河流域植被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1)研究区雪线高度为海拔4800m,林线:阳坡为海拔3600m左右;阴坡在3800m左右。(2)研究区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可分为5个,分别为山地常绿硬叶阔叶林地带、山地暗针叶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地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3)水平分布的地域性特征比较明显,主要原因为各地的海拔不同所导致。(4)河岸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河岸带乔木分布很少;(5)流域植被随坡向变化的规律比较明显,阳坡植被与阴坡植被具有明显的差异性(6)研究区内被砍伐的迹地植被会发生逆向演替。 运用遥感信息技术,对该区域的卫星图片进行数字化判读,完成植被类型图,并对遥感数据,然后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各植被类型的生物量。发现研究区草甸和针叶林所占的比例较大,是该区域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最后分析了水电规划对色曲河流域植被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本文首次对色曲河流域的植被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和研究,阐述了该区域自然植被的本底概况,填补了该区域植被研究的空白,为该地区植被的进一步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四川 色曲河流域 水电规划 植被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Q94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4
  • 1.1 川西及色曲河流域植被研究发展史11-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3 主要研究内容13-14
  • 2 色曲河流域规划陆生生态评价区自然环境概况14-19
  • 2.1 流域规划概况14-15
  • 2.2 地理位置15
  • 2.3 地形地貌15-16
  • 2.4 地质16
  • 2.5 气候、气象16
  • 2.6 水文16-17
  • 2.7 土壤17
  • 2.8 水土流失17
  • 2.9 陆生生物资源17-19
  • 2.9.1 陆生植物17-18
  • 2.9.2 陆生动物18-19
  • 3 研究方法19-23
  • 3.1 植被现状调查19-22
  • 3.1.1 考察路线选取19
  • 3.1.2 样方布点原则19
  • 3.1.3 样方调查内容19-20
  • 3.1.4 样地记录的分析与综合20-22
  • 3.2 植被制图22-23
  • 3.2.1 植被制图原则和依据22
  • 3.2.2 植被制图方法22-23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3-61
  • 4.1 色曲河流域植被分类系统23-25
  • 4.2 色曲河流域植被分类概述25-46
  • 4.2.1 针叶林25-34
  • 4.2.2 阔叶林34-40
  • 4.2.3 灌丛40-45
  • 4.2.4 草甸45-46
  • 4.2.5 流石滩植被46
  • 4.2.6 农业植被46
  • 4.3 色曲河流域植被分布特征46-52
  • 4.3.1 水平分布46-47
  • 4.3.2 垂直分布47-50
  • 4.3.3 雪线、林线的分布规律50
  • 4.3.4 河岸植被50-51
  • 4.3.5 流域植被随坡向变化规律51
  • 4.3.6 植被演替51-52
  • 4.4 色曲河流域植被生产力和生物量52-54
  • 4.5 水电规划对色曲河流域植被的影响及保护措施54-61
  • 4.5.1 影响54-60
  • 4.5.2 保护措施60-61
  • 5 讨论61-64
  • 5.1 色曲河流域植被保护与水土流失防治61-62
  • 5.2 本研究中该区域植被状况与《四川植被》中的记录比较62-63
  • 5.3 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展望63-64
  • 5.3.1 存在的问题63
  • 5.3.2 建议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录67-87
  • 附录1 色曲河流域植物样方调查表67-8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成果87-89
  • 致谢8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青藏高原东南部现代雪线和林线及其关系的初步研究    吴锡浩

澜沧江-湄公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影响    陈丽晖,何大明

青藏高原自然植被总生物量的估算与净初级生产量的潜在分布    罗天祥,李文华,冷允法,岳燕珍

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候学煜

川西三大干流水电开发影响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张家辉;邓洪平;杨蕊;史良;

植被分类系统与方法综述    赵一;

川西高山林区森林更新技术研究    王金锡;许金铎;

四川亚高山暗针叶林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的研究    刘兴良,汪明,邹伯才,向成华,宿以明,李承彪

二滩水电站的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    刘珍海,饶忠立

流域梯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李亚农

阿坝州植被地理研究    邱兴银;

四川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建议    曾玉

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种子库生物多样性研究    王炜;郭卫华;庞绪贵;王仁卿;战金成;代杰瑞;

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鸟类的时空变化及鸟击防治    廖峻涛;赵雪冰;胡劭骥;许远钊;

华东地区植被概况    周忠泽,蒙仁宪

基于中点四分法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调查及其分析    黄晨晖;时坚;姚贻强;李桂荣;

城市化进程中绿化建设问题分析    张海军;

天然麻栎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研究    许剑辉;汪茂林;黄庆丰;宫守飞;

北亚热带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丁增发;张瑶;刘俊龙;马永春;吴中能;

野鸦椿扦插育苗适宜技术研究    周俊新;

末次间冰期以来渭南黄土地区土壤有机碳碳库的演变    秦小光;宁波;殷志强;穆燕;

山区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郑炜;蒋红梅;张兰军;

陇东董志塬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法探讨研究    刘谞承;梁明易;张玉环;曾嘉强;

毛叶山桐子的生态经济、民俗文化及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对广元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吴志文;

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揣小伟;黄贤金;郑泽庆;王婉晶;

滨海旅游区典型外来物种生长适应性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北岸加拿利海枣为例    刘世栋;高峻;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保护环境,开拓资源,开展固沙保土的C_4植物研究利用    张经炜;

土地整理对生物量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喻光明;王立国;杨珊;胡利梅;陶文星;

神农架长坊二级水库电站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胡艳;葛继稳;汪洋;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保护环境,开拓资源,开展固沙保土的C4(碳四)植物的选育、引种和推广的研究(西部大开发建议之三)    张经炜;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群落花期物候研究    巴雅尔塔

近400年来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树轮记录研究    方克艳

喀斯特森林植被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稳定性分析    张忠华

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仿真模型研究    吴金友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    田晔林

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赖力

会同杉木人工林连栽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    谭骏珊

亚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碳贮量特征    石军南

西藏原始林芝云杉林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方江平

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    柏方敏

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湿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研究    谢正鹏

基于植物群落分析的武汉城市湖泊湿地植被恢复典型模式研究    曾毅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特征及原因研究    张燕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    韦居恒

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    李书敏

湖北省粗梗水蕨种群、群落结构研究与保护建议    刁百灵

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三峡库区防护林类型空间优化配置    马浩

大王滩水库集水区沉水植物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郭晓丽

合肥环城公园不同群落类型碳贮量特点    吴珊珊

枞阳大山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及其植物多样性研究    吴炜

植被数量分类的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    李广水;宋丁全;

青藏高原现代冰川研究的新进展    李吉均

中国油松生物量的研究    马钦彦

京西百花山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许彬;张金屯;杨洪晓;姜海凤;

漫湾库区生产恢复障碍及其原因    陈丽晖,李勤

国内外大型水电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    黄真理

长江流域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王孟,邬红娟,马经安

梯级水库对长江水沙过程影响初探    陈进,黄薇

黑龙江干流梯级开发生态环境可行性分析    孙广友,何岩,赵焕辰,徐文铎,童伯良,杨永兴,杨富亿

中国植被的类型    钱崇澍,吴徵镒,陈昌笃

UNE FonDATION THORIQUE DE LA MTHODE DE LA BALANCE HARMONIQUE    关肇直,陈文德

单管彩色电视摄像系统分色曲线位移对色差的影响    王俊翎

彩电摄象系统的分色曲线和线性矩阵    陈源

灰色曲面    杨建华

镉汞铅铬对放线菌曲霉菌的影响及生物累积    罗素群,张晓琦,陈颖怡

C语言处理气象资料初探    梁立光

红曲的渊源及其培养技术的发展    包启安

双月要闻    

一种甜菜害虫——甜菜茎象    殷庆道,张聪玲

曲颊猛蚁属一新种(膜翅目:蚁科)    吴坚;萧刚柔;

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学诊断    吕桂坚;

三峡右岸机组灭磁仿真与计算    王伟;朱晓东;陈贤明;

赭曲霉菌种产赭曲霉毒素A的实验研究    贾珍珍;贺玉梅;杜娟;董葵;

天高水阔任遨游 畅想绿色曲无终——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史旭芳;

藏東南冬夏季大氣黑碳氣溶膠的濃度變化特徵    趙竹子;曹軍驥;朱崇抒;劉隨心;

甘孜-理塘结合带区调新进展    戴宗明;胡世华;于远山;彭波;罗森林;王康明;

弹生态弦 奏绿色曲    志华 文起 廷江 志民

北京:电荒过后……    本报记者 刘静 吴晓向

道不同,测试看点也不同(下)    广东 飞雪

深山唱响绿色曲    箫寒

黄家村:唱响民俗风情特色曲    段绍琪

你知道自家计算机不足之处吗(下)    戴卫武

盛开在灾区的生命之花    本报驻德格记站记者 周权

从三件小事再看金昶伯    新华社记者 肖春飞

创新——市场开发技术领先的原动力    邱竞

霜天蛾    桂炳中

四川色曲河流域水电规划评价区植被初步研究    雷波

含β-(N-甲基磺基乙胺基)乙基砜基毛用活性染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肖金秋

调频加网制版工艺研究    李育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