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热风式太阳能地板储热系统热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0:08
热度:

热风式太阳能地板储热系统热性能研究【摘要】: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供暖以其在热质传输、冬季防冷冻和设备维护等方面存在独特优势而被很多太阳能建筑所采用。由于太阳能具有不稳定性

【摘要】: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供暖以其在热质传输、冬季防冷冻和设备维护等方面存在独特优势而被很多太阳能建筑所采用。由于太阳能具有不稳定性和间断性,太阳能空气供暖系统存在着能量供应和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严重阻碍了其在太阳能建筑中的推广应用。为此,研究与太阳能空气供暖相匹配的建筑储热系统及其储放热性能,为有效缓解太阳热能供求在时间、强度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热风式太阳能混凝土地板储热系统,该储热系统以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提供的热气流为热源,混凝土地板作为储热构件,并由风机驱动热气流在系统内循环。在大连地区建成的实验房内,对该储热系统进行了实测研究,验证了该储热系统的有效性,并通过分析该储热系统在集热器供热量、热气流的湿度及流动速度等关键影响因素作用下的热响应,掌握了热风太阳能板储热系统的储/放热规律及对室内热环境的调节作用。 其次,根据能量质量守恒定律,利用有限差分法,开发了热风式太阳能地板储热系统的动态传热数学模型,编制计算程序进行求解,通过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最后,利用经验证的数学模型对热风式太阳能地板储热系统热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建筑热工设计阶段应选用合适的集热器面积以匹配系统储热量;在典型年供暖期逐月平均室外气温条件下进行分析,最冷月一月份平均室内外温差最高,达到15.5℃,储热效果最为明显;采用光伏电板驱动风机使地板储热系统进风速度随集热器供热量同步变化,地板储热效果优于定风速储热系统。采用递阶层次法对太阳能储热系统进行地域适应性分析,太阳辐射照度与当地建筑围护结构传热指标及储热性能将是决定该地板储热系统是否适应良好的主要标准。 【关键词】:太阳能供暖 储热 热气流 储放热特性 热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3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2
  • 1.1.1 太阳能供暖技术11-12
  • 1.1.2 太阳能建筑供暖的关键环节——储热12
  • 1.2 太阳能建筑储热技术研究现状12-24
  • 1.2.1 太阳能储热系统形式的研究13-18
  • 1.2.2 储热材料的研究18-19
  • 1.2.3 太阳能建筑储放热特性19-23
  •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23-24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思路24-26
  • 1.3.1 主要研究内容24
  • 1.3.2 研究技术路线24-26
  • 2 太阳能建筑储热分析理论基础26-36
  • 2.1 太阳能空气供暖原理26-27
  • 2.2 储热系统太阳辐射得热量27-29
  • 2.2.1 太阳辐射计算27
  • 2.2.2 太阳能建筑热效率计算27-29
  • 2.3 动态热传递分析方法29-33
  • 2.3.1 围护结构传热控制方程29-30
  • 2.3.2 数值求解方法对比30-31
  • 2.3.3 重质储热构件传热过程模型31-33
  • 2.4 层次分析法理论基础33-35
  • 2.4.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33-34
  • 2.4.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34
  • 2.4.3 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权重34-35
  • 2.4.4 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35
  • 2.5 本章小结35-36
  • 3 热风式太阳能地板储热系统实验研究36-53
  • 3.1 热风式太阳能地板储热系统的提出36-37
  • 3.2 实验概述37-42
  • 3.2.1 实验目的37
  • 3.2.2 实验台的构建37-38
  • 3.2.3 实验仪器与测点布置38-40
  • 3.2.4 实验工况设置40-42
  • 3.3 热风式太阳能地板储热有效性分析42-46
  • 3.3.1 储热地板表面温度响应42-44
  • 3.3.2 太阳能地板储热对室内热环境的作用44-46
  • 3.4 热风式太阳能地板储热储放热性能分析46-51
  • 3.4.1 集热器朝向的影响46-47
  • 3.4.2 热气流湿度的影响47-50
  • 3.4.3 地板储热供热量与供热效率分析50-51
  • 3.5 本章小结51-53
  • 4 热风式太阳能地板储热系统数学模型53-65
  • 4.1 物理模型描述53-54
  • 4.2 控制方程组54-58
  • 4.2.1 混凝土储热层的热平衡方程54-56
  • 4.2.2 空气夹层内热空气的热平衡方程56-57
  • 4.2.3 室内空气热平衡方程57
  • 4.2.4 围护结构内表面的热平衡方程57-58
  • 4.3 热平衡方程中参数确定58-61
  • 4.3.1 透过玻璃入射到室内的太阳辐射59
  • 4.3.2 室内辐射换热角系数计算59-60
  • 4.3.3 空气与围护结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60-61
  • 4.4 传热模型的求解61-62
  • 4.5 模型验证62-63
  • 4.5.1 数据比较62-63
  • 4.5.2 偏差分析63
  • 4.6 本章小结63-65
  • 5 热风式太阳能混凝土地板储热系统性能模拟分析65-75
  • 5.1 计算概述65-67
  • 5.1.1 建筑模型65
  • 5.1.2 室外气象参数65-67
  • 5.2 混凝土地板储热系统热性能模拟分析67-72
  • 5.2.1 地板储热系统供热量的影响67-68
  • 5.2.2 供暖期逐月储热作用分析68-70
  • 5.2.3 地板储热系统进风口速度的影响70-72
  • 5.3 热风式太阳能混凝土地板储热系统的地域适应性72-74
  • 5.4 本章小结74-75
  • 结论75-76
  • 参考文献76-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79-80
  • 致谢80-8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多孔蓄热墙太阳能采暖系统优化设计    欧阳莉;刘伟;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房数学模型及模拟计算程序——Ⅰ.直接受益型和集热墙型PSHDC(上篇)    王德芳,午锁平,喜文华

被动式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技术特征    许锦峰;黄欣鹏;吴志敏;

定形相变贮能材料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研究    周国兵;张寅平;林坤平;张群力;狄洪发;

壁挂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最佳供暖方式研究    陈滨;田浩;郭海超;陈佳;

被动式太阳房动态模型的研究    张立志,王玲

被动式太阳能温室采暖房中对流传热的数值分析    陈威,刘伟,华贲

太阳能集热组合墙系统的耦合传热与流动分析    陈威;刘伟;

拉萨地区被动太阳能传统民居测试研究    刘艳峰;刘加平;杨柳;李静;

结合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定形相变蓄能地板采暖系统实验研究    肖伟;王馨;张群力;狄洪发;张寅平;

建筑热质与太阳能空气采暖耦合作用研究    杨文晓

被动式采暖建筑热性能分析方法的研究    白淑鑫

被动式采暖降温技术对室内热湿环境调节作用的研究    孙鹏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辅助热源量分析及系统控制的研究    杨文秀

厚重型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方法    闫增峰,刘加平

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用逐时相对湿度生成方法    高庆龙;杨柳;刘大龙;王丽娟;

高原气候条件下的西藏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和盲点    李静;刘加平;何泉;刘艳峰;

中国采暖与空调负荷的分布特征及与外界影响要素的关系    吕思强;永村一雄;井川憲男;

西安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规模化供热适宜性研究    刘寅;李安桂;周光辉;

四川省被动式太阳房气候分区探讨    祁清华;冯雅;谷晋川;

生物药剂防治两色绿刺蛾的研究    黄炜东;

基于Matlab的湘江水质重金属污染预测模型研究    宁可;

太阳能建筑的技术途径和发展策略    仲继寿;

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试验系统设计    张昕宇;郑瑞澄;何涛;李忠;冯爱荣;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及其应用研究    孙颖;

上海地区多联式空调系统全年动态能耗分析    陈茂科;胡松涛;周睿;王刚;李绪泉;

通信机房(基站)用蒸发冷却空调应用初探    周海东;黄翔;屈元;

浅论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    王欣;

变电站光伏站用变系统的研究    王欣;朱安西;朱雁斌;

蒸发式冷气机在通信基站的适用性分析    周海东;黄翔;屈元;

Paris公式中材料参数的统计特性分析    曲先强;马永亮;崔洪斌;张杰;王长利;

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收保护涂层    杨中周;于翔;肖国丰;付志强;

郑州地区太阳能资源的特征分析    刘艳军;李玉娜;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工程实践    高军林;朱吉顶;刘玉山;

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    曾志辉

集成GUD系统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    石峰

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材料和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秦红

太阳能新风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杨军

建筑蓄热与自然通风耦合作用下室内温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军莉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与村镇建筑一体化研究    李宪莉

藏西南边远地区直接受益式太阳能采暖研究    肖伟

热虹吸管热回收装置传热特性及应用研究    刘挺

有机小分子半导体薄膜的制备与光电性质    朱园园

基于GIS的大连市二手房估价系统    杨磊

城市能源规划中建筑冷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王振江

建筑热质与太阳能空气采暖耦合作用研究    杨文晓

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吴启任

WSAC居住建筑热响应特性的研究    姚微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安丽

功能陶瓷精密CMP抛光工艺参数决策优化的研究    易鑫

基于CFD风热环境模拟的小区规划方案研究    齐静

居住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建筑节能策略研究    丁翠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外墙内保温技术适宜性研究    李世元

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李德英,寿大云

常用温度控制法的对比    杨启伟;陈以;

墙体材料选择与最佳经济厚度的优化研究    徐云伟;贾王旬;陈滨;

节能建筑外墙构造对室内热稳定性的影响    王振,汪秋菊,薛景宏,蔡英威,李文刚

太阳能在游泳馆供热中的应用    黄麟朝,尤泉,田胜元

模糊AHP决策方法    吴冲,李汉铃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房数学模型及模拟计算程序——Ⅰ.直接受益型和集热墙型PSHDC(上篇)    王德芳,午锁平,喜文华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房数学模型及模拟计算程序——Ⅰ.直接受益型和集热墙型PSHDC(下篇)    王德芳,午锁平,喜文华

附加阳光间型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房数学模型及其模拟程序PSHS    王德芳,午锁平,喜文华

被动式太阳房热工设计分析    李元哲,李毅

藏西南边远地区直接受益式太阳能采暖研究    肖伟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王怡

温室-蓄热层-采暖房系统中的传热与流动研究    陈威

温室环境的建模与控制    潘兰芳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分析    王晋

居住建筑能耗动态模拟研究与能耗计算软件的开发    刘洋

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阻力特性研究    李红祥

基于自然通风的SARS传播和自然通风理论研究    段双平

集热蓄热墙式太阳能建筑冬季热性能的模拟研究    孟世荣

房间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    隋学敏

热通道幕墙的热工特性研究与能耗评价    撒世忠

被动式采暖降温技术对室内热湿环境调节作用的研究    孙鹏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热工设计参数优化研究    高庆龙

陕西关中盆地新生界储热层电性特征与测井资料分析——以R9热水井为例    刘瑞安;权继民;

陕西三原县地热发育特征及成井条件    樊小舟;齐新刚;

陕西关中地热资源及开发前景    庄申生;宋克强;

在盐梯度太阳池储热层添加锅炉渣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王华;孙文策;邹家宁;刘红;

海水太阳池二维数学模型    赵建华,孙文策,解茂昭,杨宏伟

包头市地下热水资源的形成条件及勘探    刘志中;杨建勋;奥其尔;

地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在使用中的问题解析    程爱军;肖新华;

小型太阳池瞬态传热传质    王华;孙文策;邹家宁;

高温岩体发电    李在岭;

甘肃平川断陷地热资源赋存与开发    龙玲,王兴

保定市地下热水赋存条件及开发前景分析    李巨芬;魏玉梅;

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特征及其开发的环境因素    王兴;

地热勘探抽水试验方法的探讨    赵华宣;雷治平;温小刚;

ATI RADEON 8500的超频改造    

盘锦成为“地热之乡”的可能    邢云志 本报记者 孙俊程

CPU散热器选购指南    重庆 马沙

贵州出台地热开发专项规划    王帮平

地下混凝土储热桩热能存储试验与研究    李守圣

松潘甘孜地区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    武斌

盐梯度太阳池水体研究及表层结冰对太阳池性能的影响    李楠

热风式太阳能地板储热系统热性能研究    王闯

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直立式储热体传热性能研究    张莉

配有太阳集热器太阳池的数值模拟研究    刘岩

贵州省遵义市忠庄地热勘查区地热资源成因机制探讨    芦文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