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综合利用系统分析与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0:05
热度: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综合利用系统分析与优化【摘要】:煤炭将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主要依赖的一次能源。传统煤炭利用过程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弊病日渐明显。根据我国的能源结构现状

【摘要】: 煤炭将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主要依赖的一次能源。传统煤炭利用过程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弊病日渐明显。根据我国的能源结构现状,开发能源转化率更高、包括CO_2在内的多种污染物排放低的煤炭利用系统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浙江大学提出的新型的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综合利用系统进行研究。系统主要分为六部分,即:煤气化部分、燃烧炉CO_2接受体再生部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部分、深冷空分部分、燃气轮机部分,余热锅炉及蒸汽轮机循环部分。 基于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从局部到整体做了比较全面的定量分析,并得出各部分最佳的反应参数和系统合理的流程构建方案。着重讨论了气化炉反应温度、压力、各组分输入比例对氢气产量及纯度的影响。考查了燃烧炉CO_2分压对CaCO_3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用Aspen Plus模拟CO_2分压与分解平衡温度关系是精确的。对燃烧炉提出了最佳反应方案,并对气化炉C转化率进行修正。SOFC分析了输出电流、电压对效率的影响,对氧化剂选取做了讨论,认为采用压缩空气系统热效率较高。采用整体化程度较高的低压深冷空分系统,并对一种典型空分系统进行计算。燃气轮机及蒸汽循环系统着重对主蒸汽参数选取进行了讨论。 最后对整体性能效率进行计算,并和几种等煤耗的热力系统做了比较。结果得出本文构建的最佳系统方案系统效率达到55.5%左右。 【关键词】:近零排放 煤气化 制氢 循环流化床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深冷空分 Aspen Plus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K1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8-9
  • 1.2 氢能及新型煤综合利用系统研究意义9-10
  • 1.3 浙江大学开发的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10-11
  • 1.4 化工过程模拟11-12
  • 1.5 Aspen过程模拟软件介绍12-13
  • 1.6 本文研究内容13-15
  • 参考文献15-16
  • 第二章 零排放技术的原理及研究现状16-24
  • 2.1 零排放技术原理16-17
  • 2.2 GE-EER研究的AGC系统17-18
  • 2.3 美国零排放利用煤联盟ZECA零排放系统18-20
  • 2.4 日本NEDO的HyPr-RING煤利用系统20-21
  • 2.5 本章小结21-22
  • 参考文献22-24
  • 第三章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综合利用系统组成模块分析24-66
  • 3.1 前言24
  • 3.2 气化炉Aspen Plus建模与计算24-36
  • 3.2.1 循环流化床气化炉Aspen Plus建模25-28
  • 3.2.2 温度对气化炉制氢过程影响28-31
  • 3.2.3 压力对气化炉制氢过程影响31-33
  • 3.2.4 [H_2O]/[C]比对气化炉制氢过程影响33-35
  • 3.2.5 最佳反应条件下气化制氢结果35
  • 3.2.6 粗煤气冷却和净化35-36
  • 3.3 深冷空分系统的热力学模拟计算36-40
  • 3.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热力学模拟计算40-47
  • 3.5 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的热力学模拟计算47-56
  • 3.5.1 循环流化床燃烧炉Aspen Plus建模47-49
  • 3.5.2 燃烧炉建模方案验证49-51
  • 3.5.3 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热力学模拟51-56
  • 3.6 基于燃烧炉计算对系统各部分的修正56-59
  • 3.6.1 对循环流化床气化炉的修正56-58
  • 3.6.2 对燃料电池和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的修正58-59
  • 3.7 燃气轮机和蒸汽循环系统59-62
  • 3.7.1 燃气轮机模拟与计算59-60
  • 3.7.2 蒸汽循环系统模拟与计算60-62
  • 3.8 本章小结62-63
  • 参考文献63-66
  • 第四章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综合利用系统整体性能分析与优化66-82
  • 4.1 前言66
  • 4.2 本文构建系统整体性能计算66-73
  • 4.3 SOFC用纯氧做氧化剂的系统构建与性能计算73-76
  • 4.4 各处氧化剂均用空气的系统构建与能效计算76-81
  • 4.5 本章小结81-82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82-84
  • 5.1 全文总结82-83
  • 5.2 工作展望83-84
  • 致谢8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进一步发展——湿空气透平循环    王震华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平衡模型研究    张荣光,那永洁,吕清刚

生物质气化及生物质与煤共气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徐春霞;徐振刚;步学朋;董卫果;戢绪国;杨宗仁;

煤灰渣流动性的试验研究    刘长江;吕庆;陈红建;

加压喷动流化床煤气化数值模拟    邓中乙;肖睿;金保升;沈来宏;宋启磊;李乾军;

拌和设备煤气化过程研究及应用    何志勇;李自光;李涛;何清华;

氧气的又一大用途——德士古炉煤气化    熊文运

高灰煤在CO_2中的催化气化    凌开成;谢克昌;米杰;

固定床加压热天平系统及煤焦加压气化动力学研究——Ⅰ固定床加压热天平系统 Ⅱ煤焦加压气化动力学研究    匡建武,柳作良,李淑芬

十万千瓦级煤气化联合循环预可行性研讨会在临潼召开    陈鸿潮

V型布风板射流流化床煤气化数学模型    段钰锋;梅志林;赵长遂;陈晓平;

谈煤炭气化技术及其发展    杨向忠;

在两种反应器中等离子体煤气化的比较    庞先勇;李松栋;吕永康;

煤代油技术研究进展    王连勇;蔡九菊;王爱华;刘汉桥;田红;

以“煤催化热分解—煤焦气化耦合技术”为核心的煤炭多联产系统    马晓迅;

煤代油技术研究进展    王连勇;蔡九菊;冯杰;王爱华;

企业通讯畅通之浅见    侯峰豹;

干煤粉气化与粉矿流化床直接还原的联合工艺    钱晖;周渝生;

基于直接还原工艺需求的煤气化工艺比较    钱晖;周渝生;

用于磨蚀性、腐蚀性和毒行介质及煤气化的FELUWA软管隔膜活塞泵    HeinzM.Ngel;

以煤气化促多联产    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组长 肖云汉

河南首个就地转化煤气化项目建成    记者 武验 特约记者 王景春

油改煤走上“快行线”    本报记者 沈强

煤气化 举办2006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    本报记者 陈慕鸿 王艳芳

煤气化 “煤焦气化电”完整产业链形成    陈慕鸿

煤气化酝酿煤气提价    袁立波

煤气化业绩大涨新购煤业公司    证券时报记者 刘思辰

价格倒挂 煤气化游说上调价格    本报记者  陈建军

太原煤气化集团公司构筑“大安全”格局    本报记者

长治煤气化总公司锁定四大调产工程    周星化

常压循环流化床煤气化试验与模型研究    张荣光

等离子体炬辅助煤气化研究    庞先勇

循环流化床多联供系统试验研究    范晓旭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利用系统的机理研究    关键

IGCC和联产的系统研究    徐祥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熔融特性及重金属赋存迁移规律的研究    王学涛

黑液水煤浆催化气化机理以及气流床气化数值模拟研究    匡建平

煤的部分气化及半焦燃烧系统集成研究    王俊琪

能源系统的解析解与多能源互补系统集成研究    李元媛

流化床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多环芳烃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周宏仓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    沈洵

近零排放煤利用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研究    刘保林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综合利用系统分析与优化    孙登科

电弧等离子体炬为辅助热源的煤气化的数值模拟——两相化学反应湍流的数值模拟    孙晋

等离子煤气化动力学研究    王胜

关于煤气化焦油裂解实验及无焦油气化技术的研究    夏明

壳牌中国洁净煤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赵晶

高温煤气化动力学及两段式气化炉的模型研究    胡文斌

煤气化生产甲醇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刘绍禹

操作条件和添加物对等离子体煤气化的影响    李松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