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室内热性能的研究及其模拟软件的开发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8:14
热度: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室内热性能的研究及其模拟软件的开发【摘要】:鉴于建筑能耗在我国总的能耗中的较大比重,当前降低建筑能耗相对降低社会总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至关重要。主动式太阳能采暖

【摘要】:鉴于建筑能耗在我国总的能耗中的较大比重,当前降低建筑能耗相对降低社会总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至关重要。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相比于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其供热工况更加稳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动式太阳能采暖开始大规模应用。为保证室内热环境的稳定和舒适,辅助热源量的配置是很重要的,而保证辅助热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是要有随自然气候条件下变化的动态室温及负荷的准确信息。目前我国在太阳能建筑能耗计算方面仍多采用稳态计算方法,动态计算在多数场合尚未达到实用阶段,另外国内的室内热性能相关计算软件大多面向普通建筑系统,不适用于太阳能建筑室内热工的计算。因此,本研究通过实测及理论计算对主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动态室温、负荷及辅助热源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本研究建立了可预测太阳能建筑室温及负荷的计算模型,借助Visual Basic可视化编程语言编写了模拟程序,并用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利用此模型程序对典型房型地板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建筑动态室温及负荷进行模拟计算。同时,本研究还从太阳能建筑自身具有节能和环保等特点的角度编制了适用于太阳能建筑的室内热工模拟软件,如程序里采用了地板辐射的供暖形式并考虑了楼板混凝土附面层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软件可以对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和不同房型的热工参数进行计算,具有广泛性;采用数据库的形式,具有开放性;结果有可靠性且以图表的形式输出,具有直观性。 通过软件与实测分析得到:在晴好天气下,沈阳历年1月1日这一天在现有典型房间的窗墙比、现有允许太阳能集热面积和水箱容积的条件下,利用主动太阳能供热方式为室内供暖时,达不到设计室内温度为18℃的要求,需要提供辅助热源;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供水系统在控制供水温度(控温)与供水温度逐时变化(非控温)运行条件下,所提供的热负荷均大于房间设计热负荷的50%,并且利用主动式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时,结合规范与太阳能建筑的特点,控制供水温度为40℃的控温运行辅助热源量大于非控温运行下的辅助热源量;通过对沈阳地区采暖期在不同窗墙比下的楼板逐时吸收太阳辐射热量进行模拟计算,经统计计算得到采暖期平均逐时楼板吸收太阳辐射热量与窗墙比呈线性关系;本研究为太阳能建筑设计阶段的辅助热源量的提供参考依据,以便设计合理的辅助能源系统来解决太阳能建筑全天候的室内舒适性问题,为推动太阳能建筑的发展具有应用价值与重要的意义。针对外壁温换计算法,沈阳地区太阳辐射对冷负荷的影响远大于排除辐射影响因素、仅考虑室内外温差(理想温差传热)作用的影响,白天由太阳辐射作用引起的冷负荷大约是排除辐射影响因素(理想状态)下冷负荷的3倍;在夜间,理想温差传热作用下的负荷几乎保持在一个常数,且个别情况出现了负值。 【关键词】:主动式太阳能建筑 室内热性能 软件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111.191;TU20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与意义12-14
  • 1.1.1 课题背景12-13
  • 1.1.2 目的与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8-20
  • 1.3.1 课题的主要内容18-19
  •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19-20
  • 第二章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及软件简介20-24
  • 2.1 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20-21
  • 2.1.1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基本构造20-21
  • 2.1.2 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特点21
  • 2.2 可视化平台Visual Basic21-22
  • 2.2.1 可视化平台Visual Basic21
  • 2.2.2 VB数据库开发21-22
  • 2.2.3 TeeChart控件22
  • 2.3 ANSYS有限元及其参数化设计语言22-23
  • 2.3.1 ANSYS简介22
  • 2.3.2 APDL概述22-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太阳能建筑室内热工性能的实验研究24-36
  • 3.1 外壁综合温度的实验研究24-27
  • 3.1.1 实测对象与实测内容24-25
  • 3.1.2 实测结果与外壁综合温度的拟合25-27
  • 3.2 太阳能采暖建筑室内热工性能的实验研究27-33
  • 3.2.1 实验方案27-28
  • 3.2.2 实验仪器28-29
  • 3.2.3 实验内容及方法29-30
  • 3.2.4 测试结果与结果分析30-33
  • 3.3 本章小结33-36
  • 第四章 太阳能建筑室内热工性能模拟软件开发36-58
  • 4.1 负荷模拟计算模块的开发37-41
  • 4.1.1 外壁温换热计算法的数学模型的建立37
  • 4.1.2 负荷计算的数学模型的建立37-38
  • 4.1.3 负荷模拟计算模块的开发38-40
  • 4.1.4 负荷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比较40-41
  • 4.2 自然温度计算模块的开发41-44
  • 4.2.1 数学模型的建立41-42
  • 4.2.2 室内自然温度计算模块的开发42-43
  • 4.2.3 室内自然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比较43-44
  • 4.3 配置辅助热源的室内空气平均温度模拟计算模块的开发44-53
  • 4.3.1 地板传热模型的建立44-47
  • 4.3.2 平均温度模拟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47-48
  • 4.3.3 室内平均温度模拟计算模块的开发48-52
  • 4.3.4 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比较52-53
  • 4.4 地板表面光斑动态变化模拟模块的开发53-57
  • 4.4.1 光斑面积数学模型的建立53-55
  • 4.4.2 楼板吸收的直接太阳辐射得热量数学模型55
  • 4.4.3 光斑面积计算模块的开发55-56
  • 4.4.4 光斑面积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比较56-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太阳能建筑室内热工性能模拟软件应用58-66
  • 5.1 地板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对热环境的影响58-61
  • 5.1.1 光斑面积逐日变化规律59
  • 5.1.2 冬季采暖期光斑面积的计算59-60
  • 5.1.3 地板附面层的直接太阳得热量的计算与分析60-61
  • 5.2 负荷模拟计算模块的应用61-63
  • 5.2.1 算例计算结果61
  • 5.2.2 外壁温换热法与冷负荷系数法的结果对比与分析61-62
  • 5.2.3 太阳辐射热对建筑室内逐时负荷的影响62
  • 5.2.4 基于外壁温换热计算法下的外墙最佳窗墙比62-63
  • 5.3 自然温度计算模块的应用63
  • 5.4 配置辅助热源的室内空气平均温度计算模块的应用63-65
  • 5.4.1 室内空气平均温度计算63-64
  • 5.4.2 辅助热源量的计算64-65
  • 5.5 本章小结65-66
  • 第六章 结论66-68
  • 6.1 结论66-67
  • 6.2 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0
  • 附录70-78
  • 作者简介78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8-80
  • 致谢8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分户热计量系统中室内温度的分析    崔明辉;贾立斌;吴雅琴;

分户热计量采暖设计与围护结构热工分析    唐逸;鄂广全;耿鹏云;

同一楼内住户位置差异对耗热量及热费的影响    任和;郝斌;齐金洲;

我国建筑节能战略研究    江亿;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房数学模型及模拟计算程序——Ⅰ.直接受益型和集热墙型PSHDC(上篇)    王德芳,午锁平,喜文华

户间传热量的计算方法研究    王海峰,方修睦

太阳能采暖房间动态热负荷计算方法研究    刘艳峰;杨晓华;

地下建筑热湿负荷计算软件的研究    肖光华;姚杨;姜益强;

地板辐射采暖房间热负荷计算方法的探讨与分析    邱林

分户供暖系统户间传热问题的探讨    孟长再;解晓明;

三角形高层框筒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滞后的有限元分析    张文福,姚芳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土共同作用的地震时程分析    李玉杯,熊峰

不卸载时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    曾祥蓉,江世永,陈进,王薇,蔡永君

纤维布包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    周志军;郭光玲;

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张磊;薛勇;丁红岩;

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的天窗型式与耗能    彭小云;

玻璃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张强;郭光玲;

高层框—筒结构中加强层对上部伸臂内力和下部结构沉降性能的影响    刘喜平;

节能多孔砖墙体热工性能的数值计算及应用分析    王晓璐;黄大宇;

陶粒湿屋面传热过程的有限元解法    杨红霞;戴天兴;崔保龙;吴小强;

解析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    蔡夏妮;陈志龙;

VB、VC++、VisualFORTRAN程序对MATLAB的调用    周明莹

哈尔滨市冬季居民热舒适现场研究    王昭俊,方修睦,廉乐明

什么是真正的建筑节能?    江亿;燕达;

定向结构板复合墙体热特性的评价    周晓燕,华毓坤

建筑工程中有关集中供暖和供热的节能问题    周静,杨洪涛,王建杰

供热分户控制与热计量应注意的问题    孙致远,路广,路金岭

计量供热收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于海东;王建华;李嘉伟;孟凡浩;

对集中供暖系统户间传热量问题的分析    蔡敬琅,徐征,李超英

邻户传热对分户热计量的影响    涂光备,李建兴,高林

中国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颁奖并展出作品    郑晶茹;

2007“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张磊;李鹏;

黄鸣:中国新能源事业的推进者    张弘;张树通;

浅谈可再生资源在未来建筑中的利用    陈炳礼

《太阳能建筑——被动式采暖和降温》介绍    本刊通讯员;

低价太阳能住房    王铮;

我国太阳能建筑发展对策    陆维德

太阳能建筑展望    倪虹

太阳能建筑技术交流会将在昆明召开    

中国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后记    张磊;

我国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应用发展探讨    邸芃;王垚;

太阳能建筑的技术途径和发展策略    仲继寿;

太阳能建筑与生态楼    俞善庆;

彩色沥青瓦在太阳能建筑中的应用    招玉春;王如竹;许煜雄;

太阳能建筑的整合设计    赵群;李桂文;

现阶段普及推广太阳能建筑的可行性分析    张滨;赵建平;

前言    

江苏省太阳能产业和政策    范炳鹤;

太阳能建筑的可操作性探讨    鲍英华;赵龙;

太阳墙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杜文淳;裴清清;

发展太阳能建筑的三点建议    王恒一

太阳能建筑市场迅速升温    舟野

太阳能时代 中国太阳能建筑发展的春天    仲继寿

未来太阳能建筑将如何发展?    实习生 陈恔

海南力推太阳能建筑    本报记者 单憬岗 实习生 吴维杨

太阳能建筑引领“阳光与低碳生活”    记者 潘晓娟

走近太阳能建筑    仲继寿

太阳能建筑开源节流之路    中国太阳能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 仲继寿

怎样设计太阳能建筑    林涛 刘茜

拥抱阳光 走向未来    

基于综合价值分析的太阳能建筑激励体系研究    唐永忠

太阳能建筑整合设计对策研究    赵群

太阳能喷射/电压缩联合制冷系统性能研究    郑慧凡

太阳能与建筑集成设计及其仿真评价研究    潘时

西藏地区被动太阳能建筑采暖研究    王磊

零能耗太阳能住宅原型设计与技术策略研究    杨向群

建筑室内自然环境下基于生理—心理的人体热舒适研究    李文杰

间歇采暖太阳能建筑热过程及设计优化研究    王登甲

上海高层住宅外界面太阳能系统整合设计研究    史洁

太阳能热泵潜热蓄热供暖系统性能研究    韩宗伟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室内热性能的研究及其模拟软件的开发    车丹

基于BIM的太阳能建筑设计初探    石莹

太阳能技术在东北地区农村住宅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周春艳

集群型太阳能热水工程集控与管理系统的设计    林霞

热质作用下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热性能的研究    陈会娟

太阳能一体化建筑热利用的经济评价    田甜

太阳能建筑发展管理研究    丘佳梅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研究    郭晓洁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    郄昭昭

建筑室内产品设计中动连接结构方式的应用研究    龙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