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油菜/紫云英间作效应及其秸秆腐解规律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7:22
热度:

油菜/紫云英间作效应及其秸秆腐解规律研究【摘要】:本试验以油菜和紫云英为研究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对其生长和养分吸收影响及油菜/紫

【摘要】:本试验以油菜和紫云英为研究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对其生长和养分吸收影响及油菜/紫云英间作体系根系分隔对其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田间条件,研究了油菜、紫云英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以期在保持粮油作物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适度发展绿肥,缓解绿肥与粮油作物“争地”问题,实现土地用养结合,提高农业生产的持续性,为农作物多样性种植技术、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合理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紫云英与密度为20~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间作系统中油菜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显著高于或接近于单作,同时可以增收紫云英绿肥,土地生产力提高。 (2)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有利于两者对土壤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各间作处理油菜不同生育期养分含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单作油菜,适宜密度的间作油菜养分累积量也高于或接近于单作处理,间作紫云英的养分含量一般也高于单作紫云英。 (3)油菜在合理种植密度条件下间作紫云英能提高土壤pH、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改善土壤肥力。 (4)根系分隔试验表明,油菜/紫云英间作通过根际互作有利于两者生长发育,油菜和紫云英氮含量均有提高。 (5)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配施还田,在腐解过程中均呈现出前期分解较快,后期分解较慢并逐渐趋于平稳的释放规律。各养分的释放快慢不同,表现为钾磷氮碳。紫云英腐解速度快于油菜秸秆,混合紫云英有助于油菜秸秆腐解,且腐解程度随紫云英量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油菜 紫云英 间作 生长发育 养分吸收 腐解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141;S344.2
【目录】:
  • 目录4-6
  • 摘要6-7
  • Abstract7-9
  • 1 绪论9-17
  • 1.1 紫云英的生产与利用9-14
  • 1.1.1 紫云英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9-11
  • 1.1.2 紫云英的种植技术11-14
  • 1.2 绿肥间混套作体系的研究14-15
  • 1.2.1 绿肥间、混套作的优势14-15
  • 1.2.2 间混体系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15
  • 1.3 农作物秸秆腐解规律的研究15-17
  • 1.3.1 农作物秸秆腐解及其对土壤的影响15-16
  • 1.3.2 混合秸秆腐解规律的研究16-17
  • 2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7-19
  • 2.1 研究目的17-18
  • 2.2 研究内容18
  • 2.3 技术路线18-19
  • 3 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19-35
  • 3.1 前言19
  • 3.2 材料与方法19-21
  • 3.2.1 供试材料19
  • 3.2.2 试验设计19-20
  • 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20-21
  • 3.2.4 数据处理21
  • 3.3 结果与分析21-33
  • 3.3.1 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对其生长的影响21-25
  • 3.3.2 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对其养分吸收的影响25-32
  • 3.3.3 油菜与紫云英间作土壤肥力的影响32-33
  • 3.4 小结与讨论33-35
  • 4 根系分隔对间作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35-46
  • 4.1 前言35
  • 4.2 材料与方法35-37
  • 4.2.1 供试材料35
  • 4.2.2 试验设计35-36
  • 4.2.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36
  • 4.2.4 数据处理36-37
  • 4.3 结果与分析37-44
  • 4.3.1 根系分隔对油菜/紫云英间作体系中油菜生长的影响37-38
  • 4.3.2 根系分隔对油菜/紫云英间作体系中紫云英生长的影响38
  • 4.3.3 根系分隔对油菜/紫云英间作体系中油菜养分吸收的影响38-41
  • 4.3.4 根系分隔对油菜/紫云英间作体系中紫云英养分吸收的影响41-44
  • 4.5 小结与讨论44-46
  • 5 油菜秸秆和紫云英绿肥配施还田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46-54
  • 5.1 前言46
  • 5.2 材料与方法46-47
  • 5.2.1 试验设计46-47
  • 5.2.2 分析方法47
  • 5.2.4 数据处理47
  • 5.3 结果与分析47-52
  • 5.3.1 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配施还田干物质释放特征47-48
  • 5.3.2 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配施还田碳释放特征48-49
  • 5.3.3 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配施还田氮释放特征49-50
  • 5.3.4 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配施还田磷释放特征50-51
  • 5.3.5 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配施还田钾释放特征51-52
  • 5.3.6 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配施还田腐解残余物C/N比的动态变化52
  • 5.4 小结与讨论52-54
  • 6 总结与展望54-56
  • 6.1 结论54-55
  • 6.2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3
  • 致谢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紫云英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直播和移栽早稻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曹卫东;郭熙盛;刘英;张祥明;赵决建;张智;吴立蒙;

免耕条件下油菜和紫云英间混作与磷素互作效应研究    孟志伟,柏毓红,桑亚松,许诗群,周可金,许承保,吴社兰

绿肥不同播种量对鲜草产量的影响    杨波;郑元红;胡辉;谢文;

种植紫云英的效益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吴萍;胡南河;叶爱青;朱金明;胡慧;唐瑜;

绿肥在土壤中的转化研究    曾和红;

绿肥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研究进展    高玲;刘国道;

施用豆科绿肥对砖红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线琳;刘国道;郇恒福;高玲;

我国间套作持续健康发展之对策    赵秉强,李凤超,王成超

河北省主要农业土壤有机肥料对土壤钾素的贡献    周晓芬,张彦才,步丰骥

绿肥对番茄发病率和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董晓霞;刘兆辉;王梅;王学君;郑东峰;孙泽强;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刘英;王允青;张祥明;代道宇;郑万荭;彭浩;

紫云英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直播和移栽早稻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曹卫东;郭熙盛;刘英;张祥明;赵决建;张智;吴立蒙;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磷肥施用对蔬菜地土壤磷素淋失潜力的影响    吴一群;李延;

磷钾肥配施对紫云英留种产量的影响    张伟光;兰忠明;林新坚;张辉;吴一群;

不同紫云英品种的生育特性及种子扩繁技术    兰忠明;余明志;张伟光;张辉;吴一群;

南方水网平原区绿肥还田效果研究    石其伟;

紫云英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郦尧生;石其伟;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特征研究进展    王青贺;董培博;吉凡;王开爽;

不同还田条件下稻田紫云英氮素释放及效应研究    唐杉;

利用木质剩余物和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    李光禄;王育红;王林山;

我国玉米金龟子种类组成及其分布研究概况    史婷婷;李正跃;陈斌;李腾;

利用玉米秸秆制备可降解薄膜工艺及其性能的研究    田潇瑜;付姓;徐杨;王玲;南江;

山东生物质能源现状与发展    张文妍;

腐殖酸对土壤中无机磷活化效应的研究    王曰鑫;侯宪文;

腐植酸缓释磷肥的试验研究    王曰鑫;程刚;

生物质能利用与发展    张鑫;王梅;张晓娟;

几种作物秸秆基质的比较研究    程志芳;王晋华;赵肖斌;米国全;

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影响的研究动态    李强;周冀衡;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交替灌溉对间作群体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及其机理    杨彩红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生物质常温开模致密成型研究    闫文刚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磷组分和农田磷流失的影响    朱晓晖

洱海流域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及作用机理研究    汤秋香

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继培

套种大蒜对烟田生物群落的影响    赖荣泉

旱作微垄覆膜沟播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营养规律    张子义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的研究    马爱玲

临沂烟区绿肥还田配套技术的研究    庞敏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麦套花生生育物点和水分利用特性研究    秦兴国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绿洲灌区玉米//豌豆的肥水利用效率对带型和施氮量的响应机制    史中欣

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段有厚

烟草基因型间钾效率差异鉴定及资源筛选    赵洪东

发展绿肥生产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有效措施    方珊清,孙时银,汪雪薇

绿肥对土壤的培肥改土作用和合理利用技术    王秀芝;

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刘英;王允青;张祥明;代道宇;郑万荭;彭浩;

大力发展和综合开发利用我省紫云英等绿肥    张祥明,何文进,王允青,刘英

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允青,张祥明,刘英,朱国平,许厥明

毕节地区绿肥种子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郑元红;胡娟;王勃;申玲;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潘泽江;曹明宏;

种植紫云英的效益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吴萍;胡南河;叶爱青;朱金明;胡慧;唐瑜;

刈割对绿肥鲜草产量影响的研究    胡娟;郑元红;穆绘;

绿肥不同翻压年限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烤烟品质的影响    罗玲;余君山;秦铁伟;李学民;商小平;

间作作物吸收磷的种间促进作用机制研究    李淑敏

耕地质量动态变化研究    李丹

绿肥对烟田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罗贞宝

紫云英抗涝播种    刘颖;

紫云英肥效及施用研究    陈德经;

双季稻田紫云英全苗技术    段世赳

紫云英病虫害的药剂防治    乐承伟

磷肥对于紫云英种子产量的研究    

坚持科学实验 突破绿肥禁区——容县实现冬季绿肥化经验    丁绍嵐;

紫云英种籽高产的栽培技术    

紫云英在甘蔗地间种留种的经验    

我们是怎样做到紫云英种子自给有余    

旱作地试种紫云英获得成功    蒋仲;薛勤功;

不同还田条件下稻田紫云英氮素释放及效应研究    唐杉;

硒富集处理的紫云英中硒对动物的生物学有效性研究    吴跃明;刘建新;杨玉爱;

华癸中生根瘤菌与紫云英共生固氮基因的分离、鉴定与功能分析    周俊初;程国军;丑敏霞;陈大松;

华癸中生根瘤菌与紫云英共生固氮基因的分离、鉴定与功能分析    周俊初;程国军;丑敏霞;陈大松;

紫云英结瘤素基因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丑敏霞;周俊初;

紫云英中5个共生固氮相关基因在盐及铵胁迫下的表达研究    陈大松;李友国;周俊初;

稻(鸭)-紫云英复合系统的生态学功能分析    黄璜;何保良;陈灿;傅志强;谢伟;陈仕贵;

紫云英中5个共生固氮相关基因在盐及铵胁迫下的表达研究    陈大松;李友国;周俊初;

紫云英体细胞胚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李一星;李友国;周俊初;

紫云英体细胞胚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李一星;李友国;周俊初;

紫云英冬种已完成 当前重在加强田管    记者 吴美章

连城县冬种紫云英8万亩    吴福瑞 柯加炜 陈世媛

长汀建立千亩紫云英示范片    通讯员 江鹏 智松

紫云英种子机械收获好处多    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廖育林

紫云英留种栽培技术    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聂军

紫云英栽培技术    崇技

我省首推轻型紫云英播种技术    见习记者 马松伟

尤溪:4万亩紫云英成为亮丽风景    洪新瑜

紫云英高产栽培技术    王淑霞

冬闲稻田种紫云英好处多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

紫云英共生固氮相关基因在铵胁迫及盐胁迫下的表达研究    陈大松

丛枝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    陈秀华

荷叶黄酮甘的分离纯化,化学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邓胜国

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Asnodf32在紫云英根瘤衰老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李一星

高碳酸酐酶活性油菜的筛选及其基因克隆与异源表达    邓秋红

基于光谱和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油菜生命信息快速无损检测机理和方法研究    刘飞

蜂蜜的热稳定性及流变和真空脱水特性研究    曾哲灵

油菜(Brassica napus L.)化学催熟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    周可金

冬油菜施肥效果及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邹娟

水旱轮作区土壤养分循环及其肥力质量评价与作物施肥效应研究    刘金山

油菜/紫云英间作效应及其秸秆腐解规律研究    宋莉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紫云英与油菜、黑麦草混播种植和利用效应研究    魏云霞

不同种植技术对紫云英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影响的研究    潘福霞

少、免耕和紫云英还田对水稻土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肖嫩群

种植利用紫云英对南方稻田土壤肥力性状影响的研究    张珺穜

紫云英根瘤菌的筛选及应用研究    钟少杰

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对难溶性磷的活化、吸收机理研究    兰忠明

不同紫云英品种春播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比较研究    周连城

紫云英与油菜模拟花蜜对黏虫蛾影响的初步研究    刘保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