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不同种植模式及秸秆还田对旱地农田土壤肥力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7:19
热度:

不同种植模式及秸秆还田对旱地农田土壤肥力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摘要】:陕西省旱作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65.13%,达到近222.8万hm2。但由于降雨较少,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成生产水平较

【摘要】:陕西省旱作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65.13%,达到近222.8万hm2。但由于降雨较少,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成生产水平较低。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可有效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增产增效。为此,本研究于渭北旱区合阳县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种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综合比较不同种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以及生产效益,为提出一套较为合理的旱地农田生产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对旱地农田可持续生产、土壤肥力的提升以及生产效益的提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及全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连续五年种植作物,各种模式下都能增加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秸秆还田对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增加最为显著,但不能看出秸秆还田处理比秸秆移出处理对速效氮含量的有利影响。速效磷含量最高的处理为轮作+秸秆还田模式,速效钾含量最高的为春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试验不能增加全氮的含量,对土壤全磷有增加作用。而且对土壤全效养分,秸秆还田处理与秸秆移出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看不出明显的增加或是减缓降低的趋势。 2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在连续五年种植作物的各种模式中,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增加的皆为秸秆还田处理,尤其以轮作+秸秆还田的两个处理WS-S、WS-SS为最高,分别为8.42g/kg和8.43g/kg,含量最低的为NF的7.06g/kg。说明秸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只要是种植作物有秸秆遗留也会比空白休闲含量高。 3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经过五年试验后土壤有机碳含量上升了而各种活性有机碳含量反而下降了,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管是秸秆还田还是秸秆移出,长期种植作物都只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却没有改良土壤的质量。但在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下降幅度较小,说明秸秆还田对减缓土壤活性有机碳消耗、保持土壤质量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2010年单季种植冬小麦产量最高的为WS冬小麦秸秆还田处理,最低的为WS-S冬小麦秸秆还田-大豆填闲处理,2011年结果相反。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多年不同的连作及轮作耕作模式,使得冬小麦连作的自毒作用表现出来,而豆科植物根系中留下了有益于下季作物的菌种;二是单独的冬小麦秸秆还田处理造成土壤中碳氮比失衡。其余处理的结果一致,两年的春玉米产量在处理间变化不大,最高的一直是MS春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WN-SN和WS-SS中,是进行秸秆还田的WS-SS处理产量高于WN-SN秸秆移出处理。 【关键词】:秸秆 有机碳 养分 产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15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1
  • 1.1 研究背景12-13
  • 1.1.1 陕西农业发展现状12
  • 1.1.2 秸秆作用及我国秸秆利用现状12-1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14-21
  • 1.3.1 我国秸秆资源及秸秆还田技术14-15
  • 1.3.1.1 秸秆资源量及主要利用途径14
  • 1.3.1.2 秸秆还田技术14-15
  • 1.3.2 秸秆还田对土壤大量营养元素的影响15-16
  • 1.3.2.1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的影响15
  • 1.3.2.2 秸秆还田对土壤磷素的影响15-16
  • 1.3.2.3 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的影响16
  • 1.3.3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16-19
  • 1.3.3.1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16-17
  • 1.3.3.2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17
  • 1.3.3.3 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17-19
  • 1.3.4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19
  • 1.3.5 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19-21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21-24
  • 2.1 研究区概况21
  • 2.2 研究内容21
  • 2.3 实验设计21-22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22-23
  • 2.4.1 土壤主要养分指标22
  • 2.4.2 土壤活性有机碳22-23
  • 2.4.3 碳库管理指数 CMI 计算方法23
  • 2.4.4 作物产量23
  • 2.5 数据分析23-24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4-38
  • 3.1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24-26
  • 3.1.1 速效氮24-25
  • 3.1.2 速效磷25-26
  • 3.1.3 速效钾26
  • 3.2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全效养分的影响26-29
  • 3.2.1 全氮27-28
  • 3.2.2 全磷28-29
  • 3.3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各种有机碳的影响29-35
  • 3.3.1 有机碳29-30
  • 3.3.2 活性有机碳30-31
  • 3.3.3 中活性有机碳31-32
  • 3.3.4 高活性有机碳32
  • 3.3.5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MI)32-35
  • 3.4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35-36
  • 3.5 相关性分析36-38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38-41
  • 4.1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38
  • 4.2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全效养分的影响38
  • 4.3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38-39
  • 4.4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39
  • 4.5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39-41
  • 参考文献41-46
  • 致谢46-47
  • 个人简介4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作物秸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黄琴;

有机物循环对红壤稻田土壤N矿化的影响    周卫军,王凯荣,刘鑫

长期定位条件下秸秆还田的综合效应研究    汪寅虎,柯福源,张明芝,顾永明,陈春宏

施肥对土壤不同碳形态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沈宏,曹志洪,徐志红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    孙瑞莲,赵秉强,朱鲁生,徐晶,张夫道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的研究    孙伟红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黄书涛;

不同水肥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朱同彬;诸葛玉平;刘少军;娄燕宏;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秸秆堆腐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虎,常江

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土壤养分及有机碳特性研究——以抚顺矿区碳质页岩区复垦土壤为例    丁青坡;王秋兵;韩春兰;王洪禄;王晓峰;

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土壤系统磷锌的动态变化    沙晓晴;彭正萍;孙志梅;靳小利;许靖;王西志;

连续施肥对青海水地蚕豆产量、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徐仁海;

鄂西南地区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措施和条件    冯春福;王黎明;杜世凯;

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及效益分析    孙学亮;

有机物料腐熟剂稳定性及水分对其的影响    吴红艳;王智学;陈飞;郭玲玲;

侵蚀影响下土壤碳和养分空间变化及其过程模拟    朱远达;张光远;蔡强国;丁树文;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舒丽;王昌全;

莠去津对四种长期定位施肥土壤的呼吸影响    王军;朱鲁生;谢慧;孙瑞莲;徐荣娟;徐琦峰;张夫道;

不同有机无机氮配比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及pH的影响    张永春;汪吉东;沈明星;许仙菊;

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影响    刘光荣;冯兆滨;刘秀梅;陈先茂;邹绍文;李祖章;郑立平;周卫;

稻麦轮作不同施磷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管冠;涂书新;杨俊诚;张建锋;杨利;

施肥对文冠果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魏猛;诸葛玉平;

有机肥的不同配置对植烟土壤氮素供应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杨宇虹;杨丽萍;赵正雄;

农田土壤养分动态的知识模型    何兴兵;赵悦;黄丰;田兴军;

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研究进展    陈安冉;王祖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    廖育林

大蒜连作障碍形成机理及EM缓解效应的研究    刘素慧

不同经营措施下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特性及固碳潜力研究    王义祥

长期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鲁艳红

川南坡地几种退耕模式对土壤抗蚀性及有机质组分的影响    王景燕

渭北旱原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农田环境及春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    蔡太义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连续施肥对饲草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文西

稻田系统主要矿质元素生物有效性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    郭嘉

施肥和耕作长期试验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及作物生产力变化的统计研究    王成己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长期施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对茶园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其施用安全性分析    戴婷

艾比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垂直分布研究    徐欢欢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碳氮垂直分布及碳库管理指数    徐桂林

转Bt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肥力的影响    颜世磊

控释肥树脂残膜降解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刘明

土壤酸化对土壤有效养分、酶活性及黄金梨品质的影响    赵静

玉米蔬菜不同间套模式对菜田土壤特性影响的研究    仲惟磊

肥料定位试验中处理与年份互作效应分析    姜文武,陈式谷

TDR法、中子法、重量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比较研究    王贵彦,史秀捧,张建恒,梁卫理

试论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胡祥英,顾绍军,孙皓,刘群松,方鸿国

旱地农田土壤脲酶与碱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    樊军,郝明德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过程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陈素英,张喜英,胡春胜,刘孟雨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李文革;李倩;贺小香;

稻草还田与环保    谭周进

作物根茬留田对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动态的影响    牟金明,王明辉,宋日,姜亦梅,姜岩

作物残体培肥土壤的研究进展    耿玉辉,吴景贵,李万辉,姜岩

玉米植株残体留田对土壤生化环境因子的影响    王淑平,周广胜,王淑平,姜亦梅,王明辉,姜岩,刘孝义

长期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徐祖祥;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余延丰;熊桂云;张继铭;万炎生;苏运河;彭红;孙爱红;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宫亮;孙文涛;王聪翔;刘艳;汪仁;

长期秸秆还田对黄土旱塬区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春霞;郝明德;谢佰承;

秸秆还田在小麦生产中的战略地位    王欣;文萍;李晓萍;董亮;潘雯;

小麦秸秆还田对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的作用    张庆忠;吴文良;林光辉;

秸秆配施外源蛋白酶效应研究    韩玮;聂俊华;李飒;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效果研究    董印丽;樊慧敏;王建书;王金凤;

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周波;刘登民;劳秀荣;聂俊华;孙伟红;

秸秆还田试验简报    朱汝培;曾广旭;

浅谈对玉米保护性耕作的认识    王红军;李秀荣;高连军;许景岩;乔桂霞;姜旭阳;何立红;陈海龙;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舒丽;王昌全;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陆建飞;庄恒扬;张洪程;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小麦生长和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孙磊;张彦峰;王翠苹;孙红文;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9.2万亩棉花实施秸秆还田    通讯员 刘世全

秸秆还田技术措施    毛国强

鱼台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    通讯员 乔志宇杨晓冬

我区力推秸秆还田沃土工程技术    记者 宋春风 通讯员 陈彦毅

省农垦六成麦地秸秆还田    王戴群记者 孙全龙

大荣集团氰胺化钙变身催腐剂    梁建统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冬季秸秆还田的几种方式    彭杰

驿城区农机局抓好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工作    本刊记者 吕磊通讯员 胡军锋

清洁 节能 省钱    本报记者 韩光亮 通讯员 庄君 姜龙金 刘瑞华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培养条件下小麦及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特性研究    Shaukat Ali Abro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    范丙全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中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徐华君

区域湿地和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    李典友

沼泽湿地垦殖前后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及其稳定性特征研究    霍莉莉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抗性生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茂盛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不同种植模式及秸秆还田对旱地农田土壤肥力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牛斐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关中平原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肥力及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南雄雄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关中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    孙汉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