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多叶螺旋线圈强化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管内对流换热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6:55
热度:

多叶螺旋线圈强化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管内对流换热研究【摘要】:据统计,我国建筑用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比例接近30%。在建筑能耗中,供热采暖用能约占45%,近年来太阳能集中供热成为供热采

【摘要】:据统计,我国建筑用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比例接近30%。在建筑能耗中,供热采暖用能约占45%,近年来太阳能集中供热成为供热采暖重要研究对象,集热器是整个太阳能供热系统最重要的部分,而大规模太阳能集热系统均采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作为采集热量的设备,但是目前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效率仍有待提高。 本文针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流道安置多叶螺旋线圈强化管道换热进行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多叶螺旋线圈为自创型内插扰流元件,形式分为双叶螺旋线圈和三叶螺旋线圈。多叶螺旋线圈用直径为0.4mm铜丝绕制而成。将该新型内插扰流元件置于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流道内,以强化流道管壁与工作介质之间换热。在定热流条件下,进行了空管、螺旋线圈管、扭带管、双叶螺旋线圈管和三叶螺旋线圈管的换热性能研究;在常温下进行了阻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管相比双叶螺旋线圈管Nu数增加了68.4%~200.7%,阻力系数增加238.7%~794.6%;三叶螺旋线圈Nu数增加106.1%~272%,阻力系数增加470.8%~906.8%。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f和Nu与影响因素计算式。通过强化换热总评价公式PEC分析,得到多叶螺旋线圈PEC值均大于1,且大于扭带及螺旋线圈PEC值。采用场协同理论分析多叶螺旋线圈强化换热机理,得到多叶螺旋线圈对流换热场协同数Fc较空管有大幅提升,说明多叶螺旋线圈管道中速度场和温度场有较好的协同性。 以Fluent为工具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多叶螺旋线圈管道速度场分布和温度场分布,并与空管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安置多叶螺旋线圈管道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均有明显变化,且三叶螺旋线圈管道速度场和温度场优于双叶螺旋线圈管道。研究发现速度矢量和温度梯度矢量之间的夹角减小,同样说明多叶螺旋线圈管道速度场和温度场具有良好的协同性。多叶螺旋线圈能够增大管道流体流速且对流体流动产生扰动;破坏流体边界层,促进核心流体和边界流体混合,使得管内流体温度分布均匀。从而达到强化换热效果。 本文通过实验验证、数值模拟及场协同理论分析得到双叶螺旋线圈管道和三叶螺旋线圈管道换热均优于空管、螺旋线圈管及扭带管;其中,三叶螺旋线圈管道比双叶螺旋线圈的换热效果更佳。上述分析可以证明多叶螺旋线圈可以强化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流道与工质间的对流换热,从而提高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 【关键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双叶螺旋线圈 三叶螺旋线圈 强化换热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32.1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1
  • 1.1 概述9-13
  • 1.2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13
  • 1.2.1 课题的研究内容13
  • 1.2.2 课题研究意义13
  • 1.3 研究现状13-21
  • 1.3.1 实验研究14-17
  • 1.3.2 数值模拟17-21
  • 2 理论基础21-24
  • 2.1 流动边界层理论21-22
  • 2.1.1 边界层简介21
  • 2.1.2 边界层理论基本论点21-22
  • 2.1.3 边界层理论与对流换热22
  • 2.2 流体对流换热的场协同理论22-23
  • 2.3 管内插入扰流元件的强化分析23
  • 2.4 本章总结23-24
  • 3 实验研究24-48
  • 3.1 实验目的及原理24-28
  • 3.1.1 实验目的24
  • 3.1.2 实验原理24-28
  • 3.2 试验台搭建28-32
  • 3.2.1 内插元件介绍28-30
  • 3.2.2 实验系统30-32
  • 3.2.3 实验步骤32
  • 3.3 实验数据处理32-36
  • 3.3.1 数据处理内容32-33
  • 3.3.2 实验定性分析33-34
  • 3.3.3 数据处理步骤34-36
  • 3.4 实验结果分析36-46
  • 3.4.1 空管结果分析36-40
  • 3.4.2 对比分析40-46
  • 3.5 本章总结46-48
  • 4 数值模拟48-61
  • 4.1 物理模型48
  • 4.2 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48-52
  • 4.2.1 基本控制方程48-51
  • 4.2.2 网格划分51
  • 4.2.3 边界条件51-52
  •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52-59
  • 4.3.1 速度分布对比52-57
  • 4.3.2 温度分布对比57-59
  • 4.4 本章总结59-61
  •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7
  • 在学研究成果67-68
  • 致谢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层流场协同方程的验证及其性质    苏欣,程新广,孟继安,过增元

管内层流充分发展段等效热边界层的构造及其场协同分析    杨昆;刘伟;

用大空隙率多孔体强化管内换热的研究    陈庚,罗棣庵

光管内插入扭带传热与流动阻力的试验研究    张华,周强泰

换热场协同理论的数值模拟    吴宏,宋耀祖,过增元

多孔介质强化传热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公维平,曹玉荣

平板式与真空管式太阳热水器热性能分析比较    宋爱国,栗加顺

管内核心流分层填充多孔介质的传热强化分析    刘伟;明廷臻;

太阳能建筑的技术途径和发展策略    仲继寿;

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试验系统设计    张昕宇;郑瑞澄;何涛;李忠;冯爱荣;

高校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工程实践    高军林;朱吉顶;刘玉山;范国辉;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实践    高军林;刘玉山;吉顶;范国辉;

综放面巷道煤层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方法    徐精彩,文虎,张辛亥,邓军

大连港某酒店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的设计    罗存金;

巷道自燃火灾的机理与分类防治分析    齐庆杰

一次表面换热器的场协同分析    王巍;刘艳艳;

管内插物强化换热性能分析及应用    杨俊兰,马一太

BiPV技术在寒地城市与村镇应用前景    宋海宏;张伶伶;黄锰;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及其应用研究    孙颖;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工程实践    高军林;朱吉顶;刘玉山;

全铝整板板芯选择性阳极氧化集热器与真空管集热器的性能及应用范围比较    李韬鹏;

云南山地民居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    周伟;张永祥;李汉益;

太阳能地板采暖系统    王曦;李春梅;范军;

强迫对流电加热器在青藏铁路客车中的应用研究    方宗升;李绪泉;王帅彬;曹瑜;胡松涛;

绿色能源—“太阳能”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    刘伟;倪贝;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孙峙峰;

集成GUD系统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    石峰

大型轴流管壳式换热器中的深度换热    蒋夫花

格子Boltzmann方法在热声领域的应用及热声谐振管可视化实验研究    王勇

高瓦斯易自燃采空区双层遗煤均压通风系统研究    邵昊

螺旋半圆管夹套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李雅侠

基于与采暖系统耦合的寒冷地区新型热水供应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    王宏伟

纵流管壳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王英双

填充有/无多孔介质的T型管道中流体混合过程的流动与传热研究    朱维宇

高寒地区利用太阳能改善农户热舒适性的实证研究    罗光华

管内强化换热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郭剑

高温矿井热环境数值模拟及热害控制技术研究    侯建军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抗冻方法研究    李芷昕

沈阳地铁岛式车站的CFD模拟研究    黄仲志

寒冷地区村镇住宅建筑太阳能采暖系统研究    康玉东

管带式散热器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场协同分析    毛方

长沙市太阳能热水系统补水方式优化与节能效益分析    赵芳

绿色建筑理念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设计研究    李慧玲

绿色建筑理论指导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研究    李宸

多孔铜纤维烧结毡微小型层叠式换热器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陈剑鸿

基于火积耗散极值原理的弯管管内流场优化研究    陈宏瑜

螺旋槽管强化管内换热试验研究    张华,周强泰

管内层流充分发展段等效热边界层的构造及其场协同分析    杨昆;刘伟;

对流换热的物理机制及其控制:速度场与热流场的协同    过增元

高效异型强化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崔海亭,汪云

方形旋风分离器内部两相流场的PDA实验研究    苏亚欣,周劲松,骆仲泱,岑可法

管内综合热力性能分析一般化方程的建立及应用    姚寿广,屠传经

异形凹槽螺旋槽管传热及流动阻力的实验研究    崔海亭,袁修干,姚仲鹏,朱玉峰

横纹管污垢性能的实验研究    徐志明,杨善让,甘云华

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内螺纹管螺旋管圈水冷壁的传热特性研究    唐人虎,尹飞,陈听宽

脉动流条件下带突起内翅片管强化传热数值研究    吴峰;王秋旺;

磁谐振成像系统中高温超导螺旋线圈的温度特性    方静,马启元,汪文秉

螺旋线圈强化管内单相流体传热的研究    刘晓华,李淞平,沈自求,祁胜杰

锅炉空气预热器螺旋线圈插入物抗积灰机理分析    武淑平,宋学广

螺旋线圈强化传热适宜操作雷诺数的确定    欧剑云,沈鸿,叶长燊,阮奇

螺旋线圈管式空气预热器的特性及评价    张永福;周增华;李方钺;沈建新;

管内螺旋线圈强化传热的研究及在锅炉的应用    张永福,李方钺

无芯印刷板变压器电感量的分析与计算    李汝来,朱义胜

电力变压器螺旋线圈磁场分析研究    张瑛,王胜辉

生物组织电导率CMIT平面螺旋激励线圈的分析    向胜昭,傅林,黄卡玛

用螺旋线圈粘结力试验方法评定绝缘漆的热寿命——关于对IEC290试验方法的验证(摘要)    邓映滨;

矩形通道中螺旋线圈扰流特性PIV实验研究    唐玉峰;田茂诚;张冠敏;

无溶剂漆的开发    黄治国;施泉荣;

中国北方太阳能集热器发展探讨    边志敏;杨桂元;

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组合系统供热空调设计与应用    李新国;赵军;吕强;王健;

西北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关问题的探讨    刘永政;刘玉兰;刘娟;韩世涛;武万里;

浅议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    曹杨;

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    李艳;王强;

直膨式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管道压降分析与计算    李振兴;杨前明;刘玉峰;

节能供热系统的集中控制    温荃;李玉嘉;

家用无泵溴化锂空调热水两用装置的系统设计    谢应明;程姗;刘道平;刘妮;祁影霞;

必须重视汽车安全气囊检验    潘志强

“低碳的,当然受欢迎”    记者 梁梦勋 通讯员 王福龙 祁振生

小城里的太阳梦    薛秀春 刘月月

北京将在建筑中应用三十万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    张定友

我区建成首个太阳能集热器检测平台    记者 马疆虎

高科技食品包装用纸    吴春山

美国第一幢电子住宅    李湘洲

红外辐射采暖器    本报记者 马晓峰

太阳能住宅 未来人居新亮点    万敏

太阳能取暖制冷门窗问世    胡冬宜、李静华

检测脑水肿的磁感应成像测量方法研究    秦明新

管内单相对流换热的优化和评价    贾晖

旋转曲线管道内流动结构与换热特性研究    陈华军

导热和对流换热过程的强化与优化    夏再忠

轮胎非稳态温度场的研究    何燕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及换热特性的研究    吕静

用晶格Boltzmann方法研究多孔介质内流体的复杂动力学特征    许友生

磁场作用下的对流换热及其场协同分析    杨立军

复合波纹板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机理及传热特性研究    张冠敏

电阻点焊电极热流耦合分析与对流换热特性研究    罗爱辉

多叶螺旋线圈强化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管内对流换热研究    于晔

螺旋线圈式电磁炮发射机理与静动态电磁特性研究    郑明华

立体螺旋线圈微型ICP激发源研究    李春丽

松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朱华

小功率平面螺旋电感耦合微波微等离子体的研究    黄加华

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的研究    秦怡

铁磁振动型微振发电器件研究    王莹莹

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倪新东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空气夹层对流换热数值模拟与实测分析    刘亚柯

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内传热特性的研究    胡晓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