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低温秸秆分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效果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6:04
热度:

低温秸秆分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效果研究【摘要】:作物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但是秸秆进入土壤后不容

【摘要】:作物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但是秸秆进入土壤后不容易腐烂,尤其是北方低温条件下秸秆腐烂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为了加快北方秸秆还田后的腐烂速度,对低温秸秆分解菌的筛选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分析和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低温秸秆降解菌株进行了筛选、鉴定,并进行了低温秸秆降解菌株降解特性和对秸秆的降解效果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低温条件下从腐烂秸秆下分离出49株菌株,通过低温生长观察,发现都可以分解纤维素,从中选出生长良好的32株菌株,通过初筛及复筛得到了12株可产纤维素酶的菌株。进一步通过液体培养测定纤维素酶活,确定了两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A14和A41。通过鉴定得出菌株A14和A41分别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溶杆菌属(Lysobacter)。 菌株A14和A41之间不仅没有拮抗作用,而且可以相互促进,二者间的组合酶活力相对较高,在第15d达到最高,其值为14.236U/g。A14和A41最佳产酶条件:摇床转速为150r/min,秸秆用量为2.0g,接菌量为0.2m1(即秸秆用量与菌悬液(10-8个孢子/m1)的比例为10:1)。 在12℃条件下模拟秸秆还田的培养实验中,添加菌剂的处理在不同秸秆用量下对秸秆干物质及各组分的降解率虽有较大差异但其整体趋势大致一致,其中在60天时,混合菌剂处理在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均对秸秆干物质及各组分的降解效果最好。随着秸秆还田用量的增加,秸秆失重率及各组分的降解率也在增高,3/5还田量的秸秆在三种菌剂处理下的降解效果最佳,其中A14处理的秸秆失重率及各组分的降解率为41.52%、39.19%、41.74%、16.94%;A41处理的失重率及各组分降解率为40.96%、39.25%、42.64%、17.97%;混合菌株的处理的秸秆失重率及各组分降解率为43.03%、40.73%、44.48%、20.74%。继续加大秸秆还田的用量,各处理的秸秆失重率及各组分的降解率则会下降,说明秸秆还田量并不是越大越好。 【关键词】:纤维素 低温 筛选 秸秆还田 降解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14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1. 前言8-16
  •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8
  • 1.2 研究进展8-14
  • 1.3 主要内容、技术路线、拟解决问题及创新点14-16
  • 2. 材料与方法16-22
  • 2.1 材料16-17
  • 2.2 方法17-21
  • 2.3 数据统计方法21-22
  • 3. 结果与分析22-41
  • 3.1 菌株的分离与鉴定22-27
  • 3.2 低温秸秆降解菌株降解特性的研究27-30
  • 3.3 秸秆还田不同用量下降解菌株的降解效果研究30-41
  • 4. 讨论41-43
  • 4.1 低温秸秆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41
  • 4.2 低温秸秆降解菌株降解特性的研究41
  • 4.3 秸秆还田不同用量下降解菌株的降解效果研究41-43
  • 5. 结论及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50
  • 作者简介50-51
  • 致谢5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秸秆还田效果试验    李玉春;刘瑞伟;皇传华;王磊;

玉米秸秆低温快速腐熟菌的筛选、鉴定及效果试验    姚良同;丁延芹;刘尧;陈一然;杜秉海;李俊;

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筛选及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祝小;王振华;潘康成;吴敏峰;

利用回归模型比较秸秆利用方式    韩佳慧;杨扬;张景来;

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张丽青;吴海龙;姜红霞;张庆乐;唐心强;

低温降解纤维素的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张丹;许景钢;路伟明;李淑芹;

秸秆催腐还田技术及其应用    韩萍;朱玲玲;丛艳静;

外源菌剂处理秸秆还田对小麦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起丽;张建新;徐瑞富;许粉娟;郭锐;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纤维素降解真菌A25-2的分离、鉴定及其产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    苏杨;张政;杨齐;刘君梁;段承杰;冯家勋;

降解秸秆的真菌促进玉米苗期生长    刘保平;王宏燕;

一株高活力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万先凯

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利用研究    李慧君

The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urchase Subsidies on Mechanized Crop Residue Recycling    

山东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解永梅;张成玲;赵永强;张薇;张广民;

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

玉米秸秆低温快速腐熟菌的筛选、鉴定及效果试验    姚良同;丁延芹;刘尧;陈一然;杜秉海;李俊;

新疆地区棉花根际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朱彭玲;陈强;丁延芹;姚良同;杜志兵;王晶;杜秉海;

盐碱土壤中耐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张广志;周红姿;杨合同;赵晓燕;

微生物液体肥料SP-100对油菜苗期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江燕霞;杨建平;马宁;袁亭亭;李秀梅;

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对土壤原生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李飒;聂俊华;

不同秸秆腐熟剂堆腐效果对比试验    贾仰东;

一株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李方正;唐亮;赵建文;王文娟;赵宏坤;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超积累植物修复技术及其机制研究    白洁;王永志;段慧珠;

番茄内生细菌TB-2生化特性及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窦瑞木;雷清泉;张改强;

鳢舒伯特气单胞菌内脏类结节病的研究    刘春;

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马镝;

生物菌剂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王赛月;牛明芬;庞小平;

新华门绿地内玉兰叶片失绿、焦叶原因调查及防治技术措施    王静;武杰;袁学文;

链条滑轨式棉柴夹持起拔机构设计与仿真    张国忠;周勇;沈茂;卢元爽;李兆东;李怡;

渡夏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黄华伟;王印庚;陈霞;张凤萍;

现代化奶牛场乳房炎病因调查及其防治    邬纯鸿;黄毅;王文莉;钟代彬;吴广安;方艳军;

一株异养型亚硝酸盐转化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余东游;刘韶娜;李卫芬;黄海智;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Ectoines高效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郎亚军

养殖鱼类病原菌检测芯片技术的建立    李永芹

冻土细菌新种和冰缘植物内生细菌新种的特征和多相分类学研究    赵祺

枯草杆菌两步法生产四甲基吡嗪的调控及机制的研究    朱兵峰

粘细菌Stigmatella WXNXJ-B产生新型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    王大红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细胞催化潜手性酮不对称还原反应的研究    肖仔君

锌胁迫下CO_2浓度升高对三种不同光合途径植物生长发育和锌积累的影响    舒丽娜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斑点叉尾鮰生鱼片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    罗晶晶

肠道菌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家蚕杀虫活性的作用    郎晓磊

深海细菌Martelella mediterranea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学分析    董俊丽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苏云金芽胞杆菌对云斑天牛的抗性研究    逯晋忠

高位池养虾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及其表征的土壤质量的影响    郑慧

利用半夏凝集素构建内生工程菌及其抗同翅目害虫效果研究    张献芳

一株热带假丝酵母利用木糖生长及其产酒精特性的研究    刘兰杰

PP/秸秆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工艺研究    肖亚航,傅敏士

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秸秆还田效果试验    李玉春;刘瑞伟;皇传华;王磊;

不同诱变方法提高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林建国;王常高;王伟平;胡瑛;蔡俊;

超高茬麦田套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张永泰,谢云峰,李爱民,顾克礼

产纤维素酶绿色木霉F-UV_(264)产酶条件优化    林英;秦萍;杜志强;张蓓蓓;

纤维素降解菌筛选分离与CMC酶提取及其活性研究    聂麦茜;刘加昌;朱玉玺;李立伟;田永胜;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及配套机具(综述)    夏萍,江家伍

利用回归模型比较秸秆利用方式    韩佳慧;杨扬;张景来;

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张丽青;吴海龙;姜红霞;张庆乐;唐心强;

蔬菜-花卉秸秆混合堆肥性状表征及纤维素分解菌群选育研究    邱向阳,陆文静,王洪涛,黄鼎曦,黄得扬,高海军

Sp.E-86菌株高产木聚糖酶机理和吸附特性及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王海

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及其调控途径    刘立军

新疆荒漠盐碱环境放线菌资源研究    赵卉琳

桑皮纤维生物提取菌种筛选与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郜小娟

提高土壤肥力的一项有效措施——秸秆还田    范琼文

红壤水田秸秆还田对三熟各季作物的增产效应    王国法,蒋彭炎,陆龙泉,吴柏荣

制定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的研究    

实施玉米机械秸秆还田的八项注意    李加恩,唐守晋

凤冈油菜秸秆还田的效果分析    刘富春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继献,朱文秀

秸秆还田地块耕作管理“三要”    薛玉华

浅析作物秸秆还田应用技术    马金芝;刘悦上;陆卓;

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发挥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    余彦波,刘棣良

不同前作及其秸秆还田对晚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孙传芝;孙仲逸;魏贞莹;唐复中;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浅论农业秸秆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    袁梅;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樊旭;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我区力推秸秆还田沃土工程技术    记者 宋春风 通讯员 陈彦毅

省农垦六成麦地秸秆还田    王戴群记者 孙全龙

大荣集团氰胺化钙变身催腐剂    梁建统

9.2万亩棉花实施秸秆还田    通讯员 刘世全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驿城区农机局抓好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工作    本刊记者 吕磊通讯员 胡军锋

清洁 节能 省钱    本报记者 韩光亮 通讯员 庄君 姜龙金 刘瑞华

全市秸秆还田将达100万亩    刘璇 陈志奎

今秋明春四川秸秆还田百万亩    通讯员 彭福智 记者 邓万祥

秸秆还田及绿肥利用技术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有机磷杀虫剂降解菌的诱发、分离与降解效果研究    刘新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多熟复种稻田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效应研究    陈冬林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物响应研究    韩宾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低温秸秆分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效果研究    张恒芳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状影响的研究    李传宝

适应秸秆还田的多功能菌剂对冬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还田效应    李珊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