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盐碱地水稻土壤理化形状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4:48
热度: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盐碱地水稻土壤理化形状及产量的影响【摘要】: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中遇到的大量秸秆资源浪费及盐碱地土壤结构恶劣、生产力差的问题,本研究于2013~2014年采用盆栽试验

【摘要】: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中遇到的大量秸秆资源浪费及盐碱地土壤结构恶劣、生产力差的问题,本研究于2013~2014年采用盆栽试验,对水田生物炭和秸秆还田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以明确不同还田量对苏打盐碱土理化性状及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为盐碱土壤改良及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全生育期间各指标达到最佳时的还田量分别为16500kg/hm2与7500kg/hm2;同一还田量,生物炭还田的分蘖成穗率均高于秸秆还田;齐穗期和灌浆盛期的有效叶面积以生物炭还田16500kg/hm2达到最大,分别高于对照6.14%、15.36%;齐穗期两种还田物质的光合指标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8783*,r=9587**);生物炭还田的茎物质输出率和鞘物质输出率以还田量16500kg/hm2为最高,分别为29.07%和40.89%,秸秆还田则以7500kg/hm2最高,分别为20.28%和33.13%,生物炭还田和秸秆还田的茎、鞘物质转化率与输出率规律一致,且前者高于后者;两种还田物质的糖花比与产量均正相关,其中生物炭还田达到显著水平(r=0.8783*)。 2、2014年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土壤pH值均低于2013年,降幅在8.08%~12.66%,并且均以还田量16500kg/hm2最低,分别较对照分别降低1.38%、4.02%;2014年较2013年两物质还田土壤容重均明显下降,降幅在7.04%~20.88%,且秸秆还田下降幅度大,表明在提高土壤通透性方面秸秆还田优于生物炭还田;生物炭虽使土壤全盐量升高,但与秸秆还田相比增幅较小;相同还田量情况下,生物炭还田C/N极显著高于秸秆还田;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后钾素含量随还田量的增加而升高,土壤养分得到改善。 3、16500kg/hm2的生物炭还田利于各部位一次枝梗数的增加,同一还田量的生物炭各部位枝梗数略大于秸秆还田;不同粒位的粒数及粒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16500kg/hm2的生物炭还田产量达到5581.13kg/hm2,较常规施肥提高23.90%;秸秆还田以7500kg/hm2产量最高,为4621.93kg/hm2,较常规施肥提高2.61%;同一还田量的生物炭还田产量均高于秸秆还田,分别提高了10.20%~35.34%。 4、生物炭与秸秆还田的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及经济系数均以16500kg/hm2与7500kg/hm2达到最大;尽管生物炭还田成本较高,在短时间内未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推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和培肥地力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虑,生物炭还田具有更好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盐碱地 水稻 生物炭 秸秆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符号说明8-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16
  • 1.1 引言10-11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11-16
  • 1.2.1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1-12
  • 1.2.2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12-13
  • 1.2.3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13
  • 1.2.4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13-16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6-20
  • 2.1 试验田基本情况16
  • 2.2 试验设计16
  • 2.3 供试肥料及施用方法16-17
  •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17-19
  • 2.4.1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17
  • 2.4.2 生育动态的调查17
  • 2.4.3 生理指标的动态调查17-18
  • 2.4.4 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动态调查18
  • 2.4.5 齐穗期根系活力的测定18
  • 2.4.6 抽穗期糖花比的测定18-19
  • 2.4.7 穗部性状及理论测产19
  • 2.4.8 计算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及经济系数19
  • 2.5 数据处理19-20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0-48
  • 3.1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垦鉴稻 5 号生育动态的影响20-24
  • 3.1.1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叶龄进程的影响20
  • 3.1.2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株高的影响20-22
  • 3.1.3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茎数及分蘖成穗率的影响22-24
  • 3.2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垦鉴稻 5 号叶面积和光合动态的影响24-31
  • 3.2.1 不同处理叶面积的变化24-27
  • 3.2.2 不同处理光合动态的变化27-31
  • 3.3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垦鉴稻 5 号干物质积累、转化的影响31-34
  • 3.3.1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垦鉴稻 5 号干物质积累的影响31-32
  • 3.3.2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垦鉴稻 5 号同化物积累、转运的影响32-33
  • 3.3.3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垦鉴稻 5 号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33-34
  • 3.4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垦鉴稻 5 号根系活力的影响34-35
  • 3.5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35-40
  • 3.5.1 对土壤 pH、容重、全盐量的影响35-38
  • 3.5.2 对土壤有机碳、全氮、C/N 的影响38-39
  • 3.5.3 对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的影响39-40
  • 3.6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垦鉴稻 5 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40-46
  • 3.6.1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垦鉴稻 5 号对穗部性状的影响40-45
  • 3.6.2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垦鉴稻 5 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45-46
  • 3.7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经济效益的影响46-48
  • 第四章 讨论48-50
  • 4.1 关于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改良盐碱土理化性状的探讨48
  • 4.2 关于还田量与肥料优化的探讨48-49
  • 4.3 关于还田后效益的探讨49-50
  • 第五章 结论50-52
  • 5.1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垦鉴稻 5 号生长发育的影响50
  • 5.2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垦鉴稻 5 号生理特性的影响50
  • 5.3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50
  • 5.4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垦鉴稻 5 号产量的影响50-51
  • 5.5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的效益分析51-52
  • 参考文献52-58
  • 附录58-60
  • 致谢60-62
  • 个人简介62-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乐陵市土壤盐碱化现状及改良方案    孙建敏;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施用秸秆炭对土壤钾淋洗量的影响    邢刚;张庆忠;王绍斌;郭伟;

盐碱地水稻简塑钵盘育苗技术    赵淑梅;汪润东;闫喜东;李伟;

华北平原土壤环境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及其意义    谭科艳;刘晓端;汤奇峰;刘久臣;袁欣;杨永亮;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    卢锦荣;

杂交稻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运转Ⅱ.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运转    李义珍,黄育民,庄占龙,郑景生,黄亚昌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武玉;徐刚;吕迎春;邵宏波;

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水稻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特性    戢林;杨欢;李廷轩;张锡洲;余海英;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特性    安增莉;侯艳伟;蔡超;薛秀玲;

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张伟明

控释复肥对盆栽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颜冬云,张民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硝酸盐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及镁、铁、铜、锰、锌含量的影响    杨晓玉;胡淳淳;王秀峰;史庆华;魏珉;杨凤娟;

茶树硼素营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姚元涛;宋鲁彬;张丽霞;田丽丽;

不同叶面肥对金太阳杏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明来;张新权;曲莎;

山东省土壤代换性镁含量分布特征及评价    卢丽萍,高贤彪,吴建明,高弼模,杨果,管力生,杨光

镁钙营养对肥城桃品质影响及合理用量的研究    刘光栋,杨力,宋国菡,泉维洁,卢桂菊,韩秀香,邵良栋

宜春土壤钾素现状及钾肥合理配置与施用    杨满兰;刘瑛;

从宜春土壤磷素现状浅谈磷肥的合理配置与施用    杨满兰;刘瑛;黄小英;梅赣华;杨志勇;

榨菜叶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温明霞;聂振朋;石孝均;

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道中;张成军;郭熙盛;

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籽粒灌浆生理的影响    丁艳锋;赵长华;王强盛;王绍华;黄丕生;

不同氮利用效率水稻基因型的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    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杭杰;马群;张胜飞;张庆;刘艳阳;

河北省化肥施用量和结构的演变及调整发展的前景分析    刘宗衡;丁鼎治;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作物秸秆资源的农业综合利用研究    唐东民;伍钧;祝亮;胡华;

果园间种白三叶草对土壤生态及果树生产影响的试验研究    齐鑫山;聂岩;田明英;

菜豌豆田与小麦田不同层次土壤养分含量对比分析    张艳军;饶敏;杨绍聪;吕艳玲;段永华;

水稻秸秆腐熟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    顾金刚;李世贵;龚明波;冯新光;姜瑞波;

茶树硼素营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姚元涛;张丽霞;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富锌水稻锌营养生理特性的研究    吴春勇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决策与自适应模型研究    刘素青

广州市青山绿地—城市林带林区生态功能研究    吴敏

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    高茂盛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不同氮水平下水稻组织铵态氮、磷、钾的积累特征及QTL定位分析    张丽军

哈尔滨市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罗娇赢

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率快速测定及在田间土壤中释放率的相关性研究    颜晓

控释肥对茶园土壤养分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腾飞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小麦苗期性状QTL定位及株高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李卓坤

控释掺混肥对主要粮田作物生长及土壤养分的效应    陈宝成

控释BB肥对西瓜生长发育及其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    井大炜

德州市土壤盐渍化概况及改良利用的研究    李怀军;刘忠海;郝建成;李志杰;马卫萍;曲善功;

荣成市土壤酸化现状及改良措施    董昭皆;肖忠义;

吉林省水稻丰产栽培技术    郭晞明;刘亮;黄淑敏;隋朋举;

玉米秸秆还田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锋;李鹏;张凤云;李新华;孙明柱;高国强;

水稻土耕层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汪建飞,邢素芝,王侠方

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研究    姚宝林;施炯林;

吉林省三系杂交稻研究现状与对策    周广春;刘才哲;南钟浩;全东兴;

不同pH值条件下酸铝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刘拥海;俞乐;吴国创;

稻茬油菜免耕覆盖土壤温度效应研究    苏跃;冯泽蔚;陈正平;谭春燕;钱晓刚;

施用秸秆炭对土壤钾淋洗量的影响    邢刚;张庆忠;王绍斌;郭伟;

水稻植株形态建成的模拟模型研究    常丽英

我国中低产田分布及增产潜力研究    林鹏生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晗芝

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    张忠河;林振衡;付娅琦;王宏海;康全德;尤希凤;

生物炭对玉米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张晗芝;黄云;刘钢;许燕萍;刘金山;卑其诚;蔺兴武;朱建国;谢祖彬;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何绪生;耿增超;佘雕;张保健;高海英;

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    何绪生;张树清;佘雕;耿增超;高海英;

生物炭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方向    谢祖彬;刘琦;许燕萍;朱春悟;

生物炭在农业增产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杨放;李心清;王兵;程建中;

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对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进展    张千丰;王光华;

生物炭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姜玉萍;杨晓峰;张兆辉;陈春宏;王良军;

生物炭固碳减排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飞跃;梁媛;汪建飞;赵玲;

农用生物炭研究进展与前景    陈温福;张伟明;孟军;

生物炭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生物学机制    沈国清;

生物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良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丹;刘限;刘鸣达;张玉龙;

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    黄苹;潘波;焦杏春;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生物炭基本性质的表征    戴中民;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

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研究进展    闫智培;李十中;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陆海楠;胡学玉;陈威;

低碳经济下的生物炭研究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

湿地植物芦竹生物炭的制备及特性表征研究    王震宇;郑浩;李锋民;

不同裂解温度制备的松木屑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行为    陈再明;陈宝梁;

生物炭对滩涂盐碱土中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    李程;李小平;

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    本报记者 刘霞

唐山农民发明秸秆提取生物炭新技术    白云水

把生物炭还给农田    记者 王靖瑄

生物炭能让土壤更肥沃吗?    本报记者 张晔

农民王有权将秸秆变成“香饽饽”提取生物炭和焦油新技术获国家专利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常云亮 王小胜

二氧化碳变害为宝的新妙招    记者 班玮

生物炭渐火 农林废弃物就地一“焖”变成宝    罗冰

为子孙留一片沃土蓝天    本报记者 郝晓明

遂昌竹炭赢得国际赞誉    记者 李瑞林 通讯员 程晓云

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张伟明

芦竹生物炭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影响    郑浩

生物炭技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评估    姜志翔

生物炭对水体和土壤环境中重金属铅的固持    刘国成

生物炭对稻田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张振宇

生物炭改良白浆土的初步研究    殷大伟

生物炭陈化对土壤养分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苗微

生物炭在黄土高原典型土壤中的改良作用    刘祥宏

生物炭对中国北方酸化土壤的改性研究    徐振华

生物炭对西唯因与阿特拉津环境行为的影响    张鹏

不同源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双酚A和磺胺甲噁唑的吸附    李靖

改性生物炭吸附硝酸盐和磷酸盐研究    李际会

生物炭对土壤性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张明月

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及其环境影响行为    郭文娟

生物质源和制备温度对生物炭构效的影响    王群

污泥基生物炭制备及其保肥效能的应用研究    白旭佳

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唐行灿

棉秆生物炭对棉花黄萎病菌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马云艳

黄土高原地区石灰性土壤添加生物炭的温室气体效应    颜永毫

半干旱区生物炭的土壤生态效应定位研究    王丹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