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4:19
热度: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摘要】:在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仍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由于燃煤设备和燃烧技术的相对落后,带来了煤燃烧效率不高和环境污染严重两大问题。因此,煤的

【摘要】:在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仍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由于燃煤设备和燃烧技术的相对落后,带来了煤燃烧效率不高和环境污染严重两大问题。因此,煤的近零排放利用系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以CO_2接受体法为基础的近零排放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的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并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这个系统中,煤被加入压力循环流化床气化炉里以水蒸气为气化介质进行部分气化产生H_2、CO和CO_2。在以CaO作为接受体吸收CO_2并放出气化反应所需的热量的同时,CO也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被转化。气化过程所产生高纯度氢气供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煤经部分气化后所剩的低活性焦碳和吸收CO_2后产生的CaCO_3一起被送入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焦炭和燃料电池所排出的含氢尾气燃烧提供CaCO_3分解所需的热量。燃烧炉产生的高浓度CO_2与其他污染物(SO_x、NO_x等)一起经余热发电后综合处理,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近零污染物排放。 本文对该系统的一种典型方案做了计算,得到该系统的整体发电效率能达到66%左右。分析了该系统中各部分参数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发现当碳转化率提高时,该系统整体发电效率也随之提高;当提高系统压力,系统的整体发电效率也将随之提高。展望了采用先进制氧技术——ITM高温制氧后对系统效率的改善。最后,比较了在相同初参数下该系统与IGCC系统的效率,显示了该近零排放系统的优势。 本文对当系统采用常压燃烧时燃烧炉中的两个主要反应——石灰石的分解反应和半焦燃烧反应做了初步的试验研究。在热天平上进行了石灰石热解试验,得到了不同气氛、不同粒径下石灰石分解的TG曲线,并计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在我们所自行搭建的小型流化床上进行了半焦燃烧试验,得到了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反应气氛以及不同半焦的燃烧特性曲线。为对燃烧炉内反应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做了基础。 【关键词】:CO_2接受体法气化 近零排放 循环流化床 半焦燃烧 石灰石煅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Q5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7
  • 1.1 世界能源与环境的现状与未来8-10
  • 1.2 近零排放利用系统是煤碳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10-15
  • 1.3 本文研究内容15-16
  • 参考文献16-17
  • 第二章 以CO_2接受体法为基础的近零排放煤利用系统发展概况17-29
  • 2.1 以CO_2接受体法为基础的零排放煤利用系统工作原理17-18
  • 2.2 美国GE能源与环境研究公司的系统18-20
  • 2.3 美国零排放利用煤联盟的系统20-23
  • 2.4 日本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NEDO)的系统23-27
  • 参考文献27-29
  • 第三章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及其分析29-62
  • 3.1 方案构建29-32
  • 3.2 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典型方案计算32-50
  • 3.2.1 循环流化床气化炉计算33-39
  • 3.2.1.1 原料热解过程的计算33-35
  • 3.2.1.2 气化过程的计算35-36
  • 3.2.1.3 气化炉的热平衡36-39
  • 3.2.2 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的计算39-41
  • 3.2.3 烟气轮机的计算41-44
  • 3.2.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计算44-47
  • 3.2.5 余热锅炉的计算47-48
  • 3.2.6 辅机能耗48
  • 3.2.7 系统效率和主要计算结果48-50
  • 3.3 不同参数的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50-56
  • 3.3.1 碳转化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50-52
  • 3.3.2 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52-53
  • 3.3.3 空分系统对系统效率的影响53-55
  • 3.3.4 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的比较55-56
  • 3.6 本章小结56-58
  • 参考文献58-62
  • 第四章 O_2/CO_2/N_2气氛下石灰石煅烧热天平试验62-73
  • 4.1 试验目的及文献综述62-64
  • 4.2 试验研究64-71
  • 4.2.1 周浦石灰石成分特性64
  • 4.2.2 试验方法64-65
  • 4.2.3 试验结果与分析65-68
  • 4.2.4 石灰石分解的动力学分析68-71
  • 4.4 本章小结71-72
  • 参考文献72-73
  • 第五章 小型流化床台架上的半焦燃烧试验73-89
  • 5.1 实验目的73
  • 5.2 半焦燃烧的文献综述73-80
  • 5.2.1 流化床上的试验研究73-75
  • 5.2.2 管式炉中的试验研究75
  • 5.2.3 在热天平上的试验研究75-78
  • 5.2.4 在其他设备上进行的实验研究78-80
  • 5.3 试验研究80-87
  • 5.3.1 试验台架简介80-82
  • 5.3.2 半焦的制备82-83
  • 5.3.3 半焦燃烧试验83-87
  • 5.4 本章小结87-88
  • 参考文献88-89
  • 第六章 全文总结89-91
  • 致谢9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体膜分离技术在煤清洁化利用中的应用    杨靖;陈杰瑢;张建民;刘羽;

煤常压化学链气化制氢的热力学研究    卢腾飞;胡松;向军;石金明;许凯;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试验及理论研究    刘耀鑫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利用系统的机理研究    关键

基于化学链燃烧原理的制氢系统设计与实验    蒋景周

煤化学链气化制氢系统气化和焦燃烧特性研究    卢腾飞

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系统动力学研究    蒲学森

煤加氢气化加压沉降式试验台设计及初步试验与模拟研究    马乐乐

煤焦非均相着火温度与煤种的通用关系及判别煤焦着火特性的通用指标    傅维标,张恩仲

煤制氢零排放系统    肖云汉

CO_2准零排放的IGCC系统探索研究    林汝谋,段立强,金红光

煤焦燃烧反应动力学的通用规律研究    傅维标,郑双铭,张百立

加压条件下半焦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熊源泉,郑守忠,章名耀

神木煤显微组分半焦燃烧特性    孙庆雷,李文,李保庆

不同气氛下燃煤SO_2的排放规律研究    董学文,王宏,刘豪,邱建荣

燃煤在O_2/CO_2方式下SO_2生成特性的研究    王宏,邱建荣,郑楚光

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刘韶林,闫安民,李冠华,王宏志,刘跃新,王磊

颗粒半焦燃烧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王贤清,林民,钱家麟,朱亚杰

聚苯硫醚酮热分解研究    尹维英,马华宪,任君合,任敏利,张鹤鸣,杨熙珍

石油发酵尼龙1212热性能的研究    刘民英,高丽君,赵清香,王玉东,孙会丽,李相魁

铸造用油脚粘结剂的研制与应用    周杰;

硫化氢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刘小群,江宏富,姚文锐

生物质气化副产物(焦油)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    王素兰;宋宏杰;张全国;

脱硫助剂氧化吸硫原位还原研究    朱仁发,戴亚,李承烈

Co(BPH_4)_2·8H_2O脱水及氧化分解过程的热分析研究    邹立壮,王晓玲,张丕俭,周保学

配合物K_3〔Al(C_2O_4)_3〕·3H_2O与K_3〔Cr(C_2O_4)_3〕·3H_2O的热分解反应及其动力学研究    何飞刚;

造纸污泥与脲醛、酚醛胶粘剂之间的热反应    庞敏;王传贵;刘贤淼;

菱镁矿粉及其料球分解的TG动力学    郑红霞;廖新生;汪琦;李静;

火灾现场温度分布测定模拟实验研究    张永丰;黄昊;顾海昕;包任烈;谢松明;

环保型蜂窝煤中助燃剂的作用    许力;董文魁;

煤粉浓缩预热低NOX燃烧器(PRP)燃烧器    贾臻;毛健雄;尹正军;罗来友;

燃煤火电厂环境保护    毛健全;

PRP燃烧器技术在烟煤锅炉中应用及效果分析    胡钦;陈治国;陈泽华;

我国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技术与对策    王圣;朱法华;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应用的若干关键问题    吕宏俊;吴迅海;

木质纤维素的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    韦杰;董长青;杨勇平;

烟气脱硝技术及在我国的应用    潘光;李恒庆;由希华;石敬华;

浅析利用煤气发电的节能环保    阳永富;刘庆海;

基于凹凸棒石粘土的麦秸木质陶瓷制备与性能表征    吴文涛

微波加热典型物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及演变机制    夏洪应

高镁磷尾矿回收利用磷、镁的应用基础研究    黄芳

电站锅炉煤粉空气富氧直接点火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杨建国

低挥发份劣质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    李社锋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与先进再燃技术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吕洪坤

膜吸收和化学吸收分离CO_2特性的研究    晏水平

基于Zn/ZnO的两步式热化学准循环制氢系统基础性研究    吕明

晶格氧部分氧化甲烷制取合成气的基础研究    魏永刚

物理活化法制备椰壳基活性炭及其孔结构演变    杨坤彬

SCR烟气脱氮催化剂及技术研究    宋涛

新疆营盘出土纺织纤维及其老化状况研究    郭丹华

极低酸中稻壳水解特性及转化乙酰丙酸的实验研究    魏巍

高纯度Ti_3Al粉末的制备研究    刘慧苹

船用间冷循环燃气轮机性能仿真研究    王建清

改性活性半焦脱除烟气中NO_X的研究    王萍

环氧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超薄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制    刘万鹏

铸型用焓变材料的研究    张喻

循环流化床锅炉培训模拟操作仿真研究    陈淑鑫

12MW生物质能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刘婷婷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之我见    焦玉梅;

煤的超清洁利用──多联产系统    倪维斗,李政

焦油主要组份的热裂解    吕俊复,岳光溪,汪安琪

O_2/CO_2气氛下石灰石煅烧分解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毛玉如,方梦祥,骆仲泱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张雷

PFBC-CC发电技术的进展及创新发展    蔡宁生,章名耀

Texaco煤气化炉数学模型的研究——建模部分    李政,王天骄,韩志明,郑洪韬,倪维斗

多联产系统: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领域五大问题的重要途径    倪维斗,郑洪弢,李政,江宁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    王勤辉,沈洵,骆仲泱,岑可法

CaCO_3分解机理的研究    郑瑛,陈小华,郑楚光

煤粉在高浓度CO_2下的燃烧与气化    刘彦丰

IGCC系统全工况特性与设计优化以及新系统开拓研究    段立强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毛玉如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试验及理论研究    刘耀鑫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利用系统的机理研究    关键

煤的部分气化及半焦燃烧系统集成研究    王俊琪

生物质中热值热解制气技术试验与应用研究    许明

煤部分气化燃烧集成系统的研究    吕小兰

半焦加压燃烧特性研究    谷小兵

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系统动力学研究    蒲学森

非混合燃烧中CaSO_4载氧体的研究    周树理

煤焦的CO_2气化反应性热重研究    胡军印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综合利用系统分析与优化    孙登科

热重法研究煤焦-CO_2的催化气化反应性    陈亚妮

膜气体吸收法脱除电厂模拟烟气CO_2    彭海媛;

循环流化床煤分级转化多联产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方梦祥;曾伟强;岑建孟;王勤辉;骆仲泱;

IGCC系统控制CO_2排放的研究进展    廖小花;陈海平;李京茂;

褐煤固体热载体热解提质工艺进展    李文英;邓靖;喻长连;

膜气体吸收技术脱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彭海媛;洪凡;

褐煤固体热载体催化热解研究进展    李文英;喻长连;李晓红;邓靖;

煤常压化学链气化制氢的热力学研究    卢腾飞;胡松;向军;石金明;许凯;

IGCC电站二氧化碳捕集研究    迟金玲

氟利昂-12预混合燃烧水解研究    高红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利用系统的机理研究    关键

湿生物质定向气化制取高浓度氢气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黄浩

循环流化床双床煤气化工艺试验研究    于旷世

以CaO为吸收体的生物质无氧气化制氢的机理与试验研究    韩龙

煤直接制甲烷的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研究    程晓磊

煤加氢气化反应的实验研究    陈振兴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研究    温亮

无氧气化过程中生物质热解及半焦燃烧的实验研究    马强

流化床—气流床耦合反应器中煤气化过程的模拟研究    陈晓辉

铜—硅膜制备及对H_2、N_2、CO_2气体渗透性研究    段子琴

基于进化博弈的碳排放配额博弈研究    杨帆

煤化学链气化制氢系统气化和焦燃烧特性研究    卢腾飞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过程分析及试验    刘方金

TGA中煤加氢气化特性研究    朱玲

射流床煤气化反应网络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侯学成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及其在美国的发展    姜秀民,孙键,秦裕琨,张靖波

氧化环境中炭粒燃烧偏离平衡流解    石英,沈胜强

贾汪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中试电站的设计概念    章名耀;傅文玲;蔡宁生;赵长遂;沈湘林;赵以钰;

150MWePFBC-CC商业示范电站的初步概念设计    蔡宁生,傅文玲,章名耀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三联产装置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分析    方梦祥,骆仲泱,王勤辉,李绚天,施正伦,程乐鸣,陈冠益,倪明江,岑可法

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进展    岑可法,池涌

炭/碳粒在CO_2/O_2气氛中燃烧速率的研究    刘彦丰,阎维平,宋之平

高CO_2浓度下钙基吸收剂脱硫的实验研究    王宏,张礼知,邱建荣,郑楚光

煤基化工与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    金红光,高林,郑丹星,刘泽龙,林汝谋,蔡睿贤

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系统概述    周一工;

铝合金生产污水处理零排放的研究    许旋,罗一帆,林国辉,徐志广,李卫华

发电厂零排放工艺的新成就    荣幼澧

制浆造纸工业白水封闭循环及其应用方法    王永忠;胡开堂;

发电厂实现零排放的节水途径    吴继品;

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济钢水循环模式    孙大超;孙占旗;李成名;

生物“地毯”令禽畜舍零排放    

火电厂节水及废水“零排放”系统综述    何世德;李锐;张占梅;李兰艺;

臭氧氧化污泥工艺的剩余污泥零排放理论可行性研究    徐韦明;孙力平;赵乐振;郭建;刘艳辉;

基于PLC控制的钢渣热闷系统    郭强;王明毅;赵天阳;李泽光;

采用先进技术,治理烟尘及废水的探讨    何尔和,魏建芸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零排放系统新思路    马文会;戴永年;杨斌;王华;谢刚;

普及绿色化学教育,做保护环境的忠诚卫士    佟亚非;

造纸废水处理中厌氧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刘永红;周孝德;贺延龄;梁继东;

污染零排放与生物质利用    翟帆;刘汉儒;史云娣;刘赞;王军;

我国化机浆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房桂干;

无相变重金属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    黄益平;叶易春;古共伟;夏伟;

焦化污水处理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何莉;

焦化厂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实践    王世军;

化机浆发展现状及黑液零排放可行性分析    钟树明;多金环;戴永立;

远程监控秾窠微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法的研究与应用    刘波;朱昌雄;郑雪芳;蓝江林;林营志;叶耀辉;周宏伟;潘莫;林斌;

略钢工业水零排放工程全面启动    纪军

辽阳石化PTA装置实现“零排放”    胡九思

东风日产有望实现零排放    钟奇振

“零排放”养殖法在桓台启动    陈秀云董兆云

山船重工实现二氧化硫零排放    特约记者 王寒植

东丰县洋明化工污水实现零排放    杨力 张立刚 记者 刘晓峰

浙江新丰养猪实现“零排放”    记者 胡立刚

“三废”零排放节能辟新径    新春 陈薇

雷诺欲争零排放第一    本报专稿 李捷

零排放造纸纸浆工艺研发成功    苏讯

从化钽铌冶炼厂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钟金松

海水淡化系统能量综合利用与经济性研究    邓润亚

分散染料微胶囊的研制及其无助剂免水洗染色    钟毅

青海松树南沟金矿矿床成因成矿预测及选矿关键技术研究    肖晓林

基于鱼草共生生态原理的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植物滤器研究    泮进明

超声破解对污泥特性的影响机制与零剩余污泥排放工艺研究    王芬

以CaO为吸收体的生物质无氧气化制氢的机理与试验研究    韩龙

火电厂废水零排放    李强

利用堆肥处理规模化猪场粪污实现零排放研究    谭小琴

上海化学工业区“零排放”系统研究    展程

山东十里泉发电厂废水零排放研究    徐德亮

废纸造纸废水零排放研究    王康林

火电厂水务管理    刘波

火电厂水平衡试验与废水零排放研究    杨春雨

勘探三号钻井平台作业环保技术应用研究    蒋文星

有色冶炼石灰中和净化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处理研究    袁林

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水循环优化研究与对策    刘洪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