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碳化钼在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2:39
热度:

碳化钼在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摘要】:水煤气变换反应(WGS, CO+H2O=CO2+H2, kJ/mol)能够有效的使等量的CO与H20反应,转变成C02和H2,因

【摘要】:水煤气变换反应(WGS, CO+H2O=CO2+H2, kJ/mol)能够有效的使等量的CO与H20反应,转变成C02和H2,因此水煤气变换反应在制氢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的飞速发展,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又有了新的应用背景。CO可以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Pt电极发生不可逆的毒化,水煤气变换反应可以降低重整气中的CO浓度,同时增加H:的含量,因此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再次成为研究热点。 本论文采用程序升温反应法制备了P-Mo2C、;α-MoC1-x、金属改性碳化钼催化剂,考察了碳化钼催化剂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并用XRD、BET、CO Chemisorption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 1.预处理气氛和温度对P-Mo2C催化WGS反应活性有明显影响:15%CH4/H2气氛中在500℃-700℃温度区间预处理的催化剂活性明显高于H2气氛中处理的催化剂活性;而原位合成后未经任何钝化处理p-Mo2C催化剂的WGS反应活性最高。通过XRD、 CO Chemisorption、 H2-TPSR、15%CH4/H2-TPSR等表征结果表明:在15%CH4/H2气氛中预处理催化剂可使钝化后的β-Mo2C再次碳化,故催化剂活性提高。 2.采用两段法制备了α-Moc1-x催化剂,考察了其在WGS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与β-Mo2C催化剂相比较表明:原位合成α-MoC1-x催化剂低温活性高于原位合成β-Mo2C催化剂,但稳定性较差。结合XRD、BET、H2-TPR表征结果表明原位合成α-MoC1-x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包括催化剂的表面氧化和比表面积缩小。 3.程序升温碳化过程中不同金属的加入导致最终碳化钼的晶型不同,其中金属Ni、Co、Fe添加的碳化钼的晶型为p型;而Cu和Au改性的碳化钼的晶型为α型。结合碳化过程中TPRe和XRD结果表明,这种晶型的不同应该与氧化物前驱体在碳化过程中能否形成MoOxCy中间物种有关。其中3%Au/a-MoC1-x催化剂有最好的低温WGS反应活性,在反应温度为150℃时,CO转化率达到100%,并且Au的加入使得催化剂的稳定性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α-MoC_(1-x) β-Mo_2C 水煤气变换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1 文献综述11-27
  • 1.1 氢能的开发和利用11-14
  • 1.2 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的研究现状14-26
  • 1.2.1 传统商用水煤气变换催化剂15-19
  • 1.2.2 新型低温水煤气变换催化剂19-22
  • 1.2.3 过度金属碳化物及其制备方法简介22-25
  • 1.2.4 碳化钼催化剂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应用25-26
  • 1.3 本论文的出发点和主要研究工作26-27
  • 1.3.1 本论文的目的和出发点26
  • 1.3.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26-27
  • 2 实验部分27-35
  • 2.1 实验所用仪器27-28
  • 2.2 试剂和气体28-29
  • 2.3 催化剂的制备29-31
  •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31-33
  • 2.5 催化剂的表征33-35
  • 2.5.1 X-射线衍射(XRD)33
  • 2.5.2 比表面积测定(BET)33
  • 2.5.3 程序升温还原(H2-TPR)33
  • 2.5.4 CO化学吸附(CO chemisorption)33-34
  • 2.5.5 程序升温反应(TPRe)34
  • 2.5.6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34-35
  • 3 β-Mo_2C催化性能的研究35-47
  • 3.1 钝化后β-Mo_2C催化性能的考察35-39
  • 3.1.1 预处理气氛对β-Mo_2C催化性能的影响36-37
  • 3.1.2 预处理温度对β-Mo_2C催化性能的影响37-38
  • 3.1.3 β-Mo_2C稳定性考察38-39
  • 3.2 原位合成β-Mo_2C催化性能考察39-41
  • 3.2.1 原位合成β-Mo_2C催化剂的WGS反应性能39-40
  • 3.2.2 原位合成β-Mo_2C催化剂的WGS稳定性考察40-41
  • 3.3 催化剂的表征41-46
  • 3.3.1 不同气氛预处理的β-Mo_2C催化剂的XRD谱图41-42
  • 3.3.2 β-Mo_2C的CO化学吸附量(CO Chemisorption)42-43
  • 3.3.3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15% CH_4/H_2(H_2)-TPSR)43-45
  • 3.3.4 反应后β-Mo_2C催化剂的XRD谱图45-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4 原位合成α-MoC_(1-x)催化性能研究47-54
  • 4.1 原位合成α-MoC_(1-x)催化剂47-50
  • 4.1.1 α-MoC_(1-x)催化剂的XRD谱图47-48
  • 4.1.2 原位合成α-MoC_(1-x)催化性能考察48-49
  • 4.1.3 原位合成α-MoC_(1-x)稳定性考察49-50
  • 4.2 原位合成α-MoC_(1-x)催化剂表征50-53
  • 4.2.1 反应后样品的XRD谱图50-51
  • 4.2.2 比表面积及CO化学吸附51-52
  • 4.2.3 反应后样品的原位H_2-TPR52-53
  • 4.3 本章小结53-54
  • 5 金属改性碳化钼催化性能的研究54-66
  • 5.1 金属对碳化钼晶型的影响54-60
  • 5.1.1 新鲜样品的XRD谱图54-55
  • 5.1.2 金属改性样品的BET表征55-56
  • 5.1.3 程序升温碳化过程的研究(TPRe)56-60
  • 5.2 金属改性碳化钼催化剂在WGS反应中的催化活性60-64
  • 5.2.1 不同金属助剂对碳化钼催化剂活性的影响60-61
  • 5.2.2 担载量对Cu/α-MoC_(1-x)催化性能的影响61-62
  • 5.2.3 7% Cu/α-MoC_(1-x)催化剂稳定性考察62-63
  • 5.2.4 3% Au/α-MoC_(1-x)催化剂稳定性考察63-64
  • 5.3 反应后样品表征64-65
  • 5.3.1 3% Au/α-MoC_(1-x)催化剂反应前后的XRD64-65
  • 5.4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2-73
  • 致谢73-7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活性炭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活性    王晓南,朱虹,夏伟琴,刘化章

氢能及制氢的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艳辉,吴迪镛,迟建

含碳能源制氢的现状及发展    乔春珍;

微型氢气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徐仁庆;殷晨波;何茂先;

合成氨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    刘化章

用水合肼还原的Ru/AC氨合成催化剂的制备    王榕,魏可镁,林建新,俞秀金,毛树禄

活性炭及表面性质对Ru基氨合成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韩文锋,赵波,霍超,刘化章

Cs/活性炭促进的Ru基合成氨催化剂中金属、助剂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    吴山,郑春明,陈继新,郑兴芳,曾海生,关乃佳

活性炭载体的超声波处理对钌/活性炭氨合成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于凤文,计建炳,霍超,韩文锋,李小年,刘化章

Ru基氨合成催化剂石墨化炭载体的制备    朱虹;韩文锋;柴海芳;刘化章;

甲烷重整制氢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杨修春;韦亚南;

催化剂Ru/C的表面分形分析    陈金妹;谈萍;

制氢变换工艺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何观伟;

复合金属硫化物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活性研究    张军

CdS-TiO_2的形貌结构调控及其光解水产氢性能研究    李曹龙

新型四塔变压吸附提纯氢气过程研究    吕昌忠

钌基氨合成催化剂载体活性炭甲烷化反应机理及其抑制的研究    祝一锋

含钛高炉渣再资源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    杨合

钽基氮氧化物上可见光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    刘美英

陶瓷微反应器的制作以及高温气相催化微反应的研究    王俊

光合细菌利用低分子有机酸产氢的试验研究    陈明

混合菌种生物技术(MCB)光合产氢的试验研究    张立宏

生物质与天然气基及其互补的多联产系统集成开拓研究    李洪强

线性压缩机及其驱动两级脉管制冷机研究    高威利

厌氧发酵生物制氢影响因素的研究    黄莹

Ru/CeO_2氨合成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罗小军

铜—硅膜制备及对H_2、N_2、CO_2气体渗透性研究    段子琴

UASB生物制氢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参数的研究    王璐

磷酸铝分子筛用于H_2中CO优先氧化的研究    王长旭

高效产氢菌株筛选及厌氧发酵条件优化    刘合钦

活性炭负载贵金属催化去除饮用水中溴酸盐的初步研究    董洋

钴掺杂二氧化硅膜的制备、表征及氢气分离性能    闫建平

N、S掺杂及CdS复合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制氢特性    胡肖俊

国外燃料电池研究发展现状    李乃朝,衣宝廉

氢的应用、提纯及液氢输送技术    孙酣经,梁国仑

我国开展燃料电池研究开发设想    刘文鹏,王新林

机动车排气型污染及防治对策    赵智华

常见的抗衰老药    赵林森;

日本燃料电池发展现状    张松林;

国外制氢技术的新进展    邵仲妮

能够扩大使用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新催化体系    何云;

钯/陶瓷中空纤维复合膜反应器中的水煤气变换反应    王卫平;潘秀莲;张小亮;熊国兴;杨维慎;

沉淀温度对CuO/ZnO/Al_2O_3催化剂前驱体物相及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的影响    房德仁,刘中民,杨越,孟霜鹤,索掌怀,陈峰

狭缝孔内水煤气变换反应平衡的蒙特卡罗模拟    彭璇;

低温转化的化学煤工艺    C.R.Porter;C.L.Knudson;J.R.Rindt;曹雅凤;

对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水液催化剂的评述    金义升;

嵌埋式纳米钌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性能    郭晓勇;华南平;杜玉扣;杨平;

Fe_3O_4(111)面上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机理    陈磊;倪刚;韩波;周成冈;吴金平;

Fe_2O_3-Cr_2O_3的SOOI效应及其对(FeCr)_3O_4催化性能的影响    杨上闰,徐卫星,胡功箭,傅献彩

在工业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宏观动力学    李绍芬,刘邦荣,高文新,廖晖

添加铝助剂对铜铈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的影响    李雷;李达林;郑起;林性贻;

水汽对机动车尾气净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王建强;沈美庆;王军;高继东;马杰;刘双喜;

水热法制备CeO_2-ZrO_2复合氧化物及其负载Pt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    李娟;申文杰;

Cu/α-MoC_(1-x)低温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WGS)性能的研究    马宇飞;张少华;

氢气中一氧化碳优先氧化净化的新技术探索与研发    李杰

负载型金基催化剂上CO氧化和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研究    廉红蕾

碳化钼基催化剂上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研究    王高伟

碳化钼在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马宇飞

介孔Ni/Ce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顾斓芳

CuO-M_xO_y催化剂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应用    邹月

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的Ni/Ce-M-O(M= La,Zr)催化剂研究    何霖

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的三氟丙基修饰有机—无机杂化SiO_2膜材料研究    王学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