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小麦秸秆热解特性研究及其动力学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2:35
热度:

小麦秸秆热解特性研究及其动力学分析【摘要】: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逐渐得到重视,热解技术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基础。本研究采用热重分析仪对麦秸进行热解实验,分别

【摘要】: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逐渐得到重视,热解技术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基础。本研究采用热重分析仪对麦秸进行热解实验,分别研究了实验条件(麦秸粒径和升温速率)、预处理方法(水洗、酸洗、碱洗、微波和超声处理)、催化剂(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过渡金属盐、Al2O3、Al2O3-Na2CO3)对麦秸热解过程的影响,用动力学分析方法对麦秸热解过程进行了分析,求得麦秸热解动力学三因子—热解机制函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随后研究了麦秸与不同品种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共热解特性,分析掺混比对共热解过程的影响,并用单一升温速率法对热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分析不同粒径麦秸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微分热重(TG-DTG)曲线得出,麦秸热解的最佳粒径为0.1~0.25mm,最佳升温速率为10℃/min。以单一升温速率法中Coats-Redfern法和Achar法确定麦秸热解过程机制函数为第6号函数,积分形式机理函数为g(α)=[1-(1-α)1/3]2,微分形式机理函数为f(α)=1.5(1-α)2/3[1-(1-α)1/3]-1,反应级数n=2,热解过程为三维扩散(球形对称)机制控制,遵循Jander方程,热解活化能在120~170kJ/mol之间,用多重升温速率法验证求得的结果较为准确。麦秸热解过程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lnA随转化率α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热解过程中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0.1~0.25mm麦秸在10℃/min升温速率下的TG-DTG曲线表明麦秸热解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干燥阶段、预热阶段、挥发分析出阶段和碳化阶段。 (2)预处理中的水洗和酸洗可以提高麦秸热解产物中挥发分含量,降低热解活化能。碱处理使麦秸热解过程向低温区域移动,如氢氧化钠可使麦秸热解活化能从151.44kJ/mol降至84.09kJ/mol。微波和超声处理能够改变麦秸颗粒内部的空隙结构,促进麦秸热解,降低活化能。水洗、盐酸、磷酸、微波和超声处理后麦秸热解最概然机制函数为第7号函数,经硫酸处理后热解机制函数为第17号函数;经氢氧化钾和碳酸钠溶液浸泡后,麦秸主热解阶段所遵循的最概然机制函数为第9号函数,氢氧化钠使麦秸热解机制函数变为第36号函数。 (3)碱金属盐和CaCO3能促进麦秸中半纤维素的分解,使热解DTG曲线中位于低温区域的肩峰消失。FeSO4和ZnSO4能够降低麦秸热解速率。Al2O3和Al2O3-Na2CO3使麦秸热解起始温度向高温区域移动,Al2O3可明显增大麦秸热解速率。在无机金属盐的催化作用下麦秸热解过程最概然机理函数为第7号函数,积分形式机理函数g(α)=1-2α/3-(1-α)2/3,微分形式机理函数f(α)=3/2[(1-α)1/3-1]-1,热解由三维扩散(圆柱形对称)机制控制,并且遵循G.-B.方程,FeSO4、ZnSO4、CaCl2和MgSO4能降低麦秸热解的表观活化能,其中FeSO4的效果最为明显,使活化能从135.66kJ/mol降至113.66kJ/mol。Al2O3单独作用时麦秸热解机制函数为第2号函数,热解过程由二维扩散控制,遵循Valensi方程,热解活化能增加。 (4)麦秸与烟煤(无烟煤)的共热解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麦秸对煤的热解过程同时存在促进和抑制作用,当麦秸掺混比较小时主要起促进作用,麦秸掺混比高时抑制作用较为明显。烟煤与麦秸共热解过程的机制函数为第7号函数,热解活化能位于165~175kJ/mol之间。当无烟煤与麦秸质量比为8:2时,共热解机制函数为第9号函数,热解活为203.86kJ/mol。当无烟煤与麦秸质量比为5:5和3:7时,共热解机制函数为第2号函数,热解活化能位于160~170kJ/mol之间。 【关键词】:小麦秸秆 热解 热分析动力学 预处理 催化剂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216.2
【目录】: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第1章 绪论14-27
  • 1.1 引言14
  • 1.2 生物质能概述14-19
  • 1.2.1 生物质能特点15
  • 1.2.2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15-17
  • 1.2.3 国内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17-19
  • 1.3 生物质热解19-25
  • 1.3.1 生物质热解技术19-20
  • 1.3.2 国内外生物质热解研究现状20-24
  • 1.3.3 生物质热解动力学24-25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25-27
  • 1.4.1 研究目的25
  • 1.4.2 研究意义25-27
  • 第2章 不同实验条件对麦秸热解特性的影响27-34
  • 2.1 实验27-29
  • 2.1.1 材料处理及工业分析27-28
  • 2.1.2 实验仪器及方法28
  • 2.1.3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28-29
  • 2.2 结果与分析29-31
  • 2.2.1 粒径对麦秸热解过程的影响29-30
  • 2.2.2 升温速率对麦秸热解过程的影响30-31
  • 2.3 麦秸主热解阶段的热分解动力学31-33
  • 2.3.1 主热解阶段机制函数的推断31
  • 2.3.2 不同实验条件对麦秸热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31-32
  • 2.3.3 不同转化率下的动力学参数32-33
  • 2.4 小结33-34
  • 第3章 预处理对麦秸热解特性的影响34-40
  • 3.1 实验34-35
  • 3.1.1 实验材料及仪器34
  • 3.1.2 实验方法34-35
  • 3.1.3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35
  • 3.2 结果与分析35-38
  • 3.2.1 酸洗对麦秸热解过程的影响35-36
  • 3.2.2 碱洗对麦秸热解过程的影响36-37
  • 3.2.3 微波、超声处理对麦秸热解过程的影响37-38
  • 3.3 预处理对麦秸热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38-39
  • 3.4 小结39-40
  • 第4章 无机金属盐对麦秸热解特性的影响40-46
  • 4.1 实验40-41
  •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40-41
  • 4.1.2 实验方法41
  • 4.1.3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41
  • 4.2 结果与分析41-44
  • 4.2.1 碱金属盐对麦秸热解过程的影响41-42
  • 4.2.2 碱土金属盐对麦秸热解过程的影响42-43
  • 4.2.3 过渡金属盐对麦秸热解过程的影响43
  • 4.2.4 复合型催化剂对麦秸热解过程的影响43-44
  • 4.3 无机金属盐对麦秸热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44-45
  • 4.4 小结45-46
  • 第5章 麦秸与煤热解特性研究46-54
  • 5.1 实验46-47
  • 5.1.1 材料处理及工业分析46-47
  • 5.1.2 实验仪器及方法47
  • 5.1.3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47
  • 5.2 结果与分析47-50
  • 5.2.1 烟煤和无烟煤单独热解实验结果47-48
  • 5.2.2 不同掺混比对烟煤与麦秸共热解实验过程的影响48-49
  • 5.2.3 不同掺混比对无烟煤与麦秸共热解实验过程的影响49-50
  • 5.3 麦秸与煤热解过程动力学分析50-52
  • 5.3.1 煤单独热解机制函数的推断50-51
  • 5.3.2 麦秸与煤共热解过程动力学参数的计算51-52
  • 5.4 小结52-54
  • 第6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54-57
  • 6.1 结论54-55
  • 6.2 创新点55
  • 6.3 不足之处55
  • 6.4 展望55-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3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3-64
  • 附录 40 种常见动力学机理函数表64-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麦秆的热解特性研究及其动力学分析    肖卓炳;郭瑞轲;郭满满;

基于Py-GC-MS的杨木和松木快速热解比较研究    董长青;张智博;廖航涛;陆强;

预处理法提高生物质热解产物品质的研究进展    张帅;王贤华;李攀;李允超;隋海清;陈汉平;

烘焙稻壳与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共热解特性    王燕杰;应浩;孙云娟;江俊飞;余维金;许玉;

互花米草与褐煤共热解特性试验    李继红;杨世关;李晓彤;

CaO对松木锯末水蒸气气化过程的影响    雷彩虹;张乐观;蔡海燕;

预处理方法对植物生物质中钾元素含量测定的影响    刘垒;张相龙;李博仑;王昶;郝庆兰;

化学蓄热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杨希贤;漥田光宏;何兆红;小林敬幸;邓立生;黄宏宇;

基于物化结构特征的生物质与煤共气化特性研究    车德勇

城市生活垃圾原位水蒸气催化气化制备富氢燃气    王晶博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气化行为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孙云娟

乳酸钾改善卷烟保润性能及烟气品质的研究    殷春燕

竹材热解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靳攀科;邹晓光;

纤维素热解过程的热效应研究    胡亿明;蒋剑春;孙云娟;杨中志;

基于TG-FTIR棉秆热解过程木醋液成分分析    周岭;李凤娟;蒋恩臣;

热分析法解析氯化锌活化法的热解过程    黄碧中,胡淑宜,林启模

阻燃杨木粉热解过程的红外谱图分析    文瑞芝;胡云楚;袁莉萍;

木材热解过程中颗粒内部传热模型的探析    景亮晶;李瑞;邓旭升;何亮;吕兆琳;

升温速率和水分含量对木屑热解过程和特性的影响    戚红梅;惠世恩;崔大伟;王西宾;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的狼尾草热解过程分析    刘翔;张洋;孙军;丁涛;曹燕;

生物质燃料层热解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研究    赖艳华,马春元,施明恒

酚类阻燃剂处理杉木热解过程的热动力学研究    胡云楚,刘元

炼焦煤的热解过程研究    张代林;李伟锋;郑明东;

利用热重分析方法验证油页岩和煤共热解过程中发生协同作用的现象    修健;张秋民;关睮;何德民;许英梅;

强粘结性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研究    周仕学;郭俊利;赵长青;任鹏;刘文涛;

中药牡蛎煅制热解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动力学研究    王颖莉;魏凤华;李亚妮;

MOFs热解过程的热重-红外光谱联用研究    崔爽;

聚氯乙烯与煤混合共热解过程中HCl析出特征    余广炜;廖洪强;蔡九菊;

冠醚在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对As和Pb变迁行为的影响    王宝凤;李丽荣;黄亚茹;朱永满;亢强;张进军;

氯化铝溶液喷雾热解过程研究    王龙;吕国志;朱小峰;张国权;冯伟;唐方方;张廷安;

废塑料热解过程气相成分分析及造粒方法的选择    龙世刚;孟庆民;汪志全;冯新华;毛鸣;

麦秸分级预处理物料的热解过程研究    杨昌炎;姚建中;杨学民;林伟刚;

典型高硫煤热解过程中硫、氮的变迁及其交互作用机制    王美君

中国典型动力煤及含氧模型化合物热解过程的化学基础研究    刘生玉

煤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中氯的变化迁移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    李震

基于二次反应最小化条件下聚氯乙烯热解过程及初生产物的研究    桂本

煤的热解行为及硫的脱除    周强

木质生物质各组分热解过程和热力学特性研究    胡亿明

大豆渣的资源化研究—亚临界水解过程及热解过程    朱广用

硝基烷烃燃烧与热解过程的实验和动力学研究    张奎文

稻秸热解过程中碱金属析出的实验研究    唐艳玲

落叶松树皮热解过程中的传热模型研究    何亮

煤与水生生物质及其混合物快速热解过程中氮迁移研究    李军

热解过程中氯的析出特性研究    窦余信

褐煤与高硫烟煤共热解过程的协同作用及其硫迁移    费金霞

煤与橡胶共热解过程中硫的迁移规律    史郭晓

贵州典型高汞煤温和热解过程中汞的释放及形态转化规律的研究    李婷婷

霍林河褐煤热解过程光谱学研究    李云生

宁东煤的热解过程分析    郭爱萍

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的热重分析研究    张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