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中国北方年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区域增暖的联系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9:29
热度:

中国北方年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区域增暖的联系【摘要】:建立在全国110站的日平均表面温度资料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1951~2000年极端温度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变化

【摘要】:建立在全国110站的日平均表面温度资料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1951~2000年极端温度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变化趋势,同时给出了年极端温度变化的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最后讨论了极端温度的时空特征和区域增暖的相互联系。结果指出:从1951到2000年,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低温度发生的频率显著减小,只是趋势开始的时间存在区域差异;与之不同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地区最高温度发生的频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近10年却有一个明显的增加趋势;年极端日平均温度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地区年最低温度存在显著的减小趋势。从各个分区零温度以下天数的统计结果来看,北方地区近50年来零温度的天数正在减少,且零温度的开始时间推后,结束时间提前。另外,通过分析北方地区极端温度发生的频率及年极端温度和区域增暖的关系发现,当前的增温趋势与极端最低温度发生频率的减少和年最低温度的升高密切相关,近10年极端最高温度的增加加剧了增温的幅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极端温度 频率 变化趋势 零温度 区域增暖 相关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40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10-07) ~~
【分类号】:P429
【正文快照】: 1 引言许多研究都表明,由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水、干旱、风暴潮、台风、高温和低温等)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巨大的[1-3],所以,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引起公众的注意。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极端气候事件的形成机制是极其复杂的,其形成原因尚待深入的研究。可以认为,研究极端气候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低温事件及其对区域增暖的响应    杨金虎;沈永平;王鹏祥;杨启国;

中国东部地区大城市和小城镇极端温度及日较差变化对比分析    华丽娟;马柱国;曾昭美;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    钱维宏;符娇兰;张玮玮;林祥;

近45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低温的变化及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    杨金虎;江志红;魏锋;吴胜安;

安顺气温近40a变化趋势分析及检验    吴哲红,杨国栋

近40a青海湖流域逐日降水和气温变化特征    孙永亮;李小雁;许何也;

1951~2002年中国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    唐红玉;翟盘茂;王振宇;

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高温事件及其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    王鹏祥;杨金虎;

河南省气象季节的变化    王纪军;裴铁璠;王安志;顾万龙;柳俊高;

近45年大连地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    王秀萍;祝青林;

广州市近50年高低温日数的变化趋势分析    林蟒;温晶;

山西省区域平均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郭雪梅;任国玉;

中国区域温度较差变化以及城市化增暖效应分析    华丽娟

广东省近40多年来极端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分析    秦鹏

山西省近45年地面气候变化及其城市化影响研究    郭雪梅

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    任福民,翟盘茂

中国1951—1997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季节特征    陈文海,柳艳香,马柱国

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    陈隆勋,朱文琴,王文,周秀骥,李维亮

贵州省近49年来气候变化研究    陈静,潘徐燕

黄河首曲草地气候变化及生态效应    姚玉璧;王润元;尹东;邓振镛;张秀云;

50a来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的空间变化分析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西北地区近代及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马晓波,施雅风,沈永平,杨保

近40a来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杨建平,丁永建,沈永平,刘时银,陈仁升

新疆洪灾时间序列突变及其气候原因分析    姜逢清,胡汝骥,杨跃辉

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低温事件及其对区域增暖的响应    杨金虎;沈永平;王鹏祥;杨启国;

5年模拟增温后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及生产量的变化    李英年,赵亮,赵新全,周华坤

西南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班军梅;缪启龙;李雄;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高永刚;那济海;顾红;孙守军;董杰;

长江三峡库区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邹旭恺;张强;叶殿秀;

伊春市近45a气候变化分析    张福娟;张春芬;候丽平;王志霞;

中国沙地土壤有机碳及其对气候影响    冯起;刘蔚;

近40年来中国的降水量、雨日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及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    王大钧;陈列;丁裕国;

济南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异常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邹瑾;高凤娇;冯晓云;

西安市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研究    田武文;黄祖英;胡春娟;

河南省气象季节的变化    王纪军;裴铁璠;王安志;顾万龙;柳俊高;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    章国材;

陇东黄土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对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姚玉璧;李耀邦;张谋草;王位泰;张秀云;

中国北方沙尘天气演变趋势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张莉;丁一汇;任国玉;

关中平原土壤水环境变化与植被建设    周旗

北极涛动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的诊断研究    覃军

黄土半干旱区水土保持林主要树种耗水特性研究    田晶会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壤风力侵蚀研究    张国平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    陈遐林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延军平

陆面下边界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LAI为例)及区域气候模式(CWRF+CLM)陆面遥感参数预处理研究    陆其峰

全球变化背景下东亚区域气候年代际时空演变的统计—动力特征    施晓晖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胡良温

湖南省森林植被碳贮量及地理分布规律    焦秀梅

近四十年中国蒸发皿蒸发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潜在蒸散的估算    刘波

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我国旱涝时空分布研究    万仕全

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与海温的SVD分析及相关数值模拟    陈科艺

江淮地区梅雨期气温极端事件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李如琦

东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地理界线的影响研究    赵东升

近五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    潘晓华

中国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和模拟试验研究    刘吉峰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杨素英

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及其与海温异常的关系    贾小龙

宁夏棉花霜冻及全生育期热量指标研究    刘静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宋连春,张存杰

中国大陆对全球变暖响应的区域敏感性分析    卢爱刚;何元庆;张忠林;庞洪喜;顾娟;

RegCM3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I: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模拟    鲍艳;吕世华;陆登荣;侯瑞卿;

530年来中国东部旱涝分区及北方旱涝演变    朱亚芬

中国北方地区40年来湿润指数和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    王菱,谢贤群,李运生,唐登银

甘肃省1994~2001年极端干旱气候特征研究    瞿汶,刘德祥,杨苏华

近百年南京旱涝灾害动态监测指标的研究    沈良芳;缪启龙;吕军;高荣斌;李勇;

中国气候干湿变率与ENSO的关系及其稳定性    苏明峰;王会军;

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    翟盘茂,章国材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    章国材;

济南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异常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邹瑾;高凤娇;冯晓云;

北京城市高温灾害    杨洁;

中国近60年温度极端事件的区域特征及其与气候突变的联系    龚志强;封国林;

夏季影响我国的重要中期环流过程集合预报效果研究    段明铿

北极涛动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的诊断研究    覃军

基于多箱模型的大气二氧化硫分布动态模拟研究    李光军

气溶胶光学厚度的高光谱遥感反演及其环境效应    孙娟

河南小麦生产潜力及发展战略研究    王学强

中国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的模拟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王冀

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    许潇锋

新疆阿克苏河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高惠芸

近22年来西北地区植被变化及其气候响应研究    邓朝平

黄浦江溢油事故的数值模拟研究    姜卫星

南亚高压对长江上游夏季气候变化影响研究    苏东玉

中国地区极端降水变化模拟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陈威霖

近五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    潘晓华

近50年全球气候背景下青藏高原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周宁芳

基于人体热量平衡的城市环境气象开发和应用研究    刘梅

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和极端降水过程的时空特征及其诊断分析    韩艳凤

江淮地区梅雨期气温极端事件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李如琦

夏季北极涛动与西北夏季干湿特征的年代际关系    王鹏祥;何金海;郑有飞;张强;

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低温事件及其对区域增暖的响应    杨金虎;沈永平;王鹏祥;杨启国;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    钱维宏;符娇兰;张玮玮;林祥;

1957-2000年东北地区春季极端气温变化及其与北极涛动的关系    王冀;江志红;张海东;娄德君;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任国玉;初子莹;周雅清;徐铭志;王颖;唐国利;翟盘茂;邵雪梅;张爱英;陈正洪;郭军;刘洪滨;周江兴;赵宗慈;张莉;白虎志;刘学峰;唐红玉;

近40年南方高温变化特征与2003年的高温事件    王亚伟;翟盘茂;田华;

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    胡宜昌;董文杰;何勇;

近45年大连地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    王秀萍;祝青林;

近40年来东北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娄德君;李治民;王冀;张雪梅;

山西省区域平均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郭雪梅;任国玉;

中国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的模拟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王冀

西北地区干湿演变及其成因分析    王鹏祥

山西省近45年地面气候变化及其城市化影响研究    郭雪梅

城市化对华北地区降水变化趋势影响初步分析    刘月丽

中国极端气温和降水趋势变化研究    张宁

近50a来长江流域气象因素分析及蒸发变化原因初探    陈吉琴

WRF模式在调节大气降水的数值试验研究    王佳

近50年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杨明

近45a新疆气候特征及异常研究    刘彩红

重庆近46a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异常特征分析    叶香

近42年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中游夏季气候趋势和突变分析    周顺武,假拉,杜军

宁夏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突变分析    李艳春,李艳芳

近年我国温度及其日较差的变化问题    严中伟,章名立

近百年来我国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周期    屠其璞

本世纪我国气温变化的某些特征    张先恭,李小泉

中国东部区域土壤湿度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变率的关系    马柱国,魏和林,符淙斌

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    陈隆勋,朱文琴,王文,周秀骥,李维亮

我国异常冬暖的时空变化及其环流特征的分析    赵汉光,张桂森

近40年我国气候趋势    林学椿,于淑秋

近39年中国的气温变化与城市化影响    赵宗慈

华北地区极端温度MOS预报的季节划分    车钦;赵声蓉;范广洲;

印度发电工程暖通用室外气象条件探讨    陈军;

中国西北地区大范围极端高温事件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陈磊;王式功;尚可政;杨德保;

    

    

    

    

    

    

    

变系数回归模型在我国极端温度与平均温度关系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    续秋霞;梅长林;

1961~2006年中国冬季极端温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刘雅星;范广洲;朱叶玉;顾万龙;王记芳;潘攀;

西北地区极端温度事件变化特征    李冰;潘安定;陈碧珊;

中国近60年温度极端事件的区域特征及其与气候突变的联系    龚志强;封国林;

河北省温度极端事件分析    王晓东;

极端温度事件连续性和间隔性问题    黄丹青;钱永甫;

极端温度事件连续性和间隔性问题    黄丹青;钱永甫;

我国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特征    黄丹青;钱永甫;

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性特征及其与全球增暖的联系    黄丹青;钱永甫;

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性特征及其与全球增暖的联系    黄丹青;钱永甫;

北京最“耀眼”一天:40.3摄氏度!    记者 张淼淼 周润健

气候变化导致天灾频发    记者 卞晨光

气象灾害每年至少吞噬2000亿    木佳

气候变暖90%以上是人为温室气体增加导致    林英

减少天气对陆面交通系统的影响    谢济善

北京惊现40.3℃罕见高温    记者 游雪晴

广东气温每10年增0.21℃    记者 谭允 通讯员 杨绮薇

改善生态环境 保障粮食安全    本报驻外记者 吴志华 李渊 陈晓航 任建民 本报记者 韦冬泽 廖政军

气候变暖将使美国农业产量骤降    辛华

降尺度方法研究和应用获得新进展    李想

基于气候的采暖空调耗能及室外计算参数研究    万蓉

近四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的群发性研究    杨萍

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    侯威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近五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    潘晓华

中国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和模拟试验研究    刘吉峰

中国极端温度事件的检测方法    武培培

广东省近40多年来极端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分析    秦鹏

中国区域温度较差变化以及城市化增暖效应分析    华丽娟

多模式对中国地区气候变化检测和预估研究    许崇海

PRECIS和RegCM3对中国区域气候的长期模拟比较    王芳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