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太阳能—风能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0:35
热度:

太阳能—风能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摘要】: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低温多效蒸馏、多级闪蒸、反渗透等主流海水淡化

【摘要】: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低温多效蒸馏、多级闪蒸、反渗透等主流海水淡化技术仅适合于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且存在能耗高、对环境影响不利等问题。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克服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但具有占地面积大、效率低等缺点。增湿去湿海水淡化技术具有规模灵活、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可以因地制宜地高效利用低位热能和各种可再生能源等优点,是解决偏远地区分散小规模淡水需求的有效方法,是对主流海水淡化技术的重要补充。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台五级鼓泡增湿去湿海水淡化装置。该装置以空气为载气,采用鼓泡的方式令空气与海水传热传质,升温增湿空气的冷凝潜热得到了有效利用。该装置能够利用电能(可由太阳能和风能转化而来)和太阳能为淡化过程供能,且能够灵活地调整引风量、第零级蒸发室盐水温度、各级蒸发室的鼓气量和盐水液位高度等操作条件。从单效和多效两个方面对该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 单效情况下的实验研究表明,第零级蒸发室盐水温度越高,装置产水率越高;针对一定的加热功率,存在一个最佳的鼓气量;引风量越大,装置产水率越小第零级蒸发室中盐水液位高度对产水率影响不大。 多效情况下的实验研究表明,减小第零级蒸发室鼓气量并增大最高一级蒸发室鼓气量对装置产水率有利。在多效情况下所得到的装置最大产水率为3.156kg/h,相应的造水比为1.2。 基于质量衡算和热量衡算,建立了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淡化装置的数学模型,对淡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并得出以下结论:在装置首末两级蒸发室总温差一定的情况下,第零级蒸发室盐水温度越高,总产水率越高;在装置第零级蒸发室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最末级蒸发室盐水温度越低,装置产水率越高;在装置首末两级蒸发室盐水温度确定的情况下,中间各级蒸发室级间温差对总产水率影响较小。这为各级鼓气量的设定提供了依据。 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在给定的设计条件下,以日产淡水28L为例,将太阳能和风能与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淡化装置进行了集成优化。完成了淡化系统中太阳能集热系统、泵系统以及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设计,为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淡化装置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海水淡化 增湿去湿 多级鼓泡 太阳能 风能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747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目次11-14
  • 1 绪论14-28
  • 1.1 水资源问题与海水淡化概述14-15
  • 1.2 目前主要的海水淡化技术概述15-18
  • 1.2.1 海水淡化技术分类15-16
  • 1.2.2 多级闪蒸法16
  • 1.2.3 多效蒸馏法16-17
  • 1.2.4 膜法海水淡化技术17-18
  • 1.2.5 其它海水淡化技术18
  • 1.3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概述18-21
  • 1.4 增湿去湿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进展21-26
  • 1.4.1 基本原理21-22
  • 1.4.2 增湿去湿海水淡化装置的分类22-26
  • 1.4.2.1 潜热利用方式22-24
  • 1.4.2.2 物料循环方式24-26
  • 1.4.2.3 淡化过程驱动形式26
  • 1.5 本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26-28
  • 2 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28-41
  • 2.1 增湿去湿淡化装置设计概述28-31
  • 2.1.1 装置的供能模块概述28
  • 2.1.2 增湿去湿淡化装置蒸发室设计概述28-29
  • 2.1.3 增湿去湿淡化装置冷凝室设计概述29-30
  • 2.1.4 高效增湿去湿淡化装置的设计思路30-31
  • 2.2 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海水淡化装置设计31-38
  • 2.2.1 淡化装置的能量供应34-35
  • 2.2.2 蒸发室与冷凝室的结构设计35-36
  • 2.2.2.1 装置材料的选择35
  • 2.2.2.2 蒸发室与冷凝室的耦合35
  • 2.2.2.3 螺栓法兰连接结构35-36
  • 2.2.3 鼓泡器36
  • 2.2.4 U形液位计36-37
  • 2.2.5 引风机37
  • 2.2.6 海水溢流口37
  • 2.2.7 空气分配器37-38
  • 2.3 实验数据的测量与采集38-39
  • 2.4 装置海水淡化过程描述39
  • 2.5 实验目的与步骤39-40
  • 2.6 本章小结40-41
  • 3 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海水淡化实验研究41-52
  • 3.1 增湿去湿淡化装置的性能表征41-42
  • 3.1.1 淡水生产能力41
  • 3.1.2 造水比41-42
  • 3.2 单效鼓泡增湿去湿海水淡化实验研究42-49
  • 3.2.1 空气初始状态对装置性能的影响分析42-44
  • 3.2.2 单效鼓泡增湿去湿淡化装置的瞬时性能44-45
  • 3.2.3 单效鼓泡增湿去湿淡化装置盐水温度与产水率的关系45-46
  • 3.2.4 单效鼓泡增湿去湿淡化装置鼓气量与产水率的关系46-47
  • 3.2.5 单效鼓泡增湿去湿淡化装置盐水液位高度与产水率的关系47-48
  • 3.2.6 单效鼓泡增湿去湿淡化装置引风量与产水率的关系48-49
  • 3.3 多效鼓泡增湿去湿海水淡化实验研究49-50
  • 3.4 本章小结50-52
  • 4 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海水淡化过程的传热传质过程研究52-69
  • 4.1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52-55
  • 4.2 空气与海水传热传质过程分析55-56
  • 4.3 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海水淡化装置的过程模拟56-67
  • 4.3.1 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淡化装置数学模型的建立57-61
  • 4.3.2 系统数学模型的求解61-62
  • 4.3.3 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淡化装置淡化过程模拟分析62-67
  • 4.3.3.1 第零级蒸发室鼓气量与其盐水温度的关系62
  • 4.3.3.2 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的比较62-63
  • 4.3.3.3 各级蒸发室盐水温度对装置产水率的影响63-67
  • 4.4 本章小结67-69
  • 5 太阳能-风能与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海水淡化装置的集成优化69-75
  • 5.1 集成优化的目标69
  • 5.2 淡化装置主体的优化措施69-70
  • 5.3 淡化系统运行过程描述70-71
  • 5.4 太阳能-风能与淡化装置主体的集成优化71-74
  • 5.4.1 设计条件及要求71
  • 5.4.2 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71-72
  • 5.4.3 泵系统设计72-73
  • 5.4.4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73-74
  • 5.5 本章小结74-75
  • 6 总结与展望75-77
  • 6.1 总结75-76
  • 6.2 展望76-77
  • 参考文献77-80
  • 作者简历8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闪蒸-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研究    田禾;张于峰;江菊元;

增湿去湿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陶钧;宫建国;曾胜;单岩;金涛;

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朱玉兰;

海水淡化露点蒸发传热柱中不凝气分率的变化及其对传热过程的影响    朱爱梅;王世昌;

直接热耦合增湿-去湿海水淡化过程数值模拟    丁涛;王世昌;

大鱼山岛光伏太阳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张希照;张希建;张建中;杜鹏飞;何小龙;邓一兵;

国内最大膜法海水淡化项目成功竣工出水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系统研究    陈志莉

甲醇系统水冷器内漏原因分析及对策    刘来志;徐立;梁群;

压力容器开孔接管区应变的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路智敏;李强;谢云叶;

超大型真空容器非线性稳定分析    臧少锋;钱才富;

深潜救生艇对接转裙的结构设计及承载能力分析    唐德栋;王立权;孟庆鑫;吴健荣;张忠林;

《过程设备设计》教学与生产实习的结合探讨    李美求;

高压油缸的应力分析及其优化设计    孙厚创;甄志强;赵四海;

浅析一效加热室失效的原因    陈明煌;

某厂尿素合成塔层板开裂事故分析    林靖宇;林清宇;林榕端;周建兴;张桂友;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    丁玉龙;王娟;

太阳能蒸馏式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邓鑫;

水合物法海水淡化试验研究    喻志广;祁影霞;刘业凤;张华;

薄壁容器大开孔的新型补强结构    苏文献;马宁;

安全系数降低对容器可靠度的影响分析    马连骥;赵建平;

太阳能—空气双热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应用    李德松;王强;

潜水器双转裙对接装置样机的研制及其实验研究    唐德栋

太阳能聚光器聚焦光斑能流密度分布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刘颖

高通量空气隙膜蒸馏系统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田瑞

压力容器壳体的可靠性设计及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的应用    路智敏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系统研究    陈志莉

管壳式换热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若干问题研究    胡玉红

船舶海水淡化及节能技术研究    陈金增

纳滤海水淡化及其脱硼性能研究    刘杰

整体多层夹紧式高压容器预应力研究    甄亮

基于遗传算法的海水淡化及其集成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伍联营

高塔设备的实效分析及改进措施    吕华亭

含局部减薄高温管道的极限载荷研究    甘家贵

核电蒸汽发生器换热管与管板液压胀接技术研究    朱慧

一种基于轴封膜片结构的光纤Bragg光栅靶式流量传感器    赵聪

盲管式光纤Bragg光栅中低压传感器    胡玉瑞

整体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预应力分布及其均匀化研究    李南京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在大型电站中的应用    陈颖

水电联产系统汽轮机组的性能计算与分析    张舒

真空管集热的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研究    陈文博

反渗透海水淡化集成监控系统研究    杨茂生

中国能源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周志强;

含有不凝气体的蒸汽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周兴东,马学虎,张宇,兰忠,白涛,陈嘉宾

海水淡化在沿海电厂的应用前景    刘勇;黄隆焜;

解决全球能源危机    穆罕默德·埃尔巴拉迪;

海水淡化技术浅析    李崇超;刘庆江;李睿;

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    阮国岭;冯厚军;

海水淡化的发展及应用    王俊红;高乃云;范玉柱;施利毅;

水平管薄膜蒸发传热系数    许莉,王世昌,王宇新,凌毅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向浅析    邱林;吕素冰;

我国海水利用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周洪军;

热动力系统仿真环境的研究与开发    唐胜利

露点蒸发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熊日华

多效鼓泡蒸发式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刘忠

鼓泡增湿—去湿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    郭丽玮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海水淡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海水淡化技术将在天津市普及    本刊编辑部

把海水变淡    郭栋梁;

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张国辉;

利用生物燃料电池进行海水淡化    梁丹涛;

海水淡化能解决“水危机”吗?    李崇寒;

若干个5万吨以上大型海水淡化厂已在建    

科学理性看待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杨益;

日本海水淡化技术    綦文正

UF/RO海水淡化技术    池窪文章;岩堀博;徐平;张烽;

膜分离海水淡化技术    范志贤;蔡振雄;

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张维润;

膜分离海水淡化技术    范志贤;蔡振雄;

基于海水淡化技术的溶液再生新方法设想    张鑫;

湿陷性黄土的增湿等效压力及其试验研究    张继文;

储粮增湿调质通风试验报告    熊鹤鸣;周长金;杨国剑;胡友;曹润清;程泽安;高建璋;张猛;

上海市不同植物蒸腾的降温增湿效益研究    高凯;秦俊;王丽勉;孙柳青;胡永红;

非饱和土的清华弹塑性模型    李广信;司韦;张其光;

膜法水处理技术    张维润;

津城探讨海水淡化技术成果    记者 李玉峰

厦门海水淡化技术条件已具备    记者袁园

美开发出低成本海水淡化技术    柯继

自主产权海水淡化技术和装备需求迫切    赵鸿汉 本报记者 罗兵

薄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将带动众多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夏文燕 通讯员 杨芳 陈珊珊 周伟

禹王公司开年迎“金牛”    记者李崎

淡化海水下月送进新区    记者 刘芸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张宁

向大海要淡水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必然选择    记者 冯国梧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记者 张宪

高分子传热元件用于露点蒸发海水淡化装置的研究    成怀刚

海水淡化系统能量综合利用与经济性研究    邓润亚

热电联产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周少祥

水电联产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热力性能研究    杨洛鹏

露点蒸发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熊日华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系统研究    陈志莉

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过程最优化设计的研究    卢彦越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化的机理研究    程海燕

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    夏旺民

半干法烟气脱硫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滕斌

太阳能—风能多级鼓泡增湿去湿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陶钧

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黄美斌

海水淡化技术在大孤山电厂的应用研究    关晓磊

多效降膜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朱伟军

乌沙山电厂海水淡化项目技术经济评价    常小萍

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的特性分析    王辰烨

蒸汽喷射器的CFD数值模拟及过程状态分析    姬淼

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变工况分析与实验研究    曹开智

结合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海水淡化装置研究    李平

升膜蒸发海水淡化装置传热特性研究    王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