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秸秆中K元素在热解和燃烧过程释放特性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27:29
热度:

秸秆中K元素在热解和燃烧过程释放特性实验研究【摘要】: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生物质秸秆产量巨大,急需得到合理的资源化利用。秸秆虽然具有价格低廉、产

【摘要】: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生物质秸秆产量巨大,急需得到合理的资源化利用。秸秆虽然具有价格低廉、产量高的优点,但其富含的K元素使得生物质在热力转化过程中会引起诸如结渣、聚团、腐蚀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生物质的能源化利用。本文选用了含K量高的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玉米秸秆在热解和燃烧过程中碱金属的析出和转化规律,并从焦样微观物理结构和碱金属化学分析等方面对碱金属析出形式进行了分析。使用水平管式炉在惰性气氛下(N2)进行了300℃~1000℃的玉米秸秆热解实验,在O2浓度为30%的反应气氛下进行了400℃、600℃、800℃和炉内停留时间为30s~720s的燃烧实验。分析测试主要包括:样品中碱金属的含量测试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碱金属的赋存形式分析、样品表面的微观物理结构(扫描电镜SEM)、AAEMs分布情况(X-射线能谱分析EDX)、灰样碱金属化合物种类分析(D/max-r B大功率旋转阳极X射线衍射仪XRD),并利用CO2烟气分析仪对生物质秸秆的热解情况进行在线监测。热解实验发现,300℃~500℃析出CO2持续时间较长且热解转化率较高。600℃~1000℃析出时间在60s左右,与实验现象出气口的白烟(主要成分为焦油)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一致,该过程伴有碱金属的析出。生物质内富钾少钠,低于200℃时主要是生物质秸秆的干燥阶段,此阶段有少量K析出;300℃~400℃碱金属K迅速释放,总量不到秸秆中总钾的10%;400℃~600℃碱金属K的释放速度变慢;热解温度大于600℃时碱金属K的释放量较高,在600℃~800℃之间释放了将近20%;1000℃时碱金属K的释放量已经达到了53%。。碱金属Na和K的释放特性类似,但是含量少于K。Ca和Mg在热解过程中相对稳定。对400℃~800℃的生物质燃烧灰样进行了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秸秆具有很快的燃烧速度,并且温度越高燃烧产物的结渣性越强。与燃烧失重率的变化趋势相反,400℃~600℃段燃烧失重率的增速大于600℃~800℃段,而碱金属K的固留率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实验发现,温度为400℃时在120s达到碱金属K的最大析出量,800℃在60s就达到了最大析出量,随后保持稳定。最后本文对热解和燃烧产物进行了微观物理结构的分析和碱金属赋存形式的分析。300℃~700℃热解焦样表面出现孔洞但仍保持着原样的纤维结构,表面富集K元素,温度升高出现熔融态,并且出现了多Si和多O的现象。800℃燃烧灰样的Si含量高达15.06%,主要以Si O2形式存在,因而样品体现出棱角分明的特点。化学分馏实验结果表明,K大多以可溶盐和可进行离子交换的形式存在,且90.91%的K以水溶形式存在,具有移动性强的特点。300℃~500℃热解温度下主要为有机K的析出,600℃~800℃热解温度下主要以可溶盐形式析出,且以硫酸钾、硅酸钾形式析出量极少,主要以氯化钾的形式析出。 【关键词】:秸秆 热解 碱金属 析出转化特性 化学分馏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1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
  • 1.2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现状10-16
  • 1.2.1 生物质能的特点13-14
  • 1.2.2 当前生物质利用技术概述14-15
  • 1.2.3 秸秆热利用过程中碱金属的问题15-16
  • 1.3 课题研究现状16-19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8-19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19
  • 1.4 主要研究内容19-21
  • 第2章 实验系统及样品的制备与分析21-31
  • 2.1 引言21
  • 2.2 实验系统流程21-25
  • 2.2.1 实验设备的设计21-25
  • 2.3 生物质样品及分析测试25-26
  • 2.3.1 生物质原料的制备及分析25-26
  • 2.4 实验过程及方法26-30
  • 2.4.1 碱金属含量的测定26-28
  • 2.4.2 赋存形式的测定28-29
  • 2.4.3 样品表面形貌29
  • 2.4.4 实验系统关键环节29-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热力转换过程中碱金属的实验分析31-48
  • 3.1 引言31
  • 3.2 实验样品和试验方法31-32
  • 3.2.1 热解实验过程31-32
  • 3.2.2 燃烧实验过程32
  • 3.3 热解过程中AAEMs的析出特性32-39
  • 3.3.1 不同温度下的热解转换率32-33
  • 3.3.2 不同温度下热解过程中CO2 析出率33-36
  • 3.3.3 不同温度下热解过程中AAEMs的释放特性36-39
  • 3.4 燃烧过程中AAEMs的析出特性39-47
  • 3.4.1 燃烧特性39-44
  • 3.4.2 碱金属K析出特性44-47
  • 3.5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碱金属的赋存形式及焦样物理结构48-69
  • 4.1 引言48
  • 4.2 热解和燃烧样品颗粒结构及表面化学分析48-62
  • 4.2.1 热解焦样颗粒结构及化学分析48-58
  • 4.2.2 燃烧灰样颗粒结构及化学分析58-62
  • 4.3 碱金属的赋存形式分析62-67
  • 4.3.1 化学分馏实验62-65
  • 4.3.2 碱金属的赋存形式分析65-67
  • 4.4 本章小结67-69
  • 结论69-71
  • 参考文献71-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76-78
  • 致谢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主要经济体低碳技术国际合作及其启示    高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菊花中多种微量元素的研究    张萍

生物质热转化过程中无机元素的迁移析出规律分析    钱柯贞;陈汉平;杨海平;杜胜磊;王贤华;

纤维素热裂解过程动力学的试验分析研究    廖艳芬,王树荣,骆仲泱,周劲松,余春江,岑可法

复硝酚钠、DA-6配施对生姜产量的影响    燕丛;徐坤;

不同光强对油菜叶片生理活性的影响    范志强;余霞;王军;

Na_2SO_4对丝绵木幼苗抗氧化性的影响    房飞;江萍;陈晨;桂明;丁凡;

渍害对抽苔期油菜抗氧化酶的影响    宗梅;

肖坑地区不同林分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    余艳峰;王雪梅;刘波;徐小牛;

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    李守中;郑怀舟;陈金梅;邹怡静;袁红伟;

杂交稻种子萌发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研究    冉景盛;廖宇静;韩宗先;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木本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发民;王利荣;李怡;冯起;宋耀选;

杂交稻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冉景盛;韩宗先;陈今朝;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番茄幼苗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邓红梅;周天;

短期围栏封育下退化绢蒿荒漠草地更新特征研究    鲁为华

典型危险废物在两段式回转窑焚烧系统内的热处置和结渣特性研究及其应用    李春雨

弱吸波物料的微波煅烧新工艺及理论研究    刘秉国

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主要盐分对辣椒幼苗胁迫的研究    姜伟

不同氮效率类型小麦氮代谢差异及其机理分析    王平

东北地区牡丹生态适应性及抗寒性研究    鞠志新

中国沙棘人工林衰退的水分生理生态机制    李甜江

纤维素快速热解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    黄金保

温室黄瓜叶面积、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生产对叶片含氮量响应的模拟模型    徐蕊

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相互转换的激素学机制    刘杨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水稻叶片生理生化性状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田霞

4个狗牙根品种(系)的耐寒性评价    李秋丽

棉纤维改性及其在天然染料染色中的应用    柴丽琴

污水灌溉对苜蓿生长、品质及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志华

土壤水分胁迫对黄土丘陵区3个树种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    范素芳

杂交水稻盐胁迫响应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白宇杰

银杏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在城市园林中生态景观功能    王明

土壤相对含水量对辣椒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刘佳

普陀苔草等6种海岛野生观赏植物扩繁技术与抗逆性研究    胡冬冬

国家电网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赵庆波;

以智能电网解决21世纪电力供应面临的挑战    宋永华;杨霞;

对各国低碳发展目标提议的解析与评论    张树伟;

英国低碳能源战略白皮书及对我国的启示    郭磊;马莉;

电网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    唐西胜;闫斌;黄忠;裴玮;齐智平;

加快电网智能化建设,打造资源优化配置平台    蒋莉萍;何欣;张栋;

胶束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根茎叶中的镧    曹玉华,潘峰,张立华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茶叶中的锌、铜和锰    马戈,张景彦,陈文明,韩锦绣

玉米秸秆颗粒热解活化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贾少刚;王翠苹;吕子安;李定凯;

煤与生物质的共热解液化研究进展    郑志锋;黄元波;潘晶;蒋剑春;戴伟娣;

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分布与利用潜力的研究    赵军;王述洋;

生物质裂解机理模型的研究进展    王新运;吴凤义;万新军;

吉林省生物质能源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李继平;马立军;尹子康;付晓霞;雒鹰;魏松艳;刘冰;张晓光;崔铁花;

离子液体在生物质利用方面的应用    胡素琴;张晓东;许敏;孙立;

生物质水热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高英;石韬;汪君;陈汉平;王贤华;杨海平;

山东省农村地区生物质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张永健;罗冰;张安东;何芳;

生物质水热炭化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查湘义;

生物质直接燃烧利用现状    何宝华;彭祚登;

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研究    闫文刚;俞国胜;张海鹰;赵雪松;陈诚;刘小虎;

北方生物质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靳兵;刘晨;刘星;

生物质油应用技术    唐汝江;陈汉平;王贤华;张世红;刘德昌;

生物质转换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前景展望    何光设;蒋恩臣;

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分布与利用潜力的研究    赵军;王述洋;

生物质开发的前景、约束因素与对策    孙自铎;

我国生物质的回收与利用    刘勇;王连勇;杜涛;

污染零排放与生物质利用    翟帆;刘汉儒;史云娣;刘赞;王军;

生物质中热值气化技术实验研究    张晓东;郑接林;周劲松;许明;方梦祥;骆仲泱;岑可法;

一种寒地地区新型农村生物质利用方式——牛粪生物质固体燃料的研究与利用    黄雅曦;王小典;高金鑫;王哲滨;

生物质资源及其产业    王海;

生物质高效洁净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    孙军;

生物质节能炉具发展起步    本报记者 肖蔷

世界生物质燃气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河洛炉业:生物质炉具如何商用化    郑现莉

收储运一体化破解生物质综合利用瓶颈    本报记者 邹春蕾

能源新机遇 低生物质能前景无限    本报记者 徐阳

低品位生物质可望“变身”清洁能源    本报记者 张璐

生物质新能源利用应科学    河南鹤壁正道重机厂董事长 于富强

全球生物质利用技术开发活跃    金叔文

滇企生物能源新探索    本报记者 李继洪

利用生物质能 打造环保新村    通讯员 马康本报记者 高博

生物质利用产业系统演化与发展研究    李强

基于物化结构特征的生物质与煤共气化特性研究    车德勇

生物质常规与非常规条件下的热解行为及升值利用研究    曹青

生物质微米燃料高温燃烧实验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易其国

笋壳流化床快速热解制取生物质油的研究    廖益强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试验研究    陈吟颖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油工艺分析及油品改质实验研究    王超

生物质催化热解和气化的应用基础研究    李建芬

高含水量废弃生物质水热降解工艺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    罗光恩

超临界流体中生物质油分级精制方法的研究    李望

磷钨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转化生物质的研究    张霞飞

秸秆中K元素在热解和燃烧过程释放特性实验研究    孟晓晓

生物质与煤共气化实验研究    李帅

生物质在超/亚临界水条件下液化研究    曹洪涛

生物质粉体制备及高效燃烧初步研究    郭勇

生物质炭燃烧及气化特性实验研究    潘伟林

基于灰成分的生物质结渣特性研究    张浩

南宁市主要农业生物质资源量测算及预测研究    何俊贺

生物质灰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易珊

生物质混煤炼焦的实验研究    王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