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煤气化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生成特性的热力学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27:28
热度:

煤气化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生成特性的热力学研究【摘要】:对于复杂的煤气化反应系统,可借助热力学平衡分析工具对反应过程中主要含硫化合物的生成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预测。该文以4种典型煤

【摘要】:对于复杂的煤气化反应系统,可借助热力学平衡分析工具对反应过程中主要含硫化合物的生成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预测。该文以4种典型煤为研究对象,气化条件选取温度范围373~1 673 K,压力4.0 MPa,利用FactSage对系统进行热力学平衡模拟。结果表明:在还原性气氛下,煤中硫主要转化为气相H2S,其次为COS,以及极微量的CS2,固相含硫化合物的主要为CaS、FeS2、FeS;H2S的生成与煤中含Ca、Fe化合物含量密切相关;Ca/S、Fe/S以及O/C摩尔比的变化都会影响H2S的生成。 【作者单位】: 煤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
【关键词】煤气化 含硫化合物 热力学平衡模拟 FactSage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2010CB227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876048) 国家863高技术基金项目(2008AA05Z310)~~
【分类号】:TQ546
【正文快照】: The Generation Properties of Sulfur Compounds During Coal Gasification by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Simulation ZHANG Ting,GUO Qinghua,LIANG Qinfeng,YU Guangsuo(Coal Gasifi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还原条件下煤中硫的转化    王卫良;吕俊复;张建胜;刘青;岳光溪;沈解忠;苏小平;

IGCC的某些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焦树建;

气流床煤气化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于广锁,牛苗任,王亦飞,梁钦锋,于遵宏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的优化及性能预测    关键;王勤辉;骆仲泱;岑可法;

煤气化过程中痕量元素迁移规律与气化温度的关系    黄亚继;金保升;仲兆平;肖睿;周宏仓;

IGCC系统热力与环境性能结合的评价准则    段立强,徐钢,林汝谋,金红光,杨勇平

生物质能电厂的监测与控制    杨秀媛;赵刚;吴瑞芝;寻宪生;姜钧;张芳;张利;

IGCC系统多目标性能统一量化评价准则    徐钢,林汝谋,金红光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特点综述及产业化前景分析    徐强;曹江;周一工;王佳祎;何芬;

气流床气化炉熔渣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袁宏宇,瞿海根,任海平,王辅臣,于遵宏

用数字图像分析气化炉内燃烧状态的试验研究    颜卓勇;梁钦锋;牛苗任;于广锁;于遵宏;

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夏鲲鹏,陈汉平,王贤华,张世红,高斌,刘德昌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    于广锁,龚欣,刘海峰,王亦飞,王辅臣,于遵宏

新型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龚欣,郭晓镭,代正华,于遵宏,韩飞,赵瑞同,吕传磊,路文学

燃气轮机建模的通用性和精细性研究    徐钢,林汝谋,邵艳军,金红光

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与蓄能变工况特性    冯志兵;金红光;

焦炉煤气合成甲醇和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张学镭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利用系统的机理研究    关键

整体煤气化煤气、热、电多联产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    赵中友

IGCC联合循环系统建模与设计优化研究    迟全虎

固体热载体法褐煤和生物质催化气化工艺研究    刘金刚

助熔剂对淮南矿区煤灰熔融特性及粘温特性的影响    程翼

气力式喷嘴雾化机理研究及水煤浆气化喷嘴的开发    崔彦栋

流化床燃煤固硫灰渣几种特性利用研究    纪宪坤

Ca(OH)_2对煤炭腐植酸催化气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丁卫华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    王勤辉,沈洵,骆仲泱,岑可法

IGCC及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混合循环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张斌,倪维斗,李政

燃气轮机考虑经济性和环保因素的热力分析    张娜,蔡睿贤

CO_2准零排放的IGCC系统探索研究    林汝谋,段立强,金红光

射流携带床气化炉内宏观混合过程研究(Ⅰ) 冷态浓度分布    王辅臣,于广锁,龚欣,吴韬,于遵宏

流化床煤部分气化、热解脱硫过程试验研究    仲兆平,金保升,黄亚继,周宏仓,马建林,耿虹,赵健植,藏丹丹

循环床锅炉燃烧份额分布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金晓钟,吕俊复,乔锐,黎永,刘青,岳光溪,冯俊凯,林旭东,杨艳萍,郭长山,于龙,马明华

秸秆成型燃料锅炉炉膛气体浓度分布规律的试验与分析    刘圣勇,李荫,徐桂转,岳建芝,李伟莉,谢海江,蒋国良

水煤浆气化系统数学模拟    王辅臣,刘海峰,龚欣,于广锁,于遵宏

循环流化床(CFB)煤/焦气化反应的研究Ⅱ.温度、氧含量及煤种对CFB气化反应的影响    房倚天,陈富艳,王鸿瑜,张建民,王洋,张碧江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中轻重馏分切割温度的研究    梁咏梅;史权;刘旭霞;何俊辉;

基于响应面法的煤气化工艺参数效应分析    张进春;侯锦秀;

MTBE蒸馏脱硫工艺模拟    武文钊;韩志忠;张玉东;

炼油厂碳四精脱硫工业侧线实验    王为然;周广林;周红军;张文慧;王汝兴;

汽油吸附脱硫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李倩;杨西萍;

小龙潭褐煤流化床气化灰熔聚物的熔融特性    李风海;黄戒介;房倚天;王洋;

燃料油液相吸附脱硫机理及研究进展    李国忠;王登;宋华;

FCC柴油吸附脱硫吸附剂研究新进展    李贵贤;贾晓朵;强光明;张广源;王德秋;

FCC汽油非临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王德秋;张广源;王坚智;

柴油氧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刘先军;王宝辉;刘淑芝;崔宝臣;张欢;

配位交换色谱法用于重油含硫化合物分离富集    刘晓丽;邓文安;崔文龙;

油品体系中噻吩硫的吸附研究    阴晓临;伍艳辉;李明;

相转移催化氧化脱除FCC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    周二鹏;赵地顺;王建龙;赵莹;李翔宇;李雪刚;崔红彦;

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脱除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    李春虎;杨林;王林学;胡龙军;齐欣;冯丽娟;

介孔材料Al-MCM-41上FCC柴油深度吸附脱硫的研究    徐丹凤;任祥红;刘炳泗;

纳米F~-/TiO_2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氧化降解噻吩的研究    李发堂;赵地顺;郝勇静;

双亲催化剂催化氧化-萃取脱除模拟轻质油中的含硫化合物    赵玉艳;冯丽娟;郑素莲;李春虎;于英民;侯影飞;

LSH-02低温硫磺尾气加氢催化剂及工业应用    刘爱华;刘剑利;陶卫东;

FCC汽油氧化脱硫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    周二鹏;赵地顺;王建龙;赵莹;崔红彦;

活性半焦表面结构与官能团对其汽油吸附脱硫的影响    王林学;李春虎;冯丽娟;于英民;侯影飞;

高温煤气脱硫剂及制备    

石油大学柴油稳定性改性剂工艺新颖    焦念友

YG-1801柴油安定性改进剂    张军 孙新国

多功能硫黄回收催化剂经济又环保    王永军

乙烯裂解原料硫化物实现定量分析    郝艺 孙鑫

低温含硫尾气加氢催化剂“三效合一”    王永军

有机聚合物材料用于烃类脱硫研究    孟启

乳液氧化—萃取法用于柴油的超深度脱硫    吕宏缨

FCC汽油萃取精馏深度脱硫过程研究    张文林

钼基催化剂氧化脱除柴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    张健

杂多酸微乳液催化氧化油品脱硫的研究    王亮

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反应吸附模型化合物及FCC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尹海燕

FCC汽油液相选择性氧化脱硫的研究    周二鹏

空气间接催化氧化含硫化合物反应的研究    常杰

以MCM-41-Y混合分子筛为载体担载Ni-Mo制备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    任靖

高效脱硫体系及柴油深度氧化脱硫技术研究    刘淑芝

渣油饱和分和芳香分中含硫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刘晓丽

煤气化过程中形成NO_x的前驱体研究    刘美蓉

兖州煤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宋志春

气流床煤气化灰渣的特性研究    卢珊珊

石油产品中含硫化合物及烷基苯的研究    窦云芹

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石油中含硫化合物的氧化机理    卞贺

芳烃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对活性炭脱硫的影响    范飞超

相转移催化氧化脱除催化裂化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    任红威

Q_3PW(Mo)_(12)O_(40)催化的FCC柴油氧化—萃取脱硫工艺的研究    刘帅

硅胶在汽柴油氧化—吸附组合脱硫中的应用研究    王景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