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27:24
热度: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摘要】:【目的】为提高秸秆还田的利用效率,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干旱区土壤培肥提供科

【摘要】:【目的】为提高秸秆还田的利用效率,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干旱区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合新疆节水农业施肥现状,通过设置不同量秸秆还田、秸秆与有机肥或复混肥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如何改进秸秆还田技术,发掘作物秸秆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和质量的潜力,持续提高旱区农田生产力,是旱区农业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方法】在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半量秸秆(NP+S1)、全量秸秆(NP+S2)、有机肥(NP+M)、复混肥(NP+CF)、全量秸秆与有机肥(NP+S2+M)、全量秸秆与复混肥(NP+S2+CF)配施8个处理,进行连续两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肥力特征的影响。【主要结果】(1)各施肥处理主要通过提高小麦的单株穗粒数来达到增产的效果,全量秸秆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提高春小麦产量差异显著(P0.05)。(2)秸秆还田两年后,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差异不显著。(3)土壤团聚体含量以250μm级别团聚体含量最多,53μm级别团聚体含量最低。两年试验中各施肥处理2000~250μm级别团聚体含量较CK分别平均增加78.76%和163.65%。(4)秸秆还田有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而且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弱。在0~40 cm土层,NP+S、NP+M/CF、NP+S+M/CF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较CK增加7.81%、5.98%和11.36%,全氮和全磷分别较CK增加20.55%、17.58%、24.55%和8.37%、8.39%、10.58%。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整体趋势NP+S2+M/CFNP+SNP+M/CF。秸秆还田两年后,全量秸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优于半量秸秆,秸秆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各施肥处理主要通过提高小麦的单株穗粒数来达到增产的效果,全量秸秆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提高春小麦产量差异显著。单施秸秆处理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和复混肥处理,秸秆还田两年后,秸秆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建议全量秸秆、秸秆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更有利于滴灌农田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关键词】:秸秆还田 春小麦 土壤理化性质 肥力特征 产量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2.12;S15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缩略词及符号10-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12-13
  • 1.2.2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13
  • 1.2.3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13-15
  • 第二章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15-18
  • 2.1 研究内容15
  • 2.2 研究思路15
  • 2.3 研究材料15-17
  • 2.3.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15-16
  • 2.3.2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16-17
  • 2.4 测试指标及方法17
  • 2.5 数据处理17-18
  • 第三章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春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18-21
  • 3.1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18-19
  • 3.2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春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19
  • 3.3 讨论与小结19-21
  • 第四章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21-26
  • 4.1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21
  • 4.2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电导率和PH的影响21-22
  • 4.3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22-23
  • 4.4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23-24
  • 4.5 讨论与小结24-26
  • 第五章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26-34
  • 5.1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全效养分的影响26-28
  • 5.1.1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26
  • 5.1.2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全氮的影响26-27
  • 5.1.3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全磷的影响27-28
  • 5.2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28-31
  • 5.2.1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28-29
  • 5.2.2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29-30
  • 5.2.3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30-31
  • 5.3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各组分含量的影响31-32
  • 5.4 讨论与小结32-34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34-36
  • 6.1 主要结论34
  • 6.2 研究展望34-36
  • 参考文献36-40
  • 致谢40-41
  • 作者简介41-42
  • 附件4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杨文平;王春虎;茹振钢;

不同有机肥对土地平整后土壤肥力及水稻生育的影响    艾天成,李方敏,万健民,王丰

野外燃烧秸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与防治    杭维琦,陈建江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高祥照,马文奇,马常宝,张福锁,王运华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产量及稻田土壤碳固定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稻麦轮作制下连续秸秆全量还田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毛伟;李文西;张富春;张月平;

氮磷钾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丰明;马少康;杨桂霞;

覆盖方式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宋淑亚;刘文兆;王俊;官情;张燕青;

不同剂量秸秆还田的保墒效果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陈富强;张玉龙;黄毅;魏巍;苏敏;赵众;王静;

长期施肥对灰漠土生物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    刘骅;林英华;张云舒;谭新霞;王西和;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氮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冯波;王法宏;刘延忠;金桂芳;

腐殖酸和氨基酸肥料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刘兰兰;史春余;万勇善;刘风珍;陈万民;王成银;贾俊昌;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多媒体技术在《土壤肥料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宜伦;谭金芳;薛晓亚;

有机肥资源在当代农业生产中的利用    许有尊;黄见良;吴文革;郑乐娅;王鸿燕;张丽娟;崔娜;

南方水网平原区绿肥还田效果研究    石其伟;

秸秆堆腐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居立海;徐广辉;高凤云;贝启国;杨怀玉;朱建英;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特征研究进展    王青贺;董培博;吉凡;王开爽;

金太阳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肥效试验研究    黄阿童;陈文莉;

麦玉轮作体系中秸秆钾对土壤钾库平衡的影响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张昌爱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基于凹凸棒石粘土的麦秸木质陶瓷制备与性能表征    吴文涛

秸秆类生物质流态化燃烧特性研究    秦建光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调控措施对高产杨树的生长代谢及土壤条件的影响    张敬敏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郑成岩

不同类型甘薯生理特性与淀粉代谢及产量调控研究    吕长文

开封城市土壤有机碳密度、组成及时空变化分析    孙艳丽

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继培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棉花氮肥利用效率研究    褚坤燕

湖北省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刘莹玉

大王滩水库集水区沉水植物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郭晓丽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土壤水分和灌溉水配置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慧

施氮量对小麦氮素代谢及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分布的调节效应    王广昌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淅川段土壤氮磷分布及释放影响因素研究    何晓祺

膨化技术制备颗粒饲料的研究    臧艳茹

氮磷钾、秸秆还田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刘洪明;王圣健;李振清;高峻岭;

秸秆覆盖对麦田土壤含水量及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    杨荣光;毕建杰;王升国;吴则金;李振清;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加快耕地质量建设步伐    孙皓;王礼焦;高云;倪丹;方鸿国;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其土壤状况的影响    闫根海;杨晓军;王斌;薛海龙;李霞;

东北平原引草入田、粮草轮作的初步研究    祝廷成,李志坚,张为政,梁存柱,杨海军,周守标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潘根兴,赵其国

地膜覆盖保墒灌溉的土壤水、热以及作物效应研究    员学锋;吴普特;汪有科;

季节性干旱丘区的麦秸还田技术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郑家国;姜心禄;朱钟麟;谢红梅;卿明福;

不同麦秆覆盖量对夏玉米耗水量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张吉祥;汪有科;员学锋;张立强;于晓蕾;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的研究    孙伟红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    刘建胜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菲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    夏炎

降水对春小麦产量贡献率的研究    李宝华,李晓红,刘亚萍,李德明

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优质专用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雷钧杰,赵奇,陈兴武,赛力汗,金平

万帅一号对春小麦化控效果试验    王燕;

施肥频率对滴灌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周艳;李明思;蓝明菊;李东伟;

甘肃春小麦产量时空分布及气候响应    王海荣;王毅荣;景彩艳;

甘肃春小麦产量时空分布及其气候响应    王胜;王毅荣;

雁北区春小麦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统计分析    何少斌;

不同供水条件下春小麦产量估算    

春小麦生长的不利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及对策浅析    余绍合;

提高春小麦产量的几个关键环节    关绍刚

河西绿洲灌区不同垄作方式和灌水量对春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马忠明;

径流量干旱指数在河西走廊灌区的应用    王劲松;冯建英;吴伟;

半干旱区旱作春小麦耗水规律研究    张旭东;杨兴国;杨启国;

增温和降水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品质和病虫害影响    王鹤龄;张强;王润元;甘延泰;牛俊义;赵鸿;张凯;赵福年;阳伏林;

气候变化对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    赵鸿;肖国举;王润元;邓振镛;王鹤龄;

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灌溉春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施肥研究    王立秋;靳占忠;曹敬山;

CERES-WHEAT模型对宁夏南部山区春小麦模拟能力的检验    苏占胜;陈晓光;

宁夏灌区春小麦高产磷肥施用增产效果研究    沈强云;党根友;樊明;代晓华;魏亦勤;

春小麦新品种产量特性及其气候适应性分析    官景得;王小亮;李剑萍;李福生;陈东升;杜宏娟;吕巡均;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不同海拔春小麦生长和WUE的影响    赵鸿;李凤民;熊友才;张强;王润元;杨启国;

平原农区不宜种春小麦    窦玉英

秋后旺季振麦价 节前振荡迎后市    三隆期货 康仲谋

鄂尔多斯春小麦产量趋势预报发布    通讯员 何晨 张彩云

2004/2005年度全球小麦展望    彭伏阳

天津:好品种稳定春小麦种植    本报记者 孙鲁威

小麦作物收益前景看好    刘日

麦价走高成主流认识    罗强

跌势接近尾声     罗辉

浅析强麦跨期套利应考虑的因素    魏向永

郑州小麦 平静中调整    陈里

增温和降水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影响及作物布局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王鹤龄

荒漠绿洲区春小麦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马莉

春小麦适应干旱的生理生态学机制    樊宪伟

美国西北部春小麦抗旱节水特性研究    李萍

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地膜覆盖春小麦土壤微生物特征与养分转化    宋秋华

脱落酸对春小麦根源信号、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调节作用    杜彦磊

干旱地区间作种植高效节水灌溉基础问题研究    苏德荣

不同肥密及硅肥对黑龙江春小麦产量与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于立河

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冬、春小麦产量和气象灾害特征比较研究    徐华军

株间竞争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宋雷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丽秀

灌溉频率与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冉辉

水氮耦合对滴灌春小麦养分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申亚宾

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及耗水特征    虎净

滴灌春小麦氮营养诊断与施肥推荐研究    朱云

根系分区灌溉对春小麦根源信号的诱导及对产量形成的调控研究    杨通

施肥对春小麦锌、硒吸收规律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晋永芬

水氮耦合对滴灌春小麦土壤耗水规律及生长发育影响研究    冯波

锌、硒及其互作对春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锌、硒富集的影响    张化

春小麦锌硒吸收规律及其富集技术的研究    孙文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