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关中平原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氮肥效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6:06
热度:

关中平原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氮肥效应研究【摘要】:关中地区为典型的小麦玉米轮作区,秸秆还田已成为常规农业措施。以优化养分综合管理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目标,在关中地区选取2个地点进

【摘要】:关中地区为典型的小麦玉米轮作区,秸秆还田已成为常规农业措施。以优化养分综合管理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目标,在关中地区选取2个地点进行田间裂区试验,主处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副处理为0,84,168,252和336kg/hm2 5个不同施氮水平,分析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旨在为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田间定位试验(陕西省周至县)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不还田相比,两条氮肥效应曲线呈相交规律,3年施氮量的临界值(曲线交点)分别为153kg/hm2(2011-2012)、187kg/hm2(2012-2013)和99kg/hm2(2013-2014),施氮量高于该临界值,秸秆还田小麦增产;低于临界值,秸秆还田小麦减产。生物量和小麦籽粒产量有同样的变化规律,其临界值分别为190 kg/hm2(2011-2012)、202 kg/hm2(2012-2013)、102kg/hm2(2013-2014)。2、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和小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连续3年秸秆还田后0-20cm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6%(相对值),20-40cm土壤有机质提高12%。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小麦收获期耕层硝态氮残留,3年小麦收获后秸秆还田处理耕层土壤硝态氮平均残留量比不还田分别高出27.6%、5%和4.8%。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平均增幅9.2%,土壤速效磷变化不大。3、秸秆还田后小麦氮肥利用率比不还田提高7.1%~25.4%。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钾收获指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秸秆还田降低1%~3.4%,而不还田降低1.8%~4.7%。施氮可以增加籽粒中氮的含量,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比不施氮处理小麦籽粒氮含量增加14.6%~18.5%,不还田可增加12.7%~19.2%。4、相同方案不同地点的田间试验(陕西省武功县)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施氮量低于79kg/hm2冬小麦减产、高于79 kg/hm2增产。各处理冬小麦基本苗和冬前分蘖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增加,秸秆还田小麦总茎数均有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不同施氮量下,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总茎数影响差异不显著,高氮处理(252和336 kg/hm2)不还田小麦总茎数显著高于低氮处理,且在此施氮量下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可以减少春季无效分蘖,增加冬小麦的有效穗数。施氮量对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氮和秸秆还田对籽粒和地上部氮磷钾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秸秆还田 小麦产量 小麦群体动态 土壤养分吸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2.1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16
  • 1.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11-13
  • 1.1.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11-12
  • 1.1.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12-13
  • 1.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13-15
  • 1.2.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N、P、K的影响13-14
  • 1.2.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14
  • 1.2.3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水分的影响14
  • 1.2.4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14-15
  • 1.3 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15
  • 1.4 研究目的15-16
  • 第二章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16-31
  • 摘要16-17
  • 2.1 材料与方法17-18
  • 2.1.1 试验地概况17
  • 2.1.2 试验设计17-18
  •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18
  • 2.1.4 数据处理18
  • 2.2 结果分析18-28
  • 2.2.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生物量及收获指数的影响18-22
  • 2.2.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三要素的影响22-23
  • 2.2.3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小麦籽粒氮磷钾含量的影响23-24
  • 2.2.4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地上部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24-25
  • 2.2.5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地上部吸磷量的影响25
  • 2.2.6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地上部吸钾量的影响25-26
  • 2.2.7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 0-40cm土壤有机质的影响26-27
  • 2.2.8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耕层土壤氮素的影响27-28
  • 2.2.9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耕层土壤速效磷、钾的影响28
  • 2.3 讨论28-30
  • 2.3.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28-29
  • 2.3.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籽粒及地上部养分吸收的影响29-30
  • 2.3.3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的影响30
  • 2.4 结论30-31
  • 第三章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31-40
  • 摘要31-32
  • 3.1 材料与方法32
  • 3.1.1 试验地概况32
  • 3.1.2 试验设计32
  •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32
  • 3.1.4 数据分析32
  • 3.2 结果与分析32-37
  • 3.2.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基本苗、冬前分蘖及春季总茎数的影响32-34
  • 3.2.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生物量及收获指数的影响34-35
  • 3.2.3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影响35
  • 3.2.4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籽粒氮磷钾含量及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35-37
  • 3.3 讨论37-39
  • 3.3.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影响37-38
  • 3.3.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38
  • 3.3.3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籽粒和地上部氮磷钾含量的影响38-39
  • 3.4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6
  • 致谢46-47
  • 作者简介4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旱地土壤环境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吕军杰;姚宇卿;张洁;王育红;李俊红;丁志强;吴剑峰;于新峰;

不同品种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密度效应研究    陈得义;葛超;赵成昊;徐娥;王孝杰;

氮素和基本苗对宁盐一号小麦籽粒产量、群体质量与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申玉香;郭文善;周影;朱新开;封超年;彭永欣;封功能;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索研究    王应;袁建国;

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慕平;张恩和;王汉宁;方永丰;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江永红,宇振荣,马永良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

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    李少昆;王克如;冯聚凯;谢瑞芝;高世菊;

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群体指标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陆增根;戴廷波;姜东;荆奇;吴正贵;周培南;曹卫星;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研究综述    朱玉芹,岳玉兰

不同密度、氮肥基追比对烟农19群体质量的影响    高峰;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无水层节水灌溉丰产沟秸秆还田对水稻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

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

有机肥的培肥效应及在烤烟上的作用    张联合;郁飞燕;苗艳芳;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朱自学;刘天学;

四川凉山盐中灌区高产稳产农田土壤培肥研究    彭世逞;吉牛拉惹;

油菜秸秆还田及肥料运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武际;王静;胡鹏;李立胜;桑亚松;李红梅;

不同水分条件下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水稻、油菜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王静;郭熙盛;武际;

追氮对小偃22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效应研究    张睿;王哲笃;任富平;刘党校;李必运;

不同有机肥料对日光温室土壤营养和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武春成;毛秀杰;曹霞;陈秀丽;班淑菊;陈余波;

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

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苏伟;鲁剑巍;周广生;李小坤;李云春;刘晓伟;

不同菌种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日光温室生产的影响    岳玲;卫向东;靳玉荣;郭俊秀;孙薇薇;李春风;

秸秆用量对草甸褐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马丽娜;窦森;黄毅;刘永欣;陈丽珍;李慧敏;

秸秆堆肥对砂姜黑土小麦产量、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及培肥效果研究    何传龙;曹承富;郭志彬;张耀兰;赵竹;张文凯;胡春华;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带膜还田时的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卢秉林;车宗贤;包兴国;胡志桥;张久东;杨文玉;

玉米新品种YH416的试推广与应用研究    霍利玲;康同五;卓康;王宾伟;

稻草覆盖还田对小麦机播质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黄钢;吴晓丽;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转Bt基因对水稻根际及残茬降解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研究    吕豪豪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    刘宾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郑成岩

中国主要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策略研究    罗钰翔

小麦株型建成及氮素调控研究    李国强

覆草旱作条件下稻田土壤肥力性状、碳氮动态及水稻生产力特征研究    王栋

农地制度及改革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    俞海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临沂烟区绿肥还田配套技术的研究    庞敏

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王兆伟

密度和氮肥运筹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研究    王竟绍

栽培技术措施对冬小麦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张一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磷供给与利用研究    汪佳

采用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研究    宋俊芬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性状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朱法亮

适应秸秆还田的多功能菌剂对冬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及还田效应    李珊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培肥砂姜黑土研究    李文高

氮素与密度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曹承富,汪芝寿,孔令聪,黄志平,胡亚敏,刘伟民

有机物料的腐解及土壤有机质的调控    王兆荣;王宏燕;种传立;

土壤轻组有机质研究进展    谢锦升;杨玉盛;解明曙;杨少红;杨智杰;

盐碱地秸秆覆盖改土增产措施的研究    樊修武,池宝亮,焦晓燕,李东旺,张志平

旱地表土耕作效应研究    李洪文,陈君达,高焕文,王树东

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性耕作保水效果研究    苏子友,杨正礼,王德莲,蔡典雄,姚宇卿,吕军杰,张洁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冬麦田土壤水分特征比较    吕雯;汪有科;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少民;郝明德;陈磊;

不同麦秸覆盖量对夏玉米田棵间土壤蒸发和地温的影响    张俊鹏;孙景生;刘祖贵;李晓东;刘小飞;

渭北旱原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农田环境及春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    蔡太义

冬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熊建喜,朱文苹,毕显杰

钾、锌、锰配施在冬小麦上的效应研究    雷震宇,裴雪霞

冬小麦缺钼反应的基因型筛选    喻敏,胡承孝,王运华

氮素实时监控技术在冬小麦上的示范    刘庆梅,刘陪军,朱同贵,郭跃升,曲仁国,蒋庆功,崔振岭,陈新平,张福锁

旱地周年覆膜条件下冬小麦的光合特性    王勇,高育锋,樊廷录

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运移的耦合研究Ⅰ:模型    丛振涛,雷志栋,胡和平,杨诗秀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千怀遂,焦士兴,赵峰

山东省潍坊市冬小麦产量统计预报的初探    刘艳红;徐凤霞;张晓辉;周玉兰;朱翠红;

限量灌溉和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郑彩霞;张富仓;张志亮;李志军;

4种控制冬小麦冬前旺长措施的效果对比    陈世敏;杨瑞霞;马步朝;

基于概率分布的宿州冬小麦气候风险评估方法    李德;

2009-2010年度石家庄异常低温对冬小麦影响    车少静;高祺;刘利军;

钾、锌、锰配施在冬小麦上的效应研究(摘要)    雷震宇;裴雪霞;

秋季气候变暖对冬小麦奇异生长的影响    杨晓华;杨永红;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动态评估指标初探    方文松;朱自玺;刘荣花;王友贺;马志红;

2005/2006年度北方冬小麦增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张艳红;吕厚荃;

河北省两熟产区冬小麦气象干旱风险及减灾技术分析    李晴;李春强;卢建立;甄文超;

秋冬连旱对冬小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戚尚恩;孙有丰;汪留湛;

气候变暖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郝立生;闵锦忠;

气候条件对河北低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月英;柳斌辉;牛英洁;王霞;张歆婕;栗雨勤;

冬小麦受旱面积开始减少    本报记者 王锦

联合国警示小麦旱情 全球粮食价格高烧难退    记者 朱周良

新麦生长现“南北差异” 丰歉将定粮价    记者 乔林生

今年我国冬小麦产量同比下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王晓辉

礼县冬小麦单产创新高    通讯员 韩文彦

冬小麦丰收在即 产量预计同比持平    本报特约观察员 刘正敏

节后需求疲软追高仍需谨慎    中期研究院  卢旭

巴西8月份冬小麦产量年比下降28%    本报记者  黄宪奇

小麦连拍已令期麦市场麻木    蒋家华

小麦产量略减 行情以平稳为主    刘政敏

冬小麦种群分布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孙淑娟

山西省典型农业生态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养分资源管理    杨博

河北省冬小麦气象干旱和越冬冻害风险及其农艺减灾技术分析    李晴

华北地区冬小麦旱灾灾损评估研究    徐凡

不同水肥耦合处理下冬小麦光合产物分配格局和动态研究    周瑞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生育影响的研究    李彤霄

冬小麦、夏玉米氮素优化管理研究    沙之敏

地表覆盖对渭北旱塬冬小麦水肥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陈辉林

冬小麦水氮高效利用基因型差异的生理机制研究    张洋

渭北旱塬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白丽婷

Baidu
map